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院院士」男性超過九成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2020-12-16 水母網

2013年9月10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涉嫌受賄4700餘萬元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審,這位曾被稱為「高鐵第一人」的副總工程師當庭認罪,並稱索賄2300萬元系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雖然中科院學部工作局隨後發表聲明,稱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但由於此事件摻雜著權力和利益的角逐,一時間,「院士」這個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中國,「兩院院士」代表著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很多學者終身奮鬥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人數超過九成,約90位院士為山東籍。除擁有學術性職務外,部分院士還兼任官員及企業高管等職務。

近五成院士有官員背景

「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凡是在工程及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創造性成就及重大貢獻,並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兩院院士」,享受由國家發放的每月1000元的津貼。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70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760人。據不完全統計,近半數院士除了擁有學者身份,同時還身兼行政及企業高管等職務,曾任或現任中央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市長、大學校長等。也有部分在當選為院士後,走向更高級別的領導崗位。

2005年,時任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的徐南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隨後幾年,徐南平任職江蘇省省長助理,並於2013年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多位院士為高校校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多位「兩院院士」曾任或現任大學副校長或校長。據媒體報導,在2011年新增選的院士名單中,有25人來自高等院校,其中16人為曾任或現任高校校長、副校長,相比上次增選人數明顯增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198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返回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工作。他曾擔任該校機械學院院長、副校長,2005年3月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行政級別為副部長。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為第三大工程院院士輸出省

據官方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院士的數量遠多於女院士。在中國工程院760名院士名單中,女院士的數量為36人;而中國科學院女院士的數量,佔該院總人數的6%。

中國工程院院士籍貫人數排名前5位

江蘇省123人

浙江省118人

山東省54人

湖南省45人

廣東省40人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中,山東籍的院士人數為54人,排在第三位。排名前兩位的是江蘇省及浙江省,人數分別為123人和118人。記者查詢了解到,中國科學院範圍內,有30餘名院士籍貫為山東省。

在現任「兩院院士」裡,年齡主要集中在70-89歲之間。在該年齡段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約有450人左右,佔到了六成。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齡為74.76歲,其中最小的是45歲,年齡最大的為99歲。

今年4位山東專家進入新候選人名單

2013年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一份有391人的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其中,我省有4位專家被確定為有效候選人,分別為山東大學婦產科學專家陳子江、中國海洋大學動物學專家宋微波、物理海洋學專家吳立新以及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趙家軍。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方可以為現任院士,或者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經推薦後,各學部常委會對候選人評審及投票,以選取新科院士。

相關連結

國外如何選院士

美國 選舉過程全程保密

美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都屬於私立機構,一般不會對外公開院士的人數,個人也不會把院士的頭銜寫在名片上。

美國院士從提名到選舉,整個過程全程保密,候選人只能由某個院士提名,材料也是由提名人所寫,大多數情況下,候選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提名。

俄羅斯 學術水平是評審唯一標準

俄羅斯兩院分為科學院和通訊院,一般是3年進行一次院士補選。學術水平是唯一的考核標準,院士頭銜由院長秘密投票決定,稱號一旦獲得就是終身的,不會因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而被剝奪。此外,院士還可以享受國家津貼,折合人民幣每月5000元至1萬元不等。

相關焦點

  • 武漢再添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65人
    何琳  長江網11月28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鄧小龍通訊員陶虹)11月2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發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市科協統計顯示,新增4名院士後,武漢地區中國工程院院士達3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29位(其中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身兼兩院院士)。在漢院士年齡分布較為平均,90歲以上5人,80-89歲19人,70-79歲13人,60-69歲16人,50-59歲12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 今年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2020年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名單再一次拉長。據@光明日報 消息,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
  • 中科院院士沈自尹逝世,今年至少已有9位兩院院士離世
    畢業後,沈自尹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科工作,1955年接受院領導安排,從西醫轉攻中醫,師從著名老中醫姜春華,系統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和臨診,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沈自尹是「西醫學中醫」的典範,率先對中醫稱為命門之火的腎陽進行研究,被視為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開拓者。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進入2019年以來,共和國已經至少痛別9位兩院院士。
  • 浙江省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原標題:我省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11月22日公布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浙江省共有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浙江省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員和浙江大學葉志鎮教授。
  • 中國兩院院士工作地統計,哪些省市的院士最多
    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院士是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分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土木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農業學部、醫藥衛生學部、工程管理學部等9個學部,共有院士943人(不包含外籍院士和已故院士數量)。
  • 南開大學今年8位教授進入兩院院士候選名單
    新華網天津頻道5月29日電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示200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南開大學共有8位教授進入名單。     在28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有7位南開大學教授。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 校友院士總數達27人
    半島記者 孫雅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測井專業1977級校友李寧、煉油專業1979級校友孫麗麗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煉油1981級校友徐春明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書記王勇、校長郝芳院士代表全校師生向三位校友發賀信表示祝賀。
  • 數據解讀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化學為當選中科院院士最多的學科
    根據新版學科動態分析平臺收錄的數據,青塔對歷年當選兩院院士學科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一起來看看我國當選的兩院院士主要分布在哪些學科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年當選數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曆年共增選17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約1381人當選。
  • 大無錫今天又添2名中國兩院院士,還首現一門父子兩院士!
    今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的67名院士名單,咱們大無錫又新添兩名院士!總人數達到90人!還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一門父子兩院士!一門父子兩院士厲害吧!兩院院士名錄中無錫人已達9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每兩年增選一次。自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以來,全國登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簡稱「兩院」院士)名錄的約有2400人。
  • 今年已有18位兩院院士逝世
    據微信公號「光明日報」7月1日消息,生殖內分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碧蓮,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30日在北京逝世。肖碧蓮,女,出生於1923年10月,生殖內分泌專家,上海市人。1994年,肖碧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碧蓮是5天內共和國痛失的第二位院士。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18位兩院院士。
  • 【物理科學】中國最強大腦地圖:哪些省份院士最多?
    在中國科學界中,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也是中國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 共有1367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來自全球的116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共有879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和臺灣)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全球的66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當選為外籍院士。 兩院院士籍貫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大家都知道,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士稱號,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原則上為終身稱號,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共計不超過60人。大學院士數量排行1、清華大學:兩院院士合計90人,科學院51人,工程院39人,數量遙遙領先,不愧中國理工科研實力最強的大學。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名單再一次拉長。據@光明日報 消息,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陳肇元出生於1931年10月1日,浙江省寧波市人,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留校工作,歷任清華大學土木系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至七屆常務理事及第七屆副理事長,防護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土木工程學報主編,防護工程學報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土木類學科評議組成員等職,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南開大學多位院士赴京出席兩院院士會議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義潔)6月23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溫家寶總理為兩院院士作有關當前經濟形式的報告。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是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在一定程度上,兩院院士校友的數量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反映。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
  • 各省市及高校中國兩院院士數量排行榜:前兩名無法撼動!
    院士代表著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約60人,總人數超過2000人,那麼哪些省市和高校具有院士最多呢?下面用數據說話!青塔官網統計並公布了1955-2019年間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及省市分布,不難看出前兩名江蘇(477人)和浙江(407人)具有碾壓的優勢,且院士籍貫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特高壓之父」等20位能源專家成2019年兩院院士擬推候選人!
    華夏能源網(微信號:hxny100)獲悉,近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中科院將增選71名院士,工程院將增選不超過80名院士。  根據中國科協下發的相關通知,全國學會可推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省級科協可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同一院士候選人可以同時通過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推選。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2020年以來 共和國已痛失38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