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孕婦不去、小孩不去,為啥?

2020-12-07 吳拿話農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關注了解最新消息

現在已經到四月了,離清明節也只有幾天了,清明假期也臨近了,清明節既是回家祭奠掃墓的嚴肅節日,也是大家踏青遊玩、親近自然的好日子,所以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已經做好了清明假期的打算,有人回家祭祀,有人外出遊玩。

而對於大多數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並不在乎外出遊玩,一到有假期就期望回家見家人,清明節在他們的思想中,就應該回家祭祀祖先,在祖先墳前燒點紙錢,放一掛鞭炮、攏一攏土。這樣的習慣是多年來農村延續下來的,同時也會有很多禁忌,就比如說小孩、孕婦不能上墳,這是為什麼呢?

孕婦不能上墳其實並非封建迷信,孕婦腹中的小孩尚未出生,而胎兒向來只喜陽,忌諱陰,若是孕婦前去掃墓,只怕墓地裡的陰氣會影響著胎兒的健康。其次就是一般墳墓都建在山上,山上的路大多比較陡峭,尤其是孕婦更不方便爬山,所以為了安全著想,一般孕婦都是不去祭祀上墳的。

小孩不能上墳的原因其實和孕婦不能上墳的原因有點像,小孩比較調皮,在陡峭的山上很容易磕磕絆絆的,萬一受傷就得不償失了。其次就是小孩一般都不是太懂一些規矩,上墳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所以他們有時候不太懂事,老人們會怕他們說一些不該說的或者不該做的,會冒犯了祖先。

各位農民朋友家鄉還有什麼關於清明節上墳祭祀的禁忌嗎?歡迎一起討論一下哦!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而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講,農民並不在乎去哪旅遊,農民對清明的印象就是「祭拜祖先」,不管相隔多遠,總是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回到農村,在祖先的墳前燒幾張紙,放幾掛鞭炮,還要給祖先的墳頭攏一攏土。農村人清明祭祖的習慣是長久流傳下來的,而關於清明節祭祖的一些講究,更是像祭祖的習慣一樣源遠流長。
  • 清明節祭祀掃墓,農民講究「兩不去」,是何原因?
    農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即孕婦和孩子不去,為啥?農村每年一到四月四清明節,寂寞的地方開始熱鬧起來。出外打工的農民有許多不畏路途遙遠,都要回家鄉上墳祭奠祖宗親人,遠離農村的城市人,也會在這一天,丟下手中的工作,也要回到久別的農村來上墳參加祭祀活動。
  • 在農村,清明節去上墳時都有哪些說法和禁忌?
    在農村,清明節去上墳時都有哪些說法和禁忌?今天是4月1日了,離著清明節越來越近了。這不在農村已經有人陸陸續續前去祖先的墳上去上墳添土了,有些年輕人不解,不是都是在清明節當日祭掃嘛,為何有一些人都提前去呢?
  • 清明上墳有講究沒得?該上午去好,還是下午去好點呢?
    問:清明上墳該上午去,還是整天都可去?又不是大年初一拜年,所以整天都可以。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農村那些奇聞趣事。一、清明上墳時間不固定清明上墳不只是去墳頭燒點香蠟燒紙再磕個頭,一般還要除草、壘土、修葺,將墳墓修繕一番,因此比較耗費時間。與其他節日相對固定在某一天不同,清明上墳沒有固定的日子,並不是非得在清明節當天去,且清明節當天不一定就特別適宜祭祀,黃曆上很有可能提示忌祭祀、動土、修葺。
  • 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其中有講究
    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其中有講究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
  • 清明節馬上到了,在農村掃墓有哪些講究?你聽說過嗎?
    清明節快到了,記得小時候,我們都會在清明節那一天去為革命烈士掃墓,在我的老家,就有一處烈士陵園,每年清明這一天,從學校會選出一部分學生去掃墓,包括村裡的各個部門都會去參加掃墓活動,但在農村有很多規矩,清明節到底哪些人不能去掃墓上墳?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為啥孕婦和女兒都不能去掃墓?其中有什麼講究嗎?網友:大可不必
    為啥孕婦和女兒都不能去掃墓?其中有什麼講究嗎?網友:大可不必。這其實在很多農村偏遠地區。或者是城市裡,其實都還有存在,孕婦不能去掃墓,這是比較能夠理解的,畢竟孕婦身體也比較弱,其實也不適合出遠門,而像這樣傳統掃墓的節日裡,墓地人肯定會很多,也比較難以保證孕婦和孩子的安全。
  • 清明節來臨,農村老人說祭祀上墳這幾類人不能去,哪幾種你知道嗎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雖然說我國有很多的節日,但是像清明節這樣的節日也是一個讓我們追思先輩的節日,到了清明節的前後,大家都會要去給親人掃墓,以示寄託我們的哀思,所以清明節的時候,不管你是什麼地位,都是要回家祭祀祖先的,那麼對於清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的講究
  • 農村清明節家家戶戶去上墳,應注意哪些事項,怎麼上墳?
    農村清明節家家戶戶去上墳,應注意哪些事項,怎麼上墳?第一,要文明上墳,移風移俗,同時要注意防火。因為清明節之所以要去上墳,就是讓做晚輩不忘記祖先,懂得尊重,同時也是讓做小輩去墳前拜一下祖先,表達對去世親人的思念之情,我的理解是人到心到即可。
  • 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些上墳的禁忌要知曉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清明將至,清明也是緬懷祖先要去上墳祭祀的節日,過完之後空空蕩蕩的農村,在清明節的到來之際,鄉村的道路又開始變得擁擠起來,甚至有一些過年都不回來的,反而會在清明回來祭祖,鄉鎮的交通要道和一些主要路口,早早的就開始了堵車,要想順利的早點回到農村的老家,在清明這一天可不能睡懶覺,要早起早出發,避開大隊人馬的高發期,也就避開了堵車,清明作為一個去掃墓祭祀的節日
  • 農村清明上墳添土,會有哪些規矩和講究?還要注意嗎?
    導語:農村清明上墳添土,會有哪些規矩和講究?還要注意嗎?清明節上墳祭祖,是表示對祖宗的尊敬和懷念之情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對於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都經歷過。那麼,需要注意些什麼?有哪些講究呢?或許大多數人都不是很了解。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明天清明,農村老人說有的人不能去上墳,是哪些人呢?答案來了
    緬懷自己的祖先,讓祖先能夠庇佑家庭興旺發達,在這一天農村的鄉道上,車輛穿梭而且擁擠,不論身在何處,都要趕回自己的農村老家去祭祖,對於清明節上墳,在農村的說法還是有很多的,其中就有很多人是不能去上墳的,這些都是多年的習俗和經驗傳承,其實真的具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憑空而來。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就是說,第一年上墳最好是選擇清明前10天,不能過了「春社」(一般是農曆二月初二),而且頭次上墳,還需要看好時間,選個吉日去。第二年的話,則是在清明以前,可以比第一年晚一點,過了春社也沒關係,只要不過清明就好。第三年則是選擇正好清明那天去祭祀比較好!
  • 清明,城裡人回村掃墓多不吃飯就走,為啥?嫌農村飯菜「不淨」?
    距離2020年清明還有2天,馬上清明假期到了,清明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日子,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也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城市也朋友也一樣,許多農村發展好的人,即使已搬到城市,不過每到清明也會回村掃墓,不過我們家鄉的農民人家習慣叫上墳燒紙。
  • 去世前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農村祭祀習俗,時間口訣值得參考
    農村比較看重的兩件大事,無非就是嫁娶與葬禮。  因為這兩件事非常重視,是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所以這裡面就有很多規矩和習俗。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  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筆者家鄉這邊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的也是有著一些講究,小時候,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一些長輩們也都會反覆叮囑年輕人,一定不要去觸犯。
  • 農村老人:清明上墳有講究,4條禁忌不可觸犯,否則影響家庭運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都會去上墳,這也是對逝去的人的一種思念與寄託。農村老人說:清明上墳有講究,4條禁忌不可觸犯,否則影響家庭運勢,一起來看看吧!供品不是隨便可以吃的,給逝者準備的供品切忌不可先食用。
  • 清明節,農村上墳的風俗你知道多少?
    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這是一個子孫祭奠先人的日子,一般在這天,大家都會準備好紙錢到祖先墳前去燒紙添土這種事情一般來說,女人和年輕人是不參加的,因此很多人對於農村上墳的風俗並不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農村上墳的那些事。
  • 在清明節,農村不準女孩子去上墳,只讓男孩子去上墳?
    清明節到了,很多人都回老家給家裡的老人們上墳、燒紙、敬孝心,不過也有的地方不準女孩子去上墳,只準男孩子去上墳,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這是因為在古時候有一個謠言,家裡如果有女孩子上墳的話對家裡不好,而且也沒有這項傳統,所以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