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為您講述不一樣的中國!

2020-10-05 鄭能亮哦


1963年陝西寶雞出土的何尊,內底銘文證實了周武王滅商後籌遷洛邑(今洛陽)以為東都,以及成王繼續營建成周的史實。

銘文右起第七列前四字即「宅茲中國」。

當然,西周時期「中國」二字的含義肯定與現在不同。我們根據這個放大的「中國」來理解當時人的思想觀念。

其中,「中」是指事字,象徵氏族村落中央飄揚的旗幟,代表部落的政治中心。「口」表示氏族村落的中心廣場,「l」表示旗杆,上下彎曲的四橫象徵飄揚的旗幟。

「國」字和繁體字的「國」相比少了一個外方框。左邊的小口表示居住的城邦,上下兩橫表示城牆或壕溝,右邊是「戈」是兵器,代表國家的兵力。我們從「國」字的構成上可以看出上古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城池壕溝,沒有城邦,沒有軍隊就不能構成一個國家。

順便說一下「以德治國」:

目前發現的「有心之德」(「德」字右下角的「心」),最早也是出現在何尊,原文是「恭德裕天」。這件出土文物雄辯地證明,周人在平息了武庚和三監的叛亂,完全有資格「居中國而治天下」時,以德治國的觀念就萌芽了。


相關焦點

  • 「宅茲中國」展覽巡禮
    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配合舉辦了以甲骨文為主題的「證古譯今——甲骨文文化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甲骨文和金文都屬於早期古文字,並且後者文字體系更成熟,涉及內容更深入、更廣泛,取得的成果也更豐富。從介紹古文字,並利用古文字對中國早期古代文明進行解讀、闡釋、展示方面,「宅茲中國」展可視為該項工作的延續。
  • 阿城:「宅茲中國」新解
    後來的事情更大,銘文中含有「宅茲中國」,成為文字記錄「中國」的最早證據。寶雞博物館說這是我們鎮館之寶啊,馬承源先生說哪裡啊,這是鎮國之寶!「宅茲中國」自此成為一個大題目,專家學者立論無數。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武王豐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令。敬享哉!(武王說的宅茲中國)唯!王恭德裕天,順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 |何尊銘文中「宅茲中國」的中國所指何處?是洛陽還是寶雞?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被歷史界公認為最早的「中國」,然而一些人總是抬槓「何尊出土於陝西寶雞,中國指的不可能是洛陽」,那麼何尊為何物?它與洛陽和陝西有何淵源?中國指的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還是指寶雞所在的陝西?一.何尊為何物?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
  • 古代「中國」的五重含義——兼談何尊銘文「宅茲中國」
    內奰 (bì) 於中國,覃 (qín) 及鬼方。 ——《詩經 · 大雅 · 蕩》文王說:可嘆啊殷商!百姓如蟬一般哀嚎,心裡像沸羹一樣不安。大小官吏都已背叛,你還是不走正道。對內激怒於中國人民,一直擴散到偏遠的鬼方部落。這裡「中國」指畿內之地,後來由此引申到凡是天子或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都稱之為「中國」。
  • 國博再啟大展,「宅茲中國」展覽不可錯過的四大理由
    何尊在「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中展出>【引子】「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昨日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大幕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請查收~「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策展團隊在展廳(攝影
  • 何尊:「宅茲中國,這裡有中國」中國二字最早的銘文記載
    中國青銅器最早發現於馬家窯文明考古遺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因金屬具有易腐蝕的特性,四五千年以上的青銅遺存發現往往為數不多。青銅時代具備這樣一個特點:青銅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偶然地製造和使用青銅器的時代不能認定為青銅時代。
  • 國博偶遇宅茲中國青銅文物展,無條件為大洛陽感到驕傲
    博物館永遠都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常去常新,國博尤其如此,因為除了基本陳列的各種文物,國家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全國各地文物風俗等巡展。這次在國博,遇到的最值得參觀的展是「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毫不誇張地說,僅僅是看了何尊,都讓我覺得此行超值!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京開幕
    8月14日,觀眾在欣賞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8月14日,觀眾在欣賞「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中國日報8月14日北京(記者 姜東) 2020年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西周3「中國」一詞的由來—周成王營造洛邑、定鼎中原、宅茲中國
    誰也沒有料到,這件廢品堆裡花30元撿出來的破銅器會成為「國之重寶」,且破解了困擾無數專家「中國」稱呼由來之謎。這件青銅尊上刻有「宅茲中國」四字,是「中國」一詞迄今為止最早的文字記載,「宅茲中國」即「住在天下的中央」之意,據考古學家分析,這與歷史記載的周成王「營造東都洛邑」有關。
  • 宅茲於家 憂患安樂
    何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有四個字「宅茲中國」,意為在中國這個地方居住的意思,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從感覺疫情離自己很遠,對帶口罩不以為然,到後來的宅在家中不敢外出,短短只有幾天。幾天時間裡有關疫情信息鋪天蓋地襲來,每天確診病例層出不窮,誰也不知道誰是傳染者,誰也不清楚誰曾和其他傳染者有過接觸,變成了潛在的傳染源。恰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無數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在外的遊子、旅客準備回家,在知道了冠狀病毒的高度傳染性後,對可能的後果不敢想像。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時間:2020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時間:2020-08-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宣布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任宗哲、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參加開幕儀式。
  • 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宅茲中國」的何尊青銅器作為新中國考古的重大發現,因其銘文中記載有「宅茲中國」文字,成為考古中國與夏文化研究中的最重要文物與文字史料。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皆以此為中國歷史研究與夏文化研究的依據。主流學界雖然以此創造了最早的「中國」,產生了「宅茲中國」的學術研究項目,但卻沒有任何學者能完整地解讀「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的具體含義,是為了「中國」而附庸的斷句,曲解了周武王原話的實際意義。
  • 成周洛陽:國博「宅茲中國」陝西西周青銅器精品展!
    國博「宅茲中國」陝西西周青銅器精品展!何尊特展——成周洛陽!武則天跟她的老公唐高宗李治,很早就營建東都洛陽了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頒布《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來源:寶雞新聞網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羅君)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
  • 展覽預告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國博展出
    展覽海報(設計 | 王倩)【展覽信息】展覽:宅茲中國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展覽緣起】青銅是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銅鏽多呈青綠色而得名,又稱吉金。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將在國博開展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 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 寶雞市文物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承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籌備,即將和大家見面啦!
  • 中國人要讀一下這本《宅茲中國》,了解「中國」這個詞背後的奧秘
    今天帶給大家的這本書叫《宅茲中國》,副標題叫做「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敘述」,作者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葛兆光先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教授。這本書的書名「宅茲中國」,是西周一件名叫何尊的青銅器文物上的銘文。「宅」就是居住,「茲」就是這裡,「宅茲中國」就是在中國這個地方居住的意思。何尊上的銘文講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的遺志,在中原地區建造東都雒邑的故事。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宣布展覽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和陝西省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分别致辭,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陝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石憬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任宗哲,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等出席開展儀式。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