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遙指杏花村」——中國汾酒名鎮杏花村

2020-12-12 麥田中的海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一首《清明》傳唱千年,「杏花村」也由此聞名於世,杏花村的酒也聞名於世。

杏花村之爭

杜牧一首《清明》傳唱千年,但他怎麼也想不到千年之後有人因為他爭論不休。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哪裡?全國叫杏花村的地方很多,大概就跟張富貴、李衛國這類名字差不多,全國基本上都有。池州有杏花村、汾陽有杏花村,上海青浦有個杏花村,河南滎陽也有杏花村,江西、南京、甘肅、山東等等到處都有杏花村,連東北的牡丹江也有杏花村,革命老區麻城也有杏花村。

關於杜牧先生所說得杏花村,現在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指山西汾陽杏花村;二是安徽池州杏花村;三是泛指。而爭論最多的就是前面兩個了,山西杏花村名氣最大,而杜牧先生做的卻是池州刺史。而第三種說法因為沒有利益方,也就少有人提起。

我們更偏向於杜牧先生所說的是安徽池州杏花村,一來杜牧寫詩的時候正在做著池州刺史,沒空去山西。二來詩中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恰是江南清明時節景象。三來當時的池州也有酒。史料記載古時杏花村,杏花遍野,村裡酒壚如肆,尤以「黃公酒壚」著名。「白錫壺腰中出咀,黃銅鎖腹內生須」,「半畝山林半畝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這裡。

不過這些爭論現在少了很多,2010年北京高院做了終審判定。「杏花村」品牌最後還是酒歸汾陽,旅遊歸池州,目前安徽池州杏花村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當然這也根本沒影響到汾陽杏花村,「杏花村」還是那個「杏花村」。

酒都杏花村起源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杏花村的酒已聞名國內。盛唐時,這裡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歷史上,我國著名文人、學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顧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賦詩讚譽。

山西汾陽杏花村村名起自何時,地方文獻缺少明確記載。但研究表明,山西汾陽杏花村之名得來已久,並且從未更易,這點十分少見。

汾陽杏花村名源於唐宋時期與汾酒工藝有關

1922年,作家蕭湘在汾陽杏花村採風時,就已收集到當地百姓的口述史:「在唐朝的時候,杏花村這個地方萬樹杏花,叫杏花塢。」也就是說唐宋時期山西杏花村名已約定俗成,與釀酒工藝有關。杏花村之所以「萬樹杏花」體現的是實用價值不是觀賞價值。

江地先生在《汾酒歷史初探》一文中指出,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

宋代《北山酒經》記載竹葉青和羊羔酒的配方,並多次提到杏仁在釀酒中的作用,「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兩,去皮尖,湯浸於砂盆內,研爛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鬥四升浸杏仁為汁,分作五處拌麵」。說明唐代釀酒很重視杏仁,書中特別提到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那麼杏仁曲主要指北方了。在明代高廉的釀酒著作中就進一步明確:汾州羊羔酒的配方,「曲十四兩,杏仁一斤」。這就意味著唐末宋初,汾州生產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杏花村一詞在唐末宋初成為酒村的代名詞可能就源於此。北齊時汾州生產名酒汾清可能也是一種保健酒,所以「帝日飲二杯」,這種保健酒在唐末宋初演變為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國最早的杏花村在汾州是有道理的。唐並汾故道汾州郭柵鎮北三裡外就是汾州杏花塢酒坊,由於杏花村酒坊地勢較高,過往客商一眼盡望杏林匝匝,自然要一飲為快。唐末詩人中有四位詩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詞,這幾位詩人都與山西有關,有兩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陽人,即薛能和溫庭均(其祖父封為汾州西河郡公)。「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溫庭鈞。

到了元代,政府便將羊羔酒以中國特產出口英、法等國,並在出口灑瓶上貼上杏花村商標,商標上尚有一副題聯:「金蹬馬踏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這是中國酒第一次貼標出口。也印證了元代杏花村名的存在。

杏花村的酒

杏花村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名聲也早就在外。《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幹釀」等均系黃酒類。

杏花村也少不了歷代文人墨客,題詩刻碑,盛讚佳釀。還有神話傳說中的「醉仙居」酒店,最為人樂道。有位仙翁老道,衣著襤褸,三次飲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據古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鬱芬芳,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杏花村擁有全國唯一一座獨立的汾酒博物館,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書畫作品3000餘幅,並興建了「酒都碑廊」。

如今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湧。名酒汾酒、竹葉青、白玉汾、玫瑰汾、國藏汾酒、青花瓷汾酒、中華汾酒等都已打入國內外市場,成為酒中佳品。和茅臺鎮一樣,除了茅臺還有紫紅泥等諸多酒企,杏花村也是酒企林立,除了最廣為人知的汾酒集團以外,還有金杏花、東杏、酒都、國賓等大大小小的酒企。

杏花村的酒主要以清香型為主。2007年,杏花村汾酒釀造工藝還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還提一句,這批非遺裡面,白酒除了汾酒就只有茅臺和瀘州老窖。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杏花村酒,酒液瑩澈透明,清香馥鬱,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

杏花村釀酒歷史很長,其釀酒工藝相對成型較早。雖然後來因為白酒的盛行,工藝有變化,多了蒸餾等工藝,但其主要的工藝還是延續下來。早在南北朝的《齊民要術》中就對汾清酒(也即「河東神麯酒」)的生產工藝作了如下圖示:

曲水粱米

↓ ↓

挫曲(破碎)淘洗

↓ ↓

曬乾蒸煮

↓ ↓

浸曲熱水浸沃米飯

↓ ↓

蒸煮

↓ ↓

過濾取曲液攤飯,冷卻

混合發酵

追加投料(6—9次)

1932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

著名作家《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梁衡說:「原來我國的名酒有4個香型,即濃、醬、清、鳳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濃那烈;只求這純這真,屬於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豔麗少婦,或如濃妝重抹,這杏花村汾酒呢,則如窈窕淑女,淡梳輕妝,大約因為這純,才使它成為名酒之始祖。」

杏花村與中國白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這句話並不誇張,白酒真正盛行是在清朝,而清朝正是晉商走天下的時代。汾酒因此隨晉商行遍天下,入川為濃香,入陝為鳳香,入黔為醬香。當初有句話:學會釀汾酒,天下隨便走!中國許多名酒如茅臺、瀘州大麯、西鳳、雙溝大麯等都曾借鑑過汾酒的釀造技術。

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和杏花村,其實說起來,它們淵源是最深的,也有很多共同點。我們嘗試列舉一下:

都因酒而出名,茅臺和汾酒;都是各自香型最典型集中地;行政級別也都一樣,也都是由村變鎮,茅臺鎮元朝時就有「茅臺村」,杏花村名字時間更久遠些,因「萬樹杏花」聞名;兩個酒鎮產的酒都是我國的名酒,也都在萬國博覽會得過獎,不同的是汾酒獲得的是一等的甲質大獎章,茅臺的則是四等的銀獎;都號稱是開國之宴用酒,雖然汾酒更多,但確實也有少量茅臺;甚至後面在政府或者部隊裡面也基本就是這兩大酒為主。

這兩大名酒淵源頗深,有點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包括茅臺酒工藝也離不開汾酒,一直到90年代以前,汾酒都扮演著茅臺酒老大哥的形象,只是時移勢遷,現在茅臺成了大哥。但不管是大哥還是小弟,不管是「第一酒鎮」還是「汾酒名鎮」,釀好酒才是它們的根基,才是真正的傳承。

說這麼多中國汾酒名鎮——杏花村。最後發現,在這個清明時節,還不如兩首詩來的好。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趙樸初

和風華雨正紛紛,

舉盞欲招前古魂。

般若湯兮長壽水,

不妨暢飲杏花村。

相關焦點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裡訪酒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詩成就了一個樓閣亭臺或一個小城村落,俯拾皆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成就了黃鶴樓;「先天下之憂而憂」讓嶽陽樓名聞天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眼前頓時浮現出滕王閣,但是杜牧「遙指」的杏花村並沒有特指。全國有80多個杏花村,於是引發了關於杏花村的「千古奇案」。杏花之意不在「村」而在於酒,這是因為現代人有了商品的品牌意識。
  • 再現「牧童遙指杏花村」千年酒文化!杏花村文旅公司在太原揭牌
    山西杏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將高舉「中國酒魂·活態為魂」大旗,依託杏花村千年歷史文化傳承,加快杏花村文旅板塊建設,為全省乃至全國人民再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意畫面,奮力譜寫杏花村文旅大發展新篇章,為汾酒高質量發展、為我省經濟轉型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杏花村全國有很多,但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到底是指那個杏花村?
    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杏花村」因而名聲遠播。粗略一數,全國比較有名的「杏花村」就有二十多個,到底哪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這裡,不妨擇其有影響的幾處說說,看看孰是孰非。《清明》詩圖一是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此地有「汾酒」、「竹葉青」等名酒,被譽為「甘泉佳釀」。
  • 牧童遙指的是哪個杏花村?
    要評選中國最美的詩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多半會在列。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果然簡潔明快了許多。  有人將其改為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人將其改為一幕話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只能說城裡的讀書人真會玩!
  • 【關注】牧童遙指處 杏花競風流——汾陽市杏花村鎮...
    本文原標題:《【關注】牧童遙指處 杏花競風流——汾陽市杏花村鎮發展四大產業打造經濟發達鎮透視》「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千百年來,汾陽杏花村因汾酒而名揚天下,杏花村所在的杏花村鎮更因汾酒而「名利雙收」。
  • 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真的屬於安徽嗎?
    縱觀中國古今,因為一句詩文而成就一個文明城市的屢見不鮮。一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讓黃鶴樓名動天下,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滕王閣名傳天下。而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各地搶破了頭。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關於「杏花村」的屬地之爭就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山西汾陽、安徽貴池、湖北麻城等十多個地區加入爭論,其中以山西汾陽和安徽貴池吵得最是激烈。
  • 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的背景究竟是什麼,今天的的人們頗為好奇,一種說法是說在山西省汾陽縣城北三十裡處的「杏花村」。一說湖北黃州的麻城縣古鎮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另一說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西南有個杏花村,此處過去也有酒肆,也產名酒。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更顯得樸樹迷離起來。在山東省水泊梁山黑風、南崖下的「杏花村」。據傳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問祖堂石窟」便在村上。
  • 杜牧《清明》中,「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也就是說,杜牧事實上並不是有目的地來到「杏花村」。否則,他何故要「借問酒家何處有」?等到牧童「遙指」之時,他才知道前方有一個「杏花村」。但是,山西的專家,顯然對這一首詩有了「新解」。除非專家能進一步證明:杜希望原來是一個「汾酒迷」,他是被「汾酒」醉死的,死後葬在了酒家的櫃檯下面。杜牧聽父輩們提起過,這位醉鬼曾祖是埋在酒家的櫃檯下,和他心愛的酒葬在一處的,所以才找到牧童,「借問酒家何處有」。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個關於杏花村的故事~
    提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講到的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觸景生情,深感異鄉的惆悵,於是便向借酒消愁。當問及路旁的牧童時,牧童給他指出了杏花村的方位。
  • 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呂梁名酒代表:汾酒等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杏花村」比呂梁更耳熟能詳。「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山西的省會太原出發,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以把您帶到馳名中外的酒都杏花村,傾刻間又會給你一種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感受。杏花村就在這大片杏林的深處。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連兒童都耳熟能詳的詩句,給杏花村以風採;而有1500多年歷史的汾酒、竹葉青酒又給牡牧以光採。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原來真實的杏花村是這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過,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不是清明節,而是「杏花村」。話說回來,杏花村正是因為杜牧的這首詩,從此變成了釀酒或賣酒的名址。但現實中的杏花村到底在何方?中華大地到底又有幾處杏花村?杏花村僅是產酒的的嗎?據統計,目前比較有點名氣主要有這幾個!
  • 鄉遊往何方 牧童遙指杏花村
    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膾炙人口。3月9日,首屆湖北麻城歧亭古鎮杏花旅遊節開幕式在杏花村舉行。2007年,歧亭鎮被麻城市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武漢城市圈旅遊服務基地的重點項目之一,同時納入到麻城市旅遊板塊建設項目,重點發展文化遊、生態遊、觀光遊、農家遊和尋根遊等。
  • 「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是山西、安徽,還是另有別處?
    唐代著名詩人留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清明》,其中的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被後世認為是山西汾陽這個地方,汾陽也以此為文化特點宣傳當地的杏花酒。汾陽的確有汾酒中最可口的美酒,但從歷史考證來看杜牧和山西汾陽這個地方似乎沒什麼關係,根據和唐史和《杜牧年譜》中可以清晰地得到詩人杜牧的平生足跡,詩中的杏花村在汾陽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為此,前些年安徽的貴池還和汾酒集團爭過杏花村這個商標,連把商標局作為第三方一起給起訴了呢。
  • 美酒地理丨呂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留下的這句詩,被廣泛流傳,婦孺兼知。一詩一村一瓶酒,便成為了人們認識呂梁的「鑰匙」。 呂梁市,隸屬山西省,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呂梁市歷史悠久,紅色文化、黃河文化以及白酒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
  •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到底在哪?99%的人都理解錯了!
    晚唐詩人杜牧,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講到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講到了聞名千古的杏花村。那麼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很多人都認為是山西杏花村,因為有杏花村酒,其實通過歷史考證發現和山西相距幾百公裡以為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安徽
  • 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山西,安徽為此對簿公堂!
    杜牧一首《清明》膾炙人口,人人稱道,裡面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僅成為了一首千古絕唱,也使「杏花村」名滿天下,但詩中的「杏花村」卻惹有非議,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可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指哪個地方呢?山西和安徽首當不服。
  • 杜牧《清明》一詩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原來它在這裡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然而,詩人筆下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泛指說。此說以《唐詩鑑賞辭典》為代表,認為杜牧詩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美麗的村莊裡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著雨中來客。杜牧所描繪的意境,確實讓人回味無窮。
  • 來杏花村看中國汾酒城
    背依莽莽呂梁山,襟懷濤濤汾河水,坐落於肥沃黃土地上的山西汾陽杏花村,在華夏文明、黃河文明的滋養下,釀出了6000年綿延不斷的汾酒。「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青銀高速「杏花村」口駛出,一大片宏偉的仿古建築映入眼帘,高大的城門,綿延聳立的青磚城牆,宛若一座古城。這個「古城」就是位於呂梁汾陽縣杏花村的中國汾酒城。淌出的酒香,讓來到這裡的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意猶未盡。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品嘗原漿酒。
  • 文學名家訪汾酒 牧童遙指杏花村
    7月16日下午,「第二屆中國白酒溯源——文學名家訪汾酒」採風活動在山西汾陽杏花村舉行。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劉慶邦、山西省作協黨組書記杜學文共同參加採風活動。兩天多的時間裡,作家們深入釀酒車間一線,尋訪汾酒老作坊遺址,與工人師傅和「汾三代」們親切交談,親身體驗晉商文化和汾酒文化。「這次來杏花村汾酒廠採風,就是要看看山西最近幾年 發生的變化,同時感受一下汾酒的精氣神。」活動的組織者、青年作家李昌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