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圖

2021-02-19 成佩瑤

 

 

佩筆見丹青 著墨成瑤圖

———《成佩瑤工筆紈扇十八羅漢圖》序

 

 繆金元

 

 

   那是12年前,我在太陽湖畔的一幢別墅裡欣賞主人收藏的當代名家書畫。藏品很精,體現了主人的格調和品味,這位主人就是現在嶄露於上海畫壇的美女畫家成佩瑤。

 

    12年前的佩瑤雖沒有拿過畫筆,但她喜歡書畫懂得欣賞。我當時察覺她對繪畫藝術有一種特殊領悟,便對她說,如果她能拿起畫筆,上海肯定會多一位美女畫家!欣喜的是,12年前的一句話如今果然成真!

 

    佩瑤與我年齡相仿,和我一樣是典型的天秤座。她天性愛美, 她的審美情趣相當至高,雖學畫時間不長,但極具悟性。我這次去她畫室,看到了她最近精心創作的一套工筆「十八羅漢」紈扇作品,著實讓我驚喜無比!

 

    十八羅漢是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八羅漢的形象和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熟悉度很高,要畫出新意,畫出傳神並非易事。在我國古今畫壇,畫「十八羅漢」的畫家不計其數,貫休、李公麟、丁雲鵬、吳昌碩、弘一等以及佩瑤的老師,當代著名工筆畫家張瑞根,都是畫羅漢的高手!佩瑤從先賢前輩那裡廣泛汲取養料,特別推崇唐末五代的貫休和北宋大家李公麟的工筆精妙之美。

 

 

    現在看到佩瑤筆下的「十八羅漢」已然造型生動,各有風採。睿智大度的,清矍消瘦的,豐滿肥胖的,都在她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的工筆線條之下描繪得活靈活現而神情各具!十八羅漢手中分持柱杖、念珠、如意、麈尾、金剛鈴等,或行或坐,人物形貌有別,姿勢各殊,生動自然。衣紋細勁流暢,並層施墨染,表現立體感。勾勒面目輪廓、鬚眉髮絲,用筆纖細如縷,柔韌有力。將諸如靜坐羅漢的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詳瑞慶、進彼極樂和坐鹿羅漢的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賞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和佩瑤在上海書畫院活動中,畫得多的是花鳥山水,我問她怎麼會想到畫十八羅漢?她說她本信佛,又幸運碰上了一位好老師,老師平時畫觀音像和十八羅漢時她就會生歡喜心。另一個原因是工筆畫中,線條是骨架,也是靈魂,更是中國畫中筆情墨趣的重要體現。老師告訴她,畫十八羅漢很能鍛鍊線條功夫,其白描線條要求極高,無論是面部神態還是衣衫褶皺,線條的輕重緩急都極具表現力。這是佩瑤畫十八羅漢的起心動念。

 

 

    

        佩瑤勇於挑戰,勤奮苦練,她畫十八羅漢的線條掌握得粗細均勻、線條流暢、轉折自如、行筆八方。在線條的彈性、力度、節奏、空間、虛實、質感等方面也富有變化,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短短兩年,佩瑤何以在工筆畫上取得如此成就?這一方面得益於她初執畫筆時就幸運地碰到了一位好老師,跟著老師心追手摩;另一方面,是自己對畫畫的痴愛。佩瑤對繪畫的習作態度進入了一種渾然忘我的境界,她幾乎每天都要有十幾個小時撲在畫畫上,從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可以坐著一動不動地畫畫,其內心的靜謐如參禪修佛之淡定,悠悠然超凡入勝!正是她悟得「心浮則畫躁,心平則畫靜」的道理,使其修成了空靈的心境和精神上的高度自由,讓作品給予靈魂的融入。

 

    今天,《成佩瑤工筆紈扇十八羅漢圖》出版了,奉得佩瑤之邀作序,在此亦順致祝賀!更祝願她的繪畫一如她的名字所示——「佩筆 見丹青,著墨成瑤圖」!

 

【繆金元,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上海市文聯專職幹部、上海市七次文代會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評審委員會評委、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教師、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註冊作家、上海書畫院畫師、上海三幸書院院長、上海大自在藝術家沙龍主席、智永書畫院執行院長。IPTV《書畫頻道》頻道總監兼電視欄目主持人。名錄入載國務院大型文獻《共和國盛典——人民傑出藝術家專輯》、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國傳世藝術名家》、《上海市書畫篆刻家名典》,2016年中國郵政出版發行《時代先鋒——中國書畫名家繆金元作品郵票專集》等】

 

相關焦點

  • 《十八羅漢圖》手卷帶乾隆鑑賞印
    《十八羅漢圖》手卷,傳為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所繪,卷內有乾隆鑑賞印5枚。《十八羅漢圖》手卷全卷(橫向)賞析:
  • 北宋畫家李公麟 十八羅漢圖
    這張局部十八羅漢圖,是北宋畫家李公麟所繪。北宋時期編纂的《宣和畫譜》評其作畫為「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譽為宋畫中第一。「十八羅漢圖」中,十八位羅漢或兩人或多人一組,分布於山林樹下。此圖雖以人物為主,但附有大量山水樹石作配景。描繪山石榛角及樹木枝幹的筆法轉折頓挫有法,俊朗透逸。
  • 畫在菩提葉上的十八羅漢圖
    此套以菩提葉為素材媒介創作的畫冊《菩提葉畫十八羅漢圖》,是將菩提葉特殊處理後,再平鋪在藍色底紙上作畫,多彩的畫面和諧地與樹葉的肌理自然美融為一體。此套含十八幀,約繪製於17到18世紀西藏地區,清代,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元代刺繡十八羅漢圖,只因三個原因,讓它無法被模仿,無法被超越
    在2003年北京翰海拍賣會徵集過程中,一件非同尋常的珍寶,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它便是元代才女所繡的「十八羅漢圖」。在場的專家們看到它時,都表現出了錯愕驚訝的神態,並對其連連稱讚。「十八羅漢圖」因何會如此驚豔?著名的「四絕」又從何談起?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賞畫, 清 吳昌碩《十八羅漢圖》
    向左滑動,欣賞更多作品細節吳昌碩 十八羅漢圖綾本設色 縱26釐米 橫392釐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十八羅漢圖》款識:甲寅九月朔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一。鈐印:歸仁裡民。此畫用筆嫻熟而凝重,氣勢飛動而骨力老到,設色簡淨,筆到而神採畢現。
  • 268件李叔同書畫珍品現文博《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首次亮相文博會  昨日深圳古玩城分會場開幕,268件李叔同書畫珍品亮相文博會,尤其是十八羅漢圖。  據羅湖區古玩行業協會會長嚴常明介紹,齊全的十八羅漢圖在國內並不多見,這也是該圖首次亮相文博會,除此之外,展廳內還有不少李叔同書法對聯等多件珍品。  壽山田黃石素有「帝王之石」美譽。
  • 臺灣戲劇《十八羅漢圖》將在兩岸巡演 展現京昆新美學
    新華社臺北1月30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下轄國光劇團創作的戲劇作品《十八羅漢圖》,將自3月起在海峽兩岸多地巡演,為觀眾展現臺灣京昆新美學。 30日,《十八羅漢圖》演出暨新書發表會在臺北舉行。
  • 268件李叔同書畫珍品現文博會 含《十八羅漢圖》
    268件李叔同書畫珍品現文博會 含《十八羅漢圖》 2014-05-15 09:32:21  十八羅漢圖首次亮相文博會  昨日深圳古玩城分會場開幕,268件李叔同書畫珍品亮相文博會,尤其是十八羅漢圖。  據羅湖區古玩行業協會會長嚴常明介紹,齊全的十八羅漢圖在國內並不多見,這也是該圖首次亮相文博會,除此之外,展廳內還有不少李叔同書法對聯等多件珍品。  壽山田黃石素有「帝王之石」美譽。
  • 安徽霍山玉雕師雕出立體《十八羅漢圖》 估價達千萬元
    2012年1月3日,安徽省霍山縣玉雕師李正白經過18個月的精雕細琢,採用大別山玉石極品籽料雕刻而成的《十八玉羅漢》終於完工,作品取材於明朝古畫《十八羅漢圖》,十八尊玉羅漢在一段天然整體黑檀木底座上依次排列,個個溫潤通靈,神態逼真,業內專家稱該作品全國唯一,估價達千萬元。
  • 探秘陳良坤佛教題材書畫作品的精髓《十八羅漢圖》
    陳良坤精心創作的《十八羅漢圖》,上面的十八羅漢畫的栩栩如生,禪意盎然。而且用筆嫻熟而凝重,氣韻生動而骨力深厚,設色簡淨,筆到而神採畢現。十八羅漢各有風採,睿智大度的,清矍消瘦的,豐滿肥胖的等,畫家用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將之描繪得活靈活現而神情各具。
  • 十八羅漢圖(完整版)精美佛畫賞析
    規格:H.27.9 cm W.18.4 cm D.3.8 cm清代 十八世紀 菩提葉彩繪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   菩提葉畫與佛教淵源頗深,菩提樹原生於印度,葉呈三角卵形,葉首尖而細長。  此《十八羅漢圖》繪於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是將珍貴的菩提葉以水浸漬約一個月左右,除去葉肉,留下葉脈,曬乾後,將薄如蟬翼的菩提葉片平鋪在寶石藍底紙上所繪。十八羅漢或坐或立姿態各異,神態迥然,生動傳神,是不可多得的佛教繪畫藝術珍寶。
  • 珠山八友瓷板畫,王大凡真跡《十八羅漢圖》鑑賞
    王大凡是一比特高產的瓷板畫大師,民間流傳四條屏居多,例如 羅漢圖、五子登科、漁區耕讀、四大美女、春夏秋冬、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等。【王大凡瓷板畫「十八羅漢圖」】其作品雋雅飄逸、深穩厚重。此瓷板畫所繪眾仙皆是如此,造型生動,結構準確,美髯亮目,肅靜傳神。
  • 羅漢圖中的祝壽習俗
    十六羅漢為人們熟知後沒多久,又出現了毫無經典依據的十八羅漢,當為中國人的創造發明無疑,只是這多出來的兩位羅漢究竟姓甚名誰,歷來說法不一。  關於羅漢圖像的製作,唐末五代時期蔚然成風,出現了許多名家。北宋大文豪蘇軾晚年謫居海南期間,偶然於民間獲得前蜀張玄所繪《十八羅漢圖》,視之「奇勝」,欣喜萬分。張玄因畫羅漢而出名,時人呼為「張羅漢」。
  • 清骨的梵相——貫休《羅漢圖》賞析
    《十六羅漢圖》之因揭陀尊者   《宣和畫譜》析畫為十門,「道釋門」居首。現存世貫休名下的《羅漢圖》不少,但幾無可靠真跡,所傳作品以日本宮內廳和高臺寺所藏《十六羅漢圖》最為知名。自《法住記》譯出後,《十六羅漢圖》繪製漸多,而以貫休最為知名。史料記載,貫休《十六羅漢圖》用時多年精心繪製,宋時真跡供養於豫章西山雲堂院,後世有很多臨本傳世。日本宮內廳藏《十六羅漢圖》據說是日本鎌倉時期(1192-1338)留華學生帶回去的。此卷原跡罕現於世,據《繪畫總合圖錄》第三卷知此套為絹本,各縱92.2釐米,橫45.4釐米,其中第十四羅漢像左下有篆書貫休款。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絕品《仇十洲臨貫休白描羅漢圖》
    仇英還曾留下《十八羅漢圖》四條屏,單條長270cm,寬86cm,畫心長147cm,寬65cm。因使用的是礦物顏料,雖歷經滄桑,但畫面色彩依然豔麗。2009年6月29日,一幅明代的《十八羅漢圖》工筆重彩四條屏畫在美國寶龍拍賣會上亮相,成為本次拍賣會的亮點。緊張激烈的競拍後,最終被西安力邦文化有限公以重金拍得。同年7月,此畫回流歸國,收藏於該公司文物商店。
  • 明代畫家張宏《布袋羅漢圖》之水墨神韻
    明 張宏《布袋羅漢圖》「道釋人物《布袋羅漢圖》是張宏水墨人物畫的代表作,畫中描繪了布袋羅漢赤腳行走的形象。面帶微笑的布袋羅漢肩扛月牙鏟,手捻佛珠,一邊在山路上行走,一邊欣賞著路旁的景色。後來受到高僧度化,成為十八羅漢之一,世人皆稱他為「布袋羅漢」。
  • 從《羅漢圖》看貫休的文化西來無意識
    有時畫師會畫單個羅漢,有時會畫一組羅漢,比如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畫羅漢,第一個畫的是創者,若伏羲之畫八卦。畫史者如偵者以留下的跡察古今之變。《宣和畫譜》記載梁張僧繇羅漢圖一幅(十六羅漢中的一幅),這是明確記錄畫羅漢圖。唐玄奘譯《法住記》後興起畫十六羅漢圖,盧楞枷,王維都畫過十六羅漢,顯然是畫羅漢畫組畫的興起。
  • 降龍歸瓶:石濤《十六羅漢圖》卷的核心與寄託
    唐末五代到宋初十六羅漢圖 像更是蔚然成風,遍及北方的後梁、後唐和江南的吳越、南唐,西南的西蜀等地。雖然在佛教經典中只有十六羅漢,但蘇軾(1037-1101)暮年得見五代張玄(10世紀)和貫休(832-912)所繪十八羅漢圖。無論畫跡真偽,至遲在北宋中期已有十八羅漢之名目。佛教典籍中關於龍的記載很多,或為保護世尊、護持佛法的善龍,或為發大嗔恚、危害信眾的惡龍。
  • 欣賞一下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畫家黃淑萍的羅漢圖及山水畫
    十八羅漢圖是描繪釋迦牟尼令十八羅漢常住人間,濟度眾生的故事,歷史上許多名畫家都曾畫過十八羅漢圖,如王維、貫休、李公麟、張僧繇等都曾畫過。此幅十八羅漢圖卷,黃淑萍用線描勾勒設色的傳統畫法,巧妙的把羅漢與童子同畫在一個場景之中,神態各異,衣袂飛動,而各自又有不同的故事內容,富有變化,把這些佛門羅漢刻畫得細膩生動,且睿智超脫,使人覺得他們既是神仙佛子,但又有著濃厚的人間情味,自然、親切、感人。
  • 南宋明州五百羅漢圖
    作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現存數量最多、陣容最大、製作最精美的宋代寧波地區佛教題材作品,《五百羅漢圖》一共100幅作品是由南宋明州車轎街的佛像畫師周季常、林庭珪用10年時間繪製的,最初被供奉在東錢湖惠安院內。  據悉,南宋年間,寧波與日本、韓國等建立了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因日本僧人在天童禪寺求法真誠之心感動了明州惠安院住持義紹,住持以「大千世界佛日同輝」為旨,將《五百羅漢圖》施贈給日本求法僧。  據歷史記載:100幅《五百羅漢圖》先是保藏在日本鎌倉壽福寺,後轉藏箱根早雲寺,於公元1590年移藏京都豐國寺,再轉藏京都大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