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傳載著幾千年的華夏文明,是真正屬於國粹的古典藝術。從!"世紀("年代以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前中國書法教育委員會的成立以及對廣大學生書法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視)無疑證明了這一點。學習書法要先從臨帖開始,臨帖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因為只有通過對範本的臨習,才能熟悉前人的用筆、結構等規律,逐漸掌握其「遊戲規則」,最終步入自我創作的大門。讀帖是臨帖的輔助手段,是對範本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而臨帖則將讀帖所獲得的認識付諸筆下,錘鍊功底。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臨帖實踐中,學書者往往勤於動筆而懶於思考,對著範本看一眼,寫一筆,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重複勞作,靠廢紙數量的堆積練功夫,這樣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邊我們通過一個臨帖方法來幫助自己提高在書法上的認識,這個臨帖方法是——感悟法:
感悟法。讀帖的兩種基本方法即感悟式讀帖與解析式讀帖。這裡所謂的感悟法,是與感悟式讀帖相應的臨帖方法。所謂「感悟」,即重在感覺,重在對所學碑帖的感性認識。一般來說,它對具體點畫、結體以及布局、用墨等不作細緻觀察和分析,對該碑帖的形式表現特徵和技法特點從大處著眼,旨在感受和領悟該碑帖的總體藝術情調、氣息、態勢,以及表現技法的總體特徵等。臨寫時即將這種感悟付諸實踐,加以體驗。這種臨帖法,是抓大體的,如能表現出讀帖所感受到的那種「味道」,即是成功的。
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感悟法,即在具有較豐富的師古經驗和較強的創作能力以後,除了運用上述抓總體、抓大勢感悟方法之外,還可為充實和加強自身書法風格的某些構建因素,而有明確取捨地進行感悟性讀帖。或意在感悟其書之氣息,或追求其用筆上某種趣味,或對其結體態勢及某種獨特的構築方法加以感驗,或對其墨色變化的妙趣作一番揣摩等等,心領神會,便動筆追效一番,並將這種體驗所得化合到此後的創作中去,以生發和充實自己的書法意趣。這種方法,更為進入開拓性創作層次的書家所常用。
因此,讀帖培養洞察力、理解力,臨帖則培養表現力。讀帖講究對規律的認識,臨帖則講究對規律的活用,而不能斤斤計較對碑帖上書法形態的表面摹仿,不能津津樂道於表面上依樣畫葫蘆似的相象。雖然這是練基本功,但應注意在思想方法、理解能力上鍛鍊自己,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和變通能力,這對進一步鍛鍊和加強創作能力、發展藝術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