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時代枸杞作為「上品」列入《神農本草經》

2020-12-11 騰訊網

據先秦文獻記載,神農氏是華夏古代「三皇」之一。傳說從神農氏時代開始,炎黃族群由採集農業發展到種植農業。由於神農氏「始嘗百草」,才分辨出了許多植物的性質用途,總結髮明了中醫醫藥學。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說:「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流傳至今的《神農本草經》,傳說源自神農氏時代。

《神農本草經》雖然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但總結記載的卻是上古以來華夏族群的醫藥學知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藥用枸杞最早見載於《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卷一·上經》記載:「枸杞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御覽》作耐老)。」枸杞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是中藥藥材「木」類藥品中的「上品」藥。《神農本草經》說:上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服上藥;中藥主養性以應人,欲遏病補虛羸者服;下藥主治商以應地。所謂「上品」藥,即養命之藥。

相關焦點

  • 人參居《神農本草經》上品之首,中藥上、中、下三品是什麼意思?
    對此藥效精論,現代學者已經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進行了考察驗證,確認《神農本草經》中有關人參醫療作用之記載是完全正確的。《神農本草經》收載藥物365種,其中將藥物分為三類: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那麼,上中下三品是什麼意思呢?
  • 位列《神農本草經》上品,能清腦醒神
    《神農本草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全書共收集藥物365種,按上、中、下三品進行分類。茶在本書中位列「上品」。按照《神農本草經·序錄》的說明:「上品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就是說「上品」是養生之藥,無毒,久服可以延年益壽。
  • 五味子被列為《神農本草經》上品,藥用價值有這些,推薦6種食法
    五味子,也稱秤砣子、面藤、五梅子等,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成上品,由於其辛甘酸苦鹹五味都有,因此得名。有記載唐代的武則天用五味子來延年益壽,中國古代的皇室以及醫家,都喜歡服食五味子來強健身體。五味子有南北之分,進補時應宜用北五味子。
  • 國家Ⅱ級珍稀物種|《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草——紅景天
    國家Ⅱ級珍稀物種|《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草——紅景天文:花木君《城南二首·其二》相傳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神農氏,在東漢時集結成書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醫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把紅景天列為上品,原文:「景天,味苦平。主大熱,火創,身熱,煩邪惡氣,華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一名戒火,一名慎火。生山谷。」
  • 國家Ⅱ級珍稀物種|《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草——紅景天
    國家Ⅱ級珍稀物種|《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草——紅景天文:花木君 相傳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神農氏,在東漢時集結成書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醫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把紅景天列為上品,原文:「景天,味苦平。主大熱,火創,身熱,煩邪惡氣,華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一名戒火,一名慎火。生山谷。」
  • 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產生時間,和許多早期文獻一樣,誰也無法確定其準確年代。只能大致推測可能產生在西漢與東漢相交之際,距今2000多年。至於書名所冠「神農」,自然與「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有關。該書真正的作者,當然決不可能是神農時代的某個人。
  • 中藥學經典——《神農本草經》
    中藥學也被稱作本草學,而作為學科的經典之作,則非《神農本草經》莫屬。 《神農本草經》又簡稱為《本草經》或《本經》,舊時多認為是上古聖人神農氏所傳,但與《黃帝內經》一樣,顯然也是後人託名之作。其作者至今仍然成謎,而且就連成書年代也存在很大爭議。目前,根據藥物學史的發展情況以及該書內容中所體現出的文化背景,多將其成書年代定於東漢。
  • 《神農本草經》的內容介紹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神農本草經》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多數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藥;它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所論藥物適應病症能達170多種,對用藥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定,這也對中藥學起到了奠基作用。
  • 炎帝與《神農本草經》
    原標題:炎帝與《神農本草經》 炎帝神農氏是中國藥學的始祖,他是我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第一個遍嘗百草研究藥學的人,他對藥學的研究成果以及後代的用藥經驗都被寫進了我國第一部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賜櫻桃詩》云:"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
  • 對《神農本草經》失傳的思考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後世中藥學的形成和發展無不濫觴於此,所以《神農本草經》一直被奉為中藥學的經典著作。然而由於多種歷史原因,原書已佚。只是其中的內容被輾轉保存於歷代的本草著作之中。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各種《神農本草經》的版本,都是後人從歷代本草著作中所用的《神農本草經》內容而輯成,所以統稱為《神農本草經》輯本。
  • 《神農本草經》之六種輯本簡介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其著作年代及作者問題,由於《帝王世紀》有:「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宜藥療疾,著本草四卷」之說,故使人認為《本經》作者是神農。如北齊顏之推《家訓》即謂「本草神農所述」。但神農在歷史上是傳說中的人物,況神農時代,尚未有文字,因此不能認為是神農所著。
  •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
    託名於神農。 【成書年代】東漢末年(約公元2世紀)。 【主要內容】全書分為序錄(總論)與藥物(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部分13條,簡要論述了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劑型選擇、用藥原則等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 韓城發現珍稀黑芝 《神農本草經》列其為上品
    《神農本草經》把黑芝列為上品,稱其「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據悉,黑芝主要分布於我國福建、廣東、雲南、海南、廣西等地的林中地上和地下的埋木上,或附著於土中的腐木上,此次在韓城雷寺莊林區屬首次發現。  文/圖 記者石俊榮 通訊員範世強(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這兩部巨著,是中醫藥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後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一樣,都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融匯了多家經驗理論的著述。
  • 品書丨青蒿首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是一部什麼書?
    全書載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自其問世以來,便受到醫家重視,很多古代醫家將其簡稱為《本草經》或《本草》或《本經》。南朝梁代著名醫家陶弘景編撰了一部《本草經集注》,對《神農本草經》加以注釋、補充,影響極大。但是遺憾的是,《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經集注》很早就失傳了。
  • 中醫四大經典之《神農本草經》視頻全集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託名"神農"所作,實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近期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咱們中國已經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給國際社會提供了很多幫助。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採訪時說:「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核心作用,能顯著降低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機率。
  • 你不知道的這五種焦作特產,有一種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懷山藥,它的根塊圓而細長,它不僅可以食用,幹了以後還能作為藥材。它的營養成分居蔬菜之冠,汁少粉多、煎煮不敗、甘甜可口,也是請客設宴的佳品。作為藥材,它具有有健脾補虛、滋精固腎等功效。三、懷牛膝四大懷藥之一,懷牛膝。懷牛膝是一種中藥,以其莖部有節似牛膝而得名,藥用根部。
  • 此物被《神農本草經》譽為上品,「除溼能健脾胃,澀精以固腎氣」
    據《神農本草經》之中記載,芡實乃是「上品」良,入藥能「補中,益精,強志。久服令人耳目聰慧,輕身不老」。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之中也說到芡實入藥能「補脾固腎,澀精止遺」,更是明確了芡實的主要功能。在現代生活當中,芡實仍然不失為一種「上品」養生良藥。
  • 中醫故事:你不知道的神農
    神農,即炎帝,亦稱神農氏、烈山氏,漢族神話人物。名伊耆,姜。生辰:古歷4月26日。傳說生於距今5500~6000年前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華夏太古三皇五帝之一,農業的發明者,醫藥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