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中國畫自古就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中國山水畫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當時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在隋唐時期開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接下來中公講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程。
一、起源——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實現了全中國的統一,宮殿壁畫的大量湧現,促進了繪畫的發展。這時雖未出現山水畫,但出現了表現山水的圖畫,如東漢時期的山西平陸棗園漢墓壁畫《山水圖》。
二、起興——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亂戰,社會動蕩不安,使得社會普遍流行著消極悲觀的情緒,名士們紛紛寄情山水以逃避現實,大量的山水詩、田園畫的出現促使山水畫的生成。從東晉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中云:「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看出此時的山水畫已經與人物畫相提並論,並且已初步從人物畫的陪襯中獨立出來,他的人物畫《洛神賦圖》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看到峰、石、雲、水、樹的表現,領略到當時山水畫的大致形貌。此時的山水畫理論也已經基本成熟,而且討論了空間的表現,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基礎。第一次將山水搬上了中國美術的表現舞臺,他的《畫雲臺山記》可算山水畫論的開山之作。
在南北朝後期山水畫逐漸發展成獨立畫科,並出現了戴逵、宗炳、蕭繹等以山水畫著名的畫家。宗炳所著《畫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畫理論文章。
三、全盛——隋唐
隋唐結束了戰亂狀態,進入中國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山水畫在南北朝時所顯現的獨立趨勢,入隋以後漸漸明朗。初、盛唐之際,山水畫已脫離人物故事而成獨立的畫科,到盛唐時,出現了畫法工致、賦色濃麗和筆跡豪放、水墨減淡等不同流派,山水畫由此啟立門戶,形成中國古代繪畫獨特的發展體系。
山水畫的發展,首先表現在隋唐興建的大量宮廷和臺閣上,他們在設計依山傍水的建築時,先要繪畫大量山水背景,從而促使了山水畫的進步。這時期出現了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璪等一大批山水畫大師。現存最早的山水畫作品,是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綠山水畫的面目,開創了青綠山水畫的端緒,並且初步探討了「咫尺千裡」的透視觀。《遊春圖》以青綠勾填法描寫山川、人物,尚無皴法,樹木直接用粉點染,體現出樸拙而真切地描繪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畫已由六朝以來的萌芽狀態而趨向成熟,山水畫就是從這裡開始正式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唐代的山水畫具有劃時代意義,具體表現為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立。一派是青綠山水,「大小李將軍」——以李思訓及其兒子李昭道為代表。二李的畫法是以墨筆勾勒輪廓,用青綠重彩設色,畫樹多用夾葉,有時還用泥金勾填,產生金碧輝映、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是對展子虔青綠山水的繼承和發展。一派為水墨渲淡山水,以王維、張璪為代表。詩人王維創水墨渲染山水,他首先採用了「破墨」山水的技法,蘇軾評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後世強調詩情墨趣的文人畫家,把王維奉為南宗畫派的創始者。張躁,善畫山水松石,他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成為畫學上的不朽名言。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lp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