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網際網路社會情緒指標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構建網際網路社會情緒指標

2017年07月05日 09: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董穎紅

字號

內容摘要:社會情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可以從個體、群體和大眾三個層次進行理解:第一是關係情緒,指因個體在社會結構中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緒體驗,本質上屬於個體情緒。第二是群體情緒,指因屬於某一群體或形成一個集體時體驗和表達的情緒,對大眾輿情和群體行為等有重要影響。綜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本文將社會情緒定義為重大社會事件或信息引發的個體情緒的聚合,進而在一定社會範圍內形成了相對一致的情緒體驗,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情緒狀態,並通過測量個體情緒的總和來反映大眾所普遍共享的整合狀態。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情緒結構,構建了微博基本情緒詞庫(Weibo-5BML)以及微博情緒維度詞庫(Weibo-4DML),採用在線文本情緒分析技術探討了社會情緒的波動趨勢。

關鍵詞:社會情緒;預測;情緒指標;股市;網際網路;分析;群體;形成;文本;影響

作者簡介:

  社會情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可以從個體、群體和大眾三個層次進行理解:第一是關係情緒,指因個體在社會結構中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緒體驗,本質上屬於個體情緒;第二是群體情緒,指因屬於某一群體或形成一個集體時體驗和表達的情緒,對大眾輿情和群體行為等有重要影響;第三是情緒文化,指特定社會形成的相對穩定、一致和持久的情緒狀態,是多種社會現象(如經濟、戰爭)出現的重要原因。綜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本文將社會情緒定義為重大社會事件或信息引發的個體情緒的聚合,進而在一定社會範圍內形成了相對一致的情緒體驗,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情緒狀態,並通過測量個體情緒的總和來反映大眾所普遍共享的整合狀態。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在線文本分析技術的進步,使得網絡社會情緒指標興起。

  情緒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目前對情緒結構的認識主要有情緒分類理論和情緒維度理論。情緒分類理論認為,情緒是由數種相互獨立的基本情緒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複合情緒構成的,比較認可的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和厭惡5種;情緒維度理論則認為,各種情緒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應該用幾個維度表示情緒的複雜結構,普遍認可的維度包括愉悅度、喚醒度、支配度。根據情緒的結構,研究者們對不同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戶所發的文本信息進行情緒分析,得到一段時間內的社會情緒波動趨勢。如Bollen.J.等對Twitter用戶的文本信息進行情緒分析,構建了包含平靜、警覺、確定、活力、友好和快樂6種類型的社會情緒指標。英國學者利用WordNet-Affect構建了包括快樂、悲傷、憤怒和恐懼4種情緒的社會情緒指標。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情緒結構,構建了微博基本情緒詞庫(Weibo-5BML)以及微博情緒維度詞庫(Weibo-4DML),採用在線文本情緒分析技術探討了社會情緒的波動趨勢。

  對經濟活動和金融形勢規律及內在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的興趣所在。情緒—金融決策模型認為,個體的決策在風險情境下更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決策主體的情緒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背景情緒。社會情緒即屬於一種背景情緒,它會通過影響消費者、股市投資者、企業家等的情緒而影響經濟活動。

  通過對Twitter、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體用戶的數據信息進行情緒分析所構建的社會情緒指標,能夠有效預測經濟活動。Gilbert.E.等在LiveJournal上構造了焦慮情緒指數並研究其與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之間的關係,發現焦慮情緒與S&P500指數之間存在反向相關;Mao.H.N.等構造了由牛市和熊市兩個關鍵詞組成的投資者情緒指數(TIS),發現該指數與股市收益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南開大學心理與行為大數據實驗室根據與股市收盤價之間的相關選取相應的情緒詞彙構建了微博綜合情緒指標,發現其對上證綜指收益率有顯著預測作用。Bollen團隊從Google和Twitter上搜索與股市相關的信息,並與傳統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和Gallup ECI進行比較,發現谷歌洞察指數(GIS)和TIS能夠顯著預測股市的變動。他們還調查了4種數據資源,包括傳統調查數據、新聞媒體的標題、搜尋引擎和Twitter.com,並採用多種情緒指標,如TIS、負性新聞情緒及金融詞彙在Twitter.com和Google.com上的出現和被搜索頻數,比較其對經濟指數如DJIA、交易量和金價等的預測作用,發現傳統的投資者情緒調查,如投資者智能和每日情緒指數滯後於經濟市場變化;而在線情緒指標TIS及前1—2天Twitter.com上出現的金融詞彙頻率對市場變化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不同類型的社會情緒對股市的預測作用不同,如Bollen等發現平靜和快樂情緒能夠顯著增加對道瓊工業指數(DJIA)走勢方向的預測效果,準確率達到87.6%。而對我國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的預測研究,發現喚醒度最低的負性情緒——悲傷對上證綜指成交量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隨著「網際網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運行的網絡化、智能化程度將不斷提高。因此,儘快整合網際網路相關數據源,建立基於網際網路數據的宏觀經濟非統計指標監測預測應用平臺,構建大數據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和現時預測指標庫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孫龍)

相關焦點

  •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研究及構建
    傳統的「增長第一戰略」受到質疑,單純以經濟指標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凸顯。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來反映國家發展的全貌,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1966 年美國學者雷蒙德 · 鮑爾出版《社會指標》一書,引發全球「社會指標運動」。聯合國統計署 1975 年出版的《社會和人口統計體系》和 1989 年發布的《社會指標手冊》,對世界各國社會指標體系的構建產生影響。
  • 關於構建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議
    10月10日,我省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要構建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如何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建立適合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的評價指標體系,形成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進的利器,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 ...化局關於印發《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19年12月17日  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實施國家和省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著力推動我市製造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提高我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加快形成我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力爭在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
  • 胡百精:網際網路與集體記憶構建
    網際網路改造了人類的時空觀和現代社會的權力關係,為集體記憶的書寫和闡釋帶來了挑戰:祛魅、斷裂、窄化、公共輿論主導、常人社會消費和部落化等。這些挑戰加劇了現代認同與合法性危機,同時也潛隱著再造社會團結與共同體生活的可能性。應當促進多元協商、構建公共領域和重彰價值理性,以形塑網際網路時代的集體記憶、族群認同與合法性。
  • 道德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以其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和控制功能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道德能力建設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但最根本的還是應從青少年抓起。沒有全社會成員共同的道德努力,社會和諧便無從談起。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道德能力居於更加重要的地位。  道德能力具有導向功能,有助於人們主動適應社會的新變化,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共同價值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立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追求基礎上的。但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個新事物,人們還不完全理解,甚至會作出有悖於和諧社會的行為。
  • 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紓解負性情緒
    首先是個人的社會地位處於社會分層中的中下階層,個人資源短缺和能力有限的弱勢狀態降低了他們按個人理想設計上行流動的可能性,特別容易在與他人比較時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並由此引發負性情緒的積累。  其次,個性與認知上的心理缺陷導致他們在適應環境時更容易產生挫折體驗。
  • 構建疫情下「網際網路+就業」生態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王 鑫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據統計,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教育部已經出臺通知,多部門統籌部署、協同推進就業工作,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的責任單位,需要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網際網路+就業」生態。  「網際網路+就業」生態的三重維度  生態系統論是由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構成要素主要包含生物要素(畢業生)和環境要素(學生組織、高校資源)。
  • 網絡正能量激揚話語權構建
    書中指出,網絡正能量具有鮮明的理論特性、價值特性與實踐特性:「網絡」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網絡正能量傳播的空間和領域,表明了正能量評選活動的新時代背景和節奏;「正能量」在抽象層面是一種積極情緒的動力和精神,它可以向外輻射,其重點不在於獲得,而在於給予;在具體層面,側重富有成效的行為和舉措,內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話語
  • 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史的必然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為了規範黨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運用其所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創建出一個人民所需要的和諧社會。因為,代表先進生產力,才能構建社會發展的強大支柱;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才能構建社會發展的精神家園;代表人民利益,才能構建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堅實載體。
  • 2018.11:國內外數字經濟測度指標體系研究綜述(徐清源等)
    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化與經濟社會各層面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然成為引領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影響國際競爭格局的核心力量,不斷為全球經濟復甦和社會進步注入新的活力。該指標的合成方法參照了OECD 《建立複合指數:方法論與用戶說明手冊》,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科學性和可延續性。並且,該指數兼顧數字經濟對社會的影響,是探析歐盟成員國數字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相互比較、總結髮展經驗的重要窗口。
  • 美好生活構建與良好社會心態培育
    原標題:美好生活構建與良好社會心態培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更高要求的物質性需要,又包括更高層次的社會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社會心態作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交融滲透的產物,映射出社會主體對社會現實所持有的認知態度、情緒感受和價值取向等。
  • 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與思考
    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晉城市委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主題,確立了「建設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新興現代化城市」發展理念,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構建和諧晉城,經過幾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圍繞構建和諧晉城這個主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採取四項措施、開展六個創建、打造八大工程。
  • 科學構建社會心理疏導機制
    我們要堅定信心,保持頭腦清醒,慎終如始,不鬆懈,不放鬆,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同時科學構建社會心理疏導機制,早日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制度優勢彰顯,社會輿論積極向上,心態整體平穩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與病毒的抗爭從未間斷過。對現代社會來說,應對疫情不僅是醫療衛生問題,更是對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驗。
  • 習近平提出構建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基本遵循
    目前,世界網際網路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的聲音日益高漲。習近平順應時代要求,適時提出構建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中國主張,為構建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之際,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2020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行業指數排名發布 58同城位居...
    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網際網路發展研究院、網際網路司法治理研究中心聯合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等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聚焦招聘、電商、網絡教育等細分領域,對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指數進行排名
  • 王東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原標題: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21世紀以來,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既是現實社會的需要,也有其重要的理論背景。
  • 胡中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支持
    「十一五」規劃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社會,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目標,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需要以下幾個相互銜接的政策來支撐。首先,需要建立新型的環境教育政策體系。新型的環境教育政策體系應該包括教育經費政策、教育考核政策與文化保護政策。
  • 2019.04: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構建和綜合評價(張云云等)
    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屬於起步階段,不同學者對於高質量發展有不同的看法,多數學者基本都是從理論出發主觀上構建指標體系。比如,任保平等(2015)從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和社會成果兩個維度6個方面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指標[1],楊新洪(2017
  • 網際網路帶來社會變革,如何解決轉型中的新問題?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邱澤奇在會上發表題為《網際網路應用與中國社會二十年》的主題演講時表示,網際網路形態從以機構網際網路為主發展到社會網際網路和全面網際網路,主導形式也從平臺主導進階到共建、共治和共享。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也從主要是一個「技術事件」進化為更多是一個「社會轉型」,由此導致中國社會從家庭社會邁向個體社會,從家鄉親情社會升級為與數字為伍的平臺社會。
  •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構建「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學習《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研究構建「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等事項 >市委書記蔡奇主持會議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 徐飛鵬)今天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傳達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精神,研究構建「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