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川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雜技團,有一群平均年齡只有9歲的小學員,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或是單親家庭。集體的學習、訓練、生活讓這些孩子組建起新的「家庭」,多數小學員經過三四年訓練「畢業」後,便會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外出表演。
快樂的雜技團小家庭 李靖(攝)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孩子一進團就要開始練習基本功,從早上6點半起床開始,軟功、劈叉、倒立……每個動作都必須扎紮實實。」雜技團副團長姚星說。
他們個個都是老師眼中的「全能」 李靖(攝)
5歲半的馬思宇是二隊12名學員裡年齡最小的,剛入團兩個星期的他還不太聽老師的話,像只小猴子一樣活潑好動,訓練間隙總是會主動跳到鏡頭前擺出勝利的手勢和燦爛的微笑。因為家庭原因,他和姐姐一起來到雜技團學習,喜歡翻跟鬥的他雖然生性調皮,但練起功夫卻也不含糊。
馬思宇在彈簧床上練習翻跟鬥 李靖(攝)
5歲半的馬思宇面對鏡頭擺出勝利的手勢 李靖(攝)
雜技團二隊是學員隊,經過不斷招生、訓練、刪選,能留下來的都是老師眼中的「好苗子」。除了白天6小時的訓練之外,每天晚上,學員們還要學習語文和數學。
課上張寧璐專心的看著課本 李靖(攝)
「現在的雜技已經不再是過去人們口中的天橋賣藝、胸口碎大石,而是融入了舞蹈、戲曲等藝術形式,訓練形式和內容也不同了,變得更加科學、更人性化。頻繁的出國演出機會也為他們創造了更好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姚星說,「現在的訓練確實很辛苦,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吃苦,學雜技也一樣能活得很精彩。」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