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能只成為職場上的一句成語

2020-12-06 成職大會

「今天早上,我同事小可劈頭蓋臉就問我為什麼最近老是遲到。說其他同事都在議論著我呢。還有那個廠長,平時就不怎麼喜歡我,現在每天都在一個角落盯著我。我跟她說我之前摔倒了,膝蓋啊手臂啊都要上藥才能來上班,而且有個路段還在修路要繞道,本來離公司就遠,現在就更遠了。

小可有點不耐煩地說這些都不是理由,上藥可以帶來公司上,繞道你就早點出門,人家都對你虎視眈眈呢,自己看著辦吧!那個廠長就個偏心貨沒錯,某個同事是老闆的親戚天天遲到不敢說人家,沒辦法人家就是親戚他敢怎麼樣,你什麼都不是,不盯著你盯誰。

還有,疫情那段時間為了給大家測體溫必須天天提到第一個到,後來又說這是工作不能算加班,只能說公司無理,那你怎麼適應還能怎麼辦?用補償來做遲到的理由是不合理的。」

這是我一個同事一大早就給我抱怨的一件事,看起來好像是這個遲到的同事問題很大,但是我覺得這也跟有些同事包括這個廠長的某些不正當行為有關,但是在職場,時時刻刻為了自己保留心眼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跟他說你要感謝小可的「忠言逆耳」,不然你一直這樣我行我素絕對會讓你陷入「全民公敵」的不利局面。

我給他做了這樣的分析。這同樣可以很多職場上要面對「忠言逆耳」的「同事們」。

忠言必定逆耳

人的天性,就是喜歡聽好話,哪怕是假的,聽著都覺得爽。但是忠言就是直白了當地說出你的致命缺點,語氣就不會好到哪裡去。所謂的「逆耳」,就是這話聽起來不順心,或者讓你不舒服。甚至很反感。哪怕言之有理,都覺得不開心。但是忠言就註定不會是好話,就是自己的缺點或者老底被赤裸裸地揭開,倒胃口怎麼會舒服呢?

小可跟這位同事平時關係是挺好的,但是關鍵時候很不客氣地去指責同事,人家難免會心裡有些抗拒。就算是為了他好,一開始還是會接受不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忠言必有其因

正常情況下,給同事忠告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是這位同事做了一些不正確的事情,由於看不慣而想制止他不要繼續犯錯。與其說是在好心勸同事,還不如是在制止不當的行為。

我這位同事也說了,他遲到,最主要的,是「心裡不平衡」。

疫情提早來加班人家覺得你不算加班是工作範圍內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不正確。只要不是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工作,都可以實為加班,況且人家為了「加班」,路途遙遠也起早貪黑,都非常順利地完成工作,就算是從人性化的角度還說,也應該給這位同事以加班作為鼓勵,這是心理不平衡之一。

再者,有老闆的親戚天天遲到,「廠長」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遲到卻盯得死死的。這是其二。

自己本來就路途遙遠,這次摔倒了每天早上要上藥,公司不但沒有慰問還要指責遲到,一點都不人性化,這是其三。

「忠言逆耳」是苦口良藥

在職場上,「忠言逆耳」就是苦口良藥,為什麼這麼說呢?拿我同事來舉例。

1、不算加班確實是公司不對,這就是職場陰暗的一面。如果因為這樣就自暴自棄,那就陷入了職場陰暗的黑洞裡面,就是一份工作而已,要學會放下。不給加班,那我就按照公司規定的做好自己就行,不用太積極也不用太消極,調整到平常心態去看待,儘量做好本職工作,讓別人可說。所以小可說得很對,被動的你只能適應環境。

2、看不慣老闆親戚遲到,其實就是一種嫉妒心理。要麼你就要是老闆的親戚,你不來上班人家連正眼都不敢看你一眼,因為人家廠長也是打工的,犯不著跟老闆親戚鬥氣。

既然跟老闆一點關係都沒有,你靠什麼來指望人家把你跟親戚一樣「平等對待」?況且人家也不怎麼喜歡,還不趕緊找到機會給你落井下石。所以你應該做的就是要正視的身份,想給我難堪?我就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讓你無話可說!嫉妒指使衝動的魔鬼,努力克服掉這種心理,才不會做出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3、摔倒了,要上藥耽誤時間。要麼硬著頭皮去跟「廠長」協商非正常情況要遲到獲得同意,不想拉下這個臉,就只能自己克服。說實話,沒有什麼是時間不能解決的事情。

就像小可說的,可以早點起床上藥,早點出門,這些時間都是可控的。調整心態,早點出門,不用遲到。這樣別人盯著你看也無法指責你只能咬牙切齒,你就不用聽到忠言,就不會逆耳,別人就算想給挖洞,都找不到坑。

在職場,你無法預計你會面對多少算計,那就只能自保,用最循規蹈矩的方式使自己刀槍不入。萬一大意了,這時候有「忠言」過來,你也要「逆耳」接受,它就是拉你回正軌的「保護傘」,「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在職場上不只是一句成語,還是一句隱形的法則。

相關焦點

  •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我國大多說人都耳熟能詳,但具體到指導實際社會活動實踐就差距太大了。給大家探討如下:儘管苦口良藥利於病,也必須補助以合適的服藥方式,這句話裡的藥應該是中藥,如果不按中醫醫師的要求,浸泡時間,煎煮時間,藥引子,日服幾次,飯前飯後的要求,效果就會打折;忠言逆耳也要選擇說話環境,講究說話的語言色彩,和聽話者的關係遠近,聽話者的接受能力,接受不同意見的態度等。
  • 職場厚黑學,送給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關於職場上的道理有很多,但是真正願意聽,把道理記在心中的人卻很少,今天就送給在職場上奮鬥的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第一句話:永遠不要相信領導的表面,那多半是裝出來的。在職場上能看透這句話的人不多,如果你對這句話深有體會,那麼證明你在職場上吃過大虧,畢竟說得再多都不如親身經歷來的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小王是在公司中擔任技術員的角色,由於小王的技術能力非常優秀,所以他是公司中的技術骨幹,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領導和同事們都要向小王請教。
  • 新民晚報數字報-忠言逆耳利於行
    由於自己在小學六年級不僅是大隊牆報委員,左臂上別著三條紅槓槓的標識,而且算術語文成績在班級上也都是數一數二的。一次算術摸底測驗,一道文字題需要區別「除」和「除以」的概念,老師可能故意事先不複習,為此造成許多同學都做錯了,而我成為少數幾個答對的同學之一。再加上我的作文經常被班主任謝老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讀出來,因此免不了有些得意洋洋的表露,好像我考進重點中學是唾手可得的事了。
  • 民間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忠言逆耳利於行的故事。蟒球總想找蟒聰報咬自己尾巴之仇,這一天,蟒球過沙河順岸而行,去一步雙井找蟒聰和蟒菊算帳,忽然天空雷聲滾滾,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暴風掀起泥沙遮天閉日,蟒球竟迷了路,辨不清來時的路途,他本身就很少出沙河龍宮,此時只能急躁的在曠野上慌亂地徘徊,不到半天時間他就精疲力盡,渾身無力的累臥在雨水中,那雨水像被施了魔法特別的寒冷,蟒球本身生活的水中,河水可比雨水清靜溫柔多了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精闢)
    事實上,說「忠言逆耳利於行」的人多半是教訓別人的一方。聽者這方認可這句話的,而且經常掛在嘴上的並不多。有些人受了這話的影響,有些人是骨子裡就有這個文化的遺傳基因,好為人師,整天沒有什麼事做似的,就是在琢磨給別人忠言善言。似乎就他自己最懂得人生,最懂得做事,也不管別人要不要,煩不煩,一味地提意見。
  • 忠言逆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忠言逆耳,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逆:不順。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近義詞有:良藥苦口、持平之論,反義詞有: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忠言逆耳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分句;常與良藥苦口連用。
  • 寓意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佛說:「你只知行善,疏不知你行之善並非真善,實為惡善,被你稱讚之人大都進入迷惘,自以為滿,不思進取,以致誤入歧途。被惡口和尚罵過的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不完善處,而改過自新,最終走上了善道。你明白了嗎?」「我明白了。」善口和尚說,「看來讚美害人比誹謗大得多呀!
  • 老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創|瓜熟蒂落的程度 圖片|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孔子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乃人生至理啊。商湯、周武王因為有忠誠又敢於勸諫的臣子,使得國家更加昌盛;夏桀、商紂不能聽受善言,又有盲目恭順的臣下,便加速了它的滅亡。如果說,君主沒有正直善諫的忠臣,父親沒有至誠規勸的兒子,哥哥沒有勸諫的弟弟,個人沒有敢於規過的朋友,而能夠一生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
  • 忠言逆耳利於行,幾人知曉?幾人通?
    劉邦自蜀地入關中,拔得頭籌,屯兵於霸上,秦三世子嬰開城投降,秦都鹹陽入劉邦之手。 劉邦本為村鎮小吏,初入鹹陽時被規模宏大的秦王宮和金玉財物所迷惑。其手下虎將樊噲為耿直之人,見劉邦沉迷屈服於物質的誘惑,直言勸劉邦回霸上軍營,劉邦不從,樊噲無奈。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經常聽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能有幾人能坦然接受逆耳忠言呢?下面幾句忠言你有沒有聽到過。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在多數人眼裡,被人利用是不好的,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不都是在被人利用嗎?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別傻,忠言何必逆耳,看3看
    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俗語強調的對象是,聽話的人,而非說話的人。告訴聽到忠言的人,別惱火,別生氣,大多會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話說秦始皇二世末期,劉邦攻進鹹陽後,被眼前的華麗宮殿,名犬良馬,如雲美女,珍珠瑪瑙所吸引,極大地吸引!忘記了還在爭鬥不斷,項羽也快打進鹹陽了,劉邦居然想停留在此,好好去享受美女,珠寶,過一把皇帝的癮!這還了得!
  • 如此「忠言逆耳利於行」
    潘石屹根據現場傳來的消息如此描述道:「任志強上臺第一句話話音未落,會場有一哥們就朝臺上扔了兩隻鞋,大叫去死吧!後面有個別人也跟著起鬨,邊拍手邊叫好,然後那個扔鞋的哥們就大搖大擺地走出門去了。」(5月9日《新京報 》)   童大煥先生發表《扔向任志強的那雙鞋子》(5月11日《中國青年報》)一文指出,「自從美國前總統布希在伊拉克遭遇鞋襲之後,西方人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扔鞋也是自由表達的一種方式,不能算是違法犯罪。筆者也傾向於這種觀點。只要沒有真正傷及他人,扔鞋、拋灑五角錢紙幣等等,都應當被視為觀點的自由表達。
  • 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接受了嗎?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以前,有個同事說我有魚尾紋,皺紋。我聽了很難過。我趕緊買護膚品擦。皮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記得歷史上有個出名的案例。唐太宗和魏徵。魏徵就是喜歡說忠言的人,唐太宗經常被他氣的七竅生煙。但是,魏徵對他的幫助很大。唐太宗說,魏徵就是自己的鏡子。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心痛極了。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大多逆耳,令人聽來渾身不暢,但尖銳的批評,衷心的勸告,實際上是真心對你的表現。批評正如良藥,雖嘗起來苦澀難以下咽,但對改正缺點卻大有裨益。唐太宗以魏徵為鏡,廣納良策,魏徵提出的建議時常令唐太宗龍顏大怒,甚至數次想將其一斬了事。
  • 《獵狐》所感,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夏遠對女朋友言聽計從,只要對方開心就好,所以當於小卉提出自己要跟郝小強學習時,夏遠並沒有任何阻攔的話,也一點也不關心於小卉的工作是幹什麼的,只認為她上班開心就好,直到證券案發生後才懊惱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阻止。這裡採尼要小聲地說一句:幸虧於小卉沒連累到夏遠。楊建群則是過分保護了自己的妹妹楊建秋。
  • 每天學點國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古往今來,真能聽逆耳忠言並踐於行的人卻是太少,尤其是一方之主、一國之君更是少之又少。君主們喜歡的是阿諛奉承的甜言蜜語和察言觀色的隨聲附和。於是人們看到了君主們的榮榮辱辱和王朝的興興衰衰不斷地在歷史的舞臺上循環演出。
  • 忠言逆耳利於行,新手買車,為什麼不要輕易嘗試二手車?
    當然,在此之前要強調一點,二手車不是不能買,但是前提是你能100%確定賣你車的人不會坑你。看清楚,是百分之一百,如果只是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或者是朋友介紹的朋友的話,我建議你還是慎重一些吧,有時候忠言逆耳還是利於行的。​
  • 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什麼人們都不喜歡講真話的人呢?原因很真實
    甚至有時候在會議上,覺得領導的決策不合理時,他也會主動說出來,讓老闆十分尷尬。吳飛的朋友告訴他,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即便有錯誤,也要儘可能低調委婉地告訴對方,而不是像他一樣直來直去。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讓其他人很不舒服。更何況,職場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地方,沒有人願意聽壞消息,耿直的人往往都是不受歡迎的。
  • 忠言逆耳利於行,10年以上的二手車為什麼不能買?
    隨著汽車報廢年限的改變,很多人都開始將目光盯上了年頭比較長的二手車,畢竟價格真的是太便宜。就像之前有網友花5000多塊錢買輛合資二手車,可以說不比報廢車強多少,但是終究還是一輛車。
  • 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何不建議年輕人貸款買車?
    畢竟大家也不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了,在職場打拼多年,說其中沒有利益關係,你信嗎?所以,還是那句話,並不建議年輕人貸款買車,當然,你把這當作忠言逆耳利於行也好,還是想要親自去嘗試一番,那就全憑個人意願了。接下來就說說,為什麼不建議年輕人貸款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