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吳地畫家筆下的山水與園林

2020-12-21 騰訊網

默默關注

吳中好風景,風景無朝暮。

曾經,有一群文人,踏遍蘇州的山水園林,畫盡百年前的吳門風景,留下一又一個傳奇故事。

這個群體便是「吳門畫派」,它是中國明代中期的繪畫派別,亦稱「吳派」。因蘇州為古吳都城,有吳門之謂。「吳門畫派」是一個既有文人畫家,又有職業畫家的群體,它的出現,既振興了文人畫,又規範「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習,推動明代繪畫深入發展。

其中,最著名代表的便是「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四人皆為吳門(今蘇州)人,並且,他們分為兩類代表,一類是以沈周、文徵明為吳門畫派文人畫的突出代表,一生致力於詩文書畫,作為當時的名士,對後世影響深遠。另一類,是唐寅、仇英這樣,以畫為業,所畫題材廣泛,畫法既宗法南宋院體的工細,又融合文人畫的筆墨意趣。

明清時期,吳中地區經濟社會臻於繁盛,文人墨客蜂擁雲集,風流雅尚,鬱郁乎文,成為全國性的文化中心。吳門畫派在當時可謂的引領時代風尚的領軍群體,造型準確,筆墨謹嚴,講究真景實感,風格柔韻雅秀,雅俗共賞。

古蘇州的風景要從「吳中第一名勝」——虎丘開始。

虎丘山位於蘇州城西北大約7公裡處,是明代吳門畫家喜歡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

其中,畫家孫枝主要活動於嘉靖、萬曆年間,其畫法出自文徵明,而他的《虎丘山圖》風格秀整,石樹蔥秀。明代吳門畫派中堅人物張宏的《虎丘山圖》,則帶有寫實的性質,其筆法古拙,墨法溼潤。

明 孫枝《虎丘山圖》

明 張宏《虎丘山圖》,南京博物院藏

天平山位於蘇州府西二十裡,因山頂平正如刀削而得名。唐代稱之為白雲山,又因為範仲淹高祖葬於山之東塢,俗稱範墳山。

天平山景致有「三絕」:

其一為清泉,源於天平山腰有白雲亭;

其二為奇石,源於山中奇峰高聳,怪石林立;

其三為紅楓。暮秋時節,登天平賞紅楓為吳中時尚。

文徵明與友人祝允明、唐寅曾多次登臨天平山,之後便揮毫成章,天平山的旖旎風光成為了文徵明的創作之源。嘉靖二十三年(1544),文徵明同友人共登天平山,在山腰白雲亭取水,興之所至,吟詠作詩,次第得詩四首。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過八旬的文徵明將此四首詩文以行草書書寫成章,即成本作。

而繪畫作品《遊虎山橋圖》則描繪的是虎山橋位於光福古鎮區北端,橫跨於虎山和龜山(塔山)之間,可惜的是,當下僅存遺址。

明 文徵明《行草遊天平山詩》,南京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遊虎山橋圖》(局部)

此外,張宏描繪的天平山、明張滔描繪的《石湖圖》,明錢貢的《虞山圖》、明陸士仁、文從昌描繪的《陸龜蒙祠圖》等皆值得一看,遊覽過今天的這些景點,再看看古人筆下描繪,更有一番風味體驗。

明 張滔《石湖圖》,南京博物院藏

明 錢貢《虞山圖》,南京博物院藏

明 宋懋晉《天平圖》,南京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無論是建造園林還是園林題材畫,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發展姿態。這一時期是蘇州造園藝術的巔峰,沈周的《東莊圖》可視為明清園林畫之魂,它影響了後續更多文人畫家們加入或參與園林設計、或繪出園林意境的行列之中。

明 沈周《東莊圖》,南京博物院藏

東莊是沈周之友吳寬的農莊園林,是明代最富有名望的園林之一,位於蘇州古城東側,在今蘇州大學本部校園之內。

東莊一帶曾是五代時,錢元僚之子錢文奉的東墅,元末廢為城內的村舍田疇。到了明代,吳孟融(吳寬父)重回這裡開創莊園,前後經過了吳孟融、吳寬與吳宣(吳寬之弟)、吳奕(吳宣之子)三代人的持續增修,才逐漸完成。東莊園景構建的持續遞增過程,也被清晰地反映在文人的圖繪與詩詠之中。

明 沈周《東莊圖》,南京博物院藏

沈周的《東莊圖》是其應吳寬所請,描繪東莊景色而作。原作24幀,現存21幀,依次順序為:東城、菱豪、西溪、南港、北港、稻畦、果林、振衣崗、鶴洞、艇子浜、麥山、竹田、折桂橋、續古堂、拙修庵、耕息軒、曲池、朱櫻徑、桑州、全真館、知樂亭。可惜的是流傳散失了3幀:桃花池、瓜圃和桂塢。

他的《東莊圖》讓後世再睹東莊全貌,更準確地把握著東莊園林中的特色,將幽靜淡雅而俊逸靈動的園林精髓含蓄而有力地表達出來。

蘇州名園滄浪亭始建於五代,在蘇州現存園林中時間最早。北宋慶曆五年(1045),蘇舜卿流落蘇州,將其修葺一新,題名「滄浪亭」。南宋時園屬抗金名將韓世忠,元代改為僧舍,成為寺廟園林,不再屬於私家。

清王翬《滄浪亭圖》

王翬的《滄浪亭圖》是一幅橫長手卷,繪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是應宋犖所請而作,是一幅典型的園林實景圖,反映了清初重修後的面貌。該手卷卷左有宋犖的《重修滄浪亭》跋文和道光七年(1827)梁章鉅的題詩。園中的點睛之景是滄浪亭,題額乃文徵明所書,建在土山之巔。

滄浪亭今景

亭子不大,但位置最高,取景最佳,在亭中不但可以臨眺附近的溪水,還能遠望蘇州西南的天平、靈巖諸山,恰合蘇舜卿的名句「近水遠山皆有情」。

同時,清代畫家王錫辰和陳敏也分別描繪過滄浪亭,前者取自全景,用筆簡潔溫潤;而後者以絹本設色,著重描寫了園林中的復廊、花牆、門廳等。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園內石峰林立,建築分布錯落有致。清代畫家汪鋆筆下的獅子林出自其《江浙紀遊圖》冊頁,即具有寫實性,而對於太湖石的描繪也體現了藝術家心中的意向。汪鋆冊頁中的另一開作品是《拙政園圖》,略帶俯視的視角,用筆工整細膩、風格秀美。

清汪鋆,《獅子林圖》南京博物院藏

清 汪鋆,《拙政園圖》南京博物院藏

沈周曾言:「山水之勝,得之目,寓諸心,而行於筆墨之間者,無非興而已矣。」「吳門畫派」畫吳門,虎丘、楓橋、天平山……那是蘇州人生活過的痕跡,那是屬於吳地的美好景色。

伴隨文人畫家們的腳步,自城內出發,由近郊區至遠郊,由遠郊至三縣,藉由一幅幅書畫的展開一覽蘇州府大境風採。

吳門文人們「以圖紀遊」,憑一支支妙筆將吳地山水城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定格為一幅幅瑰麗畫卷,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實力派閣樓山水畫家孫佩傑,將園林意境躍然紙上
    自明清以來,北京皇家園林的建造達到鼎盛時期。其中,被稱為「三山五園」的古典園林更是薈聚了中國風景式園林的經典景致,代表著中國宮廷造園藝術的精華,而表現北京的皇家園林已成為畫家孫佩傑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和主題。
  • 鑑賞|畫家筆下的園林賞石:以石入畫的傳統起源何時?
    鑑賞|畫家筆下的園林賞石:以石入畫的傳統起源何時?明清之際,造園之風鼎盛,賞石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加之其時文人畫流行,山水多作園亭景物,於是畫家筆下出現了許多對於園林賞石的描寫。晚明陳洪綬與山陰張岱兄弟交好。張氏簪纓世家,既逢亂世,便大多寄情山水泉石,寫詩度曲,聊以遣送生涯。張氏子弟都善於造園,張岱有快園,遺址就是今天的紹興飯店。
  • 「多應自寫真」——明清女畫家筆下的女性之美
    明清二代,在傳統畫史中不佔主流的女畫家筆下,湧現出諸多面貌各異的女性形象。若以繪畫題材劃分,其中既有觀音大士、道家神女等宗教女仙,亦有青樓名妓與閨秀名媛的真實肖像,還有表溫婉賢淑、詩書才情的仕女畫像,甚至還有女畫家所繪自畫像。這些明清女畫家身份不一,作畫多出於自娛意圖,亦有贈予、代筆之作。她們的創作既受到男性文人的影響,又呈現出女畫家自身對女性形象的獨特理解。
  • 京海墨韻 | 實力派閣樓山水畫家孫佩傑,將園林意境躍然紙上
    自明清以來,北京皇家園林的建造達到鼎盛時期。其中,被稱為「三山五園」的古典園林更是薈聚了中國風景式園林的經典景致,代表著中國宮廷造園藝術的精華,而表現北京的皇家園林已成為畫家孫佩傑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和主題。
  •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著名畫家簡介:鞏德春,1959年出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山東高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鞏德春美術館名譽館長等。
  • 畫家筆下的園林賞石:以石入畫的傳統起源何時?
    明清之際,造園之風鼎盛,賞石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加之其時文人畫流行,山水多作園亭景物,於是畫家筆下出現了許多對於園林賞石的描寫。晚明陳洪綬與山陰張岱兄弟交好。張氏簪纓世家,既逢亂世,便大多寄情山水泉石,寫詩度曲,聊以遣送生涯。張氏子弟都善於造園,張岱有快園,遺址就是今天的紹興飯店。
  • 風景名勝,北京悠久河山,山水詩、山水畫與山水園林
    現存的明清皇家園林,都離不開山水框架,都追求山水在宮殿之間所顯示的自然之趣,也恰恰是山水,給帝後們提供了區別於紫禁城大內的活動空間。比如紫禁城內雖有各種水體,卻一律都是』『水不容泛」,領略不到登上龍舟的閒適快慰,這種缺憾卻在離紫禁城一街之隔的皇城內御苑的三海之中得到補償。在其餘的皇家園林中,山水之樂更是成為皇家造園的主題和營造的主旨,所有宮殿的設置,也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和宗旨而展開的。
  • 蘇州園林|園林別墅
    掘池疊山、植樹養花、精美建築、詩情畫意、壺中天地等種種要素需要特定的條件方能滿足,蘇州正好佔有造園的天時地利之便,又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更重要的是集聚了優秀的建園理論家和匠人幫、園藝家、詩人、畫家群體,才使園林藝術臻於完美。
  • 館藏系列 | 居在園林山水間--孫君良「江南收藏•品牌機構」
    君良吳地蘇城有著兩千多年漫長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自明清後期開始,園林興建開始在蘇州盛行,使蘇州冠有「園林之城」的美稱。這些複雜的思想疊加使得對園林的鑑賞變得更加專業,同時對於園林畫家自身的文化素養積澱和筆墨表現有著更高更深的要求,而孫君良筆下的園林,打破傳統園林繪畫視角,獨樹一幟,耳目一新。
  • 畫家王寧筆下的青綠山水畫展現山水魅力
    在多姿多彩的山水畫表現形式中,青綠山水畫在視覺上給人柔和,明亮的感覺、畫面絢麗而又不張揚,體現出畫家對色彩的情感聯想,具有很高的觀賞性。畫家王寧筆下的青綠山水畫描繪山川自然間清新、唯美的山水景色,將山水景色躍然於方寸之間,讓人感受山川自然間的美妙絕倫。
  • 白石筆下有月圓,北京畫院年會多維度聚焦「山水」
    據北京畫院「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介紹,從2015年開始,中心開啟了中國古代書畫研究項目,2018年繼續推進此工作,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明清文人實景山水、傅山專題展、明清人物畫等三個主題項目,也都完成出版物獲得好評。這一年《大匠之門》系列的《中國書畫研究年刊》出版,年刊收錄了23篇學術論文。另外,這一年北京畫院與雲岡石窟合作,北京畫院在雲岡石窟的研究基地掛牌。
  • 不務正業的山水畫家,開拓古典園林創作新理念
    (圖為「靜漠道人」山水畫作品之一)為此,「靜漠道人」在一些人眼中,已是丹青妙手的山水畫家。而事實上,這位畫家卻頗有「不務正業」之為。「靜漠道人」其名郭麗文,他不僅在繪畫領域深有造詣,而且是當代首位造園家,師從「中國園林之父」孫筱祥,近些年「亞洲最大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園林」、「首都機場校飛中心8萬平方米園林」等多項園林作品屢獲國內、國際設計大獎,前不久剛剛開園引發社會關注的「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也是出自他手。
  • 畫家筆下的伊甸園、桃花源:用藝術捕捉園林的浮動影像
    編按:藝術與園林,擁有悠久的緣分。從古埃及的壁畫家、唐代文人畫家王維到近代繪畫大師莫奈、畢沙羅、凡 高、克利姆特,古往今來許多藝術家都喜歡描繪他們所見所聞的美麗園林乃至夢幻中的神秘花園。在他們的筆下,無論是秦漢、羅馬的廢墟,還是揚州、蘇州的小橋流水,倫敦、巴黎的城市公園,都變成了永恆的風景。
  • 中國古典園林簡史(下)宋元明清園林史
    中國的古典園林歷史悠久,大約從公元前11世紀的奴隸社會末期直到19世紀末葉的封建社會解體為止,在這三千餘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風景式園林體系——中國園林體系。中國園林宋 代 園 林唐詩宋詞,山水詩、山水畫
  •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畫面總是有些孤寂冷清,枝葉蕭疏,茅亭空寂,山石清冷,茫茫煙水,波瀾不興,畫家要帶著我們走入江南山水的清潤,去體悟畫中江南清秋的散淡與空靈。倪瓚畫作但我們似乎更能讀到畫家心中的孤寂,煙水茫茫處是先生的一葉扁舟,輕蕩湖面的波痕、嶙峋的山石是畫家耿介孤傲性情的自然皴擦,一去繁縟,逸筆草草,一個遺世獨立的高士風骨傲然畫中。
  • 中國山水畫論對園林假山設計的影響分析
    中國古典園林在創作中融合了詩畫藝術,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鬱的詩情畫意,園林假山是傳統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達園林意境,表達創作者意圖的重要媒介。計成在《園冶·選石》中論假山 「匪人焉識黃山,小仿雲林,大宗子久。」其中提到的雲林和子久分別是畫家倪瓚和黃公望,可見造園家手中的假山之美與畫家筆下的山石之美有著許多共通之處。
  • 當代實力派畫家李佩錦 邀您共賞畫家筆下的自然山水
    要想畫好山水畫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畫山水必須要有寬闊的事業、高超的境界和氣勢,而且不能只坐在屋子裡,必須走出去,走進大山深處尋找靈感,要有對自然的渴望,方可畫出真正好的山水藝術。李佩錦新品力作手繪仿古山水畫《松山雅聚》(作品選自:易從網)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李佩錦的作品就受到了眾多藏家的關注和喜愛,她憑著自學直到如今已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一員,之後她又馬不停蹄地跑到中國美術學院深造,並得到了諸多前輩們的指點。
  • 明清時期中國版畫經典之作——《太平山水圖》
    [摘要]明清時期在中國版畫史上出現了最為優秀的山水版畫,那就是明末清初畫家蕭雲從的《太平山水圖》。天門山圖明清時期在中國版畫史上出現了最為優秀的山水版畫,那就是明末清初畫家蕭雲從的《太平山水圖》。繼《太平山水圖》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絕妙的山水圖冊了。
  • 元代山水文人品格直接影響明清及以後的山水畫家,為後人敬仰
    其中山水畫表現得尤為明顯,與宋代山水形成雙峰並峙的局面。一個畫家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多種風格,像趙孟頫既有青綠風格,又有水墨風格。如果我們單從作品風格出發,簡單以師承關係來分類,元代山水大體可分為四個主要流派:董巨傳派、李郭傳派、二米傳派和馬夏傳派。
  • 元代山水的文人品格直接影響明清及以後的山水畫家,為後人敬仰!
    其中山水畫表現得尤為明顯,與宋代山水形成雙峰並峙的局面。一個畫家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多種風格,像趙孟頫既有青綠風格,又有水墨風格。如果我們單從作品風格出發,簡單以師承關係來分類,元代山水大體可分為四個主要流派:董巨傳派、李郭傳派、二米傳派和馬夏傳派。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屬董巨傳派,元代最重要的畫家如趙孟頫及元四家等都屬於這個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