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的基本功夫:臨摹前和臨摹過程中的讀帖

2020-12-12 只是書法

臨摹前和臨摹過程中讀帖的功夫淺探學習書法需要通過臨摹掌握範字的字形與技法,要臨摹的到位和有味道,就必須掌握讀帖功夫,也就是眼力頭要好。

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讀帖的眼力功夫呢?

臨帖的眼力可以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讀帖的能力;二是臨摹過程中的比較讀帖能力。

讀帖是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我們學習書法是向經典或優秀的作品學習,要掌握他們的技法與字形,除了必要的技法理論知識以外,讀帖最重要。只有通過分析範字的點畫形狀與位置,結構布勢特點,對整個字形有了清楚的了解,才能做到臨摹的形質具準 ,方不浪費功夫與時間。

初學書法的讀帖 ,因為眼力不夠,需要藉助字帖上的界格,通過界格的坐標點找準點畫形狀與位置,無論是描紅訓練或對臨都需要先讀帖然後臨摹。

比如這個「善」字的界格,共有二十五格。我們可以藉助這些界格找準一個字中每一點畫的位置及其角度,如「善」字的上兩點,有了界格,就非常容易看出點畫的位置:他們的位置在第二和第三格的左側。又如長橫的整體長度,從起筆到收筆佔了五格位置。至於點畫角度問題,米宮格最好。實際上,當我們讀帖到一定功夫時,可以做到心中有尺,眼中有準,不需要藉助界格同樣能夠讀準字形,甚至像照相機那樣在頭腦中留下底片,以供我們臨摹練習時調用。

讀帖要做到精準,不但做到形準 ,還需要讀出神採來,讀出字形的味道來。臨摹過程中讀帖,就是比較分析式點讀帖,具體來說就是將我們臨摹在紙上的字與原貼範字進行對照分析,看看什麼地方有問題,然後再下面的臨摹過程的不至於反覆重複同樣的錯誤。

臨摹過程中的讀帖其重要程度不亞於臨摹前的讀帖,甚至更重要,因為我們如果能夠做到每天都臨摹過程中,都堅持比較原帖範字進行自己找出臨摹中的不足,會減少自己對錯誤的反覆重複鞏固的概率,無疑是縮短了臨摹時間,提高了臨摹的效率與質量。實際上有不少的書法愛好者不是這樣的,臨摹作業完成後,就交給了老師,自己就不在過問了。

俗話說自己理解的才是金子,老師指導固然重要,畢竟是老師的眼力功夫而不是自己的眼力功夫。要提高讀帖能力,或者說臨帖功夫就必須從讀帖入手。讀帖功夫到了我們才能打下紮實的臨摹功夫,掌握書法的技法。

相關焦點

  • 書法臨摹過程中的讀帖:要處理好森林與樹木的關係
    學習書法要先讀帖後對臨,方不錯用功夫。這裡的讀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對我們真正臨摹學習的字帖經常性的閱讀分析,就是在不臨摹的時候,就像讀書那樣去閱讀,可以是一個字或者一行字,從一點一畫開始閱讀分析點畫,結構整體氣勢。並努力去記住字形中的特點,甚至如照相機那樣印在腦中。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那怎麼讀帖、臨帖、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臨帖,將字帖放在旁邊,仿照帖中運筆技法,結構特徵,轉折、提按、頓挫、起收、藏露以及章法布局而練習書寫。臨帖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對臨,背臨、意臨。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那怎麼讀帖、臨帖、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讀 帖 】 讀帖,即看帖。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
  • 書法臨摹中還有這個技巧和目的
    書法臨帖中的三個基本要領臨帖是書法學習中的基礎,書法好與不好,有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衡量,就看臨帖的基本功怎麼樣了。一些書法大家都是把臨帖作為一生的功課來做,林散之為了增強筆力,每天都堅持臨帖,明代書法家王鐸就做到了一日臨帖,一日創作,他們認為臨帖是從古人那裡得到用筆和筆法,因此,臨帖也成為書法家們藝術成就的必備功課,古人的書法也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就是要從臨帖中獲取營養,獲得必要的書寫方法。
  • 硬筆書法的臨摹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少不了要臨摹字帖,而臨摹字帖就是一種模仿。如果恥於模仿,恥於臨摹,就無法學到他人的好經驗好方法,當然難以不斷提高和進步。 找一本自己喜歡的鋼筆楷書字帖,將較透明的(以能看清帖中字的筆畫為標準)書寫紙或者拷貝紙,蒙在字帖之上,用鋼筆按帖上的字一筆一畫地映寫下來,通過映寫,全面深入地了解原帖的點畫、結構,和用筆、筆勢的特點。一本字帖要反覆摹,直到記熟、寫熟。 摹帖的過程中,一定要動腦筋,找出一些書寫的規律來,切不可「依樣畫葫蘆」,只作機械的重複。
  • 臨摹的關鍵是什麼?讀帖和悟帖!這都不知道,難怪進步不大
    書法學習中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臨帖,不管是跟名師學習,還是跟普通培訓機構學習,亦或者自己自學。但有些人無論哪種方式臨帖學習,往往都收效甚微。學生認為老師的講解就是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也就養成了臨摹時只仿照字帖,不分析字帖的習慣。從此,書寫也就理所當然的地成了照葫蘆畫瓢,不摻雜自己地理解。這樣的後果就是眼裡有書法心中沒有書法,看見時可以模仿,看不見時就無能為力了。也因此,這樣的學習,效率很低,進步很慢。分析字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讀帖」,其實讀帖是在「悟帖」,這是臨帖中最關鍵的一部分。
  • 書法臨摹精要和方法,絕對值得品讀收藏!
    自古以來,臨摹是習書的不二法門。每一位練習書法者都必經臨摹前人書法的過程。那麼到底怎樣臨摹才真正有效呢?石安看來,臨摹側重要掌握三個方面:一是筆畫,二是字形,三是神質。前兩個是基礎功夫,後一個是進階要求。筆畫。筆畫的豐富性構成了中國書法獨特的魄力。
  • 讀帖千遍,其義自見,讀帖是臨帖的重要環節
    很多人沒有讀帖的習慣,在臨帖時,只重視對單個字的筆畫、結體的觀察和臨摹,卻很少關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忽視對作品整體章法的把握,更不會去體驗和感悟作者當時書寫時的情緒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來的跡象,更說不上對作品所透出的個人綜合修養、創作風格、及作品意境的把握。
  • 書法讀帖知道這4點,臨摹下筆如有神!
    ,有些時候是和我們的讀帖仔細不仔細、深入不深入是沒有多麼大的關係的。但是,總的來講,他們是呈現著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讀帖讀的越認真、深入、透徹,就越有可能臨摹好這幅書法作品。這就好像我們和一位朋友相處一樣,你對他的脾氣、性情、愛好把握的越準確,就越有可能和他相處的和睦。但是,一旦你們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並不意味著這是因為你對他不了解、不認識造成的。相反的,你對他越了解、越熟悉,在大概率上你會避免這些無所謂的爭吵。
  • 推薦一件杜甫《蜀相》的書法創作,練書法時讀帖比臨摹更重要
    讀帖比臨摹更重要為什麼說讀帖比臨摹更重要呢?很多書法愛好者比較容易進入一個誤區,認為要學好書法就是拼命地練字,一股腦兒地臨帖就可以把字寫好,小編不贊稱這種學書法的方法。臨摹是學好書法的必備條件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是學書法前的重要一步是讀帖,卻被很多人忽視。
  • 《九成宮醴泉銘》的臨摹方法——摹帖、臨帖
    當然這些方法和規則,都是藝術技巧,而不是目的。臨摹是學習書法的核心方法,「臨」包括對臨、背臨和意臨等;「摹」包括雙鉤、單鉤和向拓等。只有通過不斷臨摹,從生疏到熟練,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九成宮》點畫用筆和結構安排的一般規律。我們可以嘗試從「摹帖、對臨、讀帖、背臨」四個層面展開對碑帖的學習。今天先介紹摹帖的方法。
  • 這個方法讓讀帖更容易,臨摹的準不準,比較一下就知道
    有好多網友評論說:「這哪是臨摹,這像是在講素描的透視關係」「臨摹需要這麼多輔助線幹嘛,太死板了」「這不是書法,不是寫字,是在畫字」每當看到這樣的評論,我也只能用一句「感謝」來回應,我也不作過多的解釋。這裡我統一回復一下,我標註輔助線的初衷是幫助那些初學者,或者需要提升讀帖能力的書友們。
  • 書法臨摹的基本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不然,拋棄優秀碑帖而隨心所欲,率性而為,一味地依照自己的寫字辦法和習氣練下去,那麼只能得不償失,不會有好的成效。誠如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現代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先生以形象的比喻強凋臨帖的重要性:臨摹他人優秀的作品是使自己不斷取得新的東兩,是在做加法;假如老是處於「自我創造」狀態,會使自己毫無進步,徒耗年月,是在做減法。
  • 臨摹:書法堂奧的不二法門
    臨摹是進入書法堂奧的不二法門。當然對於不同人在不同的學書階段著意於何種臨書目的其採用的臨摹手段和方法會各有異同。 鮮于樞行書《跋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 而如果平時有一段時間的臨帖、讀帖的準備再加上某天好的心境合適的詩文信手抄之兩、三遍之內往往易得佳構。
  • 劉顏濤:如何臨摹甲骨文
    學習書法其實就是在臨摹的過程中深入體會範本用筆的起始轉成之理,模仿範本的用筆方法和結體手段。但學習甲骨文與學習今文字書法,又有著許多不同之處。了解這些不同可以使我們的學習更主動、收效更快。首先,甲骨刻辭一般沒有書丹的過程,基本上是契刻者直接用刀刻在甲骨上,雖然有少部分文字是先書後刻,個別也留有極少墨跡,但很難作為毛筆書寫的參照。
  • 以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為例,詳解臨摹中如何正確讀帖
    書友的習作其實這也算是初學者比較常犯的錯誤,接下來我們就結合大家在臨習的作品: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來詳解一下臨摹中如何正確讀帖讀筆畫,要以精準為目的筆畫寫不像,除去用筆能力上的不足,主要就在於筆畫寫不準,所以讀帖的時候,就要以「精確」為目的。何為精確?一個筆畫除了起筆行筆收筆的書寫動作外,還有以下這些基本特徵,你在的讀帖的時候都仔細觀察了麼?
  • 他臨摹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臨帖複印機」
    「臨摹」或者「臨帖」。王澍臨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無論是臨還是摹,都是為了能夠和原帖寫像,為了更好地模仿,現在大部分書法學習者喜歡把二者分卡,只強調臨寫,基本不摹寫,對於初學者,很難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我的建議是,臨和摹這兩種方法要同時運用。
  • 也談寫毛筆書法臨摹的重要性
    先解釋一下「臨摹」的概念。「臨」和「摹」是不同的,「臨」,是把字帖放在邊上,照著字形筆法學著寫;而「摹」則是用薄紙放在大字上面,跟著描寫。現在都有那種描紅字帖,不用放紙,直接在淺色字上描寫。對初學書法者來說,基本要先「摹」,再「臨」,再臨摹一起進行。
  • 臨摹碑帖要注意的5點事項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要進行的訓練,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臨摹碑帖要注意以下5點事項:1、碑和帖不可偏廢,碑和帖是書法的兩大門派,碑一般指的是秦漢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碑版刻石。而只寫碑,又容易做作和呆板。二者相結合才是最好的選擇。2、臨摹碑帖,要重視讀帖的作用,通過讀帖,觀察書法作品的章法、墨法、筆法,體會書法中的氣息、格調和韻味,從而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對於字帖的理解能力。
  • 一個和尚臨摹的《蘭亭序》,賣了400多萬,達到了臨帖最高境界
    ,基本可以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形似而神不似。這是初學者的境界,初學書法臨帖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臨摹得很像,並且下了極大的功夫,最終臨摹出來的結果,如果分析單字的話,能夠與原帖基本無二,但是神韻皆無,這是功力不足和體會不夠的結果,達到這一境界的人,書法才算基本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