大學生回農村發展就意味著失敗嗎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大學生回農村發展就意味著失敗嗎

  回還是不回,對每個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道必選題。

  最近,中國青年報「青年之聲」報導了大學畢業生宮祥瑾回農村老家發展的故事。他28歲,關掉城裡的公司,回鄉從事種植業。鄉親們起初覺得他「糟踐了」。他本人既取得了成績,也遇到了困難。「畢業後你願意回農村發展嗎?」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微信公眾號「青雲志」發起的這一話題,收到大量留言。

  回還是不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一些大學生。

  回村就意味著「失敗」

  「媽,要不我努力努力,考個村官吧?還能回來陪陪你。」

  今年回家過年,家在魯中沂蒙山區的董亮想跟媽媽套套近乎,沒想到母親非但不領情,反而板著臉訓斥:「我們這麼辛苦供你上大學,不是為了讓你回到村裡繼續種地的。」

  做村官當然不等於種地,可在董亮父母的觀念裡,如果兒子將來沒在城裡混出個名堂,反而跑回農村工作,這讓經常跟外人炫耀家裡出了個大學生的他們,老臉往哪兒擱?

  寒假期間,陸續發生在村裡的幾件事,讓董亮更加理解了父母的心情。

  為了幫女兒帶孩子,50歲的村民張大爺和老伴去年在廣州待了半年。回村後,張大爺臉上白淨了不少,身上穿的衣服也比過去高檔了。「他閨女還給他買了機票,從廣州飛回來的。」不到一周,張大爺「飛」回來的消息便傳遍了全村,村民的語氣充滿了驚奇和羨慕。

  一天,董亮陪母親去村醫老黃的診所看病,老黃在看病過程中,貌似不經意地聊起了他在城裡工作的二女兒。老黃有3個孩子,只有二女兒一路念到了研究生,而且找了一個不錯的老公。夫妻倆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花了200多萬元啊,而且在五環外邊,太遠了,房子又小。」儘管如此,老黃還是對每個到診所尋醫問藥的人都說上一遍。但對於沒上過多少學的兒子和大女兒,他則很少提及。

  在湖南邵陽農村長大的李文靖看來,這種觀念的可怕之處在於,從小到大,無論是身邊的社會輿論還是學校教育,似乎都只給農村學生規劃出一條「成功」的道路——走出去,到城裡去。

  李文靖的鄰居大他3歲,復讀3年後與他同年考上大學。但鄰居的運氣很不好,以超過本科線的成績被一所專科學校錄取,畢業後因未能找到工作,好不容易遷出去的戶口又被打回了村裡。

  在李文靖的印象中,這位老兄在高考之前是充滿活力的,他愛打籃球,喜歡與同齡人一起唱歌、吹笛子,還承擔了許多農活,高考失利後,他蓄起了鬍鬚,開始刻意避免與人接觸。後來,他進城打工了,據說很少回家。李文靖感慨地說:每一個農村子弟的心裡都橫著一道坎:不能以城裡人的身份回到家鄉,腰杆子就無法直起來。

  已經適應不了農村的生活

  這幾年,村民們外出打工帶回大量資金,農村跟過去相比有了顯著變化。家住廣東茂名市平塘鎮羅排村的林娟說,農村的物質生活並不差,但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其他閃光的地方了,畢業後如果一直待在農村,枯燥的生活會讓人崩潰。

  在聽完一場大學生村官的報告會後,林娟曾動過回村發展的年頭,但放假時回家住了一段時間,她感受到更多的是枯燥和冷清。她家周圍原本是一個比較大的院子,兒時聚居著13戶,40餘人,而現在常住人口只剩下5人了。好多兒時哄她玩兒的長輩三五年不見是常事。兒時的玩伴也不容易聚齊。「就算我立志服務家鄉,我也得有服務對象吧?」林娟反問。

  大學生蔣海龍家在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的農村。每次回家,因為沒網,手機信號差,也沒有什麼娛樂的,他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個想法:明年再也不回來了。在城裡念書時,他談了個女朋友,一次談到畢業後的去向,女朋友半開玩笑地說:「去你老家有什麼好,我連在網上淘個寶都不給送貨。」

  從小父母就只讓他一心讀書,不讓他幹農活兒,中學時他就去了縣城的寄宿學校。村裡的人情世故,他了解不多。在他的印象中,村裡人的業餘生活除了打麻將就是打牌。儘管農村是他從小生長的地方,但從精神層面上看,這個家鄉是一個陌生的、回不去的故鄉。

  長在北方農村的董亮最受不了的,是村裡的流行的一套「叢林法則」。他老家的村裡,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仍是拳頭。動不動就聽見誰誰揚言要弄死誰。村裡有人因為敢「豁上」,奪回了一米多寬的宅基地;有人因為敢「豁上」,保住了一根木頭、兩塊木板。而身單力薄,打不過人家的,就會被人認為是窩囊,被人瞧不起。

  回去我怕連媳婦都找不著

  家在河北館陶縣翟莊村的劉曉華過去常聽父親念叨一句俗話:「有兒四十服老,無兒六十平當年。」意思是家裡有兒子,40歲就有依靠了,而如果沒有兒子,哪怕到了60歲,也得跟壯勞力一樣幹活。這當然是過了時的老黃曆,現如今,村裡人家兒子越多越犯愁。

  對於家在農村的年輕人來說,娶媳婦是一件壓力越來越大的事。「我是一個男生,如果我回農村發展,我會考慮我未來能不能找到媳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劉曉華說,他鄰居家裡有個兒子和他同歲,今年28歲,晃晃蕩蕩地輾轉各地打工,一直沒有對象,最後找了一個大他8歲的女人結了婚,爹媽還花了25萬元給他蓋了二層樓房。娶媳婦的成本高,光是結婚彩禮就要6萬多元。

  劉曉華在心裡為自己算起了經濟帳,如果將來回農村到基層當公務員,基本工資是1800元到2000元,只夠養活自己,要成家立業只能啃老。

  在農村,一些基層崗位的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和高漲的房價相比,仍顯得杯水車薪。蔣海龍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鄉鎮,現在中小學教師的月工資一般是3000多元,扣除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能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這還是在兩年前廣西實行農村教師「增薪計劃」後,由自治區財政給農村教師補貼偏遠津貼和交通費後的薪酬。

  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春風真的能吹到我頭上嗎

  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學生張雲翔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今年參加「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校級選拔時,他提交了一個種植家鄉霧靈山野菜的項目。現在城裡人愛吃天然綠色的東西,野菜迎合人們的口味,而且藥用價值挺高。他的創業團隊希望通過私人定製的方式,讓老人和孩子吃到野菜,而且還能通過網際網路和家庭農場種植的方式,讓客戶隨時可以他看到地裡的菜苗長勢,隨時下訂單。

  前陣子,他帶著這個項目去參加天津市北辰區一個創業比賽時,有個老闆跟他談起了合作意向。老闆表示,自己在石家莊有個種植基地,當地政府有惠農補貼政策,建一個大棚需要花費六七萬元,政府補貼兩三萬元。放假回家時,張雲翔也向老家的政府部門諮詢了相關政策,他發現這種補貼原來是地域性的,他老家就沒聽說這個政策。

  參加比賽時,張雲翔經常被評委問到一個問題——要落實這個項目,啟動資金在哪裡?他越來越意識到這確實是個問題:多年來為了供孩子讀書,父母早已花光了積蓄,而且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銀行就會無償給你提供貸款,得有抵押的東西才可以。如果項目不夠好,沒有人給你天使投資。

  另一方面,一些補貼也不是那麼容易拿到。「農業補貼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有過回鄉創業經歷的一位湖南大學生表示,越是小地方越不公平,越講究關係,要享受國家的惠農政策,光符合條件還不夠,還得打點人情疏通關係,在這點上,城裡至少要相對公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大學生都談到所擔憂的一個問題——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春風真的能吹到自己頭上嗎。(謝洋 謝耘)

(責編:郝孟佳、熊旭)

相關焦點

  • 農村大學生,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發展前途嗎,回農村能有前途嗎?
    我認為不能太過絕對術業有專攻,雖然是農村的大學生,學的東西難道和城裡的大學生不一樣嗎?所以本不應該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對待。當然了,農村的大學生和城裡的大學生生長環境不同,可能農村的大學生對於農村工作或是創業更加熟悉,城裡的大學生對於城裡的生存更勝一籌。但是,關於在農村和城市哪個地方更有前途,不能絕對地看是農村的大學生還是城裡的大學生,更多的是看個人的特點,適合哪裡發展。綜上所述,農村的大學生並不只是在大城市才有發展前途,回農村也可能有前途。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都不太願意再回農村!為什麼?
    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在農村沒有給大學生提供用武之地的平臺才是重點。1, 農村地區產業體系建設落後,並不適合大學生發展,匹配大學生的工作崗位沒有或太少。除了二三產業的工作崗位之外,剩下的崗位都與農業相關,這就要求在農村工作除了學習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對農業生產有所了解,但是就農村地區培養一個大學生的難度來說,基本都是以學習為主,很難再去兼顧家裡的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技能不會像父輩那樣熟練。有的人說農村大學生難到小時候沒有種地嗎,應該對這些很熟啊!
  •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願回農村,其實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有人說,現在的農村是一片新的天地,有著大片的土地,是可以有大作為的!但也有人認為,現在的農村沒法呆了,你看,大學生們都不願意回農村了,農村還有什麼發展前景呢?其實,說大學生不願意回農村,是很片面的,大學生還是願意回農村發展的,只是需要有條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句話已經提了很久了,口號也很響亮,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護和響應。其實,已經有不少的大學生,選擇回到農村,在農村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 農村大學生的尷尬現實: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大學的擴招,很多的農村學子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成為了高學歷的知識分子。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的大學生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小編擴展:就像小編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留下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故鄉能安下肉身可是無處安放靈魂。即使能夠回去也是智能匆匆而過,似乎成了客人或者是遊子,有時候真的想回去,但是奈何很多無賴!可能大多數有可能是認為太忙,其實作為一個男人,有家庭的男人考慮的問題也不會僅僅是因為忙有時候回不去。】
  • 農村家庭如今出個大學生,還光宗耀祖嗎?未必!看過你就知道了
    而金榜題名時,歷來是我國梓梓學子期待的事情,特別是在古時,金榜題名往往意味著命運的改變。而在農村,要培養出一個大學生,著實不易,有時農村家庭成就一個大學生往往意味犧牲其他兄弟姐妹的讀書機會!(訂閱:笑傲三農,了解天下三農事)那麼既然這樣子,現在農村家庭出了一個大學生,還談的上光宗耀祖,永載家族史冊嗎?我看未必,為什麼?
  • 大學生畢業回農村種地,種植手指大小的水果,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大學生畢業回農村種地,種植手指大小的水果,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各位好,我是火花三農社,非常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三農知識,接下來呢,我會給大家介紹:大學生畢業回農村種地,種植手指大小的水果,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 大學生都要回農村種地?放棄高薪工作?真實情況到底……
    又一年開學季,又一年畢業季,我們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部分選擇留在一線城市去打拼,去追夢,而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回老家,選擇了農村,這到底為什麼呢?最近國家大力支持返鄉創業,而我們的大學生有著充分的知識儲蓄,除了能在一二線城市發揮著作用,其實我們大學生還可以回到三四線城市,幫助我們的農民老百姓,當然不是真的種地,而是把所學知識用到農業上,幫助我們的老百姓學會如何將我們種的地升值,由於以前教育工作受限,很多老百姓並未完成學業,而外出打工,最終回到家鄉選擇了種地,但種植方法很傳統,並不能將土地達到效果最大化,
  • 2020年,農村戶籍迎來好消息?3類戶口可以遷回農村,願有你
    但實際上,戶口遷回農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0年,從新的農村戶籍管理政策來看,戶口遷到農村的夢想可以實現了。不過要將戶口遷回農村,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其中還是有一些條件規定的。那麼,到底哪幾類人可以將戶口遷回農村呢?
  • 當代大學生的困境丨沒資源,沒資金,大學生應該創業嗎?
    雖說,大學生創業已然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各有不同,如柳傳志、宗慶後、李開復等一些商業大佬建議大學生畢業後可以先工作幾年,積累積累經驗在出來創業不晚!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就應該去創業,走進大學就已經邁入了社會,大學生創業可以更好的磨練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麼大學生創業好嗎?該怎麼做?
  • 村裡人說,大學生畢業回家種地,那學不白上了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想著回農村創業,但是對於這些考上大學又回到農村創業的人,村裡人很不能理解。畢竟村裡面絕大多數考上大學的學生都選擇留在了大城市,即使是那種表現不突出的也會在他們縣城找個地方上班,哪有幾個回家創業的。
  • 他是才存村第一個考到北京的大學生,父親:他要回村,我不知道他怎麼...
    導讀:他是才存村第一個考到北京的大學生,父親:他要回村,我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望子成龍是天下每個父母的心願,尤其是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要供孩子上學,過去的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種地,阿平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才吃一次肉,平時燒菜用筷子蘸點香油在鍋裡過一下,吃起來根本沒有一點油的味道,豬油還是後來漸漸才吃的起的,所以自己辛苦了幾十年也要把孩子送上大學,一是可以圓了自己的夢,二來也是讓子女能過上好日子不能走自己的老路
  • 失戀意味著失敗的人生嗎?
    小編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調查,發現90%的女生在失戀之後,不僅僅會認為自己的感情失敗,還會把這種失敗上升到人格層面:我是一個失敗的人,尤其是在初次接觸戀愛的女生這一群體中,這種現象更加普遍。戀愛失敗難道真的意味你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的存在嗎?
  • 拜師鄉鎮幹部 浙江農林大學60名大學生調研農村發展現狀
    駐村實習期間,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幫助村民開發鄉村旅遊、深入黨員家庭調研黨建現狀、指導農戶科學防控疫情、與村幹部一起宣傳垃圾分類、組織當地兒童開展義務夏令營……通過與鄉鎮幹部和村民農民們座談交流、參與村務管理,大學生們深入了解鄉村振興發展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在完成駐村實踐後還要提交實踐報告,最終可以獲得兩個學分。
  • 為什麼國家鼓勵農民外出務工,這對農村發展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農民都是老老實實在家種地的,即便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也是生活在農村,城裡人還要下鄉深入農村生活,可是隨著經濟發展,國家為什麼要鼓勵農村人進城務工,這對農村發展意味著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農業的種植技術隨著時間的積累,經驗越來越多,近年來科研投入也越來越大,種子科學的發展和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及機械化的大面積使用,都讓農業收成越來越多。但是由於農產品數量增加,價格相應的就降低了,農民生活並沒有得到提高,反而會出現「穀賤傷農」。
  • 當年讀大學遷戶口的農村學子,你們後悔了嗎?
    現在大學生入學不需要再遷戶口了,但是在當年,學校要求我們將戶口遷到學校所在地。對於身處信息閉塞山區農村的我來說,只能是人家怎麼說我怎麼做,早早去鎮上派出所辦理了戶口遷出手續。不過這種做法是常態,即使我們那個小鎮一年考不了幾個大學生,但當時的辦事民警仍然非常熟練,很快就給我辦好了。
  • 在農村種地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回農村種地,這是為什麼
    尤其是農村人,傳統觀念比較強,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在村子裡說話都有分量些,受人矚目。種地在村子裡會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白領、骨幹,讓孩子走仕途,不願孩子繼續「下愚」下去。打從我記事以來,父母經常訓斥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修地球」,就只能與泥巴打交道,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就……。
  • 河北大學生畢業後毅然回農村種地,遭同學恥笑,一年後奇蹟出現了
    河北大學生畢業後毅然回農村種地,遭同學恥笑,一年後奇蹟出現了種植業現在已經不單單是農民的專屬了,水果種植市場已經得到了不少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畢業之後回家種地,這樣的故事說出去總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在河北,就有這樣一位大學生,他在畢業之後毅然決定要回老家種地,被同學恥笑,被村民戳脊梁骨。不曾想,一年後,他卻成為了村裡的功臣。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總會留在北上廣深,每個月拿著固定的工資。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河北大學生卻開闢了一條陽光大道。他種植的水蜜桃一推出市場就遭到瘋搶,大學生阿強已盒裝水蜜桃的形式推出市場,在盒上印上了自家的商標。
  • 破解人才緊缺難題 淄川區雙楊鎮招募大學生回村任職
    去年8月,雙楊鎮鼓勵各村招聘大學生黨務工作者,這是2019年這個鎮啟動「大學生回村」工程以來的又一舉措,目的是破解鄉村振興過程中人才緊缺難題。為選聘一批心繫家鄉發展、高學歷、有才華、有抱負的大學生回村工作,雙楊鎮明確將高學歷、年輕化、本土化作為招聘「硬槓槓」納入招聘方案,各村按照本鎮本村戶籍優先的原則,由鎮黨委對擬聘用人員進行聯審,各村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研究確定錄用人員,並進行公示、備案,籤訂勞動合同。截至目前,全鎮已有10名大學生回村任職,每人月工資不低於3000元。雙楊鎮靠什麼和城市搶人才?
  • 2019政策喜訊:「4類人」可將戶口遷回農村,農民工拍手叫好!
    導讀:2019政策喜訊:「4類人」可將戶口遷回農村,農民工拍手叫好!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選擇出去打工,久而久之,他們就把戶口遷到城鎮了。但是近些年來,由於國家一直在扶持農村的發展,而對於農村來說,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和補貼也是越老越多,這讓原本生活在城市當中的農村人就產生了一些羨慕的想法。所以這些農民工就想法設法的想要把遷出來的戶口,再遷回農村去。這樣,他們就可以和村民一樣可以享受到國家給予的補貼福利了。而隨著2019年農村戶籍改革喜訊的傳來,針對在外打工的民工,他們的戶口被允許遷回農村了。
  • 農村這3種人讓人瞧不起,「留守大學生」也不例外,希望沒有你
    農村這3種人讓人瞧不起,「留守大學生」也不例外,希望沒有你之前農村人大多數都是樸實、善良的,他們的生活也大多相對簡單,或者做點小生意或者守著家裡的田地過日子。他們的心思也非常的單純,無非就是讓自己家人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