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呂秉峰(中)洞簫獨奏《去秦邦》
東南網5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在琵琶、三弦等樂器的和鳴之中,12歲的呂秉峰立身其間,悠悠吹響南音洞簫,拉開了南音大會唱的大幕。
保護和傳承世遺南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南音藝術界的交流,壯大南音隊伍,6日,由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主辦,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廈門市南樂團等共同承辦的2017「思明杯」南音大會唱在廈門市南樂團劇院舉行。來自廈漳泉各地的十二支南音社團同臺競藝。
別看年紀不大,12歲的呂秉峰卻有模有樣,昨日,他的一曲《去秦邦》洞簫獨奏,讓在座的南音擁躉們頗為稱道。殊不知,他學習南音民樂,已有六七年功夫。
呂秉峰是廈門人,秉峰媽媽告訴導報記者,4歲起,孩子就師從「廈門第一笛」許金桔老師,學起了葫蘆絲,後來秉峰深深愛上了南音民樂,吹起了笛子和洞簫。秉峰說:「每每覺得無聊,就想吹曲南音洞簫,一下心情就愉悅起來。」
現場,還有《十三腔 聽門樓》、《魚沉雁杳》、《短滾去秦邦》等諸多南音精彩曲目,表演的呈現形式也頗有創新。
為了奔赴這場「聚會」,早上6點半,薛淑花就帶著漳浦縣老年大學戲曲班的學員,從漳浦趕來廈門思明區。「傳承南音國粹,也希望有所創新。」當天,學員們以自己錄製的南音《古韻南音、靜夜思》為樂,舞起了紅羽扇。
各南音社團積極參與的同時,也吸引著普通市民的到來,專程趕來的觀眾讓現場座無虛席,對南音的美妙讚譽有加。
近年來,市民對南音藝術有著越來越多的認識和熱情,背後是政府、民間為南音傳承與弘揚做出的努力。主辦方介紹,此次南音大會唱不僅加強了三地的南音交流,更是喚醒廣大市民保護和傳承南音的自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