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020-12-09 太陽將北回

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人們常常被快節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包圍著,匆匆忙忙地奔波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幾分無奈、幾分疲憊,甚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另一顆飽受壓抑的心也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於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們總想著衝出心靈的重圍,去尋找一個恬靜、安祥、什麼都不用想的所在。但是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園,早已被無數的旅遊公司、服務公司和越來越多的懷有同樣想法的人所擠滿。你仍然避免不了人擠人、人看人的尷尬。這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太小、太擁擠了。

我到是有一個好的去處可以介紹給您,那裡有一份難得的清靜。從山西的省會太原出發,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以把您帶到馳名中外的酒都杏花村,傾刻間又會給你一種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感受。杏花村就在這大片杏林的深處。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連兒童都耳熟能詳的詩句,給杏花村以風採;而有1500多年歷史的汾酒、竹葉青酒又給牡牧以光採。真是詩因酒而增色,酒因詩而揚名,這一對相得益彰的詩酒,竟然為中國的文化家族又創造出了一個酒文化來。深厚的文化積澱,塑造了杏花村獨有的性格:平和安祥、從容不迫。

杏花村背依巍巍呂梁,面對泱泱汾水,村落不大,人口不多,沒有轟鳴的機器,沒有嘈雜的車流,更沒有滾滾的煙塵。藍藍的天上總飄著幾朵白雲,清清的空氣中也總有幾分淡淡的酒香,整潔的街道上點綴著幾位不慌不忙的村民,綠綠的草坪和垂柳映襯著紅牆碧瓦的仿古建築。深居此間,身心自然就會放鬆,不會再有都市那種緊迫和壓抑。這裡有二星級的賓館,儘管設備和服務都是一流的,但我勸你不要入住。我覺得在現代化管理的後面,總有幾分生硬、幾分作做。你可以到汾酒廠的招待所小住幾日。那是一個極為雅致的所在,高高的門樓和長長的紅牆圍就的滿園的春色。從「醉仙居」月門進去,精巧的四合院裡有山石、蓮池。怒放的鮮花簇擁著亭臺樓閣,一面高挑的杏黃色的酒都杏花村大旗微微飄擺,一尊漢白玉雕的牛背上一個可愛的牧童正橫笛吹奏杏花春雨江南。院落東邊的長廊裡,是許多中外名人遊覽杏花村時留下的 墨寶碑刻,生硬的石頭絲毫冷卻不了文人黑客字裡行間的那份驚奇與欣喜。排在碑廊首位的是巴金老人留下的:「酒好、人好、工作好,參觀一回忘不了」。杏花村人之所以把巴老的題詞放在首位大概是感念老人對杏花村性格的那份理解和讚譽,同時也是杏花村人向來客的一種表白。

院落西邊是中國的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酒史博物館,裡面珍藏了1000多件酒器酒具。從夏商周的樽,鼎、彝器到秦漢的爵、彝、羽、觴,從盛唐兩宋的精美瓷器到元明清的各種酒器。徜徉於館內你完全可以領略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您用不著費思量,導遊小姐可以用輕鬆愉快的聲音給您講述杏花村的故事:杏花仙子、八仙豪飲杏花村、李自成倚馬立書讚美酒、傅青主三改竹葉青酒配方以及老掌柜和兒子如何以不同態度對待老道等等,等等。活脫脫給你一個鮮活的杏花村。

如果您累了,這裡還有休閒的小圓桌。你可以泡一壺春芽,邀三兩好友,談古論今,坐而論道,隨趣而行。待到夜幕低垂,月朗星稀,你不妨把酒問天,對酒當歌,或許還能噴湧出千古佳句的詩篇來。怪不得詞人喬羽先生這樣說:「勸君莫到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我今來此偶誇量,入口三杯已消魂。」

參觀汾酒、竹葉青酒的生產工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杏花村人如何把高梁、大麥釀成馳名中外的佳釀?探究1500多年汾酒、竹葉青酒品牌青春不老的奧秘都在此行。1000多年釀造形成的微生物環境,獨特的制曲工藝,傳統的釀造工藝,生產出獨特的杏花村美酒。有人曾如此比喻,如果說茅臺、五糧液是一個打扮入時的女郎,那麼汾酒、竹葉青酒就是一個含蓄動人的村姑,就是李春波歌中所唱的「小芳」。

最為熱鬧的時刻是夜飲,杏花村人以其獨特的方式與你共飲。如果你是個豪客,他們可以頻頻舉杯與你暢飲,讓你感受到醉臥酒都的情調;如果你是個墨客,他們可以和你吟詩對句,賞詩品酒,意到酒盡;如果你是一個健談者,他們可以慢慢地陪你小飲,細細地品味這人生,這世界,這美酒。在不知不覺中度過那美好的時光。

小住杏花村,你可以感受到許多城市裡沒有的東西。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地去呼吸空氣中隨處蕩漾的酒香和花香,去品嘗甘冽的美酒,去尋問你所感興趣的事情,你還可以去傾聽悠悠的往事和美麗的傳說。在這裡能夠讓你的心真正得到杏花村那份獨特的平和安祥,從容不迫。

杏花村就是這麼一個所在,我覺得她是一個好地方。

相關焦點

  • 《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4 月5 日前後,歷代有踏青掃墓的風俗 借問:請問。 【名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起筆破題,交代時令與天氣,以節令與環境來渲染悽冷的氣氛。清明時節,細雨淅瀝,春寒料峭,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調的鋪墊,暗示了詩人悽冷的物理感受和複雜的心理情緒。這與宋代李清照《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 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呂梁名酒代表:汾酒等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杏花村」比呂梁更耳熟能詳。「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原來真實的杏花村是這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過,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不是清明節,而是「杏花村」。話說回來,杏花村正是因為杜牧的這首詩,從此變成了釀酒或賣酒的名址。但現實中的杏花村到底在何方?中華大地到底又有幾處杏花村?杏花村僅是產酒的的嗎?據統計,目前比較有點名氣主要有這幾個!
  • 杜牧的清明詩像個鬼故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一開場,就是一幅陰慘慘的畫面:清明,這是祭祀亡者的日子,本就籠罩著一層悲情的氛圍,又是陰天,下起濛濛細雨,更加陰氣濃重。第二幅畫面,路上行人個個都像是沒了魂一樣。第三幅畫面,路上忽然出現一個牽著牛的牧童,遠處還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杏花村,還有個酒館,像不像是《聊齋》裡的情節?這個牧童是什麼來歷?讓人感到狐疑。遠處那個神秘的杏花村裡,會有什麼?酒館裡會有什麼?讓人浮想聯翩!也許牧童是刻意出來誘導這個路人的,這個路人之後會按照牧童的指引,去那個杏花村裡的酒館嗎?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個關於杏花村的故事~
    提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講到的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觸景生情,深感異鄉的惆悵,於是便向借酒消愁。當問及路旁的牧童時,牧童給他指出了杏花村的方位。
  • 美酒地理丨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呂梁市,隸屬山西省,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呂梁市歷史悠久,紅色文化、黃河文化以及白酒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
  • 心居來|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沒有生,也從來沒有死,因為中國人有懷念,真誠又深沉的懷念。而懷念來自人格,人格來自奉獻,奉獻來自覺悟,覺悟來自天地精神,來自「清明」。而要參透這個「清明」,則需要晝夜等長、萬物復甦相佐。惟有此時,人們才能生死並參。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記得小時候除了上學就是去奶奶家跟小姑姑玩兒,她跟一般人不一樣,我的小姑姑有點傻,是真的傻智商有問題,年齡不小了跟個孩子一樣。天天跟著我們一起玩兒!家裡孩子多,她對每一個人都很親,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她,大部分都是嫌棄她。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叫她傻姑姑!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牧童遙指杏花村"自古以來,酒與詩好像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唐代許多詩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有詩與酒的享受。杏花村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杏花村還有許多可觀的景點!離古城十裡的一座五拱橋故名「十裡橋」地處杏花村十裡崗是南朝梁代南陵郡府所在地問酒驛古時此處有一驛站
  • 牧童遙指的是哪個杏花村?
    要評選中國最美的詩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多半會在列。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果然簡潔明快了許多。  有人將其改為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人將其改為一幕話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只能說城裡的讀書人真會玩!
  • 杏花村全國有很多,但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到底是指那個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杏花村」因而名聲遠播。粗略一數,全國比較有名的「杏花村」就有二十多個,到底哪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這裡,不妨擇其有影響的幾處說說,看看孰是孰非。
  • 借問酒家何處有?來杏花村看中國汾酒城
    背依莽莽呂梁山,襟懷濤濤汾河水,坐落於肥沃黃土地上的山西汾陽杏花村,在華夏文明、黃河文明的滋養下,釀出了6000年綿延不斷的汾酒。「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青銀高速「杏花村」口駛出,一大片宏偉的仿古建築映入眼帘,高大的城門,綿延聳立的青磚城牆,宛若一座古城。這個「古城」就是位於呂梁汾陽縣杏花村的中國汾酒城。淌出的酒香,讓來到這裡的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意猶未盡。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品嘗原漿酒。
  • 「借問酒家何處有」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這句詩詞大家都不陌生啦——這是唐代杜牧的《清明》中的後兩句,也是小學時代聲音稚嫩的我們學著大人搖頭晃腦齊聲朗讀的詩文之一。那時雖然不太懂這句詩的含義,但是我得到了一個絕對經得起推敲的結論——杏花村一定有好酒啦哈哈。今天貝貝帶你一起回溯童年,溫習這兒時詩句背後的古往今昔。相信這樣一句古詩詞你我都不陌生——那時的我們應該在讀小學,還不明白杜牧這句詩的意義,可是杏花村一定有好酒這個事實卻已經早早被我們記在心裡啦。今天,貝貝帶你回到小學課本的這段詩文,重溫當時沒有想通的問題。
  • 鄉遊往何方 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膾炙人口。3月9日,首屆湖北麻城歧亭古鎮杏花旅遊節開幕式在杏花村舉行。2007年,歧亭鎮被麻城市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武漢城市圈旅遊服務基地的重點項目之一,同時納入到麻城市旅遊板塊建設項目,重點發展文化遊、生態遊、觀光遊、農家遊和尋根遊等。
  • 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茅香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杜牧的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情景清爽、愜意也不乏豪情。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日對酒》之所以能夠流傳近千年,一是因為對清明的描寫細緻入微,另一方面是因為作者的豪爽心態。對於部分讀者揣測高翥是個無神論者或者所謂的及時行樂並不能完全成立。
  • 三水國學│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句詩念過沒有萬遍,百遍總還是有的。可心裡始終有個疑惑,所謂老馬識途,為何詩人偏要去問一個放牛娃何處有酒家?或許有人覺得這問題沒啥意義,可畢竟詩出素有「小李杜」之名的杜牧之手,這首看似簡單的七言絕句,也不應當有如此閒筆。何況詩歌頭兩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人此時此刻又不是身處荒郊野嶺,周遭行人如梭,分明隨便逮著一個都能問,那他幹嘛淨挑個牧童來問?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到底在哪?99%的人都理解錯了!
    晚唐詩人杜牧,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講到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講到了聞名千古的杏花村。那麼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很多人都認為是山西杏花村,因為有杏花村酒,其實通過歷史考證發現和山西相距幾百公裡以為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安徽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詩成就了一個樓閣亭臺或一個小城村落,俯拾皆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成就了黃鶴樓;「先天下之憂而憂」讓嶽陽樓名聞天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眼前頓時浮現出滕王閣,但是杜牧「遙指」的杏花村並沒有特指。全國有80多個杏花村,於是引發了關於杏花村的「千古奇案」。杏花之意不在「村」而在於酒,這是因為現代人有了商品的品牌意識。關於杏花村爭議比較多的是山西汾陽杏花村和安徽貴池杏花村,而且兩地都產美酒。
  • 借問酒家何處有?此家!
    借問酒家何處有,古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但如今,宅家做貢獻的形勢,估計也無法「直搗杏花村」了。也許線上雲聚喝酒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小編卻有個奇妙的想法,如果趁著清明春季之節,把一壇好酒種於春泥之下,會不會種酒得酒呢?會長出一瓶瓶小酒嗎?會不會長出這樣的小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