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二十四節氣文化——立夏

2020-12-06 以人文本論人性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從立夏這天開始,也就意味著夏天是真正的來臨了。從這天開始,氣溫開始明顯回升,而在江南地區,這個時候也正式進入雨季。

立夏這個節氣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確立了。這個時候夏收農植就已經處於後期了,所以有農諺「立夏看夏」之說。據有關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會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郊外去「迎夏」,並且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種。

古人對於立夏的讚美當然也不會少,留下的無數詩詞也是絕美無比。

《立夏》方回吾家正對紫陽山,南向宜添屋數間。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閒。《立夏日憶京師諸弟》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想做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談起立夏,就一定要說說關於立夏的有趣習俗了。

稱人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鬥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鬥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稱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鬥蛋

鬥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遊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熟的雞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裡,讓孩子掛在脖子上。鬥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鬥破了殼的,認輸,然後把蛋吃掉,而最後留下的那個鬥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

為什麼要鬥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進入夏天后,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症狀,稱為「疰夏」。雞蛋作為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品,用來為預防疰夏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配合孩子們的心性,將吃與玩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立夏時節的美食當然也是少不了的。

糯米糰

很多地方在立夏之日有吃立夏糯米糰子這種習俗,先把糯米粉揉成團,搓成湯圓大小,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立夏糰子油油的,香香的,餡是紅糖,甜甜的,不膩人。

立夏飯

每逢立夏的前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街坊四鄰家討要一碗米,再加上五穀雜糧,青梅櫻桃等食物,煮成一碗碗米飯,再送給之前給米的鄰居。吃上一碗立夏的五穀飯,不僅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農作物還有五穀豐登之意。

怎麼樣?看見這樣的美食有沒有口水直流呢?是不是十分期待立夏的來臨呢?

好了,今天的立夏節氣就介紹到這裡了。各位小夥伴們還有什麼關於立夏有趣的小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立夏,你不知道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的是一年有二十四個「節」和「氣」,一年有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和一「氣」。二十四節氣最早起源於我國北方,它與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基本依據建立起來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大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 二十四節氣|立夏
    立夏·薰風阜物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立夏,被視為夏天的開始。古時候,立夏這一天,天子會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大家一起到南郊去迎候夏天的到來。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季節的轉換,是農曆夏季開始的日子。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幹支歷巳月的起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 二十四節氣——立夏,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5月5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在有著「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劉燦銘、古強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立夏」,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
  • 二十四節氣——立夏 博物館線上知識問答活動
    二十四節氣——立夏 博物館線上知識問答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5月05-07日,《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
  • (原創詩)二十四節氣系列(11):立夏
    立夏文|01一線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創舉,表達了中華智慧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誌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被世界認可。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綠樹濃陰夏日長,萬物至此皆長大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農業社會,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而農業生產活動,受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區位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受氣候條件的制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不違農時,為此,我們的祖先發明了中國的傳統曆法,也就是俗稱的農曆。
  • 二十四節氣之節氣花語 ——立夏·鈴蘭
    花在節氣中綻放節氣在花中徜徉你們知道嗎?
  • 2020年二十四節氣優秀作文:立夏之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二十四節氣優秀作文:立夏之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當聽奶奶念著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時,我總要拉著奶奶問個明白,奶奶總是饒有趣味地跟我說:「這二十四個小精靈啊可厲害了,短短的四句話包含了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這可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這就是立夏,它被視為夏天的開始。在二十四節氣中,我也最喜歡立夏。
  • 二十四節氣 立夏
    立夏節氣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作為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 今日立夏 夏天,你好!|立夏|二十四節氣|唐·高駢|初夏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2020年5月5日庚子年(鼠年)四月十三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立夏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它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建始也,夏,假也」「夏」有「大」的意思萬物至此皆長大所以叫「立夏」農諺素有「立夏看夏」之說此時氣溫快速回升,莊稼生長旺盛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李欣 攝迎夏之首,末春之垂當逢立夏時節,萬物繁盛
  • 二十四節氣丨立夏:萬物生長 遇見盛唐
    由紅網文旅旗下的自創IP品牌——小紅驢帶你走進傳統二十四節氣觀時節美景,賞錦繡湘色讀懂古人問天的智慧北京時間5月5日8時51分,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立夏」到來的時分。「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特點是什麼 臨沂人做好迎接夏天準備
    眼看著天氣預報上的氣溫一天天上升,周圍的人衣服越來越單薄,我們知道夏天快要來到了,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夏,大家知道立夏有什麼特點嗎?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教師資格證——文化素養之二十四節氣
    教師資格證--文化素養之二十四節氣易師考,讓做老師更容易!小易和你一起了解教師資格證、教師招聘哦!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根據農作物和氣候的變化而總結出來的時令變化規律,在我們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過程中,是在文化素養部分的一個高頻的考點,小易幫助大家全方位的把握這些節氣。
  • 教師資格證-文化素養之二十四節氣
    教師資格證--文化素養之二十四節氣 易師考,讓做老師更容易!小易和你一起了解教師資格證、教師招聘哦!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根據農作物和氣候的變化而總結出來的時令變化規律,在我們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過程中,是在文化素養部分的一個高頻的考點,小易幫助大家全方位的把握這些節氣。
  • 立夏有何習俗?二十四節氣非遺學堂開講
    鄭小紅在講立夏習俗。彥卿 攝5月5日8時51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這一天在天文學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標誌著春季已經結束,夏季正式開始,天氣將逐漸轉熱。近日,由樂清市非遺保護中心、樂清市鄭松林米塑研究所和溫州非遺體驗基地——萬山草堂聯合推出的二十四節氣線上講座在樂清非遺館正式上線,首講邀請了溫州非遺傳承人鄭小紅,主講立夏的習俗。據了解,古時,人們非常重視立夏這個節氣,當天要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以表達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望。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專家細說廈門版「節氣歌」
    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間,這個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二十四個節氣在廈門本地有著怎樣的傳承和故事?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了解。
  • 笨笨鼠2020二十四節氣立夏主題鼠年手機壁紙
    2020年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立夏。初夏已至,蛙聲蟬鳴,草長鶯飛,萬物生長,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所謂「立夏見三新」,立夏之後,櫻桃紅了,梅子青了,枇杷黃了,桃子熟了,很多水果都開始上市了,讓人們開始享受一個清爽香甜的夏天。
  • 二十四節氣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谷星月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農業生產與太陽、氣象間的關系所創造的獨特曆法,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積累的有關農事季節與氣候變化規律的寶貴經驗,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