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南音洞簫演奏家王大浩從藝40周年師生洞簫專場音樂會成功舉辦

2020-12-06 昭華民族音樂

2019年12月14日晚,高朋滿座,嘉賓雲集,由福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和泉州大劇院主辦的"春曉"著名南音洞簫演奏家王大浩先生從藝四十周年師生洞簫專場音樂會在新落成的泉州大劇院音樂廳成功上演,著名笛簫演奏家張維良教授以及著名三弦演奏家趙承偉教授帶領多位中國音樂學院國樂演奏家為本場音樂會助陣,與王大浩先生及其學生一起為泉州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洞簫專場音樂會。

這是王大浩老師繼2014年舉辦的從藝三十五周年音樂會之後的又一場具有濃鬱南音風韻的洞簫專場音樂會,集廈門南樂團、泉州南音樂團、泉州師院、泉州藝校近幾年培養出來的新秀同臺演奏。音樂會共演出了9首洞簫作品,其中王大浩先生首演了《 思 幽 》(崔權曲)《 三 秋 》(張健曲) 和《 春 曉 》(張維良曲) 三首作品原創洞簫作品,這三首作品是專門為本場音樂會而作,另外由王大浩先生學生們演繹了《一紙相思》 《清明上河圖》《望 明 月》《 瀟 漱 》 《南音四大名譜聯奏》《懷念》 等幾首傳統洞簫作品。在音樂會最後,王大浩先生與張維良教授南北簫合奏一曲南音傳統名曲《梅花操》為音樂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本場音樂會的曲目豐富多彩,既有傳統南音名曲也有新創作的現代洞簫作品,在不忘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洞簫的藝術邊界。

王大浩先生從藝40年來,一直潛心鑽研南音洞簫,並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繼承與創新之間,將南音洞簫發揚到極致。2006年、2014年成功舉辦個人洞簫獨奏音樂會並錄製發行首張南音洞簫音樂專輯《禪定》;出版和發表專著《泉州南音洞簫教程》及論文6部40餘萬字。「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南音,知道洞簫這種樂器。」抱著這樣的初心,近年來,王大浩考慮得更多的是古老的南音藝術如何得到更好傳承,多年來培養了很多南音洞簫演奏家,如今在泉州、廈門還有新加坡、臺灣等地專業團體吹奏南簫的主力大部分是王大浩的學生。

本場音樂會指導單位為中國笛簫藝術研究中心,由泉州南音傳承中心和泉州大劇院主辦,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協辦。

音樂會現場

1、《 思 幽 》 世界首演

作曲/崔 權 指 揮/胡 彪

洞簫/王大浩 二胡/柴 帥

琵 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打擊樂/張 健 崔 權 鋼琴/胡 彪

2、《一紙相思》 (傳統曲)

洞簫/魏伯年 吟唱/王一鳴

3、《清明上河圖》

作曲/劉為光 移植/張維良

洞簫/何泓濱 古箏/伍君瑜

4、《望 明 月》

編配/張維良 指揮/ 胡 彪

洞簫/關婷 二胡/柴 帥

琵琶/杜雅婧 三弦/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5、《 瀟 漱 》 作曲/ 劉 一

洞簫/陳特超 大阮/趙承偉

6、《南音四大名譜聯奏》

改編/吳璟瑜

洞簫/蔡梨穎 沈藝捷 王俊鵬

餘冰心 潘文龍 董茹依

琵琶/王進鑫 陳祝平 三弦/王詩詩 蔡雅君

二弦/許豔豔 張明銘 鄭江南 王良辰

7、《 三 秋 》 世界首演

作曲/張 健 指揮/ 胡 彪

洞簫/王大浩 琵琶/杜雅婧

大阮/ 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8、《懷念》

作曲/汪照安 指揮/ 胡 彪

洞簫/黃芳妍 二胡/ 柴 帥

琵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9、《 春 曉 》 世界首演

——為南洞簫和六件民族樂器而作

作曲/張維良 指揮/ 胡 彪

南簫/王大浩 北簫/張維良

長笛/胡志瑋 二胡/柴 帥

琵琶/杜雅婧 大阮/趙承偉 古箏/伍君瑜

10、返場曲《梅花操》

南簫:王大浩;洞簫:張維良;三弦:趙承偉

琵琶:郭衛紅;拍板:王一鳴

「春曉」王大浩從藝四十周年師生洞簫專場音樂會

指導單位:中國笛簫藝術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 泉州大劇院

協辦單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

媒體支持:泉州廣播電視臺 泉州晚報社

藝術總監:張維良

音樂會題字:周焜民

總 策 劃:莊小波 萬志勇

策 劃:曾家陽 何韶峰

音樂總監:崔 權

音樂指導:汪照安 趙承偉 張 健 汪 洋

舞臺總監:何韶峰

舞臺監督:謝俊英

現場音效:曾一鵬

化 妝:陳思萱 吳一婷

撰稿主持:陳 吟

鳴謝:泉州大劇院 泉州電視臺 泉州晚報

福建省佛教藝術交流促進會 日春茶業

津寶樂器 天心禪茶 培元中學

華鳴樂器 頂尖文化傳媒

國家一級演奏員:王大浩

王大浩先生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國家一級演奏員。1979年參加工作,現為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洞簫演奏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南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南音聯誼會常務理事、泉州市曲藝家協會南音專業委員會會長、泉州師範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從藝四十年來曾先後代表泉州南音參與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隨團出國進行重大文化交流,南音赴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申報世界非遺項目展演,泉州申報「東亞文化之都」韓國展演等重大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

多次與中央民族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華夏民族樂團、臺灣漢唐樂府、臺灣心心南樂坊等著名樂團合作演出、錄製音樂專輯多張。於2006年成功舉辦了個人專場音樂會,2014年錄製了個人首張洞簫音樂專輯《禪定》,並成功舉辦從藝三十五周年洞簫獨奏音樂會。

所教授的學生在泉州市級以上南音比賽及國內外重大音樂比賽獲獎獲獎30餘人次。先後出版和發表個人專著《泉州南音洞簫教程》及論文6部40餘萬字。

藝術總監:張維良

張維良,著名笛、簫、壎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5年榮獲北京市「高層次創新人才教學名師獎;2014年榮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1年榮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榮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民族器樂教學團隊」帶頭人稱號;2002年榮獲北京市「德藝雙馨」獎。2010年榮獲文化部全國民族器樂作品創作比賽《花泣》優秀獎;2008年擔任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創作。2003年創作的《竹夢》音樂榮獲文化部全國舞蹈大賽音樂創作一等獎;2001年舞蹈《緣》榮獲俄羅斯世界舞蹈大賽金獎(擔任音樂創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榮獲中國電視舞蹈比賽一等獎(擔任音樂創作);1987年出版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CCD8701)並獲中國金唱片獎;笛子獨奏曲《南韻》榮獲全國第六屆器樂創作比賽三等獎;1987、2009、2011年在全國江南絲竹比賽中連續三屆榮獲一等獎;1982年文化部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笛子組)榮獲第一名。曾在英國皇家音樂廳舉辦三次獨奏音樂會,與法國裡昂電子音樂中心合作和研究電子音樂製作,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和林肯音樂廳、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廳、巴黎梅西安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盧森堡音樂廳、埃及開羅歌劇院等舉辦音樂會,出訪歐亞美非數十國舉辦音樂會。發表專著:《竹笛藝術研究》《中國竹笛教程》四冊。論文:《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張維良談中國音樂發展》、《關於藝術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餘篇在國家一級報刊上發表。出版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花泣》《殤》《別夢》《喜相逢》《問情》《天幻簫音》《問天》《醉笛》《茶雨》《紅葉》《茶禪一味》《茶詩》《牧民新歌》《蝴蝶夢》《鷹之戀》《行雲流水》《漁舟唱晚》《莽原》《圓夢》《簫的敘說》等。創作的各類作品120餘部。

音樂指導:趙承偉

趙承偉,中國著名三弦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員、 中央電視臺「CCTV民族器樂大獎賽」及國家「金鐘獎」民族器樂比賽評委,現任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彈撥教研室主任。 多年潛心研究三弦教學與演奏理論,編寫並出版了《三弦教程》和《三弦基礎教程》;還與肖劍聲教授合作編寫並出版《三弦樂曲選集》和《三弦社會考級教材》;參與編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社會考級叢書《三弦曲集》並任執行主編等。 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如劉德海教授發起並主持的《中國民族器樂「1」行動計劃》;與肖劍聲教授共同完成的《人造皮三弦的設計與研製》;獨立完成的《中國三弦生存狀況調查》和《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資源數位化建設工程》(三弦主題資源包)等,其中主持的《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資源數位化建設工程》(三弦主題資源包)項目在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錄製三弦教學光碟《三弦基礎教程》及多首三弦獨奏曲。 在三十餘年的教學實踐中所教學生多人在國家級或其它類別比賽中獲獎,如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比賽、中國政府最高獎「文華獎」比賽、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比賽暨文華藝術院校獎小型民樂室內樂比賽、新加坡國際音樂節比賽及香港、東京、波士頓國際中國器樂大賽等均獲得很好成績。

音樂總監:崔權

指揮:胡彪

音樂指導:張健

胡志瑋

柴帥

伍君瑜

杜雅婧

王一鳴

關婷

陳特超、蔡梨穎

魏伯年、何泓濱

沈藝捷、黃芳妍

王俊鵬、餘冰心

潘文龍、董茹依

特別鳴謝:廈門南樂團對本場演出的大力支持!

演出曲目

曲目簡介

相關焦點

  • 絲海簫韻——陳特超南簫專場音樂會將於11月29日在泉州上演
    由福建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和泉州大劇院舉辦的「絲海簫韻——陳特超南簫專場音樂會」將於2019年11月29日19點30分在泉州大劇院歌劇廳上演。1978年8月生,自幼喜好文學藝術,在音樂方面有一定的藝術天賦,從小隨父學習南音。1993-1999年就讀福建藝術學校南音班,師從施信義、黃淑英、曾家陽、學習南音樂器和唱腔,並隨王大浩專業學習主修南音洞簫,同時又得到南音名師莊步聯、莊金歪的指點。
  • 泉州南音專場音樂會在泉州師範學院傳唱經典
    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東南網12月1日訊(本網記者 林婕)1日晚,泉州南音專場音樂會在泉州師範學院音樂廳舉行。作為泉州師範學院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活動吸引了數百名南音愛好者到場觀看,現場座無虛席,觀眾除了有老年聽友,還有不少小朋友。
  • 泉州南音首都五高校巡演 全方位展示南音獨特魅力
    之後泉州南音樂團的藝術家們演奏、演唱了南音經典曲目《四靜板》《鵝毛雪滿空飛》《靜夜思》《走馬》《賞春》等曲目。為了讓觀眾了解南音唱詞的內容,背景牆上打出了字幕,這對人們理解南音的唱詞進而被南音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 全方位展示泉州南音獨特魅力 泉州南音首都五高校巡演
    之後泉州南音樂團的藝術家們演奏、演唱了南音經典曲目《四靜板》《鵝毛雪滿空飛》《靜夜思》《走馬》《賞春》等曲目。為了讓觀眾了解南音唱詞的內容,背景牆上打出了字幕,這對人們理解南音的唱詞進而被南音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 悠悠南音韻 濃濃四海情!第十三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精彩上演
    10周年活動開幕式在泉州市區梨園古典劇院舉行,400多名海內外弦友齊聚一堂,共唱千年雅樂。開幕式後,海內外弦友同臺獻上《南音韻·四海情》專場演出,共同演繹大合奏·噯仔指《霏霏颯颯》、《雅調清音萬裡長》、《南音生南國》等9個節目,盡展南音古韻,共敘綿長情誼。
  • 二胡演奏家李絳英從藝六十年師生 「弦上芬芳」音樂會在西安舉辦
    著名二胡演奏家、社會音樂文化教育家李絳英女士從藝六十周年的師生「弦上芬芳」二胡演奏音樂會在此激情上演。李絳英女士,祖籍河北邯鄲,1947年生人。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1960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學習二胡專業,先後師從豐芳、魯日融教授。1967年初進入陝西省京劇團工作,任二胡演奏員、樂隊首席。
  • 中國器樂小知識,探索南音洞簫的音樂文化
    能夠保留傳統簫音樂本色的,莫過於南音洞簫,也即尺八。這種珍貴而悠遠的樂器,宋代之後在我國其他地方就已絕跡,而唯有「南音」中尚可看到其使用。目前,主要流行於閩南、臺灣地區,在香港、菲律賓、新加坡等華人地區的閩南語系中也有傳播。說起南音洞簫,就要說到南音。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被稱為「晉唐遺音」。
  • 南北簫製作家京城論簫,製作家與演奏家同臺獻藝展現洞簫藝術之美
    2018年11月23日下午,由遇見笛簫和簫園主辦的「南北簫的對話」講座在北京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小劇場成功舉辦,現場一百多位觀眾聆聽的講座和演出,本場講座是陳悅老師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新·憶」簫獨奏音樂會的系列活動之一。
  • 杜志陽:匠心精製洞簫 吹響千年古樂
    推門而入,映入眼帘的是掛滿了整張牆面的南音洞簫。而這些南音洞簫的製作者,此時正伏坐於一張擺滿了各種南音洞簫製作工具的桌子前,一手握著工具,另一手握著一把南音洞簫,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進行著南音洞簫製作的每一道工序。
  • 杜志陽:匠心精製洞簫 吹響千年古樂
    推門而入,映入眼帘的是掛滿了整張牆面的南音洞簫。而這些南音洞簫的製作者,此時正伏坐於一張擺滿了各種南音洞簫製作工具的桌子前,一手握著工具,另一手握著一把南音洞簫,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進行著南音洞簫製作的每一道工序。
  • 吳守智教授從藝執教55周年師生音樂會視頻——2018成都「美視」全國手風琴藝術節
    演奏家組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格涅辛音樂學院(留學生)以及四川音樂學院許笑男、毛俊浩、張之遠、吳雯怡等當今世界最優秀的演奏家爭奪十萬大獎,引人注目。展演組吸引了五十個團隊的677人次參演,他們為藝術節奉獻出了風格迥異、精彩紛呈的節目。
  • 演奏南音的「四管」 琵琶洞簫二弦和三弦(圖)
    演奏南音的「四管」 琵琶洞簫二弦和三弦(圖) qz.fjsen.com 2012-10-20 07:53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石獅日報10月20日訊(記者 佔婷/文 王絡/圖)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不僅是因為南音的曲牌還保留著古代的曲牌,還有一個原因是演奏南音的主要樂器也保留著中國古代樂器的特徵
  • 箏音唯美動心弦「石少紅師生古箏專場音樂會」成功舉辦
    九江新聞網訊(記者 程鵬 呂祥飛)8月3日晚,「石少紅師生古箏專場音樂會」在九江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成功舉辦,現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數百名觀眾共同聆聽古箏演奏,感受傳統音樂背後深沉的文化力量。弘廬藝校獲得授牌(呂政/攝)整場音樂會共演奏13首曲目,其中9首為石少紅領奏、指導。《紅梅贊,我的祖國》充滿愛國情懷;合奏《漁舟唱晚》讓人不禁想起了浪漫而溫馨的漁夫晚歸的景象;古箏二重奏《四九城·韻》講述皇城根兒的故事,引人睱思。
  • 搶票| 「美麗星期天」之春花秋月何時了——古琴賞析音樂會
    其演奏風格韻深情致,靈動悠揚,指力渾厚而不失細膩,曾舉辦多場古琴音樂會,如2013年和2018年分別在深圳音樂廳成功舉辦「金聲玉振」全國古琴名家音樂會以及個人古琴原創作品專場音樂會「與子成說」。 梁彩娜師從青年古琴演奏家芮豔明女士。
  • 靜殊古琴專場音樂會——《太古遺音》成功舉辦
    2019年4月20日晚19:30,長清琴室創始人,廣陵派靜殊老師古琴專場音樂會《太古遺音》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音樂會由靜殊老師主要演奏,重慶文理學院古琴專業廣陵派楊子飛老師為特約演奏嘉賓,另外,在音樂會尾聲,李祥霆老師學生,中央音樂學院古琴老師趙金陽作為驚喜嘉賓即興彈奏,為太古遺音錦上添花。
  • 李雙江舉辦從藝從教60周年師生音樂會 妻子夢鴿同臺獻唱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封面新聞記者從北京獲悉,11月10日晚,一臺名為《心兒在歌唱——李雙江戰友·師生音樂會》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成功舉行。李雙江和閻維文、戴玉強、呂繼宏、夢鴿等30餘位戰友和學生傾情獻歌。據了解,2019年是著名歌唱家李雙江老師從藝及教學60周年。為祝賀李雙江為中國音樂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中華文化促進會特別主辦了《心兒在歌唱——李雙江戰友·師生音樂會》。
  • 廈漳泉南音樂人思明同臺競藝 12歲少年吹響南音洞簫民樂
    12歲的呂秉峰(中)洞簫獨奏《去秦邦》東南網5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在琵琶、三弦等樂器的和鳴之中,12歲的呂秉峰立身其間,悠悠吹響南音洞簫,拉開了南音大會唱的大幕。保護和傳承世遺南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南音藝術界的交流,壯大南音隊伍,6日,由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主辦,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廈門市南樂團等共同承辦的2017「思明杯」南音大會唱在廈門市南樂團劇院舉行。來自廈漳泉各地的十二支南音社團同臺競藝。
  • 泉州市新年音樂會側記:奏響高雅音樂 傳遞新年祝福
    《雷電波爾卡》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創作於1868年。精彩的演奏令人感受疾風、雷雨、閃電等大自然的音響。  緊接著比才的《卡門》組曲、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曲等世界名曲接連演奏,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感受高雅的音樂盛宴。
  • 全國首個南音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泉州師院畢業
    泉州師院舉辦首屆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專場匯演全國首個南音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泉州師院畢業顏財斌)積澱深厚、古韻悠揚的南音演唱,曲調婉轉、動人心弦的洞簫演奏,融合了閩南民間舞蹈元素編創的舞蹈,以及充滿波蘭民族特色、節奏多變的鋼琴獨奏……6月29日晚上,泉州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舉辦首屆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匯報演出。
  • 泉州舉辦國際南音大會唱 慶南音「申遺」成功十周年
    南音大會唱開幕式節目有大合奏 ·暖仔指《霏霏颯颯》、南音演唱《雅調清音萬年長》、南音傳習表演唱《南音生南國》、南簫與尺八南音對話《八面金錢經》、南音新曲《風求凰選段 當壚賣酒》、南音樂舞《出畫堂》、南音聯唱《風打梨》、泉州與波蘭南音和樂《送君》、大合奏·煞譜《梅花操》9個節目。除了海內外知名南音藝術家外,參與演出的還有學生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