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自由行旅遊去了北京。那時候,對於一個自由行菜鳥來說,能解決食住行的問題順利完成旅程,就已經很滿足了。
有一天,我去逛了鼓樓附近的胡同,如果只是把它當成北京的一種特色建築來看,窄小的街巷,老舊的院房,似乎也就是外地遊客看個新鮮的地方。但當我在一些院房前,看到「婉容故居」、「楊昌濟故居」這樣的字樣時這些老房子突然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看著牌匾上的介紹,想像著歷史中的人物曾在我眼前的房子裡生活,在這條胡同裡走過,讓人覺得似乎和歷史有了一種連接,這些景物也就顯得有意思了許多。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無論到什麼地方旅行,都會先通過網絡或一些相關書籍查閱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資料,從而讓遊覽變得更有意思,而不再只是「看」景點而已。
《神話之城》就是一本起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書。這本書通過一種特別的方式——神話——為讀者們介紹了世界上的20座城市。
本書的作者席路德是一位資深的神話愛好者,她曾在國內奇幻雜誌《飛。奇幻世界》上擔任「神話」專欄作家,出版過數本神話相關的書籍,還創辦了介紹神話知識的公眾號,對世界各地的神話涉獵非常廣博。
在《神話之城》這本書裡,作者跨越五大洲,從15個國家中選取了擁有豐富神話傳說的20座城市進行介紹,書中除了希臘和羅馬神話這些大眾比較熟知的神話外,還涉及了西臺神話,瑪雅神話、印加神話等多個神話體系。幫助我們從神話出發,同時了解相關的歷史和旅行方面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
一、人類的共同性:人都是由泥土造的?
「神話」顧名思義,是指神的故事,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先民們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產生的故事。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創世神話
這類神話是用來解釋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是怎麼產生的這類與宇宙觀相關的問題。
在不同的神話體系中,一般都擁有一個或幾個創世的神,像雅典神話裡的五大創世神和中國神話裡開天闢地的盤古。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不同神話體系中更是有著一些有趣的相似之處。有人統計過,在世界上不同的11個神話體系中,人類都是神靈用泥土造出來的。
2、自然神話
這類神話通常是對日月星辰,風雷雨電這些自然現象的解釋。
比如在中國的神話中,女媧補天後天空留下了向西北傾斜的這一災後痕跡,人們用此來解釋了太陽、星月之所以西沉的原因。
而在希臘神話中,則用愛之女神的情人阿多尼斯每年一半時間死亡一半時間重生的故事,來解釋了春去秋來的變化。
3、英雄神話
英雄神話通過創造出來的具有超能力的英雄形象,表達人們對抗自然的願望。它的產生比前兩類神話晚,但數量卻比它們多。
在中國,像《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便是屬於這類神話,而在西方這類神話就更多了,甚至還在其基礎上誕生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作品。
通過以上的羅列,可以看出在世界上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神話體系中,都存在著一些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其實反映了無論在哪種文化中,對於宇宙、自然、生死和愛情等幾類問題,都是人類關注的重點。
二、文化的差異性:太陽是男是女?
在大多地區的神話中,一般會用男性來代表熱烈的太陽,女性代表溫柔的月亮,但在寒冷的格蘭陵島,這一性別想像卻是相反的。
傳說安甘寧和馬琳娜是一對親密的兄妹,長大後他們分別居住在男人和女人的屋子裡。
安甘寧因為貪戀妹妹的美貌,在夜裡偷偷潛進女人屋子裡侵犯了她。當第二天晚上同樣的事情發生時,馬琳娜用沾了煤灰的手抹了抹侵犯者的臉。這個記號最終讓她發現了哥哥的罪行。
羞憤之下,她割下自己的乳房端到哥哥的面前,並點燃了一支火炬,衝進屋外的黑暗之中。
安甘寧在她身後緊追不捨,前奔後追的兩個人慢慢旋升上了太空。妹妹變成了太陽,而哥哥則變成了月亮。直到今天,他們仍在追逐著,每當太陽從一邊落下,月亮就從另一邊升起。
在北極圈附近地區,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籠罩在月光之下,太陽只在一半的時間裡懸掛在地平線的附近,或許正是這種氣候環境賦予了北極神話中月亮和太陽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性別意義。某些格陵蘭神話故事中帶有的暗黑感,大概也和當地嚴酷的生存環境有關。
而在墨西哥的阿茲特克神話中,人們相信神靈曾創造又毀滅了世界,只有在一個神自我犧牲變成太陽時,世界才能重新開始。
當世界第四次毀滅之後,眾神在一片黑暗中商議選出富有強大的特庫希斯特卡特爾為新太陽,貧困弱小的納納納華特辛為月亮。
然而特庫希斯特卡特爾卻遲遲不敢跳入火中,在神靈的要求下,卑小的納納華特辛果斷的跳入烈火中,特庫希斯特卡特爾這才隨著他衝入火中。天空中隨即出現了兩個太陽。
有一名神對特庫希斯特卡特爾的膽怯感到憤怒,便朝他臉上扔了只兔子,他因此失去光輝,變成了月亮。
而後神靈們也一一獻祭了自己的心臟和血液,他們的犧牲產生了風,推動太陽在天空中東升西落,而這也是中美洲古文明中之所以強調鮮血和人祭文化的來源。
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產生了不同地區神話的差異性,繼而又演化出了不同的文化、民族特性和歷史。因此,當我們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或民族時,神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三、神話可以預知未來?
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過一個「集體潛意識」的概念,指的是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由遺傳保留下來的一種具有集體性和普遍性的、沉積在意識深層的精神。神話、傳說、宗教和藝術等都可以反映集體潛意識的內容。
我國意象心理療法的創始人朱建軍則提出了一個更有趣的說法:一個民族的神話,有時候甚至和他們的未來有關。
在阿拉伯的神話故事中,阿拉丁神燈是廣為流傳的其中一個故事。
阿拉丁受外國魔法師的誘騙,魔法師打開一個設有陷阱的地下大門,讓阿拉丁下去為他拿起一盞神燈。當阿拉丁發現被魔法師利用之後,他帶走了神燈,並發現了神燈裡住著一個威力強大的精靈,可以幫人實現任何願望。阿拉丁在神燈精靈的幫助下變得有錢有勢,還娶了美麗的公主為妻。
如果用象徵法去聯想這個故事中的主要元素,現代的科學家就相當於原始社會中的魔法師,阿拉丁代表了阿拉伯人,而地下最珍貴的寶物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一樣東西——石油。
那麼這個故事就可以解讀為:外國的科學家用油井為阿拉伯人打開了大地之門,希望能獲取地下寶貴的石油。阿拉伯人並不信任科學家。而他們因為得到這個寶物,而變得富有。
在這之後就和原版故事裡一樣,阿拉丁和魔法師展開了爭奪油燈的戰鬥。阿拉丁的故事似乎像預言一樣,在今天都實現了。
這樣的解讀,可能有人覺得大開腦洞,也有人會認為是胡編瞎造,但無論如何,都給神話增添了一層有趣的內涵。
結語
《神話之城》告訴我們:傳說與現實,並無一線之隔。從地理、氣候到文化、特性,不論茶餘飯後,還是極往知來,神話中蘊含的豐富內容,正是它們之所以能亙古流傳的原因,也是《神話之城》這樣的書籍讀來有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