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詞】黃鶴樓-崔顥

2021-02-13 每日詩詞

黃鶴樓

崔顥(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輕薄。後歷邊塞,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明人輯有《崔顥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既形勢。頷聯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繚繞的壯觀。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

-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圖均來自網絡,對原作者表示敬意與感謝!

【每日詩詞】感謝您的關注!

點擊右上角:可分享朋友圈&收藏

點擊正文左上角藍色文字「每日詩詞」:關注微信號

徘徊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於丹)

相關焦點

  • 每日詩詞 崔顥《黃鶴樓》全詩賞析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淺談崔顥《黃鶴樓》
  • 每日一詩|《黃鶴樓》崔顥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黃鶴樓——唐·崔顥
    詩詞文本從《唐詩鑑賞辭典》 譯文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
  • 比崔顥的《黃鶴樓》詩更勝一籌的關於黃鶴樓的詩詞,你知道嗎?
    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歷來被稱為「唐人七律第一」,更是眾多黃鶴樓題詩中的絕唱。除了這首詩本身意境蒼茫、感情真摯、語言優美之外,也少不了李白關於黃鶴樓擱筆的逸聞趣事,使得這首《黃鶴樓》詩流傳甚廣。其實,還有一首關於黃鶴樓的詞,意境更深遠,氣勢更豪壯,感情更真摯飽滿,堪稱黃鶴樓詩詞最佳之作。這首詞作就是毛澤東毛爺爺的《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 毛澤東、李白、嶽飛、崔顥都寫了黃鶴樓詩詞,誰是古今第一篇?
    崔顥、李白、嶽飛、毛澤東都寫了黃鶴樓詩詞,你更鍾愛誰多一點呢?最近黃鶴樓上熱搜了,因為在全國5A景區百強中排名靠前,而遭到質疑。有人直接表示這是假古董,一堆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憑什麼排名這麼高?是不是花錢了?很是尖銳。從建築本身的價值看,現在的黃鶴樓就是一座現代化大樓,確實缺乏古蹟氣息,處境甚至可以說是尷尬。
  • 毛澤東、魯迅、李白、崔顥,都寫了黃鶴樓詩詞,各有千秋你更愛誰
    千古名樓競歌詠千古第一黃鶴樓詩詞,當然是浪蕩文人崔顥的七言古詩《黃鶴樓》。儘管太白擱筆事件,無意中抬高了它的身價,加大了對它的傳播,但細味此詩,筆意出奇,開闊大氣,前所未有,確實當得起李白為它折腰廣告。也不負眾詩人,眾詩詞評論家力捧它。只是李白說自己名樓當前,不得題詩,卻不是實話。
  • 周振甫 ‖ 崔顥《黃鶴樓》
    崔顥(?一公元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天寶中任尚書司勳員外郎。有《崔顥集》。
  • 唐詩鑑賞 :崔顥 · 黃鶴樓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崔顥——《黃鶴樓》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這首詩的作者是崔顥,這首詩被後來人評價為唐人七律第一,可見其地位之高。相傳李白登「黃鶴樓」,為之擱筆,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
  • 從崔顥《黃鶴樓》,跟隨古人的足跡,品讀黃鶴樓
    在古代,描寫我國大好河山的詩詞有許多,但是武漢可以說是獨領風騷,這不禁讓我非常的好奇,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座城市,才能讓古代那麼「挑」的詩人願意寫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而且也甘願在這座城市當中回歸田園呢?跟隨著歲月的年輪,我們不妨一起來重新走一下古人走過的黃鶴樓是怎麼樣的。
  • 李白、嶽飛、崔顥、一代偉人都寫了黃鶴樓詩詞,千古名篇你更愛誰
    崔顥、李白、嶽飛、毛澤東都寫了黃鶴樓詩詞,你更鍾愛誰多一點呢?最近黃鶴樓上熱搜了,因為在全國5A景區百強中排名靠前,而遭到質疑。有人直接表示這是假古董,一堆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憑什麼排名這麼高?是不是花錢了?
  • 崔顥的《黃鶴樓》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最好的催化劑
    黃鶴樓作為中國古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就廣受文人騷客的青睞。與之有關的詩詞歌賦更廣為流傳,而最為大眾所熟悉的便是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因為崔顥的珠玉在前,在某種程度上也促使著李白後面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
  • 每天讀一首詩:崔顥《黃鶴樓》
    譯 文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 3首有關黃鶴樓的詩揭謎「抄襲」,李白抄崔顥,崔顥竟抄「他」!
    今天談的三首詩,並非都寫黃鶴樓,而是與《黃鶴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我們從崔顥《黃鶴樓》開始,一睹詩歌「抄襲內幕」。從「熱點」開始說起黃鶴樓,首先不得不說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登樓欲題詩,見崔顥的詩便即斂手,「詩仙」竟然如此謙卑!崔顥的《黃鶴樓》到底多有名?人稱其為「唐人七律第一」。詩詞中往往避免出現重複字詞,這首詩中,黃鶴出現了三次,密集度如此之高,讀來卻流暢自如,妙不可言。崔顥描繪人去樓空、江水東流、白雲悠悠、草木萋萋的蒼茫畫卷,情景交融,將歲月不再、古人如流水的遺憾和惆悵寫得動人心魄。
  • 崔顥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約704-754),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中進士第,曾任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初年,任太僕寺丞;天寶中期,任司勳員外郎。他長於寫詩,才華橫溢。《舊唐書. 文苑傳》中,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重。
  • 崔顥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閱讀與欣賞 崔顥《黃鶴樓》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校園微電臺】黃鶴樓·崔顥
    崔顥的《黃鶴樓》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唐詩之一。南宋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清代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評:「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何獨李唐?」意即崔顥的《黃鶴樓》,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絕唱。
  • 讀崔顥《黃鶴樓》有感【原創詩歌】馮合營
    序言:餘登黃鶴樓,還得追尋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滾滾的長江和漢水在此匯合,浩浩湯湯向東流去。武漢市被長江漢水分割成漢口、漢陽、武昌三鎮,一提到武漢就會聯想到黃鶴樓,城以樓出名,樓以詩出名。因為有唐代大詩人的《黃鶴樓》名篇,連詩仙李白也讚不絕口,拒在斯樓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