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初九作為節日源於古人對數字崇拜

2020-12-18 搜狐網

  新華網天津10月15日電(記者 周潤健)16日,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佳節。那麼,古人為何選擇這一天作為節日呢?民俗專家說,選擇九月初九絕非偶然,這源於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九」在古數中既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指地之極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九九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節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此節懷有特殊的感情。

  民俗專家表示,同九九重陽節一樣,中國很多傳統節日多「重日」,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徵。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徵。「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民俗專家認為,中國很多傳統節日多「重日」這個事實與中華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幸福、安康,長此以往便演化出了許多「重日」節令。

(責任編輯:趙婷)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揭秘神奇的數字「九」
    農曆九月初九,即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日,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這天又稱「登高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人們會登高望遠,思念親人,可以說它是漢族人們的傳統節日。那麼,古人為何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呢?數字「九」又有什麼神奇之處呢?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可惜不是公曆的今天的9月9日,今年的重陽節是10月25日。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農曆九月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敲小黑板了,必考知識點:詩詞中山東不是咱們現在山東省,而是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當前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 農曆九月九日意義非凡,很多人只知道是重陽節,你知道嗎?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九月九的酒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但這一天不單單只叫重陽節,那還叫什麼呢?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禁忌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形成,傳說與漢代學道成仙的費長房及弟子桓景有關,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能醫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嘗學於長房。
  • 九月初九話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也叫登高節和菊花節。是一年之中最後一個數字重疊式的節日。重陽節的九字重疊,含義極其高大,它代表著長久、長壽等諸多含義。是一個歷史悠久,傳統習俗很多的重要節日。據史料記載,重陽節的來歷起源很早,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來歷也大多與重陽節所從事的活動有關。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在重陽佳節賦詩說愁,但其實重陽節是古人眼中大吉利的日子。
  •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 又是一年重陽節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又是一年重陽節也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這是中國傳統節日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古代民間就有這個風俗了,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踏青」相對應。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古人作糕的本意是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除了這些活動,還有觀賞菊花、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活動。
  • 九月九「重陽節」從何而來 古人為何覺得「九」是個神奇數字?
    農曆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又被稱為「重九節」,因為這個日子有兩個「九」。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九」是一個神奇的數字,直到如今,人們還將「九」視為吉祥、尊貴的象徵。那麼,九月九日為何被稱為「重陽節」呢?古人為什麼覺得「九」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 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 九月初九 · 重陽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真味|九月初九話重陽節
    《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刻。在那個時代,重陽與除夕,清明,七月半定位四大傳統祭祖節日。重陽節定在農曆九月初九。這是個峰迴路轉的時刻。
  •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祝家中老人健康長壽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於是有了長久長壽的含意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簾卷西風淺醉花蔭也難以消磨愁緒只看到自己的身影比黃花還瘦如今,重陽成為頗富人情味的節日
  • 為何把農曆九月九日稱為「重陽」?始於哪個朝代?
    明天(10月17日)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了,也是中國法定的「老年節」。九月初九為何稱為「重陽」?又與「敬老」「長壽」有啥關係?《易經》中把六定位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總的來看,九月初九登高與佩戴植物這兩個習俗,最初可能都跟避禍、避邪有關,後來則祈福成為主流,而這正對應著九月初九節日寓意的兩重性,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了東漢時期的一個故事,說九月九日登高避禍,插茱萸避邪和當時的一場瘟疫有關,後來演變為習俗。《西京雜記》中則說西漢時期,宮中的人們就已經佩戴茱萸:「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 神仙為什麼選九月初九升天成仙?
    典籍裡記載了許多神仙白日飛升的傳說,但有一個重要的秘密,就是成道成仙大部分都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飛升成仙。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壽元123歲之時,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將三五雌雄斬邪劍、正一盟威符籙、陽平治都功印作為信物交付其子之後,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海神媽祖在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八日,向家人道別,第二天即九月初九白日飛升;唐德宗貞元十年的九月初九,女道士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升天,數萬人見證了這個奇觀……九月初九有什麼神奇之處嗎?為何神仙都在這一天成仙呢?
  • 神仙為什麼選九月初九升天成仙
    典籍裡記載了許多神仙白日飛升的傳說,但有一個重要的秘密,就是成道成仙大部分都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飛升成仙。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壽元123歲之時,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將三五雌雄斬邪劍、正一盟威符籙、陽平治都功印作為信物交付其子之後,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海神媽祖在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八日,向家人道別,第二天即九月初九白日飛升;唐德宗貞元十年的九月初九,女道士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升天,數萬人見證了這個奇觀……九月初九有什麼神奇之處嗎?為何神仙都在這一天成仙呢?
  • 話說九月初九重陽節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我們並不陌生,早在小學時,已經能朗朗上口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是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 又是一年九月九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