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北京翰海拍賣會徵集過程中,一件非同尋常的珍寶,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它便是元代才女所繡的「十八羅漢圖」。在場的專家們看到它時,都表現出了錯愕驚訝的神態,並對其連連稱讚。「十八羅漢圖」因何會如此驚豔?著名的「四絕」又從何談起?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刺繡工藝,是我國古代先民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刺繡又稱針繡,民間亦稱「繡花」,早在周代便已經出現。
刺繡技藝複雜多樣,其技法包括鎖繡、平繡、齊針、套針、纏針等,正因如此,所得作品也多為色澤亮麗、圖案逼真動人的高端藝術品,是歷代豪門貴族的奢侈用品,用以彰顯自己地位的尊貴。
「十八羅漢圖」正是元代繡法的「綜合體」,其上描述的並非只有「十八羅漢」,而是在原有的「十八羅漢」上添加了「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20人加上其他6位尊者菩薩,總共26人。
「十八羅漢圖」的作者是元代才女管道升,管道升,字仲姬,是元代大畫家趙孟的夫人。管仲姬自幼博學多才,對於佛法的研究甚為精深,曾經為了向佛祖請願,還手抄十本《金剛經》送至寺廟中。
成年之後,管仲姬成為一代才女,無論是對書法、繪畫、刺繡、金石,都有著相當高的造詣。當時元仁宗對管仲姬的書法推崇備至,特意下旨求其千字文一卷,並命人精心裝裱,珍藏在深宮之中。
專家們之所以對「十八羅漢圖」如此驚訝,正是因為它的藝術特點鮮明,專家通過總結,為「十八羅漢圖」定義為「四絕」。
一絕:粉本高絕
「十八羅漢圖」中共26人,圖中之人物神態各異,有嬉笑怒罵者、有闔眼悟覺者、有四顧瞻盼者。除此之外,作品刺繡線條流暢,毫無拖沓累贅與繁文縟節之感,既注意描力度又側重賦色彩,讓觀賞者仿若置身其中,與畫中人物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二絕:繡法妙絕
「十八羅漢圖」繡法極為精妙,其所用繡絲極細,繡針也纖細如髮,故此繡跡毫無粗糙之感,仿佛筆繪一般。
除此之外,作者落針時多為平針鋪紋平繡,時而加以搶針法的短直針腳,並依據其紋理做到了疏密有度與亮豔和順,將繡法作用的恰到好處。
三絕:裝裱精絕
「十八羅漢圖」傳至清代時,清宮對其加以裝裱,封面為紫檀裝飾,中部鑲嵌玉石,上刻隸書「十八尊者,管道升制」八字。繡畫四周更是將釋迦尊者、觀音尊者、佛家八寶等,用嵌螺鈿雕鏤,封底還用象牙染色雕刻24朵蓮花,顯得極為華貴精美,也體現了皇家的奢華與大氣。
四絕:名家盛絕
「四絕」中的最後一絕,便是繡畫之上的名家題跋雲集。管道升作為一代才女,已是一代名家,不僅如此,冊尾還有元僧中峰禪師、明代詩畫大家金文鼎與王謙的題跋,幾位名家都對「十八羅漢圖」進行了高度的評價,為後世所驚嘆。
「十八羅漢圖」還被專家譽為「萬世孤品」,稱後世根本無法複製,其中原因並不簡單。
首先,管道升為一代才女,後世名家能超過她的幾乎沒有幾個,而藝術成就超過他的都是男性,不具備女子「心細如髮」的風格,故此,想要復現「十八羅漢圖」幾乎不可能。不僅如此,管道升被稱為「衛夫人之後無儔」,意思是說繼名家衛夫人之後,除了管道升外再無她人能超越。後世的女名家更難以達到如此高度,故此該繡畫難以被刻意模仿或複製。
其次,管道升從幼年研究佛法,對於佛教無比的虔誠,她將自己的全身心都融入畫中,這才能做到形神具備,令畫中的羅漢既有憫懷天下的慈悲,又有伏魔降妖的神勇。
最後,管道升一生痴迷於藝術創作,在丈夫趙孟的影響下,對各方面都頗有研究。然而有著如此之高造詣的管道升,一生中的作品卻寥寥無幾,原因在於她的全身心投入,寧缺毋濫。管道升作畫時最忌有人打擾,通常自己在屋中數日不出,只為研究畫中某個細節,甚至達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故此「十八羅漢圖」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想要刻意仿製無異於痴人說夢。
明代詩畫名家王謙,曾經在題跋中斷言「茲以金針採絲繡阿羅漢,為中峰禪師供奉山寮,足以傳諸不朽矣。」,意思是說「十八羅漢圖」必然會大放異彩,成為後世精品之作。此話果然應驗,七百年之後,經歷代名家珍藏,繡冊有幸保存至今,並以其堂皇富麗,光彩耀目之態,彰顯著動人心魄的藝術與佛家慈悲的精神內涵。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