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根源

2020-11-25 建設工程教育網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物質生活匱乏,人們對現代化充滿渴望。建築事業同科學技術緊密相聯,建築師仍持有濃厚的理性主義觀點。這是建築中的現代主義思潮與文學藝術等門類中的現代主義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度發展,物質豐富了,房荒問題相對解決了。然而,人們感受到工業高度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果。環境危機資源危機生態危機社會危機信仰危機等,反倒使人們在物質豐裕時期產生了新的危機感,社會文化心理隨之發生新的重大轉變。在建築藝術方面,人們的精神要求和審美觀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這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

責任編輯:tufangss

相關焦點

  • 後現代主義建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關係
    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曾對建築的實用功能技術經濟藝術以及社會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討,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的見解。相比之下,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倡導者主要關心的只是形式和藝術的方面。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是人類建築史上一次全面,劇烈的革命性變化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建築在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一次演變。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發展史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在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分類
    是後現代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種類型,主要的後現代主義大師都在這個範圍內。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形式和符號是其基本特徵,而表現手法卻具有折衷的、戲謔的、嘲諷的特點。從設計的裝飾動機來看,應該說這種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有密切聯繫。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特徵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裡,即在建築藝術中追求複雜性和矛盾性,而且與古典的建築美學觀念相違背;完整統一和諧不再被當作藝術創作的最高原則和目標;反之,不完整不統一和不和諧受到了推崇。這樣,建築的美學範疇擴大了,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了。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 後現代主義建築簡介與理解
    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 後現代主義建築理論
    對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不同理論家有不同分類方式  以下是羅伯特。斯坦恩的理論  冷嘲熱諷的古典主義  這個風格也有人稱為「符號性古典主義」。它的特點是採用大量古典的、歷史的建築符號、裝飾細節,以此達到豐富的裝飾效果。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表現形式
    由於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美學範疇廣大,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所以它的具體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建築師格雷夫斯設計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政大樓,英國建築師斯特林設計的德國斯圖加特市國立美術館是兩座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例子。
  • 索尼大廈: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標杆(圖)
    建築遊記 李程專欄  李程 職業經理、建築評論人  如果說紐約西格拉姆大廈代表了國際風格摩天樓的範式,那麼距離它不遠、位於麥迪遜大街550號的索尼大廈(原AT& 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則掀開了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序幕
  • 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主要特徵
    美國建築師R.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主要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文脈主義)。英國建築評論家c.詹克斯認為「後現代主義建築就是至少在兩個層次上說話:一方面它面對其他建築師和留心特定建築含義的少數人士;另一方面它又面向廣大公眾或當地居民」。
  •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或曰信息社會發展形成的思想結晶。現代主義或現代派運動一詞現在被固定作為一種國際傾向的綜合名稱,這種國際傾向出現於19世紀末期西方的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繪畫、建築和其他藝術領域,後來影響到20世紀大多數藝術的特徵。
  • 建築設計:後現代主義的風格特徵有哪些?
    導語:建設工程教育網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視頻等先進教學方式,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安全工程師、諮詢工程師等優質網上輔導課程,點擊了解詳情>>>後現代主義包含了太多的社會的文化需求
  •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摘要:本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科學觀作了較為全面的比較。全文共分為四章: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設計首先從建築開始。首先提出的一整套關於建築的思想體系和設計方法,決定了後現代主義風格首先表現在建築設計上,而後再影響到其他領域。其方式一是後現代主義已成為一股發展的潮流和一種時尚的象徵,而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則是這一時尚的代表,同時又跨越了設計領域的界線,成為其他設計領域的設計師。二是建築師認為產品設計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同樣投入極大的熱情,從而帶動了其他設計領域後現代主義風格的發展。
  • 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國
    雖然這次美國之行並沒有帶給他任何項目,他的光輝理念並不為這個被他形容為「怯懦者的國度」所接受,但是他對於現代建築和城市的看法還是通過一系列的演講和展覽影響到了這個從19世紀中期開始迅猛發展的國家。有趣的是,這些源自於工業革命後基於對傳統的感傷崇拜的反抗和對新時代意義的追求的現代建築思潮,並沒有掩蓋掉美國本土草根文化中的建築。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 樂高建築大師:紐約索尼大廈- 後現代主義的標杆
    如果說紐約西格拉姆大廈代表了國際風格摩天樓的範式,那麼距離它不遠、位於麥迪遜大街550號的索尼大廈(原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則掀開了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序幕。這座於上世紀1984年落成的超高層辦公建築,由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在西格拉姆大廈的合作者、著名美國建築師菲利普.詹森設計。
  •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西方20世紀的現代美術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階段是1945年之後至今天。前一階段現代主義佔主流地位,兼有其它傳統的、學院的流派。第二個階段,從50年代起,出現一種與現代主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藝術思潮和流派,人們將其稱之為「後現代主義」。
  • 現代主義建築PK後現代主義建築,你更鍾意哪個?
    在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日漸衰落的時候,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開始盛行。後現代主義源於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的大師,密斯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理論,在今天也極為流行。
  • 歐洲史:繪畫、雕塑和建築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三)
    最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流派是以美國建築師羅伯特·文丘裡為首的灰色派。文丘裡在1966年出版的《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中闡述了後現代建築的主要原則,即反對現代建築的排他性的創作風格,主張傳統與當代矛盾共處,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建築物要雅俗共賞並具有個性、人情味和鄉土氣息,他聲稱「黑白都要,或是灰的」,因而被稱為灰色派。
  • 後現代主義建築,你了解有多少?不妨一看!
    60年代,建築領域的後現代主義伴隨其方法宣言出現,建築師羅伯特.文丘裡在著作《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中,號召建築師們創造一種新的建築,拋棄現代主義國際風格的冰冷與抽象。新建築應該是有所指涉的,這意味著建築要讓人回想起歷史上的建築風格,或者包含指涉歷史與現在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