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刺繡遇上攝影,她用祖母級手藝打造一片花花世界

2020-12-05 澎湃新聞

當刺繡遇上攝影,她用祖母級手藝打造一片花花世界

2018-11-22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許多藝術家都喜歡嘗試刺繡這種古老而有魅力的手工藝,美國女攝影師梅麗莎·澤克斯特(Melissa Zexter)就是其中之一。

光滑的針尖穿過照片表面,針線在縝密交織間加入了藝術家的奇思妙想,每一次的手眼合一都為最終的完美走縫出下一步。雜亂的纖維被有意識地交織著,與照片中的形影融合在一起,澤克斯特將這種「祖母」級的手工藝,與攝影雜糅在一起,構建出一幅幅新的藝術景象。

©Melissa Zexter

©Melissa Zexter

在過去20年中,澤克斯特一直在用刺繡給她的攝影作品注入新的生機。對她來說,照片上的刺繡有著雙重用途: 既要讓照片本來的影像模糊又要在照片中創造出新的圖案。而最終,刺繡的作用則是讓瞬間凝固成永恆的記憶。

目前澤克斯特生活在美國紐約,她也是當地一所大學的攝影老師。雖然在剛畢業那一陣,她希望成為優秀的紀實攝影師,但最後內心的直覺和女性天生對藝術及各種媒材的敏感,引導她走向了一個充滿意外的攝影之路。

你能先談談你的工作和專業背景嗎?你大概是從何時開始攝影創作的?

梅麗莎·澤克斯特:

我的家鄉是美國羅德島洲的布裡斯託(Bristol),那是個小城市。8歲的時候,我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臺相機。之後我拿到了羅德島設計學院的錄取通知,進入攝影專業進行學習。畢業後,我收拾好行囊搬到了心中的大城市——紐約,然後就一直在這裡工作、生活。剛開始,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報導攝影師,為雜誌和報紙工作。而在過去20年,在拍攝紀實照片的同事,我更多的經歷用在自己的實驗性刺繡攝影創作,也就是嘗試將刺繡和攝影混搭在一起。這兩者都是我擅長且喜愛的——我有攝影專業的背景也非常沉迷手工藝術。創作中我所使用的照片,大多是自己拍攝和衝洗的,也有一些收集的老照片。而後期的刺繡部分都是我個人獨立製作完成的。

你覺得,這些作品中最具創造力的是那部分?

梅麗莎·澤克斯特:

我在創作時,一般首先要自己拍攝和衝印照片,然後在影像上思考哪個部分適合疊加刺繡,並確定刺繡的方案。通常來說,這些刺繡時的圖案和我用的色線,以及最後繡出什麼樣的肌理,都是憑藉直覺設計的。有的時候我會提前計劃,畫好草稿,有的則是我一邊在照片上刺繡時一邊隨機設計的。我希望這樣的創作方式能讓我的攝影作品看上去獨一無二。

©Melissa Zexter

©Melissa Zexter

在刺繡過程中,最難的是哪一步?

梅麗莎·澤克斯特:

我想最難的部分是刺繡這個過程,拍攝不會用太久,但是刺繡會花去我很長的時間。因為要在照片上繡上各種細節,而且必須一點一點手工來繡。如果我用縫紉機的話,雖然會節省時間,但最後作品給人呈現的觀感會截然不同。所以最後我決定全部用手工縫紉,來製造出一種不規則的肌理,我很喜歡這種效果。 

能具體說說這些作品的完成過程嗎?

梅麗莎·澤克斯特

:首先,我自己要根據每張拍攝的照片來設計獨特的刺繡圖案。比如在 「地圖與記憶」這個系列中,我設計的圖案比較抽象,實則是複製了一些充滿個人記憶的紀念品,比如一張去布魯克林的公交巴士地圖,我兒童時期穿的裙子上的花朵圖案,俄羅斯城市中心的平面圖(我祖父一直住在這裡)。有一些圖案要更抽象一些,並沒有具體的含義或者暗指。刺繡能將這些圖案以一種特別的樣貌呈現出來。

相對於刺繡來說,拍攝、衝印照片可以說是更偏技術層面的工作。攝影定格某個瞬間,而照片就成為了「時間的紀念品」,記錄下某一刻。這些照片和刺繡的主題,都關乎時光與記憶。手工刺繡是非常花費時間的,但這個過程其實是我對時光的一種理解,攝影拍攝的是瞬間,然而刺繡讓它的時間線延長,最後兩者混合成一次記憶。用針線創造出線條和圖案,針線也將我和照片中的拍攝對象,以及觀看這些照片的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關於攝影,除了刺繡你還做過哪些創意實驗?

梅麗莎·澤克斯特:

在刺繡方面,我之前做過一些嘗試,比如在手工製成的紙張上刺繡,以及在枕頭上刺繡。而就攝影來說,我只做過一大批蓋滿馬賽克的照片,也做過手工攝影書,嘗試過將攝影和繪畫結合。最後我發現自己還是最喜歡攝影與刺繡結合這種創作形式,

你希望用作品傳遞出哪些訊息?

梅麗莎·澤克斯特:

我一直覺得攝影是連結「當下」與「記憶」的一種媒介,就像剛才所說,刺繡與攝影是呼應的,都是表達的是時光從「瞬間」到「記憶」的轉變。一條條絲線讓照片與我發生了密切的了聯繫,讓我與照片中的拍攝對象互動。同時刺繡也給照片增添了新的顏色、線條、圖案、肌理,讓它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幅影像。所以,這種創作方法,讓我覺得自己在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拍」照片。

                                                                          ©Melissa Zexter

你覺得傳統紀實的攝影,是不是難以徹底地表達一些你的觀念?

梅麗莎·澤克斯特:

其實,我同時也在做一些你說的「傳統」的攝影項目。但是,的確,混合了多種媒材的創作方法和相對比較「直接」地拍攝非常不一樣,能更多地加入自己的觀點,所以我現在的主要興趣也是在將攝影與其他媒材進行結合的創作實驗中。

你有沒有自己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他們會給你的創作帶來靈感嗎?

梅麗莎·澤克斯特:

其實我很喜歡黑白攝影。之前我曾經在紐約觀賞過黑白攝影師Peter Hujar的攝影展,印象深刻。我最近還看了一個非常棒的展覽,是畫家Florine Stettheimer的。我還喜歡莉莉安·巴斯曼(Lillian Bassman)那些優雅而又帶有神秘色彩的時尚攝影作品。我喜歡的攝影師還有戴安·阿勃絲(Diane Arbus),這些出色的攝影師、藝術家以及一些我收集的無名藝術家的作品,都經常給我帶來靈感,給我很大鼓舞。

你下一個拍攝計劃是什麼,可以談談嗎?

梅麗莎·澤克斯特:

最近我拍完了一些我曾經住過的老房子的照片,將它們和我女兒的肖像照片放在一起,在這上面進行一些獨特的刺繡創作。

關鍵詞 >> 湃客,攝影,刺繡,肖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女孩自學中國刺繡,手藝徵服全世界
    愛攝影 • 有溫度  |  歡迎關注  ↖ 攝影師在線
  • 刺繡手藝好 經營有一套
    加依娜古麗是布爾津縣衝乎爾鎮加依娜哈薩克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只要提起她,周邊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這個女人不簡單,刺繡手藝好,經營也有一套。  加依娜古麗自幼就對手工刺繡感興趣,10歲的時候就能織帽子和圍巾。「五年級時,鄰居阿姨拿來一塊布料,想讓我幫忙做副手套,我欣然答應了。結果,阿姨很喜歡那副手套。之後又讓我幫她做衣服,那件衣服她也非常喜歡。」
  • 蔡群:用蠟染刺繡創一片嶄新天地
    給外媒介紹貴州蠟染刺繡發揮傳統工藝最大價值帶動群眾創新創業是蔡群目前主要的工作方向家在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蔡群,早年由於沒有穩定收入來源,拾過荒,也在廣州的工廠過工。到25歲那一年,創業對她來說,想都沒想過,更別說發展苗族蠟染刺繡的傳統手工藝了。
  • 攝影?錯!這是蘇州大叔的絕技純手工刺繡作品
    在蘇州鎮湖一個手藝人的工作室看到這樣一幅作品,作為一個學過繪畫的攝影師,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第一反映這是一幅用鉛筆畫的素描畫,走進一看驚呆了,這不是鉛筆畫的,是用線畫的,是一幅刺繡作品。旁邊還放了幅油畫,畫的是一位貴婦人,很美的古典油畫,但走進一看,還是刺繡。
  • 從白髮藝人到垂髫小兒,這個街道有獨門手藝:用一點碎布拼剪出一個...
    在學校裡,上午學英語,下午學女紅,並習得其母親傳授的手藝,她7歲就能刺繡,善繪畫。高中畢業後,王勵新一心想上美院,但無奈家人反對,她選擇了在華東師範大學讀化學系,最終成了上海第五十九中的一名化學老師。 製作一朵小小的荷花,要先用硬紙板剪出花瓣的輪廓,填充入棉絮,再用白布縫起來,一片一片花瓣拼成一朵完整的花,再用顏料在白色的花瓣上上色。
  • 石麗平:「要用自己的雙手,繡出一片藍天」
    正是在她的堅守和帶動下,成千上萬名繡娘拿起手中的一針一線,用小小針尖撬動脫貧大事業,既傳承發展了「松桃苗繡」,又富了「口袋」,闖出了一條刺繡致富的好路子。△石麗平代表(左一)和繡娘們展示鴿子花·松桃苗繡。
  • 嘿嘿,這可是刺繡界裡的小清新哦,附9款彩色刺繡圖樣!
    比如上圖中的豆莢,愛畫畫的小夥伴,會畫出它的樣子;愛刺繡的小夥伴,會繡出它的樣子;愛玩粘土的小夥伴,會用粘土、軟陶捏出它的樣子;愛攝影的小夥伴,會用相機拍出它的樣子~~就連我們常常見到的胡蘿蔔,用刺繡的形式表現出來,也變成「藝術品」一樣的存在了。
  • 當婚紗遇上法式刺繡,一秒戳中一顆少女心!
    四川在線 記者肖雨楊 攝影報導12月8日,德陽市旌陽區T39創意園內,婚紗設計師鍾麗在她的工作間,通過法式刺繡創作著一朵立體感很強的花朵,它將被設計在一套高端定製婚紗上。鍾麗進行法式刺繡創作。鍾麗和店員設計客人定製的專屬婚紗。2017年,曾做過婚禮主持、婚慶策劃師的鐘麗和朋友合夥創業,在德陽創辦了一家設計師品牌婚紗店,為新娘打造婚禮造型以及提供婚紗定製服務。
  • 當婚紗遇上法式刺繡,一秒戳中一顆少女心!
    四川在線 記者肖雨楊 攝影報導12月8日,德陽市旌陽區T39創意園內,婚紗設計師鍾麗在她的工作間,通過法式刺繡創作著一朵立體感很強的花朵,它將被設計在一套高端定製婚紗上。2017年,曾做過婚禮主持、婚慶策劃師的鐘麗和朋友合夥創業,在德陽創辦了一家設計師品牌婚紗店,為新娘打造婚禮造型以及提供婚紗定製服務。
  • 她用五年完成了刺繡版《蒙古秘史》,自治區主席都接見了
    她低頭注視著自己水紅緞面蒙古袍上的雲紋刺繡,它們像雲朵般幻化,最後凝聚成了一排排蒙古文字。就在那一刻,一直心心念念的想法終於有了答案——森德花拉決定,將《蒙古秘史》的內容用刺繡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想法非常大膽且富有創意,如果真的能夠將想法變為現實,那麼既保護了蒙古族文化,又能夠讓蒙古族傳統刺繡技藝得以傳承、發掘和弘揚。
  • 新疆傳統刺繡手藝助民眾「繡」出新生活
    中新社烏魯木齊9月17日電 題:新疆傳統刺繡手藝助民眾「繡」出新生活作者 苟繼鵬 劉寧寧 黎雯達尼西盤·古夏爾拜是新疆伊犁新源縣吾瑞克特阿熱勒村克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成員17日上午,她早早來到離家不遠的合作社,因為有一筆大訂單快到交貨日期了。「合作社每年大約能加工20多頂氈房,繁忙時需要50至60名繡娘。上個月我們剛接到一筆阿勒泰的訂單,共18頂氈房,9月底就要交貨,時間很緊。」該合作社負責人哈力瑪·木哈提說。
  • 紅樓夢中的刺繡,是女孩子們用針線在演繹「生活」美好無處不在
    寶玉的「雀金裘」是賈母給他的寶貝,寶玉出門穿了一天就弄出一個大窟窿,明天還要穿沒辦法當晚就要補好,可是問了一圈家裡的繡匠和繡娘們沒有一個會的,只有晴雯知道這是用孔雀金線織的,而且要補就得拿孔雀金線就像界線似的界密,不過「界密」這門手藝也只有晴雯會,賈母當初就是因為看中晴雯的「針線活好」才把她留在寶玉身邊的。晴雯的刺繡手藝在賈府也是一等一的。
  • 蜜蜂刺繡?16個鄉村創意刺繡手工藝品,精巧
    2.蜂巢鵝絨花刺繡畫在蜂巢中央,用金屬線(刺繡框)固定一片設計師表示,整個過程既要找到不會傷害蜜蜂,又要找到不會破壞蜜蜂進食或蜂巢結構的方法,她在養蜂人的幫助下,從Teresa通過攝影和繪畫技術,巧用紡織方法,融合刺繡技巧,設計出了一幅幅色彩豐富,構思大膽,但又十分精巧的刺繡手工藝品。
  • 世界三大「祖母級」超模,90歲高齡卻依舊活躍T臺,身材堪稱魔鬼
    世界三大「祖母級」超模,90歲高齡卻依舊活躍T臺,身材堪稱魔鬼說道超模,在大家心中應該就是那些年輕貌美,身高腿長的性感女性們了,她們可以說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了,其實成為超模也是非常艱苦的一件事情,但是收入方面卻也是讓人咋舌的。
  • 桃源刺繡:針尖上的一片「世外桃源」
    近日,張新發「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欄目組來到桃源,走進桃源刺繡的神秘世界。2013年開始夫婦倆發現一些桃源刺繡的老物件很受藏家們喜歡,想找人修補破損的物件時,發現這門手藝後繼無人。夫妻倆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遍訪附近鄉鎮,尋根桃源刺繡源頭。找了4個鄉鎮40個村,桃源刺繡的譜系圖逐漸清晰起來。有史可查的桃源刺繡第一代傳承人是李桂英,她出生於1889年2月,是桃源縣沙坪鎮人。
  • 李轉能:傳承老手藝最美是匠心
    李轉能是固原市市級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西吉縣縣級刺繡、皮影技藝非遺傳承人。她從小受到長輩們的薰陶感染,深深地喜歡上這些老手藝。一路走來,李轉能創作了不少作品,也獲得過很多獎項。作為一個90後女孩,她對傳統文化有種特殊的情懷。用手藝記錄生活的點滴幸福李轉能出生在寧夏西吉縣,在她的印象中,民間手工藝並不罕見,村裡很多長輩都會。
  • 出生刺繡名家,放棄醫學行業,她是針尖上的追夢人……
    在這個包裹裡,有她最新製作的一套服裝版樣、一幅工藝極佳的繡畫《秋菊圖》、一隻仙鶴手拿包,以及記錄自己多年來在打版、刺繡技術心得的筆記本,通過晴隆縣婦聯,轉交給當地的少數民族繡娘們,作為她們提高刺繡技藝最實用的教材。繆素青是誰?
  • 這可能是刺繡藝術的最高境界:繡品與攝影作品難以分辨!
    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
  • 民族刺繡讓人們記住鄉愁
    滇中蜻蛉河畔的大姚縣彝族群眾自古有精於刺繡的傳統,祖傳四代彝族刺繡手藝的羅珺決心用彝繡傳承彝族文化。她於2009年起先後創立了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製品公司和咪依嚕民族服飾製品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致力於彝族刺繡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刺繡技能培訓。合作社讓大批農村繡娘脫貧致富,專職繡娘年收入可達三四萬元。
  • 手工刺繡傳承人張梅: 針線絕活繡出精彩人生
    ②在郯城縣馬頭鎮,張梅在設計創作狗年刺繡作品。  ③手工縫繡虎頭帽。  ④整理用於刺繡虎頭帽的五彩線。  今年42歲的張梅,是山東臨沂市郯城縣一名普通婦女,從小就喜歡針線活的她愛上了老太太的「針線絕活」——傳統手工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