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們以農業為主,所以自然界的各種氣象變化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時刻關注著天氣情況,是因為不僅降雨可以使田間禾苗得到有效的滋潤灌溉,同時暴雨也能引發山洪災害,形成嚴重的水災。所以天氣變化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古代沒有氣象預報的年代,人們就總結出來很多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並以此為依據來判斷未來的天氣變化。
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急: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是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這句俗語根據流傳地區的不同,相應也有一些變化,在其它地區流行著同樣的說法是,東閃太陽紅彤彤,西閃雨重重,兩句俗語表達的道理是一樣的,都說明了人們根據閃電出現的方位來預測雨水的降落情況。
要想仔細分析這句諺語,必須了解這句諺語產生的出處,這句話只適用於西風帶地區,這些地區屬於我國西北的大部分內陸地區,在這樣的地區裡,天氣常年受到西風環流的影響,風向自西向東移動,雖然在高空中形成了大部分的積雨雲,積雨雲層中間的電荷積累形成了閃電,在西風的作用下,西風吹動積雨雲從西往東移動,雖然打了閃電但是此時天空中的含雨的雲彩已經飄離過本地,所以不會出現下雨的天氣,這就是人們說的「東閃無半滴」。
西閃走不急,這種情況正好與前一句對應,西邊閃電說明西邊正在下雨,因為受到西風的影響,所以陰雨天氣從西向東逐漸靠近本地區域,所以會帶來大量的雨水天氣。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西閃走不急」的意思。
所以古代的一些俗語有一些特定的適用區域,這句話最適用的地區就是常年受到西風影響的我國西北部地區,如果在常年受到東風影響的地區,這句俗語的意思就可能是產生了相對相反的變化。
農村俗語"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急"是什麼意思?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你還了解哪些關於雷雨氣象變化的俗語,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