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選中國最美的詩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多半會在列。這首題為《清明》的節令名詩,至少每年一度,會被全國大規模吟誦,堪稱婦孺皆知。在連孫悟空家鄉、西門慶故裡都要爭搶的現在,「杏花村」在哪裡,必然也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好由頭。數十年來,天南地北有多個城市都在爭奪這個名號,除山西汾陽、安徽貴池兩大對頭之外,還有江蘇徐州和南京、江西上饒、湖北麻城等地加入混戰。
作為高冷的文化旁觀者,我們不參與爭執,只是跟大家一起來聊聊「杏花村」。
被玩壞的《清明》
這首七絕《清明》,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在照相技術還沒被發明的時代,詩人的形象往往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建立起來的。比如說起李白,就是一個飄逸瀟灑的白衣詩俠;說起杜甫,就是一個清瘦悲苦的灰發老頭。而其實杜甫比李白還小11歲。那麼說起杜牧,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英發俊爽」、「風華流美」的健朗少年。大概是因為他寫了太多「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等香豔的辭章。
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是正宗官二代,祖父是當朝宰相。他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有「杜十三」這個武俠味十足的名號。另外「杜樊川」也是他,因其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也因此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成名很早,23歲就寫出了令人驚豔的《阿房宮賦》,26歲更是中了進士。如果你只會背一首杜牧的詩,恐怕就是這首《清明》。當然現在也有人稱這首詩不是杜牧的作品。考據的事兒太麻煩,我們就不追根究底了,還是遵照公認的說法,認為就是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期間寫的吧。
這首詩太過有名,未免就會被人做做文章。有人認為全詩太囉嗦,可以將其改為五言: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果然簡潔明快了許多。
有人將其改為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人將其改為一幕話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只能說城裡的讀書人真會玩!再有就是杜牧這首詩寫得太平易近人,既無一個難字,也沒有一處用典,群眾基礎過於深厚。
神州處處「杏花村」
杜牧所問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兒,恐怕是唐詩留給後人的最大懸案之一。
今天跟「杏花村」有最直接關係的,是山西的杏花村汾酒集團。又有村、又有酒,幾乎將杜牧的文化遺產效益繼承到最大化。但是
如果要較真論證下杜牧的「杏花村」在哪
裡,第一個排除的就是汾陽。原因很簡
單,因為杜牧從未到過山西。
那麼應該就是安徽貴池杏花村了。杜牧曾做池州刺史四年,從詩的內容來看,「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寫江南景色,與這裡天氣更相符;當地史志記載「十裡杏花,十裡酒肆」,酒家首推「黃公酒壚」,並稱牧童「遙指」的就是這一家酒店。
「杏花村」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自然不止這兩處宣布主權,加入論爭的還有江蘇徐州豐縣朱陳村,因為蘇軾有《朱陳村嫁娶圖》詩云:「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還有湖北麻城岐亭杏花村,這裡也以產酒聞名,當地有民謠道:「三裡桃花店,四裡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今年又有江西上饒的文史專家指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應當位於上饒玉山縣冰溪鎮,因為杜牧在任江西團練府巡官期間,曾到玉山巡差辦事,看到這遍植杏花,揮筆寫下此詩。
「杏花村」歸屬權的爭奪不只是紙上文章,而是正經八百鬧上了公堂。晉皖兩地在為此商標權糾纏了9年之後,2010年,北京高院作出終審判決,「杏花村」一分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的「杏花村」有超過20多處,其中也包括了山東梁山的杏花村。只怪大家都太喜歡杏花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杏花村之外,安徽池州還有一座山叫做齊山。這個名字是誰起的呢?是包拯。包拯也曾任池州知府。而齊山上面有一座翠微亭,是杜牧所建。但是這個亭子出名是因為一首詩,《池州翠微亭》:經年塵土滿徵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這首詩是誰寫的呢?是嶽飛,沒錯,就是精忠報國的嶽飛——有時候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好小,而中國文化又真的很大!
杏花村在哪裡?恐怕只有牧童才知道
國人爭搶名人故裡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比如襄陽和南陽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文水和利州武則天籍貫之爭、江油和天水李白故裡之爭……類似羅貫中、楊玉環、老子、朱熹、西施,甚至連孫悟空、西門慶、嫦娥都有人爭。從神話傳說、三皇五帝,到先秦諸子、三國群英,甚至美女佳麗、壞蛋反派,眾多省份樂此不疲,酣戰其中。
在這些如雷貫耳的歷史人物之間,小小「杏花村」簡直太籍籍無名了!
其實作者覺得吧,「杏花村」,就是牧童隨手一指的、一個開滿杏花的小村莊,這種村莊隨處可見,幾乎每個人記憶裡的故鄉都有這樣的場景。杏花村,只是大家心目中一個美好的意象。
郭沫若說過:凡是名人勝跡,後人往往多所附會。「杏花村」只是詩人的一個的白描手法,類似的還有「黃葉村」(關於曹雪芹的「不如著書黃葉村」);「葦花村」(唐翁洮詩句:「海氣暗蒸蓮葉沼,山光晴逗葦花村」);「夕陽村」(宋劉子翬詩句:「鳥聲幽谷樹,山影夕陽村」);「薜荔村」(五代譚用之詩句:「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等等。
在唐宋詩詞中,作為一個美好意向,「杏花村」出現頻率非常高。「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列個30首不在話下。
現在人們仍然很喜歡這個意象。2015年春晚,李宇春唱了一首《蜀繡》。其中有句歌詞說「紅燭枕,五月花葉深,六月杏花村」。這個歌詞是郭敬明填寫的,當時引起眾多批評,比如過於花哨、不合常識等等。同樣的詞,方文山寫就是中國風,郭敬明寫就是言之無物,郭敬明你到底得罪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