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選刊》副主編李曉東再度出手:秋天天水,大道黃金!
一
秋天,本來是蕭瑟悽涼、低沉哀婉的。不如春的溫暖,「泥融飛燕子,沙暖臥鴛鴦」;夏的熱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冬的肅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從《詩經》起,就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曹操氣象萬千,《短歌行》也詠「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丕《燕歌行》開篇即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李白杜甫,雙峰並立而風格迥異,寫秋卻一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終於有個把秋寫得明麗的句子,劉禹錫《秋詞》「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第一句卻開篇明義「自古逢秋悲寂寥」,一言以蔽之地,把秋說到底了。
但秋天天水,卻實在是明麗溫暖的。登上麥積山,在最高層憑欄遠眺,金風拂面,心曠神怡,盡染層林,都入眼底。「霜葉紅於二月花」,葉紅之於花紅,不僅色豔,而在色深,是經了雨露風霜,生命最高處的燦爛,所以紅似火,黃如金,綠勝翠。山上眾佛,飽覽千年秋色,成就千秋功德,一枝一葉,無非菩提。花石崖下,落葉繽紛,補天石上,紅葉紛披。《紅樓夢》裡大荒山無稽崖下的通靈寶玉,在富貴繁華的京師人家遊歷一番,又回來此處嗎?順窄梯攀上石頂,磨針殿內,老嫗和李白親切對語,鐵杵磨成針,是艱難之後的收穫啊,所以,秋天來到花石崖,朝拜磨針殿,最為適宜。田野裡,莊稼收割完畢,層層疊疊的梯田,顯出奉獻之後無言的滿足,豐收的成果,在庭院裡,在打穀場上。一竿竿玉米,一串串辣椒,一堆堆蘋果,一筐筐核桃,是辛勤勞動的結晶,也是盡情歡樂的後盾。
二
這幾天,天水市區一條小街,成了歡樂的舞臺,才藝的秀場,奪目的網紅,矚目的中心,她,就是青年北路黃金大道。
天水城市不大,道路不多,路名卻緣起多種。既有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列的民主路、自由路,如天水市政府辦公樓,就在民主西路上。還有取自當地先賢名字的,如士言巷。更多的,還是和許多城市一樣,解放路、青年路,我在太原讀書時,就多次到過,二十多年後,一千多裡外,居然還徜徉在這兩條路上。
青年路南北走向,和民主路交匯,相互連接,而又相互隔斷。青年路分民主路為東西,民主路分青年路為南北。想想很有深意,「五四」青年運動,呼喚「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科學,青年和民主,天然相連。我工作兩年的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樓,就在民主西路、青年南路交叉口。雖是1972年建成的磚混結構四層筒子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受到波及,被定為D級危房,可能拖全市消滅D級危房計劃的後腿,但大家都感覺她依然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春天,外牆上的爬山虎開始露出嫩芽,圓圓的葉子越生越大,盛夏裡,給樓房披上翠綠的衣裳,窗戶自綠葉中透出,仿佛年輕人好奇的眼睛。秋漸深,葉愈紅,綠衣變紅裙,和天水特產花牛蘋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櫻桃一般顏色了。
青年北路,卻是金黃的世界。「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渭水經天水東流至長安,秋風也是先到天水,後到長安的。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應是天水落葉,長安知秋。大唐國都長安,全球歷史上第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到今天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偉大復興的航標。然而,天水作為都城,卻比長安早了五千多年。伏羲在此一畫開天,肇啟文明,也建立最初社會形態,因此被尊為「百王之祖,萬帝之先」,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不拜伏於斯。而李唐先祖,正在天水。秋風過天水,吹渭水,血濃於水。
三
銀杏之名,得自其果實。大小形狀如杏核,果肉包在白色薄皮內,對心血管有良好保健作用。2010年秋冬,因工作關係,在濟南南郊賓館住了兩個多月。賓館有湖,湖邊筆直挺拔著高大的銀杏樹,果實簌簌地落在地上。每天工作至深夜,睏倦之時,吃幾粒烤得顯出焦黃的銀杏果,微苦的味道、柔軟如醴的果肉,就著熱茶水,感覺心臟和血管,都被實實在在地營養了。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現在,卻是「果實不知何處去,落葉燦爛笑秋風」,銀杏果無人關注,金黃的銀杏葉,卻讓300米長的青年北路,成了古城的新秀場。
落葉不掃,緣起於上海。幾年前,上海市政府專門發文,規定若干條小街不掃落葉,營造都市秋意。上海多法國梧桐,大葉如圭,飄落於地,枯中殘綠。秋雨一灑,桐葉含溼,抬眼兩旁的石庫門或洋房建築,真仿佛到了巴黎,秋深意濃。詩人艾青說,從法蘭西帶回一隻蘆笛,這情景下,是最適合蘆笛簫聲的。
銀杏葉就明麗很多。其形如扇。被譽為「中國最美校園」的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梧桐成行成蔭,卻只有一棵銀杏樹,極高大,植在灌木圍成的小花園內,很珍貴的樣子。秋天裡,白髮如霜的老教授、年輕的大學生、小孩子們,都喜歡來樹下尋找秋意。我女兒剛學會說話時,在樹下撿起一片銀杏葉,說,「一把小扇子。」我拍下來,配說明「我把秋天拿在手裡」。
四
天水黃金大道,則無疑把秋的明麗和快樂推到了極致。青年北路西側是市政府,東側則是城隍廟,也即紀信祠。紀信與劉邦外貌相似,滎陽城危時假冒劉邦,助主脫險,被項羽燒死。其忠烈節義,後世多有紀念,以天水紀信祠最具規格。門口木結構牌坊高大巍峨,鬥拱密密層層,宛如蜂房,工藝精湛,構思奇巧,木刻八仙,古樸自然。于右任手書「漢忠烈紀將軍祠」大匾,雋秀飄逸。主殿為元代建築,紀信像端坐正中,注視著門外芸芸眾生,千年變化,也傾聽牆外青年北路銀杏樹下的歡聲笑語。
金黃的銀杏葉,如天然地毯,鋪在300米長的小街上,深秋寒涼的地面,有了溫度,並且越來越熱。這熱,是熱鬧的熱,熱情的熱,熱烈的熱。
看,大秦武士從歷史深處走來了。天水,是秦人發源地,一曲《大秦文公》,在秦州大地上,唱出三千年前秦人的英雄慷慨。飛天,也從敦煌千佛洞翩躚而至,來看麥積山的同伴,也在黃金大道上打個卡。有飛天,不能沒有樂舞,嘹亮的歌聲揚起來,有專業演員,從劇院轉場到這裡,更多的,是普遍市民和外地旅遊者,他們進入城市的桃花源,藝術的保留地,放聲歌唱,放飛自我,舞出妙曼,舞出精彩,舞出青春。
古希臘神話中,酒神狄奧尼索斯是藝術之神,尼採強烈呼喚的,就是酒神精神。黃金大道的狂歡,每個人都變成了天才的藝術之神,不過,希臘的酒神披著橄欖枝,天水的酒神們沐浴銀杏葉。天水,是秦公簋出土之地,簋,古之食器,北京簋街,中外食客的天堂,追根尋源,其在天水。鼎、爵、角、觚、觶,編鐘,先人的酒器、樂器,禮器,紛至沓來,和時尚的人群一起,構造起千年穿越的神話。「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作為絲綢之路走出長安的第一站,天水和進入西域的橋頭堡敦煌一樣,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西來的樂器舞蹈,在麥積山的佛像前膜拜,學會一樣的東方微笑,向長安進發。黃金大道上,琵琶撥起來,鋼琴彈起來,古琴奏起來,古老的壎也吹起來。壎,在大地灣時代就已吹響。夜幕下,伏羲吹著壎向女媧表露心聲,低沉幽婉,其聲如訴。伏羲十四大功績之一,即制琴瑟,做樂曲。琴瑟相偕,幸福吉祥,是從古到今中華民族共同的願望,也是黃金大道上最黃金的真理。
五
年輕的情侶,牽著手漫步在金色裡。深秋已冷,他們卻短袖連衣裙,為火熱的網紅街,做了最生動的註解。94歲的老人家,帶著兒子、孫子、重孫子,在銀樹金葉下拍張全家福,只因有「杏(信)」,四世同堂,福之至也,天水這座不高不低、不南不北、不幹不溼、不大不小、不緊不慢的城市,會讓人心神愉悅,健康長壽的。
首屆中國進口商品博覽會在兩千裡之外的上海舉行,全球商品薈萃其間,目不暇接。外國朋友,卻來到天水,用英語、法語、義大利語驚嘆著黃金大道的美麗。藉河像泰晤士河嗎?黃金大道似香榭麗舍大道嗎?已成為天水市文化館的紀信祠,令人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嗎?一帶一路,文化交融,民心相通。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山的八百裡大火,取經的隊伍才能繼續西行。這支隊伍不僅取回「真經」,學習印度文化,也把《道德經》、「秦王破陣樂」等中華優秀文化傳之遠方。而小小的、金黃的芭蕉扇,激起的,是匯通中外的歡樂和諧。孫悟空駕著筋鬥雲、扛著金箍棒,火眼金睛,把夜的黃金大道,照得更亮、更靚。玄奘西行,沿位於今張家川的古關隴大道而去,孫悟空是受師父師弟的委託,來尋訪故地、探望故人的吧。
看天水在線報導才知道,距離我北京住所不遠處的釣魚臺國賓館外銀杏葉黃,同樣遊人如織、樂不可支,但我似乎沒有親身體驗一把的興趣,每天掛念的,還是曾經樹下走過、小店吃飯、熟人相遇,看枝出新芽、細葉扶風、濃蔭光影、金色迎秋的天水青年北路黃金大道。潘石屹專門來體察家鄉美景,頭頂是金、足下是金,步履更加從容堅定,無論走到哪裡,心中最依戀的,依然是天風水雅的隴上江南。我不能到現場,無法擺出POSE拍照,秀出最美的自己,於是,把一幅幅天水在線的照片,存入手機,時時一人獨看,看最美的天水、思最美的故人。
作者介紹:
李曉東 男 1974年7月生,漢族,山西武鄉人,1998年入黨,2002年參加工作,文學博士。
(作品及圖片來自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