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2020-12-06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認為,在先祖們留下的雕塑中,表現得最多的就是動物。這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和動物是分不開的。無名的藝術家把一種類似於鼎的飲食容器兩,用泥土塑成狗、龜、豬的形狀,再燒成陶器,既實用,又有美感,別具匠心。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一隻約七千年前的小豬,四肢很短,身子肥壯,腹部鼓出,嘴伸出,似乎要拱著什麼,很是生動。 在黑龍江寧安的鶯歌嶺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五隻陶塑小豬,有的體態豐碩,四條小足短而粗,後腿又伸直欲走,是小豬的形象;有的卻體態勻稱,似乎已是成年豬。湖北、山西等地原始文化遺址都出土了陶塑雞,說明我國馴養雞的歷史很早。湖北天門市鄧家灣出土的陶塑雞,是一隻養肥了的雞,昂著頭,尖嘴短尾巴,很是逼真。

河姆渡小豬

捕魚是古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原始人類對這水中的生靈是心懷感激的,也在仔細觀察、塑造它們。在約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泥塑的小魚,魚頭,它們的身子和尾巴都被塑了出來,有展開的魚鰭,還戳有一個個圓圈表示魚鱗,很有裝飾性。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木柄,上邊也刻著魚形,把魚頭和魚身等表現了出來。約五千年前的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遺址也出土了玉雕魚,身圓尾短,魚鰓歷歷在目,顯得圓滑可愛。小編感覺直到今天,這些小動物陶塑還能吸引我們。因為它們被先祖們仔細觀察、精心塑造、注入了自己的愛心。

泥塑的小魚

我們的先祖除了親近身邊的雞羊,也眺望那些兇猛的充滿力量的鳥獸。魚在水中遊,虎在林中躍,鳥兒凌空翱翔等等,那麼多的猛獸在活動、在奔跳、在搏擊。古人對於它們是十分敬畏的。像蛇、蜥蜴、鷹、梟(貓頭鷹)、虎、熊、龜等等,都具備著古人無法達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們膜拜它們,更希望能夠具備和它們一樣的本領,和嚴酷的大自然搏鬥。這就是動物圖騰崇拜。正如學者們指出的:「商周時期以及以後的繪畫、雕塑中盛行的龍、鳳、梟、朱雀、玄武、金烏、蟾蜍等神話性質的紋樣圖案,也許和這時代蜥蜴、鷹、梟、烏龜、蛙等動物與形象有著信仰。上的繼承演變關係。」(《美術史論叢刊》第二輯,陳少豐、楊庚新文)它們是動物崇拜的開端。

雕塑

首先是蛇。人們對它是又敬又畏的。它能夠在洪水到來時在水中遊弋,其生殖能力很強,又具備毒性,很是兇猛。所以人們崇拜蛇,希望它帶來雨水,帶來穀物豐收和人口繁衍,還希望藉助它的內猛來驅除不祥之物。蛇逐漸就演變為龍,威力無比,能夠呼風喚雨,興風作浪,能使人間五穀豐登,驅除邪惡,帶來幸福和吉祥。龍的形象是蛇身,馬頭、魚鱗、鹿角、鷹爪,還融合鼉(鱷魚)等水族的特點,甚至還有龍捲風的飛旋。但龍最重要的特徵還是蛇身。從七八千年前的龍直到今天,龍為蛇身的特徵始終保持著。在西安半坡的一件陶盆上,有兩條蟠卷的蛇,按照浮雕的形式來做,都把頭伸向器口,互為相對,頗有意趣。古代雕塑還有把蛇裝飾在身體、頭部的。如甘肅臨洮早年曾發現彩繪的陶製人頭型(現藏瑞典),頭後繞以蛇。這都是蛇崇拜的反映。

蛇雕塑

濮陽老城遺址佔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條飛龍。 用一個個蚌殼塑造的遨遊於天宇的飛龍。這是中華第一龍,兩條腿上有銳利的爪,頭上有角,睜開巨口,吐出長舌,甩動著尾巴,可謂栩栩如生。它是蛇的身軀,又融合了馬頭和鹿角、鷹爪、魚的尾巴,是各種圖騰的組合。此外遺址中還有一淺穴,裡邊有蚌塑的虎、鹿。又有第三組蚌塑,為一人騎在龍身上,龍昂著頭,伸長頸,蜷身飛騰,正是人王兼神乘龍馭虎飛翔於太空的意思。

紅山文化中也出土不少玉龍。一般有兩種,一種是c形,身軀細瘦如鉤,另一種則身體較肥厚,頭較大,吻部有皺紋,似熊一般。如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c形碧玉龍,身軀蜷曲如圓弧,像一彎新月,腦後髭毛飛揚,腦袋向前伸,刻出長吻和眼。王朝聞先生指出,它的姿態暗示著強烈的運動感,充滿活力。各地還有許多的獸頭龍出土,它們是把各種野獸的頭部和龍身結合在一起。雕塑的龍從此不斷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隋代趙州橋石欄杆上的蛟龍,明清時故宮、山東孔廟以及各地寺廟石柱上的巨龍,三龍壁、五龍壁、九龍壁上的五色斑斕的飛龍,南方客家人村落中的石龍等等殿閣屋脊和鴟吻上的雙龍戲珠、盤龍。北京觀象臺天文儀器上的重重疊疊的銅等等它們和繪畫、文學、舞蹈中的龍一起,使中國成為龍的國度。

玉龍

西安半坡也有陶製小鳥出土,只抓住鳥的頭部的大形。還出現了把獸和鳥結合在一起的造型。有一件狗頭鳥尾的陶塑小品,上邊是一隻狗的身子和頭,身子彎折,下部卻是鳥的尾巴,可能蘊含著某種宗教性的含義。山東西城鎮出土陶製小鳥,大眼睛尖嘴巴,塑著頭冠和尾部,很是生動。湖北天門市石家河也出土有小陶燕,燕子昂起頭,有分叉的尾巴。雖只是大形,卻抓住了飛鳥的運動感。良渚文化之中也出土有玉雕燕子等。陝西華縣柳子鎮出土的一件陶鶚頭,就像是-件前衛的藝術品,只有一個圓形的頭部,兩隻大眼空洞洞地,很是突出,眼周圍有細睫毛,頭上也有一-支支細羽,都是用細竹片刻畫出來的,活生生地表現了貓頭鷹頭這個主題。

遠古的鳳或者就是一種駕風而翔的猛禽。最早的鳳字和風字是一致的。大鵬鳥的神話也許就是由此而來。鳳凰隨後又集中了最美麗的一些鳥類的特徵。孔雀、雄雞、紅腹錦雞,毛羽斑斕,這些中原曾經有過的鳥兒的美麗特徵都出現在鳳凰身上。甚至遠古曾有過的鴕鳥,也可能就是鳳凰的原型之一(學者何新先生對此作過考證)。鷹隼、梟或者說猛禽的特點也加在它的身上,使其成為一個新的綜合體。於是絢麗的、強勁有力的鳳凰飛舞起來。

陶製小鳥

與濮陽的「中華第一龍」 相伴的是「中華第一虎」。 它是一隻蚌塑的虎,腦袋很大,四肢作奔走狀,頭上有雙角,尾巴甩動,顯出一頭猛虎的糾糾雄風。至今,虎仍是因為它的兇猛受到人們的喜愛。龍虎既是天象的代表,也是陰陽的象徵,和後世道家的哲學、養生等不無關係。濮陽還出土有蚌塑鹿等。熊是大獸,在遠古遺址中出土的一些玉龍,往往是熊和龍的合體,可見熊也很受人崇拜。北京平谷上宅遺址曾出土一件猴形飾品,用黑色滑石雕制,圓眼睛、尖頷、翹耳朵,甚是可愛,猴身上穿有小孔,可以懸掛身上。

這些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圖騰崇拜,可以說一直延續至今。 今天的舞龍、舞鳳、划龍舟、鳳舟等都是其體現形式。「龍飛鳳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充滿力量的象徵。還有熊、虎、鹿、龜等,也都成為吉祥符號,在民族藝術中反覆出現。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與西方藝術
    西方民族早在人類文明的初期,在由氏族公社進入奴隸社會的過程中就對原始文化進行了否定,所以原始象徵型的藝術遺品極少,表面看來其藝術似乎一開始就是寫實的,這種表面現象使世人產生了很大誤解。而蛻變型緩慢演化的中國文化,使得原始象徵型藝術有了較長時間的發展,這就是中國漢代以前就有許多令當代西方人驚訝的「寫意」性藝術品的根本原因。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可以說,在整個19世紀,是歐洲的文化界在基於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對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理性主義傳統關於社會文化進化思想的繼承和總結。義大利哲學家維柯在後現代思潮到來之前,這種社會進化論或文化進化論的傳統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鬆散而龐雜的現代主義文化現象正是進化論在文化範圍內的具體表現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歷代雕塑藝術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原始社會特別是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骨器、角器以及後期的玉、石、象牙雕刻等,已接近雕刻藝術製作。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遼西的陶塑裸女像、內蒙古赤峰的水泉陶塑女像,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原始雕塑的重大發現,這類作品或許有其他功利性目的,諸如原始神話或巫術等,但仍可將它們視作雕塑作品,在原始社會雕塑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咱們先談談青銅器為主的先秦雕塑,先秦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商代人面紋方鼎的裝飾也已經顯示出雕塑藝術的顯著特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史前人像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談談原始時代的雕塑,極為重要的是一些陶塑人像,是人類通過對自身觀察留下的。這些淳樸而美好的雕塑,使用了普通的黃土。女媧造人,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現代雕塑的序幕開篇
    實際上在他們之前已有雕塑家在試驗不同的新的表現方法,但都沒有突破性進展。對畫家來說,最有力的條件是不受傳統的雕塑技法的緊固,容易擺脫那些傳統的模式去發揮他們的藝術才能。例如高更從原始藝術中吸取了最單純的造型方法,並且用反自然主義的勻稱比例與象徵性的細節充分的表現個性,從而流露出最樸素的精神境界,這在當時沉悶的藝術界尤如一聲雷鳴而震響了雕塑家。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概念及發展
    陶瓷雕塑是雕塑藝術門類的一種特殊造型形式,古往今來,它因選擇陶瓷材料靈活應用,通過不同的造型表現社會生活真實的場景,在社會上、在歷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地位,因而其在藝術領域獨樹一幟。從中國古代秦磚漢瓦、陶俑瓷塑、雕塑彩瓷,至當代雕塑性陶藝均能顯現出陶瓷雕塑的無限魅力。陶瓷雕塑的造型,必須使用一定的物質原料並通過一定的工藝製作過程才能完成,而物質材料和工藝製作也總是對陶瓷雕塑的造型起某種制約作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的產生途徑,宗教雕塑
    本文乃作者梅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中國的宗教雕塑以佛教造像為主流。此外還有道教造像等佛教及佛教雕塑雖是自印度傳入中國的,但中國卻是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造像成就最高的國家。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前面所講中,可以看出雕塑藝術的語言,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雕塑藝術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知道其作者當時是在什麼目的下,什麼審美觀念中創作出這一原始藝術精品的:但我們可以看出這件被現代雕塑家們稱道的原始雕塑,已經運用了基本的雕塑語言,那就是靠形體來表達人的意象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馬蒂斯渴慕的「安詳」是和諧的,也就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阿拉伯風"。同一時期,畢卡索的利用廢品所做的集合雕塑與岡薩雷斯的直接焊接金屬雕塑,不僅開創了雕塑中空前的領地,而且帶有原始的神奇意昧。亨利摩爾堪稱這一時期的雕塑巨匠,超現實主義的活躍的藝術環境使他的興趣不再是單一的靜態的形體。他從實體中挖出空洞,製造出虛、空以暴露內部的形體。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地方特點
    雲南各個時期的雕塑藝術品,也是每個時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體現。雕塑是雲南歷史發展中社會、經濟、民族、生活、科技、人的思想的縮影。比如,從雲南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雲南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的水平,而人們對作品的構思、造型設計、作品的尺寸比例製作有相當的藝術水平。從雕塑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南詔、大理國佛教的興盛,當地的佛教文化可與中央王朝首都相媲美。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特性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雕塑,是在立體空間中,運用實體的物質材料進行造型的一門藝術。雕塑藝術和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一樣,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 中國雕塑文化,各類雕塑產生途徑,宗法性雕塑
    本文乃作者大膽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中國各類雕塑產生的途徑如前所述,中國雕塑大多是人們實際功利目的的產物。從具體功能的角度來看,中國雕塑的主要內容可劃分為以下幾大類別:(1)名器雕塑,即陪葬用的俑、動物造型、建築模型、器用模型等。
  • 中醫文化雕塑 中醫主題雕塑—惠藝雕塑帶您了解中醫文化
    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 傳承弘揚農耕文化雕塑
    農耕雕塑自然經濟是一種安定自守的經濟。產生於原始社會,原始農業產生後,自然經濟就存在了。主要由自耕農經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封閉性、狹隘性、保守性、自給自足中國自古以來不乏海外貿易,但其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利益,在以形式上的政治服從為前提的朝貢貿易體制之下。
  •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藝術的交融
    河邊洗衣服人物雕塑,商業街雕塑,民俗人物雕塑 中國的傳統雕塑主要運用意向化手法,在似與不似之間彰顯審美特色。有別於西方雕塑藝術側重立體和具象表現,中國雕塑更加強調一種突出的感性追求,運用簡約的線條輪廓表現豐富的中國文化典故與精髓,通過營造整體的氣勢來表現流動鮮活的意蘊,表達深邃的思想。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葉毓山先生
    中國工農紅軍烈士紀念碑第三,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派。可以說,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追求始終貫穿在他的雕塑創作中。在題材上,有「騎驢入劍門」的憂國憂民的杜甫,有「舉杯邀明月」的狂放不羈的李白,有「大江東去"般豪邁的蘇東坡,還有《八仙》《桃園結義》、《山鬼》、《五朵金花》等脫胎於傳統文化的典故軼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銅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古代相馬學在理論上影響馬的藝術造型,而《銅馬相法》則是雕塑銅馬的標準。這個相馬學是對漢代雕塑馬形象影響的實證,重視「師古人」是中國傳統藝術得以繼承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形成藝術風格,並使之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多數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識等等間接的經驗。傳授觀察、寫生、塑造、造型與藝術處理手法等經驗,都是間接的知識,東漢的《銅馬法》就是師傳徒的記載。
  • 寫意雕塑的文化意義
    「寫意雕塑」的文化概念是20年前我在「第八屆中國雕塑論壇」上演講的主題。當時,對於這個概念的提出引起了眾多的爭議。十多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的重新認識與反思,對價值的判斷與審定,以及通過創作實踐的佐證,寫意雕塑已為更多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所認同。近年來,更是有不少人將「寫意雕塑」作為活化傳統的代名詞而加以研究。
  • 原始社會的雕塑人物各式各樣,還有雕塑偶像人物的……
    在我國的原始雕塑中,人物的形象不論是浮雕和圓雕,除個別為全身像外,大多數都是頭像。這說明原始人類對於人的觀察、認識,從來就不是平均對待人體的各個部分的,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一個人的頭部,特別是五官部分,因為它集中代表了人的外貌和內心世界。
  • 峇里島獨特的圖騰文化:雕塑「栩栩如生」,卻讓人看了「羞紅臉」
    那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峇里島是有多麼的美麗吧,在這裡有一個特殊以及獨特的圖騰文化,每年更是吸引大量的遊客來到此地。峇里島獨特的圖騰文化:雕塑「栩栩如生」,卻讓人看了「羞紅臉」峇里島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的島嶼,有人說過,在峇里島只有兩個季節,一個就是旱季和雨季,由此可見,峇里島環境是多麼的優美,而且在當地人們都信奉神靈,特別是印度的文化,對於峇里島來說更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