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遺產日尋訪巴黎古建築 文豪雨果故居受歡迎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原題:隨筆:「歐洲遺產日」尋訪巴黎軼事

  16日,周日愛睡懶覺的法國人,不少人破例起了大早。

  自15日開始的第29屆「歐洲遺產日」讓法國上萬處歷史文化遺產地免費打開大門,兼配導遊免費講解。受此吸引,人們迫不及待趕到各個景點「探秘」。今年「歐洲遺產日」的主題便是「探訪隱藏的遺產」。

  記者一大早來到巴黎西岱島上的巴黎古監獄,這裡是巴黎文化發源地之一,曾為王宮,也曾關押過要犯,包括法國大革命的多位名人。建築本身的變遷和法國歷史緊密相連,有著太多欲說還休的故事。

  恢弘威嚴的古監獄外,塞納河水波蕩漾。一進古監獄,首先看到的是哥德式風格的巨大的中世紀大廳,這裡曾容納了皇家警衛和僕人等2000多人居住。投影儀在牆上放映著古監獄的歷史資料畫面。

  據介紹,古監獄及其毗鄰的司法宮和聖禮拜堂構成的建築群,曾為法國墨洛溫王朝的王宮所在地,從10世紀到14世紀一直作為法國國王王宮。王宮遷到塞納河對岸的羅浮宮後,這裡改作監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詩人安德烈·舍尼埃、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人物喬治·雅克·丹東、羅伯斯庇爾等人都曾被關押在這裡。

  在古監獄的紀念館中,人們細細瀏覽這些名人的畫像、書信、私人用品等,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命運唏噓不已。展覽負責人圖弗南告訴記者,古監獄一直為遊人所鍾愛,這裡是法國數百年歷史風雲的見證地。今年「歐洲遺產日」,參觀者大增,15日逾5600人次,16日更多。

  若說在古監獄回顧的是巴黎的人文歷史,那麼在塞納河對岸瑪黑區,人們則被帶入到巴黎的建築歷史中。瑪黑區是巴黎中世紀風格建築保留最好的街區,也是如今巴黎生活氣氛最濃的一個區。

  「歐洲遺產日」的組織者請來巴黎多位資深導遊,帶著一隊隊遊客在瑪黑區精緻的街巷間穿行講解。在一條約3米寬的典型中世紀街道上,導遊告訴記者說,當年在這樣的窄街上,行人要緊貼牆根走,以防樓上潑下的髒水淋頭,街上還時有雞鴨等家禽「橫行霸道」。巴黎往昔曾一度擁擠和骯髒不堪,以至於國王要從羅浮宮搬家到近郊凡爾賽。直到19世紀中期,奧斯曼男爵對巴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體規劃和改造,涉及從古建築、民宅、交通網絡到排水系統的方方面面,這才有了如今巴黎的基本面貌。

  「人們對奧斯曼的改造成果毀譽參半,爭論至今,」導遊介紹說,奧斯曼的城市改造使巴黎一躍成為19世紀歐洲最現代化和最富魅力的城市,但改造中奧斯曼拆遷了部分中世紀城區,這同樣令很多法國人扼腕嘆息。瑪黑區是奧斯曼刻意留下的一塊完全保留法國19世紀之前城市風格的街區,已然成為法國人的懷古之地。

  一趟瑪黑區「中世紀建築遊」持續一個半小時,始於卡納瓦萊博物館門前,到孚日廣場結束。孚日廣場有「皇家廣場」之稱,當年住戶皆是上層名流,外觀的富麗堂皇自不用說,其中最吸引遊客的是6號樓維克多·雨果的故居。

  這位大文豪故居的門前也排著長隊,參觀人群的規模不遜於巴黎古監獄。負責媒體接待的米麗婭姆女士告訴記者說,遺產日期間,遊客人數將近是平時的十倍,雨果的著作、故居、手跡乃至他的情感糾葛都是人們探究的熱點。

  1832年,雨果租下這套280平方米的公寓,住了16年。這裡的布置全按雨果生前,牆上掛有展品,按照「流亡前」、「流亡時期」和「流亡後」三個時期擺放。客廳裡掛滿雨果一家人的肖像畫,他的情人朱麗葉·德魯埃的油畫肖像單獨掛在一側。27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和雨果因戲結緣,和雨果相戀50年之久直至去世。她一直陪伴雨果身邊,曾在雨果流亡時助他脫險,生死相隨。

  解說詞裡有如下介紹:「1882年,76歲的朱麗葉已變成皺紋滿臉的老婦人,仍如少女般默默摯愛著雨果,她一生寫給雨果兩萬多封書信。有一封裡寫道:『我不知生命何時、如何結束……此時,我的力量只夠拿起筆……我用盡我愛的全部力量來緊緊抓住生命的最後時刻,以免你過早失去我而孤獨……』翌年,朱麗葉去世;數年後,雨果去世。」

  雨果內心充滿矛盾,他在妻子阿黛爾墓碑上寫道:「阿黛爾,雨果之妻」。朱麗葉死後,他寫道:「在我墳墓上,將放上如至高榮譽般、深深的、愛的回憶,這份愛是錯的,但卻變成至善。」

  在巴黎聖-芒德公墓朱麗葉的墓碑上,刻有朱麗葉寫的詩句,大意為:當我成了冰冷骨灰,當我疲憊閉上雙眼,我想告訴你,在我心中,記憶已成永恆。這個世界留存了他的思想,而我曾經擁有他的愛情。(新華社記者 唐霽)

相關焦點

  • 文豪雨果還畫過「水墨畫」?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展品下月抵滬
    「熟悉的陌生人」維克多·雨果的這一切才華,將在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上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示。據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透露,展覽中的多件展品是首次從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牆上取下,走出法國國門出展。
  • 《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法國大文豪雨果島上故居近日修復完畢!
    4月7日,花費巨資重新整修的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歐特維爾(Hauteville House)的故居重新向公眾開放。雨果流放期間,在此居住了15年,從1855年10月到1870年。他在此完成了眾人熟悉的巨作《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創作了《海上勞工》。
  • 尋訪電白古建築之 楊瑞芬故居
    >
  • 文學家雨果與歐洲統一的夢想
    法國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傑拉爾·奧丁內:雨果小時候就可以說是文學方面的天才兒童,他13歲時寫的詩就獲得了法蘭西學院頒發的獎項。1831年《巴黎聖母院》的出版更是為他帶來極大的榮耀。1855年,流亡中的雨果來到英吉利海峽上的傑西島,並一直居住到1870年。1870年7月14日,在結束流亡生涯返回法國大陸前,雨果在住處的庭院裡種下一棵橡樹。雨果說,當這棵樹長大之後,由歐洲各國統一而成立的「歐洲合眾國」將在歐洲大陸建立起來。
  • 走進天才的內心,雨果故居博物館長為你介紹一個中國風愛好者
    這些展品源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珍貴館藏,有一些展品甚至是從博物館的牆上直接搬了下來,首次在巴黎之外的地方展出。圖說:維克多·雨果喜歡的中國彩繪木刻《兩個搬花瓶的中國人》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生活氣息濃提前幾日就來到上海的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熱拉爾·奧迪內在燈光幽暗的展廳內,弓身捧著雨果珍愛的中國風花瓶
  • 跟著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走進天才的內心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海報 這些展品源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珍貴館藏,有一些展品甚至是從博物館的牆上直接搬了下來,首次在巴黎之外的地方展出
  • 雨果故居展「瘋狂大腦」作品,向醫生和作為藝術家的病人致敬
    近日,巴黎維克多·雨果故居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瘋狂的大腦——原生藝術的起源》(La folie en tête, aux racines de l』art brut)展覽
  • 巴黎聖母院與圓明園的爭議,雨果很多年前就已經說明一切
    雨果:希臘有巴特農、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聖母院、東方有圓明園。有人說:」巴黎聖母院燒得好!」「圓明園曾經被燒,如今聖母院被燒是報應。」……也有人說:「圓明園與巴黎聖母院都是人類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感到可惜」......對於這些說法,你怎麼看?
  • 巴黎聖母院大火,記憶中的美好蕩然無存,雨果小說預言成真?
    法國時間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北京時間16日0點50分),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重大火災,塔尖倒塌,建築損壞嚴重,經過4個多小時的撲救,災情基本得到控制,目前沒有人員傷亡。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無論在現實世界上還是文學世界裡,都擁有者永恆價值的建築物,它是建築史上的經典傑作,也是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的主舞臺,它收藏著眾多珍貴的藝術品,是物價的世界文化遺產。然而這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著名教堂,卻在當地傍晚遭遇火災,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中竄出,就連塔尖也在大火中折斷墜毀,一旁的群眾親眼目睹此景都不禁潸然淚下。
  • 是文豪也是畫家,200件雨果創作在滬呈現 「天才的內心」
    展覽海報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代文豪,都無以概括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他同時是畫家、裝飾藝術家、社會活動家。詩人波德萊爾說:「(雨果)一位超越國境的天才。」澎湃新聞獲悉,8月13日起,上海明珠美術館將帶來一場大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這將是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全方位立體展現天才人生。據展覽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以及文學外的豐富圖像,包括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珍貴館藏,多件作品是首次在巴黎外展出。
  • 雨中踏尋雨果路(組圖)
    雨果故居1831年發表《巴黎聖母院》,一躍成為法國文學界的領軍人物。之後,又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和參議員。在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1848~1851年)期間,又成為共和國議會代表。雨果威望高名氣大,在當時的法國紅極一時。可到了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卻發動政變恢復帝制,當上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1852~1870),史稱拿破崙三世。
  • 新民晚報數字報-「水墨畫」坦露雨果內心
    「熟悉的陌生人」維克多·雨果的這一切才華,將在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上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示。  據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透露,展覽中的多件展品是首次從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牆上取下,走出法國國門展出。
  • 拯救巴黎聖母院,上次是雨果,這次是誰?
    ——雨果《巴黎聖母院》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在400多名法國消防員盡全力撲救之下,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得以挽救,大量文物得以搶救。有人說,卡西莫多沒有家了。但事實上,經過消防隊員奮力撲救,法國文豪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中描述的兩座鐘樓總算得以保住。
  • 從雨果故居到法拉費
    去法拉費前,先去了位於孚日廣場六號的雨果故居。從雨果住了十六年的拱廊盡頭走出來時,心情沉悶得像感染了悲慘世界的氣氛,一味糾纏在雨果跟阿黛爾、聖伯夫那檔子事裡,人真是個多情善感的動物,儘管雨果的家事跟我毫無關係。在雨果故居設展的管理處擅長隱惡揚善,沒有渲染朱麗葉和萊奧妮為雨果掀起的「戰爭」,直到後來,我才對那三個雨果生命中的重要女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於是對阿黛爾的移情別戀終於釋然。
  • 文豪雨果逝世134周年:像他這樣的天才,法國沒再出現第二個
    今年4月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因此銷量大漲,一度登上法國亞馬遜暢銷書榜首。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雨果是一代文豪,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作品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 雨果的筆下巴黎聖母院,是一首龐大而宏偉的「石頭交響樂」
    今天最牽動人心的一則大新聞就是巴黎聖母院著火!即便是沒去過巴黎的人,也大都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個響亮而莊嚴的名字,因為這座雄偉的建築和一個法國作家的名字緊緊相連,他就是維克多·雨果以及他著名的作品《巴黎聖母院》。
  • 多面天才雨果的「中國情結」
    8月13日,「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在上海開幕,五大展區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講述了一個多面天才的一生。這是迄今國內最全的雨果大觀,由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巴黎博物館聯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鮮為人知的雨果繪畫、裝飾藝術作品和雨果的「中國情結」在這裡淋漓盡致地展現。
  • 巴黎作家故居大比拼!你最喜歡誰的家?
    今天,遇尚就帶大家去10幢巴黎作家故居裡「做做客」。網址:https://www.maisondebalzac.paris.fr/2、雨果故居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於1802年2月26日生於法國貝桑松
  • 你們這樣議論巴黎聖母院,問過雨果嗎?
    作者:補刀客 補壹刀 文/李小飛刀1865年3月23日,雨果在日記上寫到:下雪,買下一大批中國的絲織品,賣主是個參加過遠徵軍的英國軍官,東西是他從中國皇帝的圓明園搶來的。15(英鎊)360(法郎)。老天吶,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
  • 雨果主題展8月在滬啟幕:著有《悲慘世界》的他還這麼會畫畫!
    8月13日至12月1日,上海明珠美術館將攜手巴黎博物館聯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首次向中國觀眾較為全面地展現這位天才在文學、繪畫、裝飾藝術等多元領域的探索,感受隱藏在文豪光環背後、鮮為人知的生動側面與蓬勃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