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忠言逆耳利於行」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5月8日,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大連參加某地產論壇的時候遭遇「鞋襲」。潘石屹根據現場傳來的消息如此描述道:「任志強上臺第一句話話音未落,會場有一哥們就朝臺上扔了兩隻鞋,大叫去死吧!後面有個別人也跟著起鬨,邊拍手邊叫好,然後那個扔鞋的哥們就大搖大擺地走出門去了。」(5月9日《新京報 》)

  童大煥先生發表《扔向任志強的那雙鞋子》(5月11日《中國青年報》)一文指出,「自從美國前總統布希在伊拉克遭遇鞋襲之後,西方人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扔鞋也是自由表達的一種方式,不能算是違法犯罪。筆者也傾向於這種觀點。只要沒有真正傷及他人,扔鞋、拋灑五角錢紙幣等等,都應當被視為觀點的自由表達。 但是我很擔心,這種自由表達更多地出於本能的激憤,如果僅僅滿足於激憤,而不知道學會耐心地傾聽,尤其是耐心地傾聽不同意見,那麼,一些人將永遠不會有理性和智慧,這個民族也將永遠不會成熟和理性。」對「自由表達」作如是觀,我是予以認同的。

  應當說,自我國1998年以「刺激內需」為名啟動房地產市場以來的相當長時間內,房價確實處於趨高不下的態勢中。其原因何在呢?細細探究,人們發現,眾多地方政府、地產開發商、商業銀行、炒房者等各種主體被利益所驅使,合謀促動著房價上漲,致使房地產市場不時偏離民生本位。因此,總體而論,房地產這個行業是帶病運行的,在相當程度上悖逆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原則。

  童先生指出:「實際上,任志強這麼多年說來說去,做的多是事實判斷,而且往往被他不幸而言中。他判斷房價會漲,並不是他想漲就能漲,而是種種綜合因素使然。」這話不無道理,而問題在於怎麼理解和評判任志強的所謂「事實」。

  任志強對房價趨高的判定,大概並非空穴來風。也許,他早已洞察到房市背後各種利益集團翻雲覆雨的巨大能量,預測到這種亂象難以在短期內可以消除。換言之,他是直面這樣的「事實」的。但是,「事實」的並非就是合理的、正當的。作為普通民眾,誰也不願意看到這種病態的房地產市場繼續下去,他們是熱切期盼改寫這種「事實」的。

  童先生指出:「『美言不善,善言不美。』『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正視這樣的道理,老祖宗的話當作耳邊風,自始至終在用簡單的敵我思維站隊。於是乎,譁眾取寵宣稱房價要降甚至要降50%、80%的人受到夾道歡迎,甚至被稱為『百姓利益代言人』;而那些真正直面現實、說真話的人,卻被當成了敵人受到辱罵和恐嚇。如此殘酷的現實一再上演。」顯然,在童先生看來,任志強所謂房價要上漲云云,是所謂「美言」、「善言」、「忠言」了。果真如此嗎?這恐怕難說。任志強究竟在為誰說話,這是一個問題。

  童先生的如下一席話,讀來讓人不快。童先生指出:「聽得進任志強的人,並且及時採取行動及時買房的人,也許收穫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但聽不進去的人,甚至根本就不願意往下聽他分析、寧肯做埋首入沙的駝鳥的人,最後只能眼看著房價節節攀升。你罵娘也好,扔鞋也好,人家毫髮無損,損失的只是你自己。」

  在我看來,如果信從任志強「諄諄教導」的人再多一些,房價可能更加熱浪,任志強等靠房地產市場發財的人們可能更加歡欣鼓舞。事實上,很多人沒有去湊那個熱鬧。他們雖然喪失了所謂「真金白銀」,但沒有為房市亂局推波助瀾。這沒什麼好後悔的。

  面對病態房市撕裂社會的種種後果,最需要捫心自問、認真檢討並有所作為的是誰呢?我想,這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責任編輯:侯彥方)

相關焦點

  •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我國大多說人都耳熟能詳,但具體到指導實際社會活動實踐就差距太大了。給大家探討如下:儘管苦口良藥利於病,也必須補助以合適的服藥方式,這句話裡的藥應該是中藥,如果不按中醫醫師的要求,浸泡時間,煎煮時間,藥引子,日服幾次,飯前飯後的要求,效果就會打折;忠言逆耳也要選擇說話環境,講究說話的語言色彩,和聽話者的關係遠近,聽話者的接受能力,接受不同意見的態度等。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精闢)
    事實上,說「忠言逆耳利於行」的人多半是教訓別人的一方。聽者這方認可這句話的,而且經常掛在嘴上的並不多。有些人受了這話的影響,有些人是骨子裡就有這個文化的遺傳基因,好為人師,整天沒有什麼事做似的,就是在琢磨給別人忠言善言。似乎就他自己最懂得人生,最懂得做事,也不管別人要不要,煩不煩,一味地提意見。
  • 新民晚報數字報-忠言逆耳利於行
    馬蔣榮  第一次聽到「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古訓時我才十三歲。
  • 民間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忠言逆耳利於行的故事。蟒球總想找蟒聰報咬自己尾巴之仇,這一天,蟒球過沙河順岸而行,去一步雙井找蟒聰和蟒菊算帳,忽然天空雷聲滾滾,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暴風掀起泥沙遮天閉日,蟒球竟迷了路,辨不清來時的路途,他本身就很少出沙河龍宮,此時只能急躁的在曠野上慌亂地徘徊,不到半天時間他就精疲力盡,渾身無力的累臥在雨水中,那雨水像被施了魔法特別的寒冷,蟒球本身生活的水中,河水可比雨水清靜溫柔多了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經常聽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能有幾人能坦然接受逆耳忠言呢?下面幾句忠言你有沒有聽到過。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在多數人眼裡,被人利用是不好的,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不都是在被人利用嗎?
  • 寓意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佛說:「你只知行善,疏不知你行之善並非真善,實為惡善,被你稱讚之人大都進入迷惘,自以為滿,不思進取,以致誤入歧途。被惡口和尚罵過的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不完善處,而改過自新,最終走上了善道。你明白了嗎?」「我明白了。」善口和尚說,「看來讚美害人比誹謗大得多呀!
  • 老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創|瓜熟蒂落的程度 圖片|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孔子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乃人生至理啊。然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當親人、朋友,或是領導、下屬,願意給我們真誠的規勸時,我們能否接受並改正?倘若不能受諫,還心懷疑恨,那縱有這樣的諫友,也會舍我們而去。這正如《弟子規》上所言的:「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再者,對於勸諫者本身,如何使被勸諫者能歡喜接受善意的勸諫,以避免他犯下過錯,這也需要智慧。
  •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大多逆耳,令人聽來渾身不暢,但尖銳的批評,衷心的勸告,實際上是真心對你的表現。批評正如良藥,雖嘗起來苦澀難以下咽,但對改正缺點卻大有裨益。唐太宗以魏徵為鏡,廣納良策,魏徵提出的建議時常令唐太宗龍顏大怒,甚至數次想將其一斬了事。
  • 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接受了嗎?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以前,有個同事說我有魚尾紋,皺紋。我聽了很難過。我趕緊買護膚品擦。皮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記得歷史上有個出名的案例。唐太宗和魏徵。魏徵就是喜歡說忠言的人,唐太宗經常被他氣的七竅生煙。但是,魏徵對他的幫助很大。唐太宗說,魏徵就是自己的鏡子。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心痛極了。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 每天學點國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古往今來,真能聽逆耳忠言並踐於行的人卻是太少,尤其是一方之主、一國之君更是少之又少。君主們喜歡的是阿諛奉承的甜言蜜語和察言觀色的隨聲附和。於是人們看到了君主們的榮榮辱辱和王朝的興興衰衰不斷地在歷史的舞臺上循環演出。
  • 忠言逆耳利於行,幾人知曉?幾人通?
    張良見狀說道:「忠言逆耳利於行」,劉邦聽罷,自此回兵霸上,終成一番功業。 江山如畫,自主沉浮 這便是「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出處,古代賢明志遠者皆以有能直言相交的朋友為交友的原則。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別傻,忠言何必逆耳,看3看
    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俗語強調的對象是,聽話的人,而非說話的人。告訴聽到忠言的人,別惱火,別生氣,大多會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話說秦始皇二世末期,劉邦攻進鹹陽後,被眼前的華麗宮殿,名犬良馬,如雲美女,珍珠瑪瑙所吸引,極大地吸引!忘記了還在爭鬥不斷,項羽也快打進鹹陽了,劉邦居然想停留在此,好好去享受美女,珠寶,過一把皇帝的癮!這還了得!
  • 職場厚黑學,送給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關於職場上的道理有很多,但是真正願意聽,把道理記在心中的人卻很少,今天就送給在職場上奮鬥的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第一句話:永遠不要相信領導的表面,那多半是裝出來的。總結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以上3句話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獵狐》所感,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所以,小夥伴們,千萬不要有溺愛的行為哦!
  • 忠言逆耳利於行,新手買車,為什麼不要輕易嘗試二手車?
    看清楚,是百分之一百,如果只是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或者是朋友介紹的朋友的話,我建議你還是慎重一些吧,有時候忠言逆耳還是利於行的。​還是那句話,三思而後行,忠言逆耳還是利於行。如果沒有實在親戚賣二手車,或者不能百分之一百確定車況,還是慎重一些比較好。
  • 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何不建議年輕人貸款買車?
    網上總有人說貸款買車和全款買車沒區別,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或者說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的,至於理由,先不說其中的貓膩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貸款買車比全款買車報價更低,甚至有的4S店全款買車銷售愛搭不理,貸款買車賓至如歸,其中的緣由還用我說嗎?
  • 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能只成為職場上的一句成語
    所以我跟他說你要感謝小可的「忠言逆耳」,不然你一直這樣我行我素絕對會讓你陷入「全民公敵」的不利局面。我給他做了這樣的分析。這同樣可以很多職場上要面對「忠言逆耳」的「同事們」。「忠言逆耳」是苦口良藥在職場上,「忠言逆耳」就是苦口良藥,為什麼這麼說呢?拿我同事來舉例。1、不算加班確實是公司不對,這就是職場陰暗的一面。如果因為這樣就自暴自棄,那就陷入了職場陰暗的黑洞裡面,就是一份工作而已,要學會放下。
  • 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應該學會虛心接受批評
    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當然會不愉快,但是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往往一些刻薄刁鑽的批評能夠讓你更好的認識自己。相反,一些順耳的、動聽的話往往會讓自己迷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曾在「李長之事件」期間擔任雲南大學校長的楚光南先生後來也針對「李長之事件」說道:「來到雲南的學者名流,對於雲南的批評總是冠冕堂皇的一套恭維,如雲南天時氣候如何、人民性質如何、社會秩序如何之類,照他們說來雲南真好得像天堂一樣,但情況並非完全如此。雲南固有得天獨厚之處,但也有許多不足。
  •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剛愎自用的雍正帝也能知錯就改
    俗語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明代著名軍事家戚繼光有一段名言:「善將者,凡人之有技,如己有之。即其人不足取,而其言可採,則略其人而取其言,師其言而不必用其人。」意思是說,不要因人度言。當時,朝中儲位之爭餘波未息,以「親骨肉」上疏怎麼行,雍正大忿,責問翰林院掌院大學士朱軾說:「為何容此狂生在翰林院?」朱軾回答道:「此人誠然狂妄,但臣卻佩服他的膽量!」雍正沉思了一會,大笑道:「此人確實有膽量,我也讚賞他有膽!」當即拔孫嘉澄為國子些司業,且諭九卿:「朕即位以來,孫嘉淦每事直言極諫,不性不怒,且嘉悅焉,爾等且以為法。」
  • 忠言逆耳利於行,10年以上的二手車為什麼不能買?
    此外,一些豪車更是如此,除了比較有收藏價值的一些車型,其餘的車就算了吧,我只能說買到手還不夠鬧心的。更有一些窮人花了4、5萬買輛年頭非常長的二手豪車,結果修車的時候傻眼了,配件不好找不說,有的還非常昂貴,所以說,選車的時候一定要聽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