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個關於杏花村的故事~

2020-12-09 秋齋老農

杏花村汾酒

杏花村位於太原西南方向90公裡處的太汾公路上。北有子夏山,相傳是因為孔子的學生卜子夏曾在山上設館教書鎝名;南有汾河水曲折而過。自古就是「直松萬株」、「溪泉四出」的汾陽八景之一。

提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中講到的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觸景生情,深感異鄉的惆悵,於是便向借酒消愁。當問及路旁的牧童時,牧童給他指出了杏花村的方位。世人所寫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呢?至今說法不一。有的說在今天的安徽貴池,有的說在山西汾陽縣的杏花村。第一種說法認為,詩人從老家長安到了貴池當了刺史2年,始終表現的是他離家遠適,念祖懷鄉的感情,與其《寓言》詩中「杏花時節在江南」,「顧影自看又自慚」的感情是一致的。而且「雨紛紛」是江南的清明的景致。再就是貴池至今還有很多與該詩有關的古蹟多處;地方志上又有不少唐以後的詩人遊詩,講到杜牧與該詩有關的故事。持山西汾陽的說法,是根據杜牧雖不在山西為官,但杜牧的詩集《樊川文集-別集》中有《并州道中》一詩。古代的并州治所就在晉陽,汾陽屬其管轄。這首詩就是他在春天旅遊太原的詩,說明杜牧走在汾陽去太原的路上,自然就有可能看到杏花村,而且根據詩意看更符合杜牧當時的行狀。至於詩中所寫的清明時景非江南所獨有,1960年謝覺哉老人遊賞杏花村時所寫「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仍是雨紛紛。」的詩句便於杜牧所寫的情景一樣。另外,離村五裡的小相村,曾發掘出一塊石匾,刻有「牧童指處」四個字,據說這就是「借問酒家何處有」那句話的。

儘管杏花村南北兩種說法尚無定論。但是山西杏花村早已把杜牧詩意塑像刻立杏花村汾酒廠廠區裡。以其杏花村汾酒悠久的歷史及其濃鬱清香,用在此處確實恰如其分。

杏花村的早名叫茂村莊,杏花塢,又因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曾駐飲杏花村汾酒,倚馬立書「盡善盡美」贊語,而一度改名為盡善村。花開時節,十裡飄香,連釀出的酒也有杏花美味。早在一千多年前,這裡的釀酒業就十分興旺,名揚遐邇。根據北齊書記載,北齊武威帝高湛(公元561年--公元564年),從晉陽給他的侄子河南康舒王孝瑜寫信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這裡的汾清就是汾酒,身為帝王的高湛親自推薦,足見其名氣了。進入唐代,杏花村燒鍋酒達到七十多家,出現了「長街恰付登瀛數,處處街頭揭翠簾。」的盛況。到後來的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杏花村汾酒始終盛譽不衰。以致歷代詩人名流如杜甫,李白,陳子昂,宋廷清,蘇軾,文彥博,顧炎武,傅山等,紛紛登臨暢飲,賦詩潑墨,留下了許多美好動人的詩篇和傳說。李白的「醉校古碑」,傅山的改進汾酒等故事至今仍舊為杏花村人津津樂道,就連村裡的八槐街也是傳說中「八仙」登臨而得名。

相傳很久以前,杏花村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花酒會」。有一年,鳳鶴其鳴,彩雲飄飄,李鐵拐,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酒等「八洞神仙」有結伴赴會而來。暢飲之餘,他們興致勃勃,就在一條繁華的大街上,各裁了一顆槐樹,從此得名「八槐街」。現在的槐樹無存,據說當時槐樹又粗又壯,需要8個人才能合抱。

今天的杏花村汾酒廠就在八槐街上,廠門有郭沫若所書寫的「山西杏花汾酒廠」的名牌,進入大門,穿過花叢曲徑,便是杏花名園。園裡有碑廊、陳列著歷代記錄杏花村汾酒歷史和名人留跡的碑石。給人以歷史的遐想和美好的藝術享受。出了碑廊,就是古色古香的井亭--「古並亭」。明末著名的學者傅山手書的「得造花香」意為杏花村的井水得於大自然的造化,用它釀出的汾酒,像花一樣芬香。井旁還有清木舉人申季狀的《申明亭酒泉記》讚美古井的水「其味如醴,河東「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祿俗「梨春」不足方其清冽。」古人的一番讚美,足見其非同一般。當地人還把它稱為神井,還有一個傳說。

從前,杏花村有一家酒坊叫做「醉仙居」,酒坊的掌柜不欺負貧苦人家。有一年冬天,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窮道人,一連三天上門討酒喝,老掌柜不僅讓他,大口大腕的喝個痛快,而且還殷勤的招待。第三天,老道人終於醉倒了,醒來後,跌跌撞撞,老掌柜雙手攙扶著她出門,經過門前的水井,老道問道:「這是你做酒的水井麼?」老掌柜說了一聲是,老道人哇的一口將宿酒吐到了井裡,說來也怪,從其井水變了酒。後來老掌柜死了,他兒子接班,因為嫌棄老道人窮,老道人走到了井水前一指,酒水變成了井水。

1916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優勝金質獎。解放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之一。郭沫若在1965年遊杏花村暢飲汾酒後,留詩一首:

杏花村裡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

折衝樽俎傳千裡,締結盟書定萬年。相共舉杯酹汾水,化為甘雨潤村田。

相關焦點

  • 《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4 月5 日前後,歷代有踏青掃墓的風俗 借問:請問。 【名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的清明詩像個鬼故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一開場,就是一幅陰慘慘的畫面:清明,這是祭祀亡者的日子,本就籠罩著一層悲情的氛圍,又是陰天,下起濛濛細雨,更加陰氣濃重。第二幅畫面,路上行人個個都像是沒了魂一樣。第三幅畫面,路上忽然出現一個牽著牛的牧童,遠處還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杏花村,還有個酒館,像不像是《聊齋》裡的情節?這個牧童是什麼來歷?讓人感到狐疑。遠處那個神秘的杏花村裡,會有什麼?酒館裡會有什麼?讓人浮想聯翩!也許牧童是刻意出來誘導這個路人的,這個路人之後會按照牧童的指引,去那個杏花村裡的酒館嗎?
  • 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三、四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採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動,而牧童的肢體動作語言,不僅將作者、讀者的視線引向悽迷的遠方,而且以在清明時節開放的「杏花」呼應了題目與開頭的「清明」,既給人留下了意亂花迷的想像餘地,又暗寫了詩人憂傷情懷的沉痛執著與不可解脫。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原來真實的杏花村是這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過,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不是清明節,而是「杏花村」。話說回來,杏花村正是因為杜牧的這首詩,從此變成了釀酒或賣酒的名址。但現實中的杏花村到底在何方?中華大地到底又有幾處杏花村?杏花村僅是產酒的的嗎?據統計,目前比較有點名氣主要有這幾個!
  • 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呂梁名酒代表:汾酒等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杏花村」比呂梁更耳熟能詳。「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於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們總想著衝出心靈的重圍,去尋找一個恬靜、安祥、什麼都不用想的所在。但是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園,早已被無數的旅遊公司、服務公司和越來越多的懷有同樣想法的人所擠滿。你仍然避免不了人擠人、人看人的尷尬。這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太小、太擁擠了。我到是有一個好的去處可以介紹給您,那裡有一份難得的清靜。
  • 心居來|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同時北宋初已經有記載,「杏花村在(江寧)縣理西,相傳為杜牧沽酒之處。」北宋初離晚唐不遠,已經流傳這樣的故事,說這首詩是杜牧寫的,並且也沒有更確切的證據說不是杜牧寫的,我們就權且認為這是杜牧的作品。欲斷魂的行人是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美酒地理丨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呂梁市,隸屬山西省,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呂梁市歷史悠久,紅色文化、黃河文化以及白酒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
  • 牧童遙指的是哪個杏花村?
    要評選中國最美的詩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多半會在列。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果然簡潔明快了許多。  有人將其改為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人將其改為一幕話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只能說城裡的讀書人真會玩!
  • 「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漫長的歲月中,杜康藉助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名揚天下;杏花村酒在兒童都會背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中大放異彩;而茅臺酒使人自然想到周總理宴請尼克森的場景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牧童遙指杏花村"自古以來,酒與詩好像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唐代許多詩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有詩與酒的享受。杏花村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杏花村還有許多可觀的景點!離古城十裡的一座五拱橋故名「十裡橋」地處杏花村十裡崗是南朝梁代南陵郡府所在地問酒驛古時此處有一驛站
  • 杏花村全國有很多,但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到底是指那個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杏花村」因而名聲遠播。粗略一數,全國比較有名的「杏花村」就有二十多個,到底哪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這裡,不妨擇其有影響的幾處說說,看看孰是孰非。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記得小時候除了上學就是去奶奶家跟小姑姑玩兒,她跟一般人不一樣,我的小姑姑有點傻,是真的傻智商有問題,年齡不小了跟個孩子一樣。天天跟著我們一起玩兒!家裡孩子多,她對每一個人都很親,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她,大部分都是嫌棄她。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叫她傻姑姑!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
    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詩成就了一個樓閣亭臺或一個小城村落,俯拾皆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成就了黃鶴樓;「先天下之憂而憂」讓嶽陽樓名聞天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眼前頓時浮現出滕王閣,但是杜牧「遙指」的杏花村並沒有特指。全國有80多個杏花村,於是引發了關於杏花村的「千古奇案」。杏花之意不在「村」而在於酒,這是因為現代人有了商品的品牌意識。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到底在哪?99%的人都理解錯了!
    晚唐詩人杜牧,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講到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講到了聞名千古的杏花村。那麼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很多人都認為是山西杏花村,因為有杏花村酒,其實通過歷史考證發現和山西相距幾百公裡以為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安徽
  • 借問酒家何處有?來杏花村看中國汾酒城
    背依莽莽呂梁山,襟懷濤濤汾河水,坐落於肥沃黃土地上的山西汾陽杏花村,在華夏文明、黃河文明的滋養下,釀出了6000年綿延不斷的汾酒。「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青銀高速「杏花村」口駛出,一大片宏偉的仿古建築映入眼帘,高大的城門,綿延聳立的青磚城牆,宛若一座古城。這個「古城」就是位於呂梁汾陽縣杏花村的中國汾酒城。淌出的酒香,讓來到這裡的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意猶未盡。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品嘗原漿酒。
  • 鄉遊往何方 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膾炙人口。3月9日,首屆湖北麻城歧亭古鎮杏花旅遊節開幕式在杏花村舉行。2007年,歧亭鎮被麻城市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武漢城市圈旅遊服務基地的重點項目之一,同時納入到麻城市旅遊板塊建設項目,重點發展文化遊、生態遊、觀光遊、農家遊和尋根遊等。
  • 「借問酒家何處有」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這句詩詞大家都不陌生啦——這是唐代杜牧的《清明》中的後兩句,也是小學時代聲音稚嫩的我們學著大人搖頭晃腦齊聲朗讀的詩文之一。那時雖然不太懂這句詩的含義,但是我得到了一個絕對經得起推敲的結論——杏花村一定有好酒啦哈哈。今天貝貝帶你一起回溯童年,溫習這兒時詩句背後的古往今昔。相信這樣一句古詩詞你我都不陌生——那時的我們應該在讀小學,還不明白杜牧這句詩的意義,可是杏花村一定有好酒這個事實卻已經早早被我們記在心裡啦。今天,貝貝帶你回到小學課本的這段詩文,重溫當時沒有想通的問題。
  • 「清明時節雨紛紛...牧童遙指杏花村」,原來牧童就是玉山人!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指的這裡!」    杜牧詩裡的杏花村真的在江西玉山嗎?  長久以來,關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紛爭不斷,山西、安徽、江蘇。。。。全國有20多個地方都說自己是真正的「杏花村」,但誰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 三水國學│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句詩念過沒有萬遍,百遍總還是有的。可心裡始終有個疑惑,所謂老馬識途,為何詩人偏要去問一個放牛娃何處有酒家?或許有人覺得這問題沒啥意義,可畢竟詩出素有「小李杜」之名的杜牧之手,這首看似簡單的七言絕句,也不應當有如此閒筆。何況詩歌頭兩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人此時此刻又不是身處荒郊野嶺,周遭行人如梭,分明隨便逮著一個都能問,那他幹嘛淨挑個牧童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