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你肯定不知道,朝鮮族的這些禮儀風俗

2021-01-10 佳人啊

朝鮮族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那麼有人知道朝鮮族節日禮儀風俗有哪些嗎?朝鮮族節日禮儀風俗與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不同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簡稱朝鮮、北朝鮮、北韓。朝鮮勞動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首都平壤。

朝鮮族節日禮儀風俗:

1、朝鮮人春節

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2、燃燈節

用柞木燒成木炭,壓成粉末,攙入鹹鹽,用紙包成香腸狀,外面纏上細草繩。到了夜晚,綁在長杆上點燃,便會劈裡啪啦作響,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與秋夕,男人們進行摔跤比賽,婦女們進行跳板、鞦韆比賽。

3、舊曆年

是朝鮮族最主要的節日,也是家族成員團聚的日子,因而住在他鄉的兒女們都要回到父母身邊一起過年。從臘 月三十開始過年,這天小孩身穿有彩條袖子的喜鵲襖,晚間不能睡覺,要守歲,據傳睡覺眉毛就會變白。正月初一都要穿新衣或乾淨的衣服,叫歲裝。早晨首先祭拜 祖先,稱作「茶禮」。這天的早餐叫「歲餐」,吃餅湯或打糕,早餐時喝的酒叫「歲酒」,而且從年幼者開始喝。兒女們給祖父母和父母磕頭拜年(家拜),飯後還 要向長輩親戚和村裡老人拜年(村拜)。此時老年人向拜年的年輕人說些吉利話,此謂「德談」。這天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婦女們跳跳板和青少年們 放風箏。初一夜晚為防止夜光鬼把鞋偷走,把平時脫在簷階上的鞋拿進屋裡,大門上要掛個籮。

4、洗頭節

陰曆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裡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5、回婚節

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朝鮮族的飲食習慣:

1、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麵、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面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麵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

2、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3、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1、回甲節、回婚節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每到回甲節或回婚節時,兒女、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

2、歲首節

「歲首節」即朝鮮族的春節,這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之一。作為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少數散居在內蒙古和內地一些城市。朝鮮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裝,所以被稱為「白衣民族」。

3、春節

是朝鮮族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後兒童們穿著華麗的衣裳給老人和長輩們拜年。正月十五,朝鮮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吃「五穀飯」,喝「開耳酒」。

4、元日

中老年男子進行拔河比賽,青少年到村外放風箏,中老年婦女擲骰,大姑娘小媳婦則跳跳板;村裡的「農樂隊」,個個頭戴花帽,臉罩假面具,身穿五顏六色的衣服,吹吹打打,翩翩起舞。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朝鮮地圖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佔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裡(包括島嶼海岸線)。

相關焦點

  • 朝鮮族
    朝鮮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從朝鮮半島移居中國東北時一無所有,在中國深受日本殖民統治者、反動政府和封建地主的三重壓迫和剝削,因而他們的革命性很強。朝鮮族人民積極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階段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20世紀20年代末,當時東北地區的中國共產黨組織還不健全。
  • 走進寬甸三道河,品原汁原味朝鮮族民俗文化
    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朝鮮族鄉通江村三道河是一個太極圖形的小山村,這裡是我國朝鮮族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亦是丹東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村民至今仍保持著載歌載舞、尊老重教、講究整潔的優良傳統和風俗習慣。
  • 淺談: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和朝鮮族舞蹈的融合發展
    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是以中國朝鮮族服飾的日常樣式為基礎設計完善的,也必然具有著中國朝鮮族服飾的特點功能,所以其服飾具有頭飾及配飾笨重、紋樣複雜、款式寬大等等特點。朝鮮族舞蹈的特點是動作幅度大,表演者感情與舞蹈動作和諧一致,主要表現瀟灑而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美而且節奏多變。舞蹈與音樂緊密結合,韻律感極強。動作上有甩、神、彈、推等,身體則是以含、垂、穩、柔為主要的動律特點。
  • 朝鮮族人平時吃什麼?五大特色缺一不可,談談朝鮮獨特的飲食風俗
    在這種歷史大背景的促進之下,很多原來生活在朝鮮半島上的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越過鴨綠江、圖們江來到中國境內。並聚居於兩河流域周邊城鎮,一直到現在依然僧生活在這個區域之內,並且遵循著古老而又傳統的朝鮮族風俗。朝鮮族日常飲食風俗及其淵源生活在中國境內的朝鮮族基本上都是朝鮮半島移民。
  • 走進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體驗朝鮮族文化魅力
    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延邊州網信中心供圖)想要更好的了解朝鮮族民風民俗,那麼就一定要參觀一下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位於美麗的圖們江畔吉林省圖們市,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展示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題展覽館,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展館自2007末開始籌建,從籌備至建成歷經了三年時間。
  • 美女最多的少數民族,既不是新疆維吾爾族也不是朝鮮族,而是這個
    導讀:美女最多的少數民族,既不是新疆維吾爾族也不是朝鮮族,而是這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有教我們唱會這首歌,這首歌也是我們中華名族大團結的象徵,我們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起組成了我們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每個民族在中華大地上繁衍不息
  • 中國特色民居建築——朝鮮族火炕上的溫暖
    朝鮮族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是我國東北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南隔圖們江與朝鮮鹹鏡北道、兩江道毗鄰,瀕臨日本海與韓日相望。
  • ——《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成果簡介
    再次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給朝鮮族保存和繼承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保證;黨和國家的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各種措施給朝鮮族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傳承造成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朝鮮族又同中國的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在中華文化大環境中,所以朝鮮族的生活文化既具有朝鮮民族的固有特點,又具有作為中華民族成員的文化特點。
  • 你知道阿榮旗朝鮮族的花甲禮嗎?
    阿榮旗新發朝鮮族鄉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朝鮮民族鄉,雖然生活在漢民族聚居區,可這裡的鄉民仍保留著朝鮮族的民俗民風,花甲禮便是朝鮮族眾多禮儀中的一項。高麗時代,國王頒發了一條殘酷的法規:人過60,不死就埋,稱「高麗葬」。一位姓金的窮人把年過60的父親藏在一個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給他送飯,始終沒被人發覺。皇帝聽說「高麗葬」這件事,感到這條法規過於殘酷,便給高麗王送去了三道難題,使他非常為難。山洞裡的金老漢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告訴兒子如何解答這三道難題。兒子來到京城,向高麗王訴說了解題之法。國王聽後,欣喜異常,究其出謀者,方知是一位年過花甲的窮老漢。
  • 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向您展示忠於愛情有多榮耀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但,這55個少數民族中的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在哪你知道嗎?吉林省東部,美麗的圖們江下遊圖們市,這裡的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是我國少數民族中的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展示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題展覽館。
  •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
    中國的朝鮮族是十七世紀時由朝鮮半島遷徙過來的。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板和蕩鞦韆。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鮮族喜穿素白服裝,所以被稱為「白衣民族」。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
  • 遼寧盤錦:朝鮮族稻作文化藏身社區「輕博物館」
    中國網 5月20日訊 體現稻作文化的博物館國內不止這一家,但既能體現稻作文化,又融合朝鮮族民俗文化和遼河文化的博物館卻並不多見。在遼寧省盤錦市的榮興街道有這樣一座輕博物館,其中就展示了距今已有百年的朝鮮族群眾種植水稻的生活和歷史。
  • 朝鮮族姓氏名字文化,愛看韓劇的你一定要知道
    從明朝開始,朝鮮便是中國的歸屬國,直到甲午中日戰爭結束,清朝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因為二戰原因,而後朝鮮分裂成兩個國家。我國的朝鮮族大約從十七世紀末遷移過,逐漸成為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原本和朝鮮、韓國的人們同是一個朝鮮民族。
  • 東光朝鮮族村史話
    可能是當年遼太祖登岸後,先民們就用這些陶器為太祖奉上食物和水。東光遺址位於東光村東北20米處,為黑龍江二級臺地,長方形,是孫吳縣遼代8處遺址之一,現為農家園田地。遺址南是村民住房,北靠黑龍江大壩,東面是耕地,西有小河溝由南至北通往黑龍江。河上有一座小橋,遺址西100米處是霍爾莫津邊防哨所。該遺址地表可採集到陶器殘片等標本,為研究孫吳縣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選手跳朝鮮舞引韓國網友不滿,難道他們不知道中國朝鮮族的歷史
    韓國人恐怕對中國的歷史不太了解,不然也不會在網上如此憤懣。《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的一場比賽中,選手需要進行跨舞種融合對決。其中有一組是街舞與朝鮮舞的融合,舞臺效果非常好,選手說這就是中國的街舞,但隔壁韓國網友卻坐不住了。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此外,還有14.8萬多朝鮮族散雜居於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朝鮮族人口由傳統居住地東北三省遷往京津地區、黃河下遊、長江下遊、珠江下遊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朝鮮族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延吉不可錯過的景點:朝鮮族民俗園,感受朝鮮族民俗風情的好地方
    延吉州內旅遊資源豐富,帽兒山、延邊博物館、人民公園、城子山城遺址,以及朝鮮族的一些古老村落,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我第一次到延吉旅遊。儘管對這個城市不熟悉,但它充滿著好奇。尤其在朝鮮族村,「中國朝鮮族民間藝術博物館」是一個讓我吃驚的景點。在延吉市西南約4公裡的莫阿山腳,有中國朝鮮族民俗院。這座城市本身並不大,延吉可以乘坐1路,21路,31路,43路,16路等車到達。
  • 讀懂朝鮮族-《朝鮮族史話》32-1
    編者按:朝鮮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他們是由朝鮮半島移居而來的「跨界」民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早在明末清初,朝鮮族先民越過鴨綠江、圖們江,開始落根於我國東北地區,為東北邊疆地區開發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吉林水南村:植根傳統 打造朝鮮族村落鄉風文明
    地處邊陲心卻不遠——水南全村254戶、672名村民凝心聚力,共謀朝鮮族村落鄉風文明新發展。以民俗文化為脈絡 打造朝鮮族鄉風水南村在建設鄉風文明時,充分發掘朝鮮族的民俗和文化,通過通俗易懂和寓教於樂的表達方式,讓新鄉風融入每個水南村村民心中。一方面,水南村與時俱進,不斷從生產生活中賦予鄉風文明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水南村珍存傳統,保留原汁原味的朝鮮族鄉村風貌。
  • 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延邊有哪些美食?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吉林省管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延邊州榮膺最美中國民俗風情遊目的地、中國十佳空氣排行質量城市第一、最中國美食城市、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國際遊客滿意度最高中國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