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朝鮮族伽倻琴彈唱下篇

2020-09-03 醉美琿春

隨著伽倻琴的普及和改良,伽倻琴彈唱這種表演形式也逐漸成為了中國朝鮮族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從一人彈唱,發展為多人彈唱,又從齊唱,發展為領唱與伴唱,在彈唱的表演中還增加了符合劇情的身段和動作,這些具有新意的改動使得傳統的彈唱具有了層次感和趣味性。演出曲目也從傳統的民謠,拓寬為民謠風的新創作歌曲,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1975年延邊歌舞團女聲伽倻琴彈唱金仁淑(伽倻琴左起第一人)等人,在北京展覽館演出。)


既然是伽倻琴彈唱,那麼伽倻琴的音色固然是整個伴奏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會加上朝鮮族傳統的打擊樂器長鼓與之配合。


隨著文藝團體的壯大與發展,器樂演奏的專業性和豐富性得以顯著提高,伽倻琴彈唱不再是只有長鼓與之配合,而是與各類朝鮮族傳統樂器以及西洋管弦樂隊進行協作演出。民族樂器柔美、清亮的音色與西洋樂器宏大的氣勢此起彼伏,相得益彰,在抒發了新作品鮮明的民族色彩的同時,極大的提高了民族音樂的欣賞性。


(1986年,在吉林省延吉市舉行的鄭律成作品音樂會上,伽倻琴彈唱《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

隨著朝鮮族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了70年代中葉,延邊歌舞團的整體藝術水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時不僅排演了「朝鮮族唱劇移植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還創編出了大量享譽全國的歌舞作品,例如舞蹈《養豬姑娘》、《伐木工人》、《擁軍菜》等,男聲合唱《劈山號子》、《我為革命放木排》等等。

與此同時,利用朝鮮族傳統的老兩口對唱、鼓並唱等表演形式,創編出了一大批,深受基層群眾喜愛的,具有濃鬱的朝鮮族民俗風情和時代氣息的新作品。

(2002年9月4日晚,50周年州慶晚會,伽倻琴彈唱)

如果說「鼓並唱」是在鏗鏘有力的鼓聲的中體現了朝鮮族男性的力量與氣魄,用男性的視角來敘事。那麼「伽倻琴彈唱」則利用伽倻琴的音色特點,完美的襯託了朝鮮族女性的柔美和堅韌,曲目中人物設定也幾乎與女性身份相吻合。例如,延邊歌舞團在這一時期上演的的伽倻琴彈唱《婦女能頂半邊天》便是一個典型的寫照。得益於錄音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這首曲目得以留存,並被選中灌錄唱片全國發行。


下面請欣賞這首,由高守信作詞,集體編曲的《婦女能頂半邊天》。


一首首經典的曲目,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如同絢麗的花朵,盛開在我國民族音樂的百花園中。老一輩朝鮮族文藝工作者通過辛勤的耕耘,為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地方工農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身上謙虛謹慎、貼近群眾、鑽研業務、高度負責、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優良傳統,值得我們年青一代文藝工作者去學習和繼承。經過本次節目的介紹,相信您對伽倻琴彈唱一定會有了一些了解。挖掘和傳承民族文化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2016年,在延邊體育館,延邊歌舞團建團70周年紀念惠民演出伽倻琴彈唱)


在節目的最後為大家分享的是,由金哲學作詞,安國敏編曲,延邊歌舞團張景玉等人彈唱的作品《快樂人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到這裡就要和您說再見了,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我們播講的傳說故事,歡迎您關注「醉美琿春」微信公眾號,近期,我們將每周推出一篇傳說故事供聽眾收聽。我在古老而又年輕的邊境小城——琿春,向您致以親切的問候。


參考文獻:

1.《朝鮮族文化》金東勳、金昌浩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2.《伽倻琴在中國的改良與發展》文紅宣著,《人民音樂》2007年第4期。

3.中央民族歌舞團歌唱演員洪福芝的回憶,2019年。

4.《婦女能頂半邊天》錄音和歌詞,中國唱片社,1975年。

5.《安國敏作曲集》安國敏著,延邊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End


原創作者:張文龍

音頻作者:張文龍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朝鮮族伽倻琴彈唱下篇
    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朝鮮族伽倻琴彈唱下篇 2020-08-31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朝鮮族伽倻琴彈唱上篇
    一邊彈奏伽倻琴一邊唱歌的形式叫作「伽倻琴彈唱」。伽倻琴彈唱在表演時不僅可以唱通俗簡明的民謠,也可以演唱盤索裡中耳熟能詳的一個段落。這種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唱形式,起初卻是一個無奈之舉。
  • 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朝鮮族伽倻琴彈唱上篇
    一邊彈奏伽倻琴一邊唱歌的形式叫作「伽倻琴彈唱」。伽倻琴彈唱在表演時不僅可以唱通俗簡明的民謠,也可以演唱盤索裡中耳熟能詳的一個段落。這種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唱形式,起初卻是一個無奈之舉。封建時期的盤索裡藝人,靠賣藝謀生,由於長期演唱高強度、高難度的唱段,難免使得嗓音積勞成疾,很難再完成篇幅長、難度大的盤索裡曲目。於是便想到用琴聲掩飾不再清亮的嗓音,襯託和填補唱功上的不足。
  • 伽倻琴 彈出美麗風採
    愛,是伽耶琴扣人心弦彈出刻骨銘心的真情。
  • 龍井:854人合奏伽倻琴創金氏世界紀錄
    新華網吉林頻道8月26日電(記者宗巍 劉碩)8月26日上午,伴隨著由854名彈奏者合奏的朝鮮族名曲《阿里郎》緩緩響起,在吉尼斯認證官吳曉紅及數千名觀眾的見證下,最大規模伽倻琴合奏的金氏世界紀錄在龍井市誕生。  上午9時52分,龍井市海蘭江體育場人潮鼎沸,熱鬧非凡。
  • 我是朝鮮族娃娃-中國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延吉市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這裡生活著許多幸福快樂的朝鮮族娃娃。他們在幼兒園裡的玩玩做做,處處浸潤著朝鮮族文化。看看下面的照片,你能猜出他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些什麼嗎? 手工課上,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變廢為寶,他們共同製作的朝鮮族娃娃玩偶憨態可掬、十分可愛。
  • 首屆中國朝鮮族民族音樂展演 400多部作品參加角逐
    9月9日,首屆中國朝鮮族民族音樂展演半決賽在延邊歌舞團舉行。此次活動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落實全州民族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保護、傳承和弘揚中國朝鮮族民族音樂,推動民族音樂的繁榮和發展,為民族音樂表演者搭建展示、交流、學習的平臺。
  • 齊特類樂器——伽倻琴
    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伽倻琴碩士學位的外國人。師從韓國宮廷樂鼻祖金靜子教授、散 調名家李在淑教授、李知玲教授學習伽倻琴。留學期間主修樂器演奏和民族音樂學,研究課題為朝鮮族音樂、亞洲齊特類樂器、孔廟祭禮樂、唐宋音樂與韓國音樂的關係、古代音樂的復原與傳承等。
  • 一起走進極富民族特色的朝鮮族樂器
    目前,常用的朝鮮族傳統樂器有30多種,均以竹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以弦樂器為輔。流傳至今的弦樂器有伽倻琴、玄琴、牙箏、奚琴等;竹木管樂器有橫笛、筒 簫、短簫等;銅管樂器有嗩吶和錚,打擊樂器有長鼓、圓鼓、龍鼓、手鼓等。
  • 伽倻琴版本《清平樂》
    2019年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引用了李白此作,由趙亮棋作曲,劉梅演唱。深宮裡春日的白天,只見到黃瑩鳥長出了新的羽毛。在花下挖空心思玩「鬥百草」,輸贏的賭注需要成鬥的金銀珠寶。到了晚上,整理下並不完整的妝容,在御前很隨意的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誰知這曼妙的身姿,不久就把君王逗的開心起來。
  • 彭麗媛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昌德宮 欣賞伽倻琴散調表演
    除了參觀昌德宮,彭麗媛還欣賞了韓國傳統樂器伽倻琴散調表演,並對藝術家的精彩演出表示高度讚賞。伽倻琴,又稱朝鮮箏,為朝鮮族傳統弦樂器之首,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朝鮮族群眾最為喜愛的樂器之一,在民間廣泛流傳。 彭麗媛說,中韓友誼源遠流長,歡迎韓國朋友多到中國參觀訪問。 (本文參考:央視網、新京報、韓國旅遊發展局官網等)
  • 對於朝鮮族你了解嗎?——何雨春
    15世紀時,女子的裙子再度上提,在腋下系定,上衣縮短,與現在婦女所穿的朝鮮族服裝相近。《朝鮮族》180cmX98cm中國朝鮮族在初期,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滲透和近代文化的輸入,機織布和絲絹、綢緞等面料開始傳入,服飾的顏色也隨之多樣化了。
  • 全國唯一朝鮮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     在長白朝鮮族民俗文化節上進行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跳板表演 李明姝 攝   中新網白山9月15日電 (李明姝)15日,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拉開帷幕。
  • 聲樂演唱中的多種形式
    對唱這種演唱形式在演唱中雙方一遞一句,相互呼應的單聲部歌曲演唱形式。如民歌中的盤歌、對花、鬥歌、謎歌、對歌等。對唱在音色上要有強烈的對比,所以多為男女聲對唱,或高低音粗細聲的對比演唱。合唱的形式多用於歌劇、清唱劇等大型作品和音樂會演唱,如《祖國頌》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等。5.齊唱由兩人以上的歌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關係同時演唱同一歌曲的聲樂形式,它依據性別年齡及音色的不同特點,可將齊唱細劃分為女聲齊唱、男聲齊唱、童聲齊唱、混合齊唱等。
  • 伽倻琴的種類有哪些
  • 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你肯定不知道,朝鮮族的這些禮儀風俗
    朝鮮族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那麼有人知道朝鮮族節日禮儀風俗有哪些嗎?朝鮮族節日禮儀風俗與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不同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簡稱朝鮮、北朝鮮、北韓。朝鮮勞動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
  • 朝鮮族
    「品阿西」是一種換工,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活中,以換工形式解決勞力和畜力不足而隨時組織的相互扶助組織。「品阿西」是農活需要一定勞力但只靠家庭勞力不成時組織起來的。其人數由2人到10人以內,帶有暫時性傾向為其特徵。後來「品阿西」不僅在農活中,而且在家內手工業、房屋建設和修繕、磨米等方面也廣泛被利用。
  • 伽倻琴彈奏,姿勢不止一種~
    師從於韓國伽倻琴名家金靜子教授(已故)、李在淑教授、李知玲教授,用十多年時間系統學習了正樂伽倻琴、散調伽倻琴和改良伽倻琴,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取得伽倻琴專業學位的外國人。2016年通過「優秀海歸人才引進項目」回國的她,在吉林師範大學成立了「琴鳴鳳舞伽倻琴樂團」,專門從事伽倻琴的人才培養和傳播等工作。2017年開始作為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後從事古代樂器復原和禮樂復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