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歷史人物曹皇后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曹皇后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曹皇后長相平平,是一個毫無心機的女人,然而她卻穩坐皇后之位28年,穩居後宮45年。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家世背景顯赫,是當時頂級的世族大家。曹皇后的祖父是北宋王朝的開國元勳,連皇帝都要敬三分,可想而知曹皇后在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公元1033年,曹氏被楊太后看中,進入宮中,第二年就被冊封為皇后。她的夫君就是宋仁宗趙禎,歷史上有名的仁君。
這個宋仁宗,可以說是哪哪都好,勤政愛民,恭儉和善,知人善用,也非常受民眾的敬愛。可就是這樣一位仁君,對自己賢德的皇后,卻是愛答不理,甚至是充滿了惡意。
先從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說起,郭皇后是太后劉娥指定的,雖然趙禎不喜歡,但也拗不過,只能選擇接受。後來劉娥太后去世,趙禎就打算找機會廢掉郭皇后。沒想到郭皇后自己往槍口上撞,和後宮其他妃嬪爭寵撒潑,一巴掌打到了趙禎臉上。這樣的皇后誰敢要?於是立刻下旨廢后,沒想到的是,這個消息一出,頓時朝野震動,官員們紛紛跑去皇帝寢宮前進諫。由於朝野上下的反對,最終在養母楊太后的安排下,迎娶曹氏並立為皇后。
當時給皇帝娶妻默認的原則是「貌美不至禍君」,而趙禎偏偏是一位顏控。長相平平的曹皇后,自然是不合趙禎的心意。再加上這段婚姻是太后安排的,並非自己所願,所以趙禎對曹皇后毫無好感。
長久以來,趙禎對曹皇后冷淡,也不給好臉色,但曹皇后從不抱怨,也從不爭風吃醋,自始至終做著一個皇后該做的事,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
有一次正月的時候,過完燈節不久,宋仁宗又想在閏正月十五再過一次節,卻被曹皇后勸阻,只好作罷。過了三天,趙禎來皇后宮中就寢,不料半夜發生了叛亂。只見叛軍齊齊往皇帝內宮衝。
仁宗想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但被曹皇后攔住:不可出去,以防不測。一邊下令關閉殿門,一邊火速通知都知王守忠,命他帶兵平亂。
她料到叛軍無法打開宮門,定會到處縱火,於是她便派人跟在他們後面,果然不出所料,亂兵縱火燒起了簾幕,跟著的人很快就用人潑滅。
有意思的是,凡是派出去的太監侍從,曹皇后都以剪髮為證,對他們進行論功行賞。這樣一來,人人都爭先出力,很快就滅了叛軍。
在這次的平亂事件中,曹皇后充分發揮了將門虎女的謀略和膽識。按理說,皇帝應該很是讚賞她才對,沒想到的是,皇帝認為這場叛亂是皇后故意導演的,為的是在他面前顯示自己的能力。不但不感激,還想著廢掉皇后,立自己最寵愛的張美人為後。
幸好有大臣們的勸說,趙禎也拿不出證據,這才放棄。但皇帝卻把功勞全都記在了張美人頭上,還晉升其為貴妃。張美人升職後更是侍寵而驕,常常不把自己這位皇后放在眼裡,但她從來都不計較,從來都是寬容大度對待。
後來仁宗去世,英宗即位,曹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有一次英宗生病,大臣們主張太后處理政事,於是太后就在東門小殿垂簾聽政,每當大臣們對所奏之事無法處決的時候,她就說,「你們再商量商量」。從來不幹涉朝政。
過了一年,英宗病好,她便立刻下令撤簾歸政。
宋英宗僅掌政四年就病逝,隨之宋神宗即位,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
後來王安石變法,蘇軾烏臺詩案,兩人都差點丟掉性命,幸好曹皇后在皇帝面前極力開脫,才讓他們得以倖免,保住了兩位有才之人。
直到1079年,曹皇后病逝,享年64歲,諡號「慈聖光獻皇后」。
雖然作為一個妻子,她終生都未能得到丈夫的愛,但在政治上,她無疑是成功的。穩居後宮45年,歷經三帝,關心百姓疾苦,親賢遠佞,協助丈夫一起開創「仁宗盛治」,可以說是「千古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