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光朝鮮族村史話

2020-08-17 黑河通

□文/攝 林鳳

  東光朝鮮族村是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境內九個村屯中的一個。有朝鮮族、漢族、達斡爾族、滿族等多個民族,以朝鮮族為最多。東光村沿江而建,村莊不大,西鄰鄉政府所在地,緊挨霍爾莫津邊防哨所,東接東霍爾莫津村,屬沿江鄉較為中心位置。黑龍江緊貼村子流過,藍天、白雲、綠島、碧水,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遼代傳說與遺址


  黑龍江古稱「黑水」「弱水」「完水」,唐朝時稱「望建河」,《遼史》稱「黑龍江」。在遼建立前,在黑龍江流
  域有契丹族人分散居住。傳說遼太祖乘舟沿江考察民情,正在欣賞沿岸秀美的風光,忽然,風雲突變,江面上颳起大風,太祖所乘舟船在大風中飄搖,形勢非常危險。就在這時一條黑龍出現,穩住太祖的舟船,平息了波浪,將太祖送至水流平緩江段,據說此處就是東光村段。太祖因感念黑龍相救之恩,又因此江蜿蜒壯闊,江水泛黑,故將此江命名為「黑龍江」。
  東光村現有一處遼代遺址,發現有遼代陶器殘片。可能是當年遼太祖登岸後,先民們就用這些陶器為太祖奉上食物和水。東光遺址位於東光村東北20米處,為黑龍江二級臺地,長方形,是孫吳縣遼代8處遺址之一,現為農家園田地。遺址南是村民住房,北靠黑龍江大壩,東面是耕地,西有小河溝由南至北通往黑龍江。河上有一座小橋,遺址西100米處是霍爾莫津邊防哨所。該遺址地表可採集到陶器殘片等標本,為研究孫吳縣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朝鮮族的移居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強佔中國東北。為鞏固和發展侵華成果,關東軍向中國東北一些較偏僻地區拓展地盤,搜刮戰備物資,佔領農田土地,建立防禦體系。為實現真正佔領中國的目的,日本向中國派來的不光有軍隊,還有大量移民。當時日本政府制定《向滿洲移住農業移民百萬戶的計劃》規定,以20年間移民100萬戶、500萬人為目標。從1936年5月開始,大批日本農業貧民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東北,成為「日本開拓團」。 到1945年,日本組織了共計14批次,總數為7萬戶、20萬人的集團式開拓移民團入駐中國東北。這些開拓團成員有日本人,也有在1910年被日本佔領的朝鮮國民,這些朝鮮國民大多是因生活窮困,被脅迫來中國東北的。他們在日本開拓團當佃戶、農工。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日本開拓團的朝鮮人因各種原因無法回到朝鮮,就留在了當地,與當地人共同生活。由於共同的生活習慣和為了相互照顧,朝鮮族自發聚居,慢慢形成了一個個聚居點。東光村的土地肥沃,農作物產量高,也吸引了一些流落在北安、遜克、嫩江的朝鮮人搬遷至此。村內朝鮮族金姓和韓姓居多。致富路上
  朝鮮族在東光村定居已有80多年,與各民族通婚往來,共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在奔小康路上,他們攜手並肩,風雨同舟。
  黨的十八大以後,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東光村在縣、鄉兩級政府的關懷下,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全村人努力幹事創業、謀求發展,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東光村建有三個農業種植合作社,主導產業以種植為主,「黑河43特色高蛋白食品大豆」佔總種植面積的60%以上,其餘種植多為水稻。眾多年輕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外出務工創業。有50多人去韓國打工,朝鮮民族的自身獨特優勢發揮出來。
  東光村人獨具慧眼,善抓各種機遇。在國家倡導的精準扶貧工程中,他們大力發展地栽木耳,收入增加了幾成。小農業經濟作物賺大錢,他們就扣大棚,種油豆角、西瓜、香瓜、紅辣椒等蔬菜水果。這些特色品種品質優良,在市面上供不應求,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豐富了城裡人的餐桌。零散小塊田和房前屋後犄角旮旯也是他們賺錢的用武之地,種植的白瓜子粒大皮薄,光亮潔白,種仁飽滿,含油率高,炒食味香可口,常年有人上門來收,不愁銷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散養的牛、羊、豬、雞,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
  朝鮮族愛乾淨整潔,東光村人也是如此。他們修建總長度3000米的「三縱六橫」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戶戶門前。街道兩旁綠樹掩映,花草成行,甚是美觀。文化活動中心,由16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800平方米休息活動廣場、13套健身器材組成。沿江鄉農貿大集也設在東光村,大集內設有攤床,供趕集商戶使用。每到趕集日,大集內人聲鼎沸,攤床上各色商品琳琅滿目。有外來的吃穿用生活用品,也有當地的新鮮土特山產品。
  如今的東光村人把目光聚焦在歷史文化上,遼代遺址、抗日戰爭歷史、知青文化及民族風情,在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中煥發出勃勃生機,這片古老的大地再一次響起春天的晨鐘。


朝鮮族習俗


  當年朝鮮人被日本侵略者裹挾至中國東北,為日本開拓團當牛做馬,比中國當地農民待遇高不了多少。他們沒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住房,大多數都是居住在當地人蓋的茅草屋和土坯房中。只有一些平時用具是本民族特色,如鍋灶、農耕用具等。至今,在朝鮮族金大媽家裡,還保留著朝鮮族特色的生鋁鍋。鍋身外部有一道3釐米寬的沿,將鍋身分為上下兩部分,各有10多釐米高,下部是平底漫圓形鍋身,全部坐在灶臺內;上部是圓柱形鍋身,一個生鋁鍋蓋,蓋在鍋上嚴絲合縫。燜出的米飯勁道,有嚼頭兒,保留著大米的原有香味。
  東光村朝鮮族特色美食泡菜是每個朝鮮族婦女都會做的。當年朝鮮族到了這裡,吃不慣麵食和炒菜,又買不起喜歡的食品,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的泡菜就成了他們的必備菜品。他們家家都有泡菜窖,用當地白菜、蘿蔔、辣椒、蘇子葉等,製作各種泡菜,自己吃,也常送給當地群眾,深受各族同胞喜愛。直至現在,孫吳縣最好吃的泡菜仍然是東光村朝鮮族婦女做的。
  東光村朝鮮族的特色美食還有冷麵。受朝鮮族的影響,孫吳人每到夏季,都盼望能吃上一碗正宗的朝鮮冷麵。打糕是朝鮮族年節佳日和招待貴賓時的重要食品,富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在朝鮮族的習俗中,過年必須吃打糕。在孫吳人眼裡,只有東光村打糕才是最正宗的,香滑潤甜,滿口留香,讓人吃了一塊還想吃。
  東光村的朝鮮族友善團結,孝老愛親,能歌善舞。本民族之間相處和睦,相互幫助,相
  互支持。有史以來,就把尊重老人視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禮節。每逢朝鮮族同胞60大壽,都舉辦壽慶,叫做「回甲宴」或「花甲宴」。東光村的朝鮮族和黑河地區其他朝鮮族來往也很密切,他們互相參加「花甲宴」。舉辦「花甲宴」時壽星夫婦以及親
  屬、子女都必須穿著民族服裝。原來參加這種較為莊重的慶典都要身著白色的民族服裝,到了現在,對服裝的要求已不那麼嚴格了,大家都比較喜歡穿上顏色鮮豔的服裝,更襯託出喜慶的氣氛。
  朝鮮族的「花甲宴」有著比較規範的程序,主要分為擺壽席、獻壽、放壽席、鬧壽夜、分壽桌等項目。在堂屋內,往桌案上擺各種糕點糖果、整雞整魚、大塊肉、打糕等必備壽食不下50種。「花甲宴」時,每個子女都要置辦一桌壽宴,有幾個子女就要擺幾桌,賓客都要帶上禮物,為壽星祝壽。朝鮮族花甲禮的重頭戲是獻壽,給壽星敬酒、行大禮的過程就是獻壽。先是由主持人介紹壽星的人生經歷,然後由長子夫婦開始敬酒,行大禮,接著次子一直到孫子輩依次獻壽。獻壽之後是娛樂節目,大家邊歌邊舞向壽星祝壽。接著是放壽席,壽星或其子女向賓朋敬酒答謝。晚宴結束後,家人及親朋歡聚一屋,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各路親朋臨別之際,東家要分壽桌,把壽桌上所擺的糕點果品分贈給親友。
  老一輩朝鮮族大都習慣用朝鮮語互相交流,一部分通曉朝鮮文字,少數家庭至今還掛著朝鮮文字掛曆。


  本文摘自《國境線上的美麗鄉村》一書
東光朝鮮族村簡介

  東光朝鮮族村138戶328人,少數民族人口108人,大多數為朝鮮族。集體土地4584畝、林地886畝、草原339畝。農業以種植大豆、水稻為主,兼漁業、果蔬和朝鮮族傳統美食。2018年人均收入11330元。

相關焦點

  • 康熙《東光縣誌》修復出版
    康熙《東光縣誌》修復出版10月20日,東光縣地方志辦公室修復整理的康熙三十二年版《東光縣誌》重印出版。康熙三十二年版《東光縣誌》由知縣白為璣,邑人馮樾纂修,公元1693年刻本印刷,全書共8卷。由於年代久遠,舊志破損、斷頁、字跡模糊之處較多,辨識較為困難。
  • 朝鮮族
    此外,還有14.8萬多朝鮮族散雜居於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朝鮮族人口由傳統居住地東北三省遷往京津地區、黃河下遊、長江下遊、珠江下遊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2000年全州人口221萬,其中朝鮮族有80萬人,佔我國朝鮮族總人口的41.6%。
  • 讀懂朝鮮族-《朝鮮族史話》32-1
    編者按:朝鮮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他們是由朝鮮半島移居而來的「跨界」民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早在明末清初,朝鮮族先民越過鴨綠江、圖們江,開始落根於我國東北地區,為東北邊疆地區開發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村田關閉深圳龍崗工廠升龍東光科技
    11月24日,日本電子元器件製造商 村田製作所(Murata)在其官網宣布,株式會社村田製作所的全資子公司——埼玉村田製作所(原東光株式會社)將於2020年12月關閉其生產子公司--升龍科技。
  • 東光鐵佛寺——乞求神力塑鐵佛,以鎮天災
    傳說佛教遠在隋唐就傳入東光,善男信女頗多。鐵佛原在京東香河縣金雞寺,因嚮往東光這塊佛像寶地,每天僧人撞鐘即發出「東光、東光」的聲響。金雞寺和尚意識到鐵佛要去東光,於是用鐵鏈鎖住鐵佛的右臂,但鐵佛去意已堅,終於掙斷鎖鏈沿運河逆流南下。沿途各縣見運河裡漂來了大鐵佛,有的在河邊修起了接佛寺,想攔留鐵佛進寺,但鐵佛毅然向南,目不斜視,直漂到東光碼頭停住。這樣的龐然大物誰能搬的動?
  • 東光太郎VS南光太郎,奧特曼與假面你選誰?
    東光太郎VS南光太郎,奧特曼與假面你選誰? 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奧特曼中的有趣故事,話說自打當年《泰羅奧特曼》完結後,東光太郎便深入淺出,之後的奧特曼作品中都沒有出現,即便是十多年後的《夢比優斯奧特曼》中奧特兄弟齊聚,東光太郎也沒有出現,相傳當年東光太郎君在拍攝泰羅的時候,他父親病故,他沒能及時回去,以至於人生一大遺憾。
  • 荀詞慧生留香館,河北東光是我家
    記者在荀慧生紀念館看到,牆上鑲有「荀詞慧生留香館,河北東光是我家」的牌匾,取自荀慧生當年經常使用的一枚印章,上刻「河北東光是我家」,他的思鄉情結,溢於言表。張景明:徽班進京從安徽他們這一路就是沿著大運河,上北京去的,荀慧生老家就是大運河河岸我們東光的。
  • 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王孟珍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生於1964年4月,中專學歷,曾任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宜興市東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證券代碼:002504 證券簡稱:東光微電 公告編號:2012-015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提名人聲明提名人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現就提名張波 為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發表公開聲明。被提名人已書面同意出任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
  • 我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看待韓國的?聽聽朝鮮族姑娘怎麼說
    我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看待韓國的?朝鮮族姑娘說出答案文/一軒旅行搜羅世間萬象,品味美好生活,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一軒旅行,我是你們的小可愛軒軒。我國有著廣闊無垠的國土面積,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
  • 淺談: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和朝鮮族舞蹈的融合發展
    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是以中國朝鮮族服飾的日常樣式為基礎設計完善的,也必然具有著中國朝鮮族服飾的特點功能,所以其服飾具有頭飾及配飾笨重、紋樣複雜、款式寬大等等特點。朝鮮族舞蹈的特點是動作幅度大,表演者感情與舞蹈動作和諧一致,主要表現瀟灑而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美而且節奏多變。舞蹈與音樂緊密結合,韻律感極強。動作上有甩、神、彈、推等,身體則是以含、垂、穩、柔為主要的動律特點。
  • 劉保鋒 ‖ 探尋歷史 品味滄州 (之八)佛蘊東光古寺幽
    東光在哪?可能您沒聽說過。但我要說是馬致遠的故鄉,您可能就明白點了。就是那個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馬致遠。他就是東光人。東光還有兩個名人。一個是荀慧生,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喜歡聽京劇的人一聽就清楚這位角兒在戲曲界的地位。
  • 走進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體驗朝鮮族文化魅力
    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延邊州網信中心供圖)想要更好的了解朝鮮族民風民俗,那麼就一定要參觀一下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位於美麗的圖們江畔吉林省圖們市,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展示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題展覽館,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展館自2007末開始籌建,從籌備至建成歷經了三年時間。
  • 「中國紙箱包裝機械之鄉」東光產業轉型升級探訪
    展會期間,東光包裝企業合同交易額達到3億元。這是外商在展會上了解東光紙箱包裝機械產品有關情況。 柴慶章、周萬良攝大運河在東光縣蜿蜒36.98千米,現在正是岸綠、水清、河美時節。在東光,與大運河這張文化名片相輝映的,還有一張亮麗的經濟名片——「中國紙箱包裝機械之鄉」。包裝機械產業作為東光縣傳統產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
  • 延邊博物館,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朝鮮族民俗文物
    延邊博物館始建於1960年,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一座集地方歷史和朝鮮族民族特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珍貴文物500多件。館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朝鮮族民俗文物組成。基本陳列有朝鮮族民俗陳列、千秋正氣-朝鮮族革命鬥爭史陳列、延邊出土文物陳列共三大陳列。青年湖公園位於延吉市延河路,公園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人們理想的放鬆休閒去處。每日的清晨和傍晚都有青年人來青年湖學習、談心、散步、練功。每逢假日,這裡又成為許多少年兒童的遊樂場所。
  • 延邊朝鮮族(第二篇)
    延邊朝鮮族(Chinese Korean)——第二篇朝鮮族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之一。風情濃鬱的朝鮮族民俗,使延邊充溢著朝鮮族民族風情。延邊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秀美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朝鮮族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當你踏上延吉這片美麗的土地,你會被這裡崇德尚禮的氛圍所籠罩。朝鮮族生活中廣泛使用「敬語」,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要用「敬語」,以示禮貌。行走在延吉,看到的都是彬彬有禮的人群,聽到的都是如沐浴春風的問候。
  • [吉林]朝鮮族歌舞的魅力
    編導:劉偉民 攝像:楊柯令  吉林市的朝鮮族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每逢大小慶祝場合,人們總要翩翩起舞。朝鮮人獨特而含蓄的舞姿形態,結合不同的節拍、速度、節奏和音高,產生出了美妙的舞蹈效果。  朝鮮族能歌善舞,而且其舞蹈源遠流長。根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關於朝鮮族舞蹈的記錄。
  • 延邊朝鮮族——(第一篇)
    延邊朝鮮族,(英譯是Chinese Korean)。一座城市一種味道,當您來到祖國東北邊陲,奇美長白山腳下。透過聖潔的山水風光,濃鬱的朝鮮族民俗風情,您會看到一座別樣的城市,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裝色尚白——「白衣同胞」「白衣民族」朝鮮族自古以來喜愛白色衣裳,認為白色是聖潔,吉祥的象徵,因此有著「白衣同胞」「白衣民族」之稱。
  •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
    中國的朝鮮族是十七世紀時由朝鮮半島遷徙過來的。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板和蕩鞦韆。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鮮族喜穿素白服裝,所以被稱為「白衣民族」。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
  • [關聯交易]三友化工:關於出售唐山三友集團東光漿粕有限責任公司...
    同時近年來興達化纖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進行了優化,東光漿粕的棉漿粕由於成本較高,已經不適合興達化纖新形勢下對原材料的要求,因此東光漿粕不再與興達化纖有產業鏈關係。本著保障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的目的,公司擬將東光漿粕100%股權全部出售給鹼業集團,由鹼業集團以現金方式認購。 經交易雙方溝通,本次交易定價為1.48億元,由鹼業集團以現金1.48億元收購東光漿粕100%股權。
  • ...河北東光是我家」|戲曲|大運河|張景明|木板大鼓|荀慧生|京劇
    孫世蘭登臺演出張景明是荀鄉京劇社的社長,他告訴記者,目前劇社有40多位成員,各年齡段都有,從演員到伴奏,人才比較齊備,經常外出演出,不僅在東光小有名氣,還從小舞臺登上了大舞臺。記者在荀慧生紀念館看到,牆上鑲有「荀詞慧生留香館,河北東光是我家」的牌匾,取自荀慧生當年經常使用的一枚印章,上刻「河北東光是我家」,他的思鄉情結,溢於言表。「河北東光是我家」展廳介紹荀慧生的藝術生涯的同時,還以「荀派經典,名劇流芳」為題,展出了荀派的六十多出代表劇目,配有相關劇照和文字簡介,以及有關的書籍、唱片和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