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城》:用20座城的神話,為人生連結虛構與現實的意義

2020-11-05 岑峰讀書

引言

哲學家們總是喜歡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其實,這些問題在神話裡早就揭示的一清二楚:我們是神的後裔,從神話中來,到神話中的地方去。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似乎都不是真的,但是我們偏偏選擇相信,傳承,傳播,「以訛傳訛」。

著名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中還原了現代智人成就物種霸業的現場,其中最關鍵因素便是他們「會講故事」。比如說,我們祖先的近親尼安德特人只會說:「森林裡有野豬」,而我們的祖先會說:「森林裡有仙女」。

中國的人的神話,我們都耳熟能詳,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悠久的歷史裡,世界上萬物有靈,無論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還是鳥獸魚蟲,草木花卉。

各地的人們講著不同的神話,成了不同的民族,也建起了各異的城。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作家席路德2020年的新作——世界神話旅行手冊《神話之城》,她將帶領我們一起週遊世界,去探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之都以及它們背後的瑰麗故事。

作者

席路德,曾用筆名:冰之璇璣。浙江舟山人,神話考古愛好者,《飛·奇幻世界》神話欄目撰稿人,著作有《妖非妖》,《男神考》,譯作有克蘇魯神話圖文小說《無名之城》。其中《男神考》獲長江傳媒集團「2019年度十佳圖書」。

導讀

作者以神話為主線,從地理,人文等多個維度向讀者重建了20座神話之城,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不需要千裡旅行,手捧一本小書,梳理希臘,羅馬,北歐,西臺,印加等12個神話體系,領略浪漫的土耳其諸城,喚醒沉睡的馬丘比丘,揭開塵封的佩特拉修道院,神秘的特奧蒂瓦坎太陽金字塔……

現在的我們,如果僅僅把神話當作解釋未知事物的工具,那麼,神話便淪為了迷信;如果把神話看作尋求精神凝聚和慰藉的寄託,那麼,它們將變成一座座實在的或者虛幻的城。

接下來,我選取書中眾多神話和城市中的幾個,從神話對我們思考世界的影響來為大家解讀席路德的《神話之城》。

1. 我從哪裡來?——腓尼基與歐巴羅

腓尼基(phoenicia)就是如今的迦南地區,包括約旦以西的整個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先祖——希伯來人所稱的應許之地」。希臘人用腓尼基當地的特產紫紅色染料(phoinos/深紅色)為這片地域和民族命名。

歐巴羅

神話記載,歐洲人的祖先歐巴羅便來自於這片土地。在希臘神話中,腓尼基國王的公主歐巴羅在西頓海岸與女伴嬉戲,被化身小公牛的宙斯誘拐,後來她和宙斯結合生下三個子女(雖然這與《伊利亞特》記載並不完全一致)。

希臘還有另一個神話,說的是宙斯化身黑霧挾持了佩拉斯基國王的女兒伊娥,並強姦了她。事後,宙斯懼怕妻子赫拉,把伊娥化身小母牛,直到流亡埃及,才變回人形,生下厄帕福斯和刻羅依莎,從這個譜系看,歐巴羅是宙斯與伊娥的後人。

一座城和一個神話,告訴歐洲人從哪裡來的。同樣的,其他民族一樣有這樣的神話。

2. 我要到哪裡去?——圓桌騎士與永恆的愛情

愛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雖然可能無關乎性,所以,如果問人類的未來會去哪裡,也許愛是一種答案。愛情是最猛烈的一種愛,所以神話裡,關於愛情,數不勝數。

其中,除了希臘神話裡宙斯風流韻事,《神話之城》裡還為我們講述了圓桌騎士的愛情故事。

圓桌騎士:傳說中偉大的大不列顛國王亞瑟(King Arthur)所領導的高貴騎士。他們那偉大的行為與事跡,被後世的很多作家所歌頌。

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

故事的源頭來自偉大的不列顛英雄亞瑟王,神話的主題從爭奪聖杯開始,最後演變成了英雄救美,前者的主角是亞瑟王的圓桌騎士——帕西瓦爾;後者的主角則是帕西瓦爾之子——「天鵝騎士」羅英格林。

羅英格林是他父王帕西瓦爾之後的聖杯騎士,他初次亮相就如此驚豔——乘著由天鵝牽引的船,所以他被稱為「天鵝騎士」。

在艾爾莎公主即將被兇惡的弗雷德裡克霸佔時,被羅英格林打敗,獲救後的公主與羅英格林墜入愛河。一次迫不得已,羅英格林向愛妻透露了自己聖杯騎士的過往,違背了騎士的守則,不得不離開艾爾莎。愛情故事結局越是令人悲傷,越是讓人痴迷。

好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為了追夢羅英格林而建造了新天鵝堡;好在,羅英格林與艾爾莎的婚禮音樂,如今仍一遍一遍地在少男少女的婚禮殿堂上響起。好在,人們都相信,有愛就有未來。

3. 活在神話裡,警示人們應謙卑,才能與大自然一樣長存。

在冰冷的格陵蘭島上,人們流傳著月亮之女涅綺婭的愛情故事,那是太陽和北極光的較量,最後涅綺婭嫁給了北極光勇士的首領奈納斯。

如今,中國人認為月亮上的陰影是嫦娥的玉兔,但在格陵蘭島居民眼裡,那是涅綺婭的倩影。

極地的因紐特人薩滿視北極熊為神聖的動物,它們是北極真正的精神主宰。因紐特人把熊皮做成衣服,褲子和靴子,用一套儀式來處理北極熊的屍體。薩滿可以看見各種動物幻化成的精怪,比如北極熊精,馴鹿精,海豹精,渡鴉精等等。

在極地嚴酷的環境裡,人們的神話賦予了自然與人平等的地位,駕馭自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到處都有神的存在,人類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方能存活。

結語

在我看來,席路德的《神話之城》並不僅僅為我們講述了幾座古老城市的神話故事,帶我們領略了異域風情和歷史,而是為我們在傳說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人需求意義感,我們整天都忙著給萬事萬物賦予意義。神話就是這些意義中的一種,它可以創造一種文化,也可以凝聚一個民族。

對於神話,哪怕是物理學大師,也願意相信有上帝。對於我們普通人,同樣也偏愛這種「自欺欺人」,願意給自己的孩子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

我們太需要神話了,沒有它們,我們的城市將失去靈魂,消失的文明將永遠消失,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將去向何處,更不知道當下的意義。若有一天被「神話之城」流放,人類還能住在哪裡?

紙書入手推薦:

初次拿起這本《神話之城》,是在長沙黃花機場的蔚藍書店。雷雨讓我的航班延誤了4個多小時,我也借著機會讀完了這本書。它的封面很吸引人,中英文的書名排版恰到好處,封皮中間的亮銀色幾何圖案凸顯出精緻的壁畫背景,略顯高級。

全書紙質光滑細膩,手感極佳,插圖精美清晰,讓人身臨其境,不愧為旅行參考書目。放在書架上,每一次翻看,摸索紙張,玩味文字,品味插圖,都是一次旅行。

所以,喜歡神話和旅行的朋友,推薦你入手紙書。

相關焦點

  • 《神話之城》:神話與現實,並無一線之隔
    《神話之城》就是一本起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書。這本書通過一種特別的方式——神話——為讀者們介紹了世界上的20座城市。本書的作者席路德是一位資深的神話愛好者,她曾在國內奇幻雜誌《飛。奇幻世界》上擔任「神話」專欄作家,出版過數本神話相關的書籍,還創辦了介紹神話知識的公眾號,對世界各地的神話涉獵非常廣博。在《神話之城》這本書裡,作者跨越五大洲,從15個國家中選取了擁有豐富神話傳說的20座城市進行介紹,書中除了希臘和羅馬神話這些大眾比較熟知的神話外,還涉及了西臺神話,瑪雅神話、印加神話等多個神話體系。
  • 拿地圖尋訪全球的《神話之城》:神話與現實結合,演繹活著的神話
    一、拿著地圖聽神話故事,用20座城市串聯的世界神話的旅遊之書。《神話之城》全書以城市為引導,前後共講述了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介紹了希臘神話、西臺神話、波斯神話、凱爾特神話、瑪雅神話、阿茲特克神話、北歐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等等多個神話。
  • 以20座神話之城為坐標,跨越時空,帶你遊覽神話世界
    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馬克思 為了給孩子講中秋節的來歷,我把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又複習了一遍。
  • 《神話之城》:每座城市都有著獨特的神話
    因為這本書不僅僅講述的是神話故事,而且還有講述了很多關於神話發生所在地的風土人情的概況。而且書中還有大量精美的神話之城的風景畫,在抱著愉快又驚奇的心情讀著墨氣四逸的這本書之餘,也可以徜徉在歷史與虛構的神話之間找到一份地理歷史的震撼感,更也是一本神話愛好者以及旅行愛好者踏上古文明遺址的探索之旅的旅程指南書。
  • 神話之城:20座城市裡的歷史光影,從南美到北極的神話之旅
    01 《神話之城》:另闢蹊徑讀神話,20座城市裡的神話掠影城市與神話有如此深厚的淵源,那麼從城市入手讀神話,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其中的難度可一點兒也不小。最近讀到一本新書《神話之城》,作者席路德是一位神話考古愛好者,曾出版多本神話學著作,對世界各神話體系有深入研究。在《神話之城》這本書裡,作者以20個城市為切入點,細緻講述12大神話體系,從希臘神話到北極神話,從瑪雅神話到西臺神話,甚至還有近些年流行的克蘇魯神話,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
  • 《神話之城》:不止是兒童,成人也同樣需要神話
    02再次走進神話,感受神話之美《神話之城》這本書,是我30歲這一年,再次讀到的一本純神話故事集。依舊感動,依舊靈魂為之顫動。在本書行雲流水般的敘述中,不由感受到「世界每個角落都有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吟唱」的美好。
  • 《神話之城》:探尋20座城池的前世今生,廢墟之上感受神話魅力
    從北歐到兩河流域,從斯裡蘭卡到南美大陸,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閃爍著,講述著古老的信仰與傳說。《神話之城》正是這樣一本書,選取了20座有故事的城池來述說各地不同的神話,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故事書,更像是旅遊時的所感所想,或者是一名資深導遊從古到今的侃侃而談。
  • 書評|《神話之城》:曉古通今,讓你更懂一座城
    直到今天看了《神話之城》,我才徹底明白當時世行老先生在說些什麼——原來他講的是神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通過《神話之城》的第十三章《斯裡蘭卡》,我讀懂了這個神聖魔王島的古都神話,也明白了中國古代為什麼把斯裡蘭卡稱為獅子國,長見識!可惜當年出行前沒有讀過這本書,現在可要好好讀一讀。
  • 書評 |《神話之城》:曉古通今,讓你更懂一座城
    直到今天看了《神話之城》,我才徹底明白當時世行老先生在說些什麼——原來他講的是神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神話之城》講述了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讀者介紹了希臘神話、西臺神話、波斯神話、凱爾特神話、瑪雅神話、阿茲特克神話、北歐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等等,可以說這是一部用20個城市串聯起來的世界神話史。
  • 《神話之城》:神話是歷史在時間之海的倒影
    隨著《大聖歸來》、《哪吒》、《姜子牙》等一系列封神宇宙的開啟,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在高科技的影像下獲得了新生。那麼國外又有哪些著名的神話形象,他們是否也有自己的「封神宇宙」呢?在《神話之城》這本書裡,我們將追隨作者的筆觸穿越古今,一邊尋找答案,一邊來一場有趣的世界神話之旅。
  • 《神話之城》一個神話故事、一段歷史、講述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2、探尋20座西方神話之城說到古希臘神話中的城市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雅典,這裡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然而近期低音聯合出版了一本《神話之城》讓我大開眼界,作者席路德介紹二十個古代城市相關的神話,跨越五大洲15個國度,這本書不僅僅講古城中發生的神話故事,更像是講這些城市的前世今生。
  • 《神話之城》:全世界的神話,可不止宙斯、維納斯這些希臘羅馬系
    但後來我漸漸明白,「神話」的意義,並不能簡單以「有用沒用」或者「真假」來衡量。讀了席路德的《神話之城》後,我的這種感觸更深了。席路德,神話考古愛好者,西方奇幻粉絲,《奇幻世界》神話欄目撰稿人,熱愛收集、發掘、整理現代奇幻背後的古國神話,古國神話背後的種種八卦。
  • 《神話之城》|奇琴伊察古城的瑪雅文化,神話與城市的傳承
    神話故事一直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遠古時期,人們對一些美好的嚮往,對上天甚至神靈的崇拜,產生這些傳說,其中自然也包含一定的文化意義,民族的信仰,並會一直傳承下去。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這種情形,所以也產生了一些神話的體系,比如希臘神話、西臺神系、阿茲特克神話、北極神話等等,都有各自的區域特性,也能反應時代變遷下的人們所經歷的歷史演變。除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神話體系之外,很多城市也自有其神話的傳承,直至今日。很多神話傳說搭配歷史遺蹟,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成為大家爭相去遊玩的目的地,也就是因為其文化意義。
  • 《神話之城》:透過神話,更懂一座城,也更懂人
    神話故事在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留下痕跡,從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等,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的傳承。中國的神話,但是對其他國度、城市的神話故事相對陌生。前幾天入手的這本《神話之城》,讓我眼前一亮。
  • 安坐書房,跟著席路德遊20座神話之城,探索古文明遺址的神奇
    在今年新出的這本《神話之城》一書裡,席路德以20個城市為切入點,仿佛一位資深的導遊,為我們一一呈現散亂在這些著名城市各個角落裡和神話相關的那些趣事兒。而凡人英雄在機緣巧合之下,或可借著奇仙異獸的指引,進入「他方世界」,隨之而來的英雄之旅,更是諸多藝術家和文學創作者的靈感源泉。這樣浪漫的神話傳說,不僅散落在愛爾蘭鄉野間的各色墓冢裡,更是遍布在本書作者細心推介的20座神話之城裡。
  • 安坐書房,跟著席路德遊20座神話之城,探索古文明遺址的神奇
    在今年新出的這本《神話之城》一書裡,席路德以20個城市為切入點,仿佛一位資深的導遊,為我們一一呈現散亂在這些著名城市各個角落裡和神話相關的那些趣事兒。而凡人英雄在機緣巧合之下,或可借著奇仙異獸的指引,進入「他方世界」,隨之而來的英雄之旅,更是諸多藝術家和文學創作者的靈感源泉。這樣浪漫的神話傳說,不僅散落在愛爾蘭鄉野間的各色墓冢裡,更是遍布在本書作者細心推介的20座神話之城裡。
  • 世上的神話到底有幾種?《神話之城》帶你穿越古今、領略世界神話
    席路德在《神話之城》中,用20座城市將世界神話串聯起來,這其中既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羅馬、北歐神話,也涵蓋了相對冷門的西臺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印加神話、南太平洋神話、薩米神話,甚至連現代人造的克蘇魯神話都囊括在內。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許多神話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神話其實是人類生活的投影,大多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痕跡。
  • 世上的神話到底有幾種?《神話之城》帶你穿越古今、領略世界神話
    同事誇了一句,「你還知道得挺多的嘛」,我內心一陣暗喜,表面卻仍不動聲色,其實是因為最近剛看了一本書,書裡正好提到了這個知識點,這本書就是《神話之城》。席路德在《神話之城》中,用20座城市將世界神話串聯起來,這其中既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羅馬、北歐神話,也涵蓋了相對冷門的西臺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印加神話、南太平洋神話、薩米神話,甚至連現代人造的克蘇魯神話都囊括在內。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許多神話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神話其實是人類生活的投影,大多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痕跡。
  • 讀書會︱《山巔之城》:終結一個「歷史的神話」
    例如,把「山巔之城」化約為「希望說」「模範說」是20世紀的發明,而在當時,「山巔之城」更多地是承載著一種眾目窺伺下的焦慮感;「山巔之城」也不是一種對新殖民地壯麗前景的昭示,而是對其脆弱性的憂慮和警告;和「山巔之城」取自《聖經》一樣,「上帝選民說」在當時新教徒中也是盡人皆知的。在現代早期,類似麻薩諸塞殖民地這樣的把自己視作「上帝選民」企圖建立「山巔之城」的嘗試,在大西洋世界所在多有。
  • 《神話之城》:一場跨越五大洲的世界神話之旅
    《神話之城》是席路德所著,主要選取了國外擁有豐富神話傳說的二十個城市,跨越五大洲十五個國家,讓人可以一睹國外美景的同時還能了解到當地的神話傳說。無論是為大眾所熟知的古希臘神話,還是神秘的瑪雅神話,亦或是大眾比較陌生的阿茲特克神話,作者席路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眾講述著一個個古老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