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臨摹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臨帖複印機」

2020-12-12 不二齋孫賓旭

他臨摹的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複印機」

從無秩序的書寫,到有了秩序,再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書法理論,書法樹立起了規範,有了相對固定的審美範疇,這個時候需要考慮傳承的問題,先賢書法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去模仿前人的優秀作品,後人稱之為「臨摹」或者「臨帖」。

摹和臨是兩種方法,摹指的是影寫,在書法字帖上覆蓋一層半透明的紙,透過半透明的紙摹寫,這樣能夠很好的模仿像字帖的結構,「描紅」也屬於摹的範圍,臨指的是比著字帖書寫,把字帖放在一邊,邊觀察邊書寫,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字帖的特點。

王澍臨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

無論是臨還是摹,都是為了能夠和原帖寫像,為了更好地模仿,現在大部分書法學習者喜歡把二者分卡,只強調臨寫,基本不摹寫,對於初學者,很難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我的建議是,臨和摹這兩種方法要同時運用。

王澍臨黃庭堅行書尺牘

臨帖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學習書法不臨帖是不行的,也是練不好書法的,先通過臨摹去學習古人留下來的優秀範本,通過模仿學習書法的技法、規律,然後再把學習到的技法規律加以運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是古人總結的一條最快的學習書法的方法,屢試不爽。

王澍臨摹《石鼓文》

歷代書法大師,無一不是臨摹的高手,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其代表作《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指的就是要去認真的臨帖,宋代書法家米芾也是一個臨摹高手,他自述四十歲之前一直都在「集古字」,40歲之前都是在模仿別人。

清代書法界也有這樣一位臨摹高手,一生臨摹了很多古代經典書法字帖,而且還臨什麼像什麼,都能得原帖幾分真味,被很多網友譽為「清朝臨帖複印機」,臨摹好自然書法也不差,因書法好還被特別任命為五經篆文館總裁官,極受重視。

王澍臨王羲之草書《十七帖》

他就是王澍(1668--1743),字若林,號虛舟,江南金壇人,善書,書法臨摹高手,擅長多種書體,尤其是歐體和褚體,官至吏部員外郎。

王澍臨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我們看王澍的臨摹的古人法帖,和原帖十分相近,雖然被譽為複印機,具有原帖的神韻,但還是掩藏不住王澍的個人特色,秀美柔和,這或許和他的性格有關吧。

王澍臨王羲之行書《蘭亭序》

你覺得王澍臨摹的怎樣?能稱為複印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臨帖是書法學習最重要的一環,臨帖的差異,可以說起點就決定了最終的技法高度,儘管都是臨帖,那麼,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是殊途同歸還是背道而馳?古人臨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進步飛速,能不斷精進技藝,但是今人臨帖卻無法實現突破。面對精帖名帖滿腔熱情,最終卻無所適從。那麼,今人臨帖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
  • 他的書法被湮沒了100年,無人提起,臨摹《雁塔聖教序》堪比原帖
    他的書法被湮沒了100年,無人提起,臨摹的《雁塔聖教序》堪比原帖,比原帖還細,挺拔有力清代是書法的大發展和大變化時期,在這個時期,書法的各種書體都得到了發展,雖然清朝後期主流書法界以「碑學」為主,但是帖學也並沒有完全衰落,湧現出一批帖學大家。
  • 這5位臨帖高手,臨的比原帖還精神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原帖:王羲之《聖教序》臨帖:元代趙孟頫
  • 這5位臨帖高手,臨的比原帖還精神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 今天,讓我們通過宋、元、明、清時期六位名家的墨寶,感受一下臨帖的獨特魅力!
  • 古人臨帖作品欣賞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原帖:王羲之《聖教序》臨帖:元代趙孟頫
  • 學會董其昌的臨帖秘笈,你也能成為書法高手
    這裡的意思是說臨帖不要被原帖所囿,肖似並不足取,要入而能出,出而能自成一家,樹起自己的旗幟,表明了董其昌的創造性臨帖觀。三、背臨:撫無弦琴所謂背臨,就是不面對原帖,而是憑印象去臨寫。這需要臨帖者對原帖的文字內容較為熟悉,對原帖的筆墨語言和精神面貌有較深的理解。既然採取背臨的方式,臨帖者並不希望表面的形似,而是往往融入己意。
  •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不能進步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不能進步。世界上的各門藝術中,恐怕只有書法與他的傳統聯繫的如此緊密,離開了對傳統的正確繼承,書法幾乎不能前行。歷史上有多少狂妄的「創新」者,在推倒了傳統之後,也都在還沒有摸到書法大門的時候就倒下了。
  • 也談寫毛筆書法臨摹的重要性
    千萬不要小瞧了臨摹的作用,臨摹是學書法不可缺少的過程,也是寫好毛筆字必須要經過的過程。一開始寫毛筆字的時候,我也曾對臨摹的作用產生過懷疑,總是覺得天天照葫蘆畫瓢不可能練好字。但慢慢發現,不臨摹自己寫出來的字根本沒有章法,結構也亂。最後還是安心摹帖。一筆一划,一絲不苟地摹。
  • 硬筆書法的臨摹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少不了要臨摹字帖,而臨摹字帖就是一種模仿。如果恥於模仿,恥於臨摹,就無法學到他人的好經驗好方法,當然難以不斷提高和進步。 學習毛筆書法,教師主張要先摹後臨,學習鋼筆書法,一般只講臨帖,不講摹帖,但筆者認為摹帖也是一種容易見效的好辦法,有些初學者通過摹帖,很快地掌握了原帖的特點,摸到了規律,在較短的時間裡「入」了帖。
  • 書法臨摹中還有這個技巧和目的
    一些書法大家都是把臨帖作為一生的功課來做,林散之為了增強筆力,每天都堅持臨帖,明代書法家王鐸就做到了一日臨帖,一日創作,他們認為臨帖是從古人那裡得到用筆和筆法,因此,臨帖也成為書法家們藝術成就的必備功課,古人的書法也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就是要從臨帖中獲取營養,獲得必要的書寫方法。
  • 書法的臨摹不在於與原帖「似與不似」,而在於動作的「自不自然」
    文|夏紹毅導言:大家都知道,書法的學習離不開臨摹古人的法帖,但是許多人在臨摹的時候,往往陷入一個極大誤區。他們誤以為,臨得越像就越好,就越能掌握書法的用筆要領。當然如果你臨得像原帖,如果動作也非常的灑脫完美,這無疑學到了古人的用筆精髓,是非常不錯的。但是許多人在臨摹的時候,他們過於看重所寫的字與原帖的相似程度,而不重視書寫的動作是否自然。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作品
    2017年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要求臨摹、創作作品各一件。臨摹作品要求臨摹歷代經典書法碑帖,創作作品要求應取法臨帖對象,與臨摹作品的書體、字法等元素基本保持一致。下面,筆者節選部分作品並找出臨摹的原帖供大家對比欣賞。有的臨摹作品幾可亂真,你還好意思噴嗎?
  • 古有祝允明,今有翁志飛:書法臨帖,誰能比他們更像?
    早在2017年,本號刊發過一篇文章臨池射鵰手:他臨帖,500年來大家都服!(原文連結)講的是明代的「臨帖之神」祝允明惟妙惟肖,令人嘆服古有祝允明那麼,當今,誰臨帖又可與之比肩呢?綜合很多信息來看,或許只有這位當代書家可以稱之為當代「臨帖之神」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位書家臨古人書帖,技術水平到底如何?
  • 書法課堂:學書法為什麼要臨帖?怎樣臨?
    (陳忠康談臨帖的意義)    臨帖是學書法者從規矩入手,從古今優秀的書法範本入手,使初學者從傳統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使其有法度。"臨帖"易得前人筆意。趙孟頫說:"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臨帖是學書者,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最基本保證。
  • 書法臨摹精要和方法,絕對值得品讀收藏!
    原帖臨作對照示例石安近期選了一些書法史上著名的碑帖進行臨習示範,在這裡把原帖和石安的臨作放在一起,以便直觀地對照和了解(左邊是原作,右邊是臨作):宋代姜夔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這點明了摹帖易得字形的特點。宋代書法大家米芾每借得一本法帖,必定要精心摹習,甚至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以至其拿出摹本和真跡同樣示人時,他人都難以辨識。
  • 關於臨帖的九個關係和臨帖的秘訣
    我們只有經常性地不斷地虛心向古代書法經典學習,我們才會理解這些書法經典的價值,並從中不斷發現新鮮有用的信息,啟迪自己的思想,指導和改進書法創作。在臨帖實踐中,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較為合理的程序是:先摹寫(即描紅,功力深厚者可跳過此步驟)而後對臨,而後背臨,待能背臨熟練後即可集帖上的字為聯為句,待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原帖精神後,即可用原帖的筆法精神進行創作(又叫倚帖創作)。上述步驟也可交替進行,不斷鞏固提高。在臨帖時要注意學習古人的方式方法,不要死板拘泥地學風格。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幾可亂真,創作達到這個水平...
    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本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共收到14323位作者投稿,最終評出參展作者229位,458幅臨創作品;同時,在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投稿者中評出97位入展,共194件作品參加展出,總計652件書法臨創作品亮相。
  • ...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幾可亂真,創作達到這個水平,你好意思再噴嗎
    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本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共收到14323位作者投稿,最終評出參展作者229位,458幅臨創作品;同時,在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投稿者中評出97位入展,共194件作品參加展出,總計652件書法臨創作品亮相。
  •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
    臨帖說白了就是比著字帖寫,模仿字帖上的字,臨是接近的意思,帖是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的範本,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教材。臨帖就是要和範本寫像,臨的字越接近原帖越好。自古臨帖就是書法家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北宋的大書法家黃庭堅在他的《論書》裡就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
  • 古人論述書法的三句名言,讓你學習書法茅塞頓開。
    學習書法古人有很多經典的論述,我們今天來分享幾則。「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這句話出自清代書法家秦祖。秦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習書法要從臨習古人開始的,不臨古人書法,就像在漆黑的夜裡走路一樣,找不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