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臨摹的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複印機」
從無秩序的書寫,到有了秩序,再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書法理論,書法樹立起了規範,有了相對固定的審美範疇,這個時候需要考慮傳承的問題,先賢書法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去模仿前人的優秀作品,後人稱之為「臨摹」或者「臨帖」。
摹和臨是兩種方法,摹指的是影寫,在書法字帖上覆蓋一層半透明的紙,透過半透明的紙摹寫,這樣能夠很好的模仿像字帖的結構,「描紅」也屬於摹的範圍,臨指的是比著字帖書寫,把字帖放在一邊,邊觀察邊書寫,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字帖的特點。
王澍臨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
無論是臨還是摹,都是為了能夠和原帖寫像,為了更好地模仿,現在大部分書法學習者喜歡把二者分卡,只強調臨寫,基本不摹寫,對於初學者,很難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我的建議是,臨和摹這兩種方法要同時運用。
王澍臨黃庭堅行書尺牘
臨帖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學習書法不臨帖是不行的,也是練不好書法的,先通過臨摹去學習古人留下來的優秀範本,通過模仿學習書法的技法、規律,然後再把學習到的技法規律加以運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是古人總結的一條最快的學習書法的方法,屢試不爽。
王澍臨摹《石鼓文》
歷代書法大師,無一不是臨摹的高手,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其代表作《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指的就是要去認真的臨帖,宋代書法家米芾也是一個臨摹高手,他自述四十歲之前一直都在「集古字」,40歲之前都是在模仿別人。
清代書法界也有這樣一位臨摹高手,一生臨摹了很多古代經典書法字帖,而且還臨什麼像什麼,都能得原帖幾分真味,被很多網友譽為「清朝臨帖複印機」,臨摹好自然書法也不差,因書法好還被特別任命為五經篆文館總裁官,極受重視。
王澍臨王羲之草書《十七帖》
他就是王澍(1668--1743),字若林,號虛舟,江南金壇人,善書,書法臨摹高手,擅長多種書體,尤其是歐體和褚體,官至吏部員外郎。
王澍臨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我們看王澍的臨摹的古人法帖,和原帖十分相近,雖然被譽為複印機,具有原帖的神韻,但還是掩藏不住王澍的個人特色,秀美柔和,這或許和他的性格有關吧。
王澍臨王羲之行書《蘭亭序》
你覺得王澍臨摹的怎樣?能稱為複印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