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2020-12-06 環球網

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本月13日在寧波舉行大陸新生歡迎會。這是這所招收陸生最多的臺灣高校連續第6年跨越海峽舉辦迎新會,但卻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冷清的場面——今年總計55名陸生來該校攻讀本科,加上研究生也僅有86人,甚至不及開放陸生赴臺讀書的第一年、2011年的88名。

在銘傳大學做過交換學生的劉凱告訴小編,銘傳大學在臺灣私立大學中排名靠前,在國際上也有一定聲望,並且是對陸生最重視的臺灣高校之一。銘傳大學招收的陸生人數大幅下滑,臺灣其他高校也一樣難得陸生青睞。從臺灣媒體公布的數據看,今年臺灣有134校參與招生,比去年142減少8校,但招生名額更是大砍逾半。去年私立大學學士班招收陸生人數最多前五私校為淡江大學138人、中國文化大學125人、銘傳大學118人、逢甲大學116人、輔仁大學108人;今年名額對半砍為淡江64人、文化58人、銘傳55人、逢甲54人、輔大50人。

作為「九二共識」的一項延伸,陸生赴臺政策的基礎是兩岸關係。蔡英文政府上臺1年多以來的所作所為,小編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這無疑影響到大陸學生前往臺灣念書的大趨勢。但通過小編在與多位正在或者曾經在臺灣讀書、交換的大陸學生交流後發現,臺灣一直以來對陸生的限制,甚至「歧視」才是讓陸生遠離臺灣的深層原因。

「三限六不」帶來陰影

如果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是「九二共識」,那麼臺灣對陸生來臺的原則就是「三限六不」。

「三限六不」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而「三限六不」的初衷就是,保護臺灣本地學生的資源和機會。

自2011年首招陸生以來,「三限六不」的嚴格限制就讓不少大陸學生望而卻步。如果說其中多種選項都尚可以忍受,那麼「不允許校外打工」和「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幾乎直接打消了大部分學生去臺灣念書的打算。

在臺灣大學攻讀某社會科學專業碩士的林同學告訴小編,當時她決定來臺灣念書時,遭到了家裡的強烈反對,而主要理由只有一個——「你又不可能留下,不如在大陸考研。」

在不少留學論壇上,一些曾在臺灣讀書的同學都不約而同的提出建議:讀理工科,不要讀文科。一位同學舉例稱,大家都說輔仁大學的法律系很棒,但臺灣法律學得再好,回到大陸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學習更有普遍性的理工科好找工作。

而「不允許校外打工」的規定進一步削弱了赴臺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目前,在臺灣的陸生最多只能在校內做做助教,或者幫助老師進行一些研究型工作,而真正進入社會實習完全不可能。在銘傳大學就讀的金同學坦言,因無法在臺灣打工實習,只能在寒暑假回大陸時,拼命多投簡歷找實習,為的就是將來求職時不至於簡歷一片空白。

「『三限六不』是所有陸生心中的一片陰影,因為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沒有獎學金、沒有實習機會,更沒有工作的可能性」,明年就要研究生畢業的林同學說,「或許來臺灣念書真的只適合『富二代』吧。」

健保政策令人心寒

因無法負擔高昂的醫藥費而不得不退學回家治療——這不是故事,而是劉凱在臺灣交換期間的「眼見為實」。「看病難、看病貴」,這是每個陸生在臺灣讀書時最心寒的一件事。一直以來,陸生遲遲無法參加島內「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不得不購買昂貴的商業保險,並且盼望靠著好運氣而不得大病。

此前,國民黨曾提出將陸生無條件納保,即陸生和「僑生」保費由臺當局補貼500新臺幣,每人每月自付749新臺幣。但去年10月,民進黨表示「基於人道考慮與人權價值,陸生將比照僑生和外籍生納入健保」。不過, 「基於資源有限,陸生保費全額自付,臺當局不再補助」,同時取消僑生和外籍生原本享受的500元的每月健保補助,改為與陸生一樣「全額自付」。

這樣的解決方式看起來公平,但卻讓陸生感到更多的是被當成「外人」而非「同胞」般對待,反而覺得和臺灣人離得更遠了。要知道,早在2013年9月,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就已經納入了大陸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與當地的大陸學生享受同樣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2016年底所作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政策影響評估調查」顯示,1082位受訪陸生中,68.76%認為在臺陸生應納入全民健保,也就是說有高達68.76%的陸生反對民進黨的這個版本。正如首屆赴臺陸生的餘澤霖所言,「與其說陸生需要的是健保,不如說陸生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

臺灣學歷含金量不再

「臺灣高校的學歷含金量大不如前了!」這是某臺灣高校校長對臺媒公開的抱怨。

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今年6月公布的2018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中,臺灣10所高校進前400,其中臺灣大學排名最高,為76名,清華大學排名161,交通大學排名207。

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的榜單中,中國大陸39所大學上榜,清華大學排名25,北京大學排名40,復旦大學排名40,上海交通大學排名62。這一結果讓越來越多的考生懷疑:大陸高校的排名越來越高,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臺灣讀書?

事實上,臺灣的高等教育水平近年來一直是在下滑。曾有臺媒報導稱,清華、北大、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等重點大學得到的經費都是臺大等臺灣重點大學的3-5倍,每校都有當地最好的學生及師資,相比之下,排名升降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最後,小編想引述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大陸學生張逸帆2015年在臉書上發布的文章《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作為結尾:「從一開始由於希望能夠融入這個生活共同體,不被當做異類,所以希望擁有健保;到後來慢慢地對這個議題冷淡,反感,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我很慶幸自己在這裡認識了許多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師,值得交往一生的朋友,但我無法接受在這樣一個社會裡生活下去。他們一邊肆無忌憚地辱罵著你的出身,一邊又以文明與先進自居……我會很真誠地告訴想來臺灣求學的學弟妹兩個字,別來。」

相關焦點

  • 大陸高校歡迎臺灣學生報考
    有資料顯示,日前臺灣學生赴大陸高校就讀,已經在臺灣島內形成了一個熱潮。在臺灣人最想前往學習的國家和地區的排名當中,大陸排名第二。而大陸的廈門大學,目前已經是招收臺灣學生最多的大陸院校之一。目前在在廈門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已經超過160名。那麼廈門為什麼會吸引到這麼多臺灣學生前去就讀?臺灣學生在大陸高校學習生活以及就業的狀況又如何呢?
  • 臺灣多所名校申請大陸高校學生暴漲 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兩通來電徐建國均不在場,他事後獲知,對方問及校方是否鼓勵學生到臺灣以外的地方讀書;由於此後未再接到類似電話,他未能與問詢者直接溝通。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人數為去年五倍,其中不乏保送臺大物理系的學生。不過,很多學生仍選擇參加學測,申請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 為什麼大陸高校在臺灣「一夜爆熱」
    在臺灣北部的桃園縣,跟復旦大學有淵源的復旦中學學生搶著申請復旦等大陸一線大學,人數超過40人,很多一次申請五、六所。該校校長段臺民感嘆,學生「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去大陸讀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申請赴大陸上大學的臺灣學生都是優質生,成績多為頂標。
  • 大陸學生有望到臺灣上大學
    據臺灣媒體的報導,日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從2009年開始,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專院校,並開放承認部分大陸學歷。按照規劃,臺灣各大學每年招收大陸學生的名額總數約為2000人。那麼,臺灣當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陸學生到臺灣上大學有哪些規定?
  • 臺灣放開大陸學生赴臺就讀:門開了門檻還很高
    費用高:「富二代」才讀得起  沒健保:看病要走商業險  大陸學生赴臺讀書呼籲多年,臺灣很多高校早就未雨綢繆。臺灣大學主任秘書廖鹹浩教授透露,臺灣大學招收大陸學生的一般準備工作,包括住宿安排、學生照護以及主管單位等已基本完成。
  • 臺灣學生大陸求學--報名
    目前大陸有1000餘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招收臺灣學生,因此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考生應當多對大陸高校做些了解,不要盲目追求名牌大學。    不脫離工作崗位的在職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在大陸剛剛起步,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向受教育的學生負責,根據教育部的精神,只有經教育部批准的少數重點大學才被允許接受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博士學位。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這麼重要的傳統節慶,當然不會在臺灣人的年曆中缺席。事實上,中秋節為臺灣年中三大歲時節慶之一,因飽含濃厚的團圓意義,一向受到人們的重視。  臺灣的中秋節啥樣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華人世界的公約數,臺灣人也不外如是。不過不同地區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例如和臺灣相鄰的大陸閩南地區就有博餅的民俗。
  • 美刊:為什麼現在的臺灣人不讀書?
    外媒稱,幾十年來,臺灣一直自詡為一個崇尚人文的社會。那麼,為什麼在臺灣有涵養的形象和不愛讀書的民眾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4月15日發表文章稱,臺灣人看上去如此漠視書籍,一個貌似說得通的解釋是,人們的閱讀習慣改變了。正如上述報告所指出的那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把網際網路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出版業正面臨來自數字媒體的激烈競爭。
  • 大陸將對臺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同一收費標準
    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在今日(24日)下午國臺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05年出臺針對臺灣學生收費及設立臺灣學生獎(助)學金等問題。  丁雨秋指出,新措施有三點:  第一,調整對臺灣學生的收費政策。
  • 臺媒:臺灣人為什麼不愛讀書?
    文章從社會集體的生活習慣觀察不愛讀書的現象,文章直言,如果不能改變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性,再怎麼呼籲鼓吹閱讀風氣都將無效。   社論摘編如下:   又是一個令臺灣人難堪的國際比較數字:臺灣人一年只讀兩本書(教科書除外),不僅和原先就遙遙領先世界、酷愛讀書的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沒得比,連動輒要拿來比較的韓國,都遠遠超過臺灣。
  • 臺灣包袱鋪:臺灣學生英文水平落後大陸 成名副其實「菜英文」
    從上面的數據看,臺灣學生的534分隸屬於高級起步者這一水平,聽起來還是不錯的。姆們大陸學生的平均成績是585分,在49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35名,比臺灣學生平均成績高52分,水平處於中高級喲。簡而言之,多益就是一個關於英語能力的測試,在這個測試裡臺灣學生的平均成績排名倒數,且跟大陸學生差的有點大。
  • 臺灣學生英文水平落後大陸 成名副其實「菜英文」
    從上面的數據看,臺灣學生的534分隸屬於高級起步者這一水平,聽起來還是不錯的。姆們大陸學生的平均成績是585分,在49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35名,比臺灣學生平均成績高52分,水平處於中高級喲。簡而言之,多益就是一個關於英語能力的測試,在這個測試裡臺灣學生的平均成績排名倒數,且跟大陸學生差的有點大。
  • 為什麼陳小春兒子不在大陸上學,而是去臺灣省?3個原因不難理解
    為什麼陳小春兒子不在大陸上學,而是去臺灣省?3個原因不難理解 每一個父母對於孩子的上學問題都看得特別重要,也會為孩子提前挑選一個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尤其是明星的孩子上學,自然也是一件大事了。
  • 大陸學霸為何不願去臺灣讀博士?
    何況,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這是尊嚴的問題,在臺灣這個標榜「民主」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荒唐之政策出臺。臺灣相當一部分人甚至完全不知道陸生是全額自費,而且是按最高標準支付學雜費,他們的偏見就讓他們認定,陸生花了他們納稅人的錢,當局給陸生提供獎學金是對臺灣學生的不公平做法。
  • 為什麼我們現在不願意讀書了?
    01村上春樹:人們為什麼不讀書了?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寫過一篇隨筆《人們為什麼不讀書了?》,對現在的年輕人深刻發問。他在文中提到:每次見到出版社的人,都聽到他們異口同聲地抱怨如今的年輕人不好好沉下心來讀書……為什麼如此不讀書了呢?完全是因為用於讀書的時間減少之故。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此前臺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透露,臺灣大學各個院系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招收大陸生,初期將招收碩士生、博士生,並已籌劃在北京設招生辦公室於明年開放使用,同時也考慮在廣州開設。  不過想去臺灣學習的大陸生可能面臨不少限制。根據臺灣教育部門的計劃,臺灣公立學校初步只能招收碩士生、博士生,私立學校則不設限,大陸生未來如果想去臺灣讀本科的話,只能向私立大學申請。
  • 李敖攜子再赴大陸 稱臺灣民主是暴民政治(圖)
    美國的一個雜誌就能決定誰是最能影響大陸的人,一個賣菜的老太太就能決定誰是最能影響臺灣的。為什麼我們要被他們這麼欺負?因為是《時代》雜誌。我告訴你一個事實,在《陽痿美國》中我做了統計,《時代》把美國總統尼克森作封面,作了64次,把毛澤東作封面,只作了1次。尼克森有64次講話的機會,我們只有1次。我們怎麼講得過他們呢,他們佔盡了媒體的便宜,可以影響世界的思路,這一點我們太吃虧了。
  • 臺灣這樣「閉關鎖臺」在大陸的學生怎麼辦?
    蔡英文當家的出爾反爾讓臺大陸學生大倒苦水疫情防控期間,臺灣當局要求學校推遲開學,但是推遲開學的時間一變再變,使得許多大陸學生不得不多次對航班進行改籤,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且他們還擔心如果臺灣當局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會不會對他們的畢業等方面造成影響。
  • 臺灣終於對大陸學生開放,這個政治籌碼民進黨不玩了?
    【兩岸快評第901期】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24日稱,即日起開放19個國家和地區以外的新生及大陸學生(含舊生與新生)赴臺就學,預估約1萬人可申請入境,其中大陸學生約5000人。此前,臺灣已分三批次逐步開放境外學生入臺,6月17日起陸續開放越南和泰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生赴臺,7月22日宣布放寬至所有應屆畢業生,8月5日起開放所有學位生入境,但唯獨不包括大陸學位生。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預估,未來2至3個月平均每日將有約數百名學生入境,入境時程預期將超過開學日。
  • 大陸學生:臺灣人站在虛妄的文明制高點俯瞰大陸
    我之前去臺灣,一個年輕的輔大男老師說他第一次去大陸時心裡十分忐忑,聽大家說一定要帶衛生紙、方便麵,因對岸是蠻荒之地,什麼都沒有,最後他帶了大半旅行箱的衛生紙和方便麵,到了大陸就傻眼了,看著自己的箱子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