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現代主義建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
後現代主義建築簡介與理解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裡在《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強烈。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關係
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曾對建築的實用功能技術經濟藝術以及社會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討,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的見解。相比之下,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倡導者主要關心的只是形式和藝術的方面。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是人類建築史上一次全面,劇烈的革命性變化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建築在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一次演變。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發展史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在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分類
是後現代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種類型,主要的後現代主義大師都在這個範圍內。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形式和符號是其基本特徵,而表現手法卻具有折衷的、戲謔的、嘲諷的特點。從設計的裝飾動機來看,應該說這種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有密切聯繫。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特徵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裡,即在建築藝術中追求複雜性和矛盾性,而且與古典的建築美學觀念相違背;完整統一和諧不再被當作藝術創作的最高原則和目標;反之,不完整不統一和不和諧受到了推崇。這樣,建築的美學範疇擴大了,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了。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根源
建築事業同科學技術緊密相聯,建築師仍持有濃厚的理性主義觀點。這是建築中的現代主義思潮與文學藝術等門類中的現代主義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度發展,物質豐富了,房荒問題相對解決了。然而,人們感受到工業高度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果。環境危機資源危機生態危機社會危機信仰危機等,反倒使人們在物質豐裕時期產生了新的危機感,社會文化心理隨之發生新的重大轉變。
-
索尼大廈: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標杆(圖)
建築遊記 李程專欄 李程 職業經理、建築評論人 如果說紐約西格拉姆大廈代表了國際風格摩天樓的範式,那麼距離它不遠、位於麥迪遜大街550號的索尼大廈(原AT& 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則掀開了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序幕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裡在《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或曰信息社會發展形成的思想結晶。現代主義或現代派運動一詞現在被固定作為一種國際傾向的綜合名稱,這種國際傾向出現於19世紀末期西方的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繪畫、建築和其他藝術領域,後來影響到20世紀大多數藝術的特徵。
-
後現代主義建築,你了解有多少?不妨一看!
60年代,建築領域的後現代主義伴隨其方法宣言出現,建築師羅伯特.文丘裡在著作《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中,號召建築師們創造一種新的建築,拋棄現代主義國際風格的冰冷與抽象。新建築應該是有所指涉的,這意味著建築要讓人回想起歷史上的建築風格,或者包含指涉歷史與現在的題材。
-
後現代主義的母親住宅,後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慄子山母親住宅是美國著名的後現代建築師羅伯特·文丘裡的代表作品。文丘裡提倡從傳統建築元素和美國的通俗文化中尋找新的建築表現形式。他非常注重理論研究。整個住宅以淺色為主基調,室內陳設輕小靈便,多為木質家具,營造出了古樸,溫暖的情調和氣氛。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表現形式
由於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美學範疇廣大,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所以它的具體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建築師格雷夫斯設計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政大樓,英國建築師斯特林設計的德國斯圖加特市國立美術館是兩座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例子。
-
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的另一個極端
由於近代產業革命、工業化大生產所帶來的現代主義設計的「排除」裝飾,會採用大面積的玻璃幕牆、室內外光禿禿的四面牆,這些簡潔的造型使「國際化」建築及其室內設計千篇一律。時間久了,人們就對此感到枯燥、冷漠和厭煩,為了突破人們又向另一個極端發展。於是,後現代主義應運而生並受到了歡迎。
-
於沛:後現代主義和歷史認識理論
一般認為,後現代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70年代末、80年代初,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J.F.利奧塔(J.F.Lyotard)等,將西方後現代文化形式的討論上升到具有廣泛意義的哲學高度。他們在批判現代主義(modernism)的基礎上形成後現代主義哲學,擴大了後現代主義的傳播。
-
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國
各種關於新時代建築的思考開始出現 ,沙利文的名言「形隨機能」也是其一,這句話是在現代主義理論中最被廣泛誤解的,一個關於審美的原則。他的原意並不是形必須從機能中產生出來,而是美的形必須在機能滿足之後才能產生出來。對於來自威斯康星州農村的賴特而言,城市始終是象徵著金錢和罪惡,大自然的象徵意向更能契合這塊土地以及民主的體制。賴特這樣的認知和自負讓他的作品和歐洲現代主義有著根本的差異。
-
現代主義建築PK後現代主義建築,你更鍾意哪個?
在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日漸衰落的時候,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開始盛行。後現代主義源於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的大師,密斯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理論,在今天也極為流行。
-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浩斯(BAUHAUS)學校的創辦人。1883年5月18日生於柏林,父親也是一位建築師。1969年7月5日卒於美國波士頓。 1903~1907年就讀於慕尼黑工學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學院。
-
盤點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盤點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2018-07-13 20:50 我的世界Minecraft 人類的建築史已經發展了幾千年
-
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主要特徵
美國建築師R.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主要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文脈主義)。英國建築評論家c.詹克斯認為「後現代主義建築就是至少在兩個層次上說話:一方面它面對其他建築師和留心特定建築含義的少數人士;另一方面它又面向廣大公眾或當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