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一直沒給任何人說過。但這件事像刀子一樣刻在我的心裡,每每一想起來,就覺得那刀子還在往深處刻。我始終不知道我那個老鄉的女兒回去的村子是個什麼地方,十年了,她又是怎麼個活法。——賈平凹
很多人熟知賈平凹,大概都是從《秦腔》、《廢都》、《懷念狼》、《帶燈》這些知名作品開始。相比較於這些「大部頭」,《極花》顯得「小巧單薄」。「小」是因為它本身只有15萬字,屬於長篇裡面的「短」小說;「巧」是因為它的故事架構與宏觀布局巧妙,寫作方法推陳出新;而單薄,並不是指內容薄弱,相反,作者用犀利遒勁的筆力,展示了一個渾厚廣闊的人性世界。真正的「單薄」是說《極花》的故事脈絡簡單明晰,人物之間沒有太複雜的糾葛,全書人物形象只有幾十個。
《極花》寫於2015年,素材來源於賈平凹老鄉家的真實故事。「極花」在小說中原是西北農村的一種植物,類似於名貴中藥材冬蟲夏草。在冬天是小蟲子,睡眠而死,到夏天變成草和花,村子裡的人常用極花仿冒冬蟲夏草去賣。「極花」也被賈平凹暗喻鄉村女人的不幸命運。2017年1月,首屆「中國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終評揭曉,《極花》榮登榜首。2018年4月,《極花》獲得首屆「北京大學王默人-周安儀世界華文文學獎。
賈平凹作品《極花》
《極花》採用第一人稱口吻,講述了一個名叫胡蝶的鄉下女孩進城被人販子拐賣,解救後又回到被拐之家的故事。
初涉城市的胡蝶,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愛美,有夢想、勤快、單純善良,偷偷喜歡著房東家的小哥哥,與人為善,樂於助人。
不料,卻在一次找工作的過程中,被人拐賣,囚禁於一個封閉偏僻的小山村。她誓死不從,在身心遭受巨大傷害中,屢次逃跑。面對著更狠毒的「懲罰」,她憑著意志堅持「回城尋親」的信念。終於,在生下兒子後,她尋找到打電話的機會。但是想不到,警察的解救並沒有給她帶來新生的希望,她在深深的失望和絕望中又踏上了回歸被拐之家的路。
胡蝶的命運悲劇始於被拐賣,終於破罐子破摔。痛徹心扉的皮肉之苦和身體凌辱沒有讓她喪失生活希望,但是被解救回城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冷漠、涼薄,社會上各類無良媒體的報導,周圍人的閒言碎語,出門被人圍觀的尷尬,意味深長的「同情」,使她感覺偌大天地,再無立身之所。對「城市」深深失望,對人生徹底絕望。胡蝶的故事,如同重錘敲擊,讓人在惋惜疼痛中思辨現實,啟人深思。胡蝶的故事也飽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仁慈善良和深深憂慮。
小說《極花》中插圖
胡蝶被賣到小山村後,在很多人眼中,還不算最悲慘的女人,因為買她的「丈夫」黑亮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富人」,他身強力壯,頭腦靈活,會開拖拉機,在村裡經營著唯一的雜貨店,家裡天天吃細糧,不缺零花錢。而且黑亮不像其他的男人對女人非打即罵。大多數時候,他對胡蝶溫情細心。到縣城進貨時,回來總要捎一袋又白又軟的白面饃,囑咐爹每頓熱好給胡蝶吃。胡蝶不情願,他不勉強,每晚騙過爹,悄悄睡在炕沿下的土地上。
但是,他對胡蝶的小心翼翼卻遭到了全村很多人的嘲笑和奚落。他們用最刻薄的話罵他:懦弱、沒種、不是男人,並且好心「幫他」。給他喝酒吃血蔥,把胡蝶五花大綁按在長凳子上。黑亮在眾人刺激和慫恿中,用暴力凌辱了胡蝶。
胡蝶萬念俱灰,黑亮在愧疚中,對待胡蝶更加小心。胡蝶懷孕後,他給胡蝶燉雞補身子。他把雜貨店的鑰匙和每天收入交給胡蝶,企盼著胡蝶和他過一輩子。
村子裡有一些人,神秘莊重的老老爺,慈祥心軟的麻子嬸,熱情潑辣的訾米,雖然他們都有留住胡蝶的「私心」,但是他們都曾給過她短暫溫暖。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在胡蝶屢次出逃、和黑亮鬧騰之後,充當著「大家長」角色,他們打著「好心」的幌子,暴力毆打胡蝶,美名其曰:「幫黑亮教育媳婦」。
在胡蝶心中,這個小山村所有人都代表同一種「惡」的力量,那就是對拐賣婦女的認可與盲從。星星點點的善意在這股惡之洪流中雖然微弱,但卻體現了作者極大的「良苦用心」。在胡蝶好多次一心求死,精神陷入黑暗時,這些「小小的善意」,如同燭火,溫熱她悽苦冰涼的心,給予她「活下去」的力量。
這些星星點點的善,也安慰了讀者們的心。讓人對人性不至於太失望。
中國作家,《極花》作者:賈平凹
讀完《極花》,很多人可能會發問:「作家不是應該書寫恢宏、喜悅,療愈的東西嗎?為什麼偏偏是這樣一個悲哀的事件?」
對於此,其實賈平凹早就吐露過心聲:10年前,一個老鄉訴苦,他的女兒被人拐走,被威脅、強暴、毆打,妻子哭瞎眼睛,他為了尋找線索在磚瓦窯幹一年苦力,連夜跑一百多裡山路,在村口潛伏兩天三夜,解救時和村裡人打得頭破血流,帶回女兒,城裡的輿論壓力卻又「趕」走了女兒。
儘管聽完,他「那樣激憤又那樣悲哀,驚得半天沒說出一句話,這件事就像刀子一樣往心裡刻 」。但是,他仍然不願意把《極花》寫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拐賣事件。他想探尋這個事件背後更深刻的原因。
經濟大轉型年代,大量農村人口遷徙進城,農村流失了大量勞動力、財富和育齡女性。這種不平衡必然導致進步文明與矛盾、衝突、荒唐、焦慮並存。那些深受這種矛盾衝擊的農村男青年婚戀問題,女性命運問題;日漸萎縮的農村人口,情感精神生存現狀,道德觀念藍圖,人性善惡交鋒軌跡,都是他想追索探尋的「盲區」。
「如今,上幾輩人寫過的鄉土,我幾十年寫過的鄉土,發生巨大改變,習慣了精神棲息的田園已面目全非。雖然我們還企圖尋找,但無法找到,我們的一切努力也將是中國人最後的夢囈。」
賈平凹焦慮農村農民命運問題,焦慮知識分子精神棲息問題,焦慮經濟高速發展引發的不平衡問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優秀作家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人文悲憫情懷。
賈平凹關注:農村男女婚戀、情感精神生存現狀
2017年10月,國家十九大明確指出:新時期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全國精準扶貧政策實施,農村青年回鄉創業政策扶持,各種就業優惠、免費技能培訓普及,城鄉協作,無論是《極花》中黑亮、胡蝶、立春、臘八等還是全國無數農村青年,困擾他們命運的社會問題都被一一解決。
「農村振興計劃」的開始,意味著中國千百年農村即將迎來全新的機遇和面貌,如同「高巴縣圪梁村」一樣的「窮山惡水、愚昧閉塞、交通不便」都將成為永久的歷史,農村和城市的鴻溝將會逐漸縮小。年輕人無論在哪裡,都有權利選擇人生、都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按照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年輕人無論在哪裡,都有權利選擇人生
我相信,賈平凹先生的憂慮將會逐漸消散,鄉土作家們將會迎來全新的精神棲息家園。作為平凡人,在此歷史進程中,我們也許不能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是可以守護好心中的「善意」,在遇到「胡蝶」般被命運傷害、辜負過的苦命人時,給他們一點包容,一點溫暖,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
人活在世上,我們不能決定得到什麼,但是可以決定給予什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對待弱者的態度——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素質修養,個人道德價值的彰顯,也是一個社會先進文明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