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風流的朝代,那裡有竹林七賢的士風,有潘楊之好的忠貞,還有王謝風流的藝林遺珠……
儘管晉朝也被稱為「最黑暗的時代」,但事實上這個朝代也誕生了無數典故,如同峭壁蜂巢上的蜂蜜,令人難捨。
珠聯璧合的定型
西晉花美男眾多,只因潘嶽名氣太大,把別人都比了下去。
夏侯淵的曾孫夏侯湛風流倜儻,文採風揚。潘安驚嘆其才貌,把他引為知己,出行同車,形影不離。這就愁壞了苦追潘安的少女,常常誤投瓜果,砸得夏侯湛棄車而逃。
潘安長於詩賦,夏侯擅於文章,兩人經常詩文互論,相逢恨晚。
潘安家道中落,衣著比較樸素,夏侯世家子弟,服飾雅美。不過,兩人皆不以為意,時人因此稱二人為「聯璧」,【珠聯璧合】的成語至此定型。
綠珠墜樓的故事
夏侯湛和石崇交好,兩人都喜歡豪奢。
石崇與王愷鬥富,名揚天下,夏侯湛自愧不如,卻不知石崇把最珍貴的藏了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姬妾綠珠。為了她,石崇還專門建了一個金谷園,佔地數百畝,種滿奇葩異珍。
石崇小心眼,綠珠貌美如天仙下凡,他常常擔心被人奪了去,非至交者從不示人。一次,他的手下孫秀酒後見到綠珠,忘形索要,石崇狠狠地扇了他幾巴掌,被孫秀記恨在心。
八王之亂中,孫秀兵圍金谷園,再次索要綠珠。綠珠知禍端因自己而起,與石崇誓約生死,遂墜樓身亡。石崇卻因太胖爬不上欄杆,被孫秀活捉。這就是【綠珠墜樓】的故事。
後人對綠珠之美浮想聯翩,白居易、杜牧、曹雪芹都為她寫過詩。而且,據說綠珠墜樓時園中桂花一夕墜落,綠珠又被傳為桂花仙子。
白首同歸的故事
孫秀此人天生反骨,早年追隨潘安的父親,但其人粗鄙無禮且貪婪,被潘父多次斥責。孫秀一怒之下便投靠了石崇,但被石崇扇了幾巴掌後,又投奔了趙王司馬倫。
石崇家產被抄,愛妾慘死,被捕後心如死灰。
獄中的石崇一直渾渾噩噩,不知年月。一天忽然聽到隔壁有人喚他,撥開頭髮仔細一看,竟然是潘安,竟也被眥必報的孫秀拿入死牢。
潘安與石崇關係交好,還曾為他作過一首《金谷詩》。石崇問他怎麼也被押至此地,潘安卻拍手笑道:「你我二人竟然同道,可謂是白首同歸呀!」
原來,他被孫秀誣陷造反,所以才被押入死牢。這就是【白首同歸】的典故。
潘楊之好的典故
潘安雖然趨炎附勢,年輕時也被無數少女追捧,但對妻子卻情比、專一獨鍾。
潘妻楊容姬是大儒楊肇的女兒,從小就迷上潘安,曾向其父言非他不嫁。楊肇日常雖然養心靜氣,但也被氣得上氣不接下氣。
潘安的父親與楊氏家族過從甚密,聽人說了此事,在潘安12歲時就為兩人定了親。
二人婚後琴瑟和好,蜜裡調油,不知哭倒了多少等著補位的多情少女。楊氏福薄而早逝,但潘安對她情深如海,此後未曾再娶,終生更未納妾,被後人當作「夫妻和美專一」的模範。這就是【潘楊之好】的典故。
潘安、石崇等人問斬一年後,司馬倫倒臺,孫秀被其他諸王殺於皇宮,也算是間接為潘石等人報了仇。
西晉風流的本源
西晉中期,因司馬懿父子分封的本族王侯太多,再次重演了西漢時期的諸王之亂。看來,司馬懿並沒有吸取前朝的教訓,他的本事全在堅忍能熬,否則,歷史中怕不會有司馬王朝了。
進入西晉,「竹林七賢」成為當時的文化和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由於司馬懿父子得天下不正,儒學體系崩潰,失去正確方向的「竹林七賢」無奈寄情於山水詩酒,不發真言。
隨著主流價值觀的缺失,人類對「美」追求的天性佔據了上風,雅麗的辭藻,狂放的行徑和各種特立獨行大行其道,對「兩晉風流」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只是可惜,當時的名士身上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陷!聖人不出,其奈之何?
也正因為如此,《世說新語》才能記載如此多的晉朝典故,令人目不暇接。喜歡名人典故和風流蘊藉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入手
結束語
有人會問,為什麼風流人物大多出現在晉朝?
如同上述所言,司馬一族既然無法自證賢良,也就失去了引導社會風尚的資格,對文人的壓迫相對就收斂許多。隨著道學、佛學填補儒學崩塌後的空間,多種學說爭持不下,就導致才子佳人層出。
如同一片沃土上唯一的一棵大樹被伐倒,瘋狂生長的,肯定是終日不見陽光的蒲草。
只是,令人奇怪的是,為何那個時代盛產美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