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厚黑學,送給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2020-12-14 第一營銷學派

關於職場上的道理有很多,但是真正願意聽,把道理記在心中的人卻很少,今天就送給在職場上奮鬥的你3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第一句話:永遠不要相信領導的表面,那多半是裝出來的。

在職場上能看透這句話的人不多,如果你對這句話深有體會,那麼證明你在職場上吃過大虧,畢竟說得再多都不如親身經歷來的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小王是在公司中擔任技術員的角色,由於小王的技術能力非常優秀,所以他是公司中的技術骨幹,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領導和同事們都要向小王請教。小王這個人雖然說技術能力強,但是並沒有恃才傲物,反而為人謙遜,和大部分人的關係都挺融洽的。

由於小王平日經常在技術上指點老張,老張為了表達謝意,於是請小王周末私底下一起吃頓飯。老張和小王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後,老張借著醉意對小王說了些悄悄話,大意是提醒小王,多留心一下他們的領導,說別看領導現在很和氣,但那都是裝出來的,因為很久以前老張就在領導的手底下做事,很清楚領導是那種喜歡沒事找事的人。有一次領導故意刁難某位新來的員工,結果沒想到踢到鐵板了,原來那名新來的員工是老闆的親戚,那個新員工面對領導的故意刁難自然就向老闆告狀了。也多虧了事情鬧得不是很大,才讓領導僅僅只是親自道歉,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老張對小王提醒,一定要對領導多留幾個心眼,畢竟你也沒啥背景,只是靠技術吃飯而已,老張從某種途徑,打聽到領導最近想安排他的心腹去頂替小王的技術骨幹的位置。

這頓飯過後,小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提高了警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滴水不漏,不露出絲毫破綻,領導也一直抓不到小王的把柄,無奈之下只能將目標轉移到其他的技術人員身上了。後來小王發現同部門的另一個技術人員突然由於某種「錯誤」被領導職責後調崗,換上了一位新的技術人員,後來小王向老張打聽,果不其然拿個新的技術人員是領導的心腹,小王就此躲過一劫。

所以,通過小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永遠不要相信領導的表面,那多半是裝出來的。

第二句話:如果領導故意給你安排得罪人的任務,你要學會「拖」。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以後會產生疑惑,想在職場上儘快的升職加薪,就是要多做些工作,多取得一些好成績好在領導面前邀功,獲取升職加薪的機會啊,為什麼反而說要我們工作別太積極?

其實,有的領導心胸狹隘,他就是見不得優秀的員工,因為他害怕這些優秀的員工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然後搶了領導的風頭,甚至是將領導的權力「架空」。所以,那些心胸狹隘的領導就會故意去針對優秀的員工,搞些棘手的麻煩出來。例如,假如你是優秀的員工,領導會故意給你布置一些「兩難」的問題,你做了,你可能會得罪某一方勢力,你不做,你又可能會得罪另外一方勢力,總之,會讓你陷入巨大的麻煩。

其實,面對的這樣的問題,你可以首先「裝聾作啞」,體現出沉默是金的高境界,我不表態,讓你看不出我的態度。如果領導不追究,那你就一直沉默下去,畢竟你也沒有明面上答覆領導。但是如果領導就是要逼你表態怎麼辦?最妥善的辦法就是拖,對,你沒看錯,就是拖,因為有的時候拖著拖著形勢就會發生變化。你也不要害怕領導會藉機指責你,因為他要你辦的事情他多半是理虧的,他也不敢鬧大,只要你不緊不慢的拖下去,有些事情原來不能辦現在就能辦了,還有許多事情拖著拖著惡人先倒了,所以那些得罪人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再發生在你的身上了。

第三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這就話不必多說,想必大家都清楚其中的意思,沒錯,在職場上老好人是最容易被領導和同事們欺負的,因為老好人膽子小,不敢反抗別人。所以,如果你不想總是被別人欺負,那麼你最好就不要在職場中營造出你是老好人的形象,該硬氣的地方一定要硬氣,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是「軟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總結

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以上3句話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精闢)
    這句話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因為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苦口的藥雖然很難讓人吞咽,但卻有利於自己痊癒,逆耳的話雖然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使我們更快進 步,起到激勵作用。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經常聽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能有幾人能坦然接受逆耳忠言呢?下面幾句忠言你有沒有聽到過。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在多數人眼裡,被人利用是不好的,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不都是在被人利用嗎?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別傻,忠言何必逆耳,看3看
    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俗語強調的對象是,聽話的人,而非說話的人。實際是,俗語裡早就有暗示之意,我是在勸告聽話的人,對逆耳的忠言要聽進去,沒有說你勸告他人時非得逆耳!要想忠言不逆耳,說話之人要注意三個看:看對象,看場合,看方式!看對象俗語所講就是對象很重要,不然也不會有此句勸說之詞。告訴聽到忠言的人,別惱火,別生氣,大多會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 老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創|瓜熟蒂落的程度 圖片|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孔子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乃人生至理啊。然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當親人、朋友,或是領導、下屬,願意給我們真誠的規勸時,我們能否接受並改正?倘若不能受諫,還心懷疑恨,那縱有這樣的諫友,也會舍我們而去。這正如《弟子規》上所言的:「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再者,對於勸諫者本身,如何使被勸諫者能歡喜接受善意的勸諫,以避免他犯下過錯,這也需要智慧。
  •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大多逆耳,令人聽來渾身不暢,但尖銳的批評,衷心的勸告,實際上是真心對你的表現。批評正如良藥,雖嘗起來苦澀難以下咽,但對改正缺點卻大有裨益。唐太宗以魏徵為鏡,廣納良策,魏徵提出的建議時常令唐太宗龍顏大怒,甚至數次想將其一斬了事。
  • 每天學點國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原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古往今來,真能聽逆耳忠言並踐於行的人卻是太少,尤其是一方之主、一國之君更是少之又少。君主們喜歡的是阿諛奉承的甜言蜜語和察言觀色的隨聲附和。於是人們看到了君主們的榮榮辱辱和王朝的興興衰衰不斷地在歷史的舞臺上循環演出。
  •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我國大多說人都耳熟能詳,但具體到指導實際社會活動實踐就差距太大了。給大家探討如下:儘管苦口良藥利於病,也必須補助以合適的服藥方式,這句話裡的藥應該是中藥,如果不按中醫醫師的要求,浸泡時間,煎煮時間,藥引子,日服幾次,飯前飯後的要求,效果就會打折;忠言逆耳也要選擇說話環境,講究說話的語言色彩,和聽話者的關係遠近,聽話者的接受能力,接受不同意見的態度等。
  • 新民晚報數字報-忠言逆耳利於行
    下課後,謝老師把垂頭喪氣的我叫進他辦公室,告訴了我「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出自《孔子家語》的古訓,並且要我經得住批評,這樣才能進步。我似懂非懂地走出老師辦公室,但卻從此記住了謝老師告訴我的這句話。  第二次聽到這句話是在1968年11月。當時我們10個來自徐匯區各個中學的67屆初中畢業生被分配進吳涇化工廠造氣車間的檢修工段,開始了三年的學徒生活。
  •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剛愎自用的雍正帝也能知錯就改
    俗語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明代著名軍事家戚繼光有一段名言:「善將者,凡人之有技,如己有之。即其人不足取,而其言可採,則略其人而取其言,師其言而不必用其人。」意思是說,不要因人度言。而對孔氧詢所言的「何顏復株連無辜句話,也足可見雍正是有理性的皇帝能並懂得寬仁。在正朝中期,廷臣隊伍中有個叫留保的滿族侍郎,雍正曾派他去濟江辦事。留保慮事很周全,臨行前又上奏摺,向雍正請示去浙江是不是還要辦其他的事,雍正帝喜歡留保辦事周到,於是在留保的奏摺上批道:「聞汝尚無子,可在浙買ー、二婢女回京。」也就是不無詼諧地叫他在浙江買一二個小老婆回來。
  • 寓意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佛說:「你只知行善,疏不知你行之善並非真善,實為惡善,被你稱讚之人大都進入迷惘,自以為滿,不思進取,以致誤入歧途。被惡口和尚罵過的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不完善處,而改過自新,最終走上了善道。你明白了嗎?」「我明白了。」善口和尚說,「看來讚美害人比誹謗大得多呀!
  • 《獵狐》所感,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所以,小夥伴們,千萬不要有溺愛的行為哦!
  • 民間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忠言逆耳利於行的故事。蟒球總想找蟒聰報咬自己尾巴之仇,這一天,蟒球過沙河順岸而行,去一步雙井找蟒聰和蟒菊算帳,忽然天空雷聲滾滾,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暴風掀起泥沙遮天閉日,蟒球竟迷了路,辨不清來時的路途,他本身就很少出沙河龍宮,此時只能急躁的在曠野上慌亂地徘徊,不到半天時間他就精疲力盡,渾身無力的累臥在雨水中,那雨水像被施了魔法特別的寒冷,蟒球本身生活的水中,河水可比雨水清靜溫柔多了
  • 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接受了嗎?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以前,有個同事說我有魚尾紋,皺紋。我聽了很難過。我趕緊買護膚品擦。皮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記得歷史上有個出名的案例。唐太宗和魏徵。魏徵就是喜歡說忠言的人,唐太宗經常被他氣的七竅生煙。但是,魏徵對他的幫助很大。唐太宗說,魏徵就是自己的鏡子。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心痛極了。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 「良藥苦口利於病」中「良藥」是什麼藥?答案太顛覆我的認知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家語》),這一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名句,至今仍為我們所習用。但筆者在翻閱司馬遷《史記》時發現,此中的「良藥」原作「毒藥」,如《淮南衡山列傳》:「元朔六年上書於天子曰:『毒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
  • 主持人怒懟交通局長,良藥苦口利於病
    近日在西安廣播電視臺《黨風政風熱線》問政節目中,西安市高陵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劉鵬武回應黑車問題時,遭主持人連發數問怒懟:「3年了!還需要現在重新調研嗎?為什麼有這麼多黑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坐黑車,難道您不知道嗎?」「是不會管、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 如此「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正視這樣的道理,老祖宗的話當作耳邊風,自始至終在用簡單的敵我思維站隊。於是乎,譁眾取寵宣稱房價要降甚至要降50%、80%的人受到夾道歡迎,甚至被稱為『百姓利益代言人』;而那些真正直面現實、說真話的人,卻被當成了敵人受到辱罵和恐嚇。如此殘酷的現實一再上演。」顯然,在童先生看來,任志強所謂房價要上漲云云,是所謂「美言」、「善言」、「忠言」了。
  • 每日諺語:良藥苦口利於病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諺語:良藥苦口利於病 2013-01-28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俗話說的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只有聽的到不同的意見,廣納群言,才能吸收好的建議!哪怕是批評的話,不好聽的言語,也要虛心若谷,從各個方面吸取教訓經驗,才能讓自己更好的發展更好的進步。「宰相肚裡能撐船」,說明做大事的人要有足夠的度量!也應該有分辨言語利弊的能力。要知道,經常對你嚴格要求的人,才是最疼愛你的人,才是最希望你好的人!
  • 重讀《菜根譚》五、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重讀《菜根譚》五、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註解逆耳:一片好心指出別人缺點的話使人聽了不高興,孔子《家語.六本》中有「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拂心:拂與逆略同;拂逆就是違逆的意思,拂心就是不稱心。砥(di)石:是一種磨石,粗石叫礪細石叫砥,此處當磨鍊、教訓講。
  • 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能只成為職場上的一句成語
    這是我一個同事一大早就給我抱怨的一件事,看起來好像是這個遲到的同事問題很大,但是我覺得這也跟有些同事包括這個廠長的某些不正當行為有關,但是在職場,時時刻刻為了自己保留心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跟他說你要感謝小可的「忠言逆耳」,不然你一直這樣我行我素絕對會讓你陷入「全民公敵」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