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2020-12-04 奇速英語學堂

盛夏時,萬物長

夏木成陰、風暖晝長

你能想到什麼?

也有關它的優美詩句,你肯定知道。

「春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

立夏 始於每年陽曆的5月5日前後。立夏標誌著季節的轉換,是農曆夏季開始的日子。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幹支歷巳月的起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若按中國現代氣候學(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

立夏的英文是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咱們二十四節氣中,夏天的節氣有5個,除了「立夏」,還有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小滿:Grain buds芒種:Grain in ear夏至:Summer Solstice小暑:Slight Heat大暑:Great Heat

今天奇速君為大家整理了《四季中國》中24節氣中關於立夏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共24集,奇速英語每日更新一集,趕緊收藏起來學習吧。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穀雨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清明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

奇速英語詳解暑假夏令營在線培訓班,讓孩子從此不再為英語發愁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雨水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1500小時拍攝素材,24集精美中國傳統動畫,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原創音樂的紀錄片良心之作。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這是節氣歌,四句對應四季。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受外國文化影響,城市化的發展,智能設備普及,現在很多人對節氣已經淡忘,不會背甚至不知道二十四節氣是什麼。
  • 立夏,你不知道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的是一年有二十四個「節」和「氣」,一年有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和一「氣」。二十四節氣最早起源於我國北方,它與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基本依據建立起來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大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綠樹濃陰夏日長,萬物至此皆長大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二十四節氣表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二十四節氣|立夏
    立夏·薰風阜物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立夏,被視為夏天的開始。古時候,立夏這一天,天子會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大家一起到南郊去迎候夏天的到來。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圖大家好!從今天開始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說到二十四節氣,年齡稍長的可能會了解,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是很熟悉。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呢?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地球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氣候變化,這季節是怎樣形成的呢?遠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總結天文,氣象與農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立夏,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5月5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在有著「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劉燦銘、古強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立夏」,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
  •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二十四節氣-用英文講述中國故事之一
    同學們一定知道,我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根據鬥轉星移觀察到了大自然的節律變化,並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立了「二十四節氣」。它不僅指導過古人的衣食農事,而且對現今的日常生活仍在產生影響。二十四節氣的英文對應表達是什麼?如何利用已有詞彙幫助自己記住它們?如何用英文做介紹?Sally將在此做個扼要歸納。
  • 中國郵票上的二十四節氣
    中國郵票上的二十四節氣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們從親身實踐中認識總結了豐富的生產和生活經驗,二十四節氣堪稱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成為開展農事活動的主要依據。
  •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時間:2017-08-08 12:5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1次。
  • 細說二十四節氣文化——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從立夏這天開始,也就意味著夏天是真正的來臨了。從這天開始,氣溫開始明顯回升,而在江南地區,這個時候也正式進入雨季。立夏這個節氣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確立了。
  • 二十四節氣 立夏
    立夏節氣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 公共基礎知識:「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 小學生必備常識--《二十四節氣》
    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 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規律,得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根據所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實踐,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的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之節氣花語 ——立夏·鈴蘭
    花在節氣中綻放節氣在花中徜徉你們知道嗎?
  • (原創詩)二十四節氣系列(11):立夏
    立夏文|01一線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創舉,表達了中華智慧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