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5日 09: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董穎紅
字號內容摘要:社會情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可以從個體、群體和大眾三個層次進行理解:第一是關係情緒,指因個體在社會結構中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緒體驗,本質上屬於個體情緒。第二是群體情緒,指因屬於某一群體或形成一個集體時體驗和表達的情緒,對大眾輿情和群體行為等有重要影響。綜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本文將社會情緒定義為重大社會事件或信息引發的個體情緒的聚合,進而在一定社會範圍內形成了相對一致的情緒體驗,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情緒狀態,並通過測量個體情緒的總和來反映大眾所普遍共享的整合狀態。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情緒結構,構建了微博基本情緒詞庫(Weibo-5BML)以及微博情緒維度詞庫(Weibo-4DML),採用在線文本情緒分析技術探討了社會情緒的波動趨勢。
關鍵詞:社會情緒;預測;情緒指標;股市;網際網路;分析;群體;形成;文本;影響
作者簡介:
社會情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可以從個體、群體和大眾三個層次進行理解:第一是關係情緒,指因個體在社會結構中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緒體驗,本質上屬於個體情緒;第二是群體情緒,指因屬於某一群體或形成一個集體時體驗和表達的情緒,對大眾輿情和群體行為等有重要影響;第三是情緒文化,指特定社會形成的相對穩定、一致和持久的情緒狀態,是多種社會現象(如經濟、戰爭)出現的重要原因。綜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本文將社會情緒定義為重大社會事件或信息引發的個體情緒的聚合,進而在一定社會範圍內形成了相對一致的情緒體驗,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情緒狀態,並通過測量個體情緒的總和來反映大眾所普遍共享的整合狀態。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在線文本分析技術的進步,使得網絡社會情緒指標興起。
情緒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目前對情緒結構的認識主要有情緒分類理論和情緒維度理論。情緒分類理論認為,情緒是由數種相互獨立的基本情緒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複合情緒構成的,比較認可的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和厭惡5種;情緒維度理論則認為,各種情緒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應該用幾個維度表示情緒的複雜結構,普遍認可的維度包括愉悅度、喚醒度、支配度。根據情緒的結構,研究者們對不同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戶所發的文本信息進行情緒分析,得到一段時間內的社會情緒波動趨勢。如Bollen.J.等對Twitter用戶的文本信息進行情緒分析,構建了包含平靜、警覺、確定、活力、友好和快樂6種類型的社會情緒指標。英國學者利用WordNet-Affect構建了包括快樂、悲傷、憤怒和恐懼4種情緒的社會情緒指標。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情緒結構,構建了微博基本情緒詞庫(Weibo-5BML)以及微博情緒維度詞庫(Weibo-4DML),採用在線文本情緒分析技術探討了社會情緒的波動趨勢。
對經濟活動和金融形勢規律及內在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的興趣所在。情緒—金融決策模型認為,個體的決策在風險情境下更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決策主體的情緒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背景情緒。社會情緒即屬於一種背景情緒,它會通過影響消費者、股市投資者、企業家等的情緒而影響經濟活動。
通過對Twitter、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體用戶的數據信息進行情緒分析所構建的社會情緒指標,能夠有效預測經濟活動。Gilbert.E.等在LiveJournal上構造了焦慮情緒指數並研究其與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之間的關係,發現焦慮情緒與S&P500指數之間存在反向相關;Mao.H.N.等構造了由牛市和熊市兩個關鍵詞組成的投資者情緒指數(TIS),發現該指數與股市收益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與股市收盤價之間的相關選取相應的情緒詞彙構建了微博綜合情緒指標,發現其對上證綜指收益率有顯著預測作用。Bollen團隊從Google和Twitter上搜索與股市相關的信息,並與傳統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和Gallup ECI進行比較,發現谷歌洞察指數(GIS)和TIS能夠顯著預測股市的變動。他們還調查了4種數據資源,包括傳統調查數據、新聞媒體的標題、搜尋引擎和Twitter.com,並採用多種情緒指標,如TIS、負性新聞情緒及金融詞彙在Twitter.com和Google.com上的出現和被搜索頻數,比較其對經濟指數如DJIA、交易量和金價等的預測作用,發現傳統的投資者情緒調查,如投資者智能和每日情緒指數滯後於經濟市場變化;而在線情緒指標TIS及前1—2天Twitter.com上出現的金融詞彙頻率對市場變化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不同類型的社會情緒對股市的預測作用不同,如Bollen等發現平靜和快樂情緒能夠顯著增加對道瓊工業指數(DJIA)走勢方向的預測效果,準確率達到87.6%。而對我國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的預測研究,發現喚醒度最低的負性情緒——悲傷對上證綜指成交量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隨著「網際網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運行的網絡化、智能化程度將不斷提高。因此,儘快整合網際網路相關數據源,建立基於網際網路數據的宏觀經濟非統計指標監測預測應用平臺,構建大數據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和現時預測指標庫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