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

2020-12-04 常航居士

【作者】

不詳。託名於神農。

【成書年代】

東漢末年(約公元2世紀)。

【主要內容】

全書分為序錄(總論)與藥物(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部分13條,簡要論述了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劑型選擇、用藥原則等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各論部分載藥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按有毒無毒和補虛祛邪的功用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每藥之下重點介紹了藥物的性味、功效和主治,其中大多為後世本草所收錄,迄今仍為臨床所常用。

【學術成就】

1.《神農本草經》是漢以前藥學知識的第一次大總結,代表了秦漢兩代的藥學成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被奉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2.所載藥性理論和藥物功用,奠定了中藥學的基礎,對中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3.首創藥物按三品分類法,成為後世藥物按功效分類的先驅。

【備註】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原著已佚,其內容輾轉保留在歷代本草著作中。現存《本經》多種版本均系南宋至明清以來的學者根據《太平御覽》《證類本草》《本草綱目》諸書所引《神農本草經》原文輯復而成,稱之為復輯本,其中著名的有孫星衍、孫馮翼合輯本、顧觀光輯本和日本森立之輯本等。在參考、引用有關輯本文獻時,必須註明某一種輯本,不能直呼《神農本草經》或《本經》。因為各種輯本與《本經》原著是有區別的,各種輯本之間亦是有差異的,不可混淆。

相關焦點

  •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著作:《本草經集注》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是《本草經集注》 ,它的作者是陶弘景。 成書年代大約為梁代(約公元500年)。 該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又從《名醫別錄》中選取365種藥物,加上陶氏自注而成。全書7卷,共載藥730種。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這兩部巨著,是中醫藥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後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一樣,都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融匯了多家經驗理論的著述。
  • 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產生時間,和許多早期文獻一樣,誰也無法確定其準確年代。只能大致推測可能產生在西漢與東漢相交之際,距今2000多年。至於書名所冠「神農」,自然與「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有關。該書真正的作者,當然決不可能是神農時代的某個人。
  • 對《神農本草經》失傳的思考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後世中藥學的形成和發展無不濫觴於此,所以《神農本草經》一直被奉為中藥學的經典著作。然而由於多種歷史原因,原書已佚。只是其中的內容被輾轉保存於歷代的本草著作之中。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各種《神農本草經》的版本,都是後人從歷代本草著作中所用的《神農本草經》內容而輯成,所以統稱為《神農本草經》輯本。
  • 《神農本草經》的內容介紹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託名&34;所作,實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相傳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34;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圖神農本草經》英法譯本。
  • 品書丨青蒿首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是一部什麼書?
    青蒿這味中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並稱中醫藥「四大經典」,它又是「四大經典」中專載諸藥的一部書,是當之無愧的本草學奠基之作。該書作者不詳,成書年代有爭議,但應當不晚於東漢末年。
  • 《神農本草經》對中藥學的價值,你知道嗎?
    相傳《神農本草經》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神農本草經》不止進行了藥物的搜集工作,還有意識地對所收藥物進行了分門別類工作,將365種藥物按照上、中、下分為三類,這被稱為「三品分類法」。分類的依據主要是藥物的性能功效。《神農本草經》所載藥品,包括高低等動植物。高等植物如人參、當歸;低等植物如茯苓、靈芝;而牡蠣、水蛭、白僵蠶等屬於低等動物,鹿茸、羚羊角等為高等動物藥材。
  • 《神農本草經》之六種輯本簡介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其著作年代及作者問題,由於《帝王世紀》有:「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宜藥療疾,著本草四卷」之說,故使人認為《本經》作者是神農。如北齊顏之推《家訓》即謂「本草神農所述」。但神農在歷史上是傳說中的人物,況神農時代,尚未有文字,因此不能認為是神農所著。
  • 中藥學經典——《神農本草經》
    中藥學也被稱作本草學,而作為學科的經典之作,則非《神農本草經》莫屬。 《神農本草經》又簡稱為《本草經》或《本經》,舊時多認為是上古聖人神農氏所傳,但與《黃帝內經》一樣,顯然也是後人託名之作。其作者至今仍然成謎,而且就連成書年代也存在很大爭議。目前,根據藥物學史的發展情況以及該書內容中所體現出的文化背景,多將其成書年代定於東漢。
  • 炎帝與《神農本草經》
    原標題:炎帝與《神農本草經》 炎帝神農氏是中國藥學的始祖,他是我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第一個遍嘗百草研究藥學的人,他對藥學的研究成果以及後代的用藥經驗都被寫進了我國第一部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賜櫻桃詩》云:"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
  • 三皇五帝時代枸杞作為「上品」列入《神農本草經》
    由於神農氏「始嘗百草」,才分辨出了許多植物的性質用途,總結髮明了中醫醫藥學。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說:「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流傳至今的《神農本草經》,傳說源自神農氏時代。
  • 神農與《神農本草經》後面你不知道的故事
    神農傳說中他牛頭人身,由於他勤勞勇敢,給部落帶來很多的貢獻,所以被人們推薦他為部落首領,後來大家稱他為炎帝。關於他的傳說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神農嘗百草,傳說他一日中百十毒,但是他為了幫助人們,誓言要嘗遍所有的百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現在我們也都聽過他的傳說,有的地方還為他建了廟宇,這都是人們為了紀念他。
  • 《神農本草經》完整39集視頻(珍藏版)
    精彩公眾號推薦《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
  • 《家中有本草,健康無煩惱》羅大倫解讀《神農本草經》
    《家中有本草,健康無煩惱》 《養生》欄目組編著 羅大中(筆名羅大倫)主講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定價:29.00元  內容簡介  《神農本草經》有中華第一藥典之美譽,比《本草綱目》更古老,比《黃帝內經》更實用。
  • 人參居《神農本草經》上品之首,中藥上、中、下三品是什麼意思?
    兩千多年前,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著歷史上形成的人參藥用的精髓,謂「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 為什麼說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哲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性哲學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神農本草經自成哲學體系,又與中國古代性哲學互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整體。有人會提出疑問:盡扯蛋,一本中藥書,怎麼會跳躍式的成為中國哲學組成部分了呢?將本草說成中藥,只是近五十年的事。五千年前,炎帝和炎帝子孫,將植物稱為本草。本草指涉世界上根本,核心,主要的植物,包括部分礦物與動物。哲學是人與自然,世界,社會和人關係的學問。神農本草經哲學是人與世界本草關係的哲學,至今在人類歷史和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之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唯一哲學。
  • 最早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你們知道多少?
    我國最早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是唐朝的《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我國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只記載了三百 六十五種藥物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陶弘景進行了增修,整 理成《本草經集注》 一書,收集的藥物也不過七百三十種。
  • 老中醫劉景曾畫出《神農本草經》
    而在中醫界,有這麼一位老中醫,不僅醫術高明,更在繪畫上有很深的造詣,他創作的《全圖神農本草經》,不僅讓他開了個人畫展,還被編入《神農本草經》英法文版全球發行。他就是山東省青島市中醫專家、書畫家劉景曾,一名鐵桿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