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晚,高朋滿座,嘉賓雲集,由福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和泉州大劇院主辦的"春曉"著名南音洞簫演奏家王大浩先生從藝四十周年師生洞簫專場音樂會在新落成的泉州大劇院音樂廳成功上演,著名笛簫演奏家張維良教授以及著名三弦演奏家趙承偉教授帶領多位中國音樂學院國樂演奏家為本場音樂會助陣,與王大浩先生及其學生一起為泉州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洞簫專場音樂會。
這是王大浩老師繼2014年舉辦的從藝三十五周年音樂會之後的又一場具有濃鬱南音風韻的洞簫專場音樂會,集廈門南樂團、泉州南音樂團、泉州師院、泉州藝校近幾年培養出來的新秀同臺演奏。音樂會共演出了9首洞簫作品,其中王大浩先生首演了《 思 幽 》(崔權曲)《 三 秋 》(張健曲) 和《 春 曉 》(張維良曲) 三首作品原創洞簫作品,這三首作品是專門為本場音樂會而作,另外由王大浩先生學生們演繹了《一紙相思》 《清明上河圖》《望 明 月》《 瀟 漱 》 《南音四大名譜聯奏》《懷念》 等幾首傳統洞簫作品。在音樂會最後,王大浩先生與張維良教授南北簫合奏一曲南音傳統名曲《梅花操》為音樂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本場音樂會的曲目豐富多彩,既有傳統南音名曲也有新創作的現代洞簫作品,在不忘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洞簫的藝術邊界。
王大浩先生從藝40年來,一直潛心鑽研南音洞簫,並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繼承與創新之間,將南音洞簫發揚到極致。2006年、2014年成功舉辦個人洞簫獨奏音樂會並錄製發行首張南音洞簫音樂專輯《禪定》;出版和發表專著《泉州南音洞簫教程》及論文6部40餘萬字。「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南音,知道洞簫這種樂器。」抱著這樣的初心,近年來,王大浩考慮得更多的是古老的南音藝術如何得到更好傳承,多年來培養了很多南音洞簫演奏家,如今在泉州、廈門還有新加坡、臺灣等地專業團體吹奏南簫的主力大部分是王大浩的學生。
本場音樂會指導單位為中國笛簫藝術研究中心,由泉州南音傳承中心和泉州大劇院主辦,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協辦。
音樂會現場
1、《 思 幽 》 世界首演
作曲/崔 權 指 揮/胡 彪
洞簫/王大浩 二胡/柴 帥
琵 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打擊樂/張 健 崔 權 鋼琴/胡 彪
2、《一紙相思》 (傳統曲)
洞簫/魏伯年 吟唱/王一鳴
3、《清明上河圖》
作曲/劉為光 移植/張維良
洞簫/何泓濱 古箏/伍君瑜
4、《望 明 月》
編配/張維良 指揮/ 胡 彪
洞簫/關婷 二胡/柴 帥
琵琶/杜雅婧 三弦/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5、《 瀟 漱 》 作曲/ 劉 一
洞簫/陳特超 大阮/趙承偉
6、《南音四大名譜聯奏》
改編/吳璟瑜
洞簫/蔡梨穎 沈藝捷 王俊鵬
餘冰心 潘文龍 董茹依
琵琶/王進鑫 陳祝平 三弦/王詩詩 蔡雅君
二弦/許豔豔 張明銘 鄭江南 王良辰
7、《 三 秋 》 世界首演
作曲/張 健 指揮/ 胡 彪
洞簫/王大浩 琵琶/杜雅婧
大阮/ 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8、《懷念》
作曲/汪照安 指揮/ 胡 彪
洞簫/黃芳妍 二胡/ 柴 帥
琵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9、《 春 曉 》 世界首演
——為南洞簫和六件民族樂器而作
作曲/張維良 指揮/ 胡 彪
南簫/王大浩 北簫/張維良
長笛/胡志瑋 二胡/柴 帥
琵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10、返場曲《梅花操》
南簫:王大浩;洞簫:張維良;三弦:趙承偉
琵琶:郭衛紅;拍板:王一鳴
「春曉」王大浩從藝四十周年師生洞簫專場音樂會
指導單位:中國笛簫藝術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 泉州大劇院
協辦單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
媒體支持:泉州廣播電視臺 泉州晚報社
藝術總監:張維良
音樂會題字:周焜民
總 策 劃:莊小波 萬志勇
策 劃:曾家陽 何韶峰
音樂總監:崔 權
音樂指導:汪照安 趙承偉 張 健 汪 洋
舞臺總監:何韶峰
舞臺監督:謝俊英
現場音效:曾一鵬
化 妝:陳思萱 吳一婷
撰稿主持:陳 吟
鳴謝:泉州大劇院 泉州電視臺 泉州晚報
福建省佛教藝術交流促進會 日春茶業
津寶樂器 天心禪茶 培元中學
華鳴樂器 頂尖文化傳媒
國家一級演奏員:王大浩
王大浩先生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國家一級演奏員。1979年參加工作,現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洞簫演奏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南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南音聯誼會常務理事、泉州市曲藝家協會南音專業委員會會長、泉州師範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從藝四十年來曾先後代表泉州南音參與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隨團出國進行重大文化交流,南音赴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申報世界非遺項目展演,泉州申報「東亞文化之都」韓國展演等重大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
多次與中央民族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華夏民族樂團、臺灣漢唐樂府、臺灣心心南樂坊等著名樂團合作演出、錄製音樂專輯多張。於2006年成功舉辦了個人專場音樂會,2014年錄製了個人首張洞簫音樂專輯《禪定》,並成功舉辦從藝三十五周年洞簫獨奏音樂會。
所教授的學生在泉州市級以上南音比賽及國內外重大音樂比賽獲獎獲獎30餘人次。先後出版和發表個人專著《泉州南音洞簫教程》及論文6部40餘萬字。
藝術總監:張維良
張維良,著名笛、簫、壎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5年榮獲北京市「高層次創新人才教學名師獎;2014年榮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1年榮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榮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民族器樂教學團隊」帶頭人稱號;2002年榮獲北京市「德藝雙馨」獎。2010年榮獲文化部全國民族器樂作品創作比賽《花泣》優秀獎;2008年擔任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創作。2003年創作的《竹夢》音樂榮獲文化部全國舞蹈大賽音樂創作一等獎;2001年舞蹈《緣》榮獲俄羅斯世界舞蹈大賽金獎(擔任音樂創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榮獲中國電視舞蹈比賽一等獎(擔任音樂創作);1987年出版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CCD8701)並獲中國金唱片獎;笛子獨奏曲《南韻》榮獲全國第六屆器樂創作比賽三等獎;1987、2009、2011年在全國江南絲竹比賽中連續三屆榮獲一等獎;1982年文化部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笛子組)榮獲第一名。曾在英國皇家音樂廳舉辦三次獨奏音樂會,與法國裡昂電子音樂中心合作和研究電子音樂製作,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和林肯音樂廳、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廳、巴黎梅西安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盧森堡音樂廳、埃及開羅歌劇院等舉辦音樂會,出訪歐亞美非數十國舉辦音樂會。發表專著:《竹笛藝術研究》《中國竹笛教程》四冊。論文:《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張維良談中國音樂發展》、《關於藝術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餘篇在國家一級報刊上發表。出版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花泣》《殤》《別夢》《喜相逢》《問情》《天幻簫音》《問天》《醉笛》《茶雨》《紅葉》《茶禪一味》《茶詩》《牧民新歌》《蝴蝶夢》《鷹之戀》《行雲流水》《漁舟唱晚》《莽原》《圓夢》《簫的敘說》等。創作的各類作品120餘部。
音樂指導:趙承偉
趙承偉,中國著名三弦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員、 中央電視臺「CCTV民族器樂大獎賽」及國家「金鐘獎」民族器樂比賽評委,現任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彈撥教研室主任。 多年潛心研究三弦教學與演奏理論,編寫並出版了《三弦教程》和《三弦基礎教程》;還與肖劍聲教授合作編寫並出版《三弦樂曲選集》和《三弦社會考級教材》;參與編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社會考級叢書《三弦曲集》並任執行主編等。 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如劉德海教授發起並主持的《中國民族器樂「1」行動計劃》;與肖劍聲教授共同完成的《人造皮三弦的設計與研製》;獨立完成的《中國三弦生存狀況調查》和《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資源數位化建設工程》(三弦主題資源包)等,其中主持的《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資源數位化建設工程》(三弦主題資源包)項目在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錄製三弦教學光碟《三弦基礎教程》及多首三弦獨奏曲。 在三十餘年的教學實踐中所教學生多人在國家級或其它類別比賽中獲獎,如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比賽、中國政府最高獎「文華獎」比賽、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比賽暨文華藝術院校獎小型民樂室內樂比賽、新加坡國際音樂節比賽及香港、東京、波士頓國際中國器樂大賽等均獲得很好成績。
音樂總監:崔權
指揮:胡彪
音樂指導:張健
胡志瑋
柴帥
伍君瑜
杜雅婧
王一鳴
關婷
陳特超、蔡梨穎
魏伯年、何泓濱
沈藝捷、黃芳妍
王俊鵬、餘冰心
潘文龍、董茹依
特別鳴謝:廈門南樂團對本場演出的大力支持!
演出曲目
曲目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