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臨帖的一點心得
關於學書法要不要臨帖這個問題,我的學習心得是要臨。因為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它所體現出的對古人的傳承。那麼,不臨古人,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前提是你可以創作出真正美的書法作品。有人說我的作品就很美啊,只是別人欣賞不了!不是人家欣賞不了,是我們寫的東西可能存在筆法單一、結構不合理等許多問題,對書法技巧的掌握還不夠豐富全面,難免貽笑大方。
-
這樣臨帖才叫臨帖——全國首屆臨帖展獲獎作品欣賞
這是全國首屆臨帖展獲獎的作品,小編覺得還是很不錯的,你覺得咋樣?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作品欣賞(高清)
這些經典作品是當代書法藝術發展的根基,也是汲取營養的源泉,為推動當代書法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鑑和啟發作用。為全面展示當代中國書壇對書法經典碑帖的學習和研究成果,鼓勵廣大書法作者植根傳統,尊崇經典,努力推出精品力作,推動當代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特舉辦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
只靠簡單模仿《九成宮》寫出來的作品不叫藝術:談談臨帖與創作
所以我們看到,在中書協的各種展賽之中,靠模仿某一家某一體的作品有時可以入展,但卻從不能獲獎。獲獎的那些作品都是對多家精華特點有所融合的作品,都是具有自我風格特點的作品。在評委的心裡,單純模仿與自我風格的形成是二種不同的藝術境界,這二者之間的距離要差上十萬八千裡。
-
書法臨帖,臨的是文化,還是技術?
古人不臨帖,那他們是怎麼學習書法的?》文章中,筆者介紹了古人尤其是宋代以前的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是不怎麼臨帖的;而且,通過當代臨帖極好的幾位書法家臨帖與創作作品對比,發現臨帖作品與創作作品面貌差異是極大的。
-
衡陽縣舉行第二屆臨帖書法作品展 71件作品入展
11月10日,「敬畏經典、弘揚傳統」衡陽縣第二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縣文化館二樓展出。 此次書法展共收到楷、草、隸、篆、行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各有特色的臨帖作品近120餘幅。
-
關於臨帖的九個關係和臨帖的秘訣
現在有一部分人臨帖選的都是不值得去臨的作品,比如一些近現代的不成熟的作品,或者是古代的非經典的作品,臨帖要找準目標這是第一位的,要抓住經典。古人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所以學習的對象、學習的榜樣要越高、越完美越好,一入手就要臨最好的帖,一開始取法就要取好,這是學書法避免走彎路的很重要的前提。二是入門帖要有「明師」幫助挑選。
-
古人寫字也臨帖,有圖有真相
寫書法,要臨帖,本是老生常談。可現實中,總有一些人不以為然。他們的理由是,寫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點,幹嘛要費事臨帖,甚至把王羲之拿來說事:「王羲之臨誰的貼了?」遇到這樣的人,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認知不到,判斷自然會出問題。
-
他臨摹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臨帖複印機」
他臨摹的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複印機」從無秩序的書寫,到有了秩序,再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書法理論,書法樹立起了規範,有了相對固定的審美範疇,這個時候需要考慮傳承的問題,先賢書法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去模仿前人的優秀作品,後人稱之為
-
西雙版納州舉辦臨帖創作書法作品展
12月9日,由西雙版納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文聯主辦,州文化館、州書法家協會承辦的西雙版納州第六屆臨帖創作暨制止餐飲浪費、樹立新文明風尚及師生書法作品展在景洪舉行。本次臨帖創作書法展以樹新文明風尚為主題,經過近半年籌備,廣泛徵集西雙版納本地文藝工作者及書法愛好者投稿300餘件,經認真篩選,共展出臨創書法作品118件。展出作品內容五體皆備、風格各異,從不同角度解讀經典,是全州臨帖創作佳作的一次集中展示。
-
不臨帖的創作,都是耍流氓
1、 臨帖就要臨經典作者的經典作品現在有一部分人臨帖選的都是不值得去臨的作品,比如一些近現代的不成熟的作品,或者是古代的非經典的作品,臨帖要找準目標這是第一位的,要抓住經典。差的魏碑也並不是一無可取,譬如那中間稚拙率真、天真爛漫的意趣,但這些意趣不能作為學習的對象,而應是欣賞、感覺的對象,假如把這些意趣當作一種方法來學習,作為入門的嚮導,是不應該的,事實證明也害了幾代人。我的幾位老師晚年都談到過這方面的體會,因此轉回頭去臨《蘭亭序》、學趙孟頫。
-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臨帖是書法學習最重要的一環,臨帖的差異,可以說起點就決定了最終的技法高度,儘管都是臨帖,那麼,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是殊途同歸還是背道而馳?古人臨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進步飛速,能不斷精進技藝,但是今人臨帖卻無法實現突破。面對精帖名帖滿腔熱情,最終卻無所適從。那麼,今人臨帖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
-
衡陽縣舉行第二屆臨帖書法作品展 71件作品入展
11月10日,由衡陽縣書法家協會、衡陽縣老年書畫協會舉辦的"敬畏經典、弘揚傳統"衡陽縣第二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縣文化館二樓展出。縣委副書記王蘇龍,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樺,副縣長周麗華,政協副主席凌奉雲等領導出席活動,並為書法展中10幅優秀作品頒獎。
-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
一個網上的學生剛剛學習書法,覺得臨帖太痛苦了,不如自己寫著玩痛快,就問我關於臨帖的的問題,回答完他的問題,我總結了一下打了出來,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什麼是臨帖?自古臨帖就是書法家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北宋的大書法家黃庭堅在他的《論書》裡就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
-
臨帖為創作服務
學書要經過長期的臨帖,學習古人之法,不斷的積累,消化吸收,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學古人的筆法,把她變成自己的筆法。學古人的結字方法,把她變成自己的結字方法,最形成自己的風格與個性。臨帖掌握的如何時人書法雖好,只能欣賞
-
學書必先摹仿,賞古代名家臨帖作品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今天,讓我們通過宋、元、明、清時期六位名家的墨寶,感受一下臨帖的獨特魅力!
-
學書臨帖的三個角度
學習書法,略過臨帖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對於臨帖淺嘗輒止,是很多業餘書友通行的弊病。但是即便是專業學書者,對於臨帖到底有何意義,也未必全然明了。很多專業書家抱定一家一帖,天長日久也會頗具功力。然而很多時候只是堆金積玉,未必能化為源頭活水。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作品
2017年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要求臨摹、創作作品各一件。臨摹作品要求臨摹歷代經典書法碑帖,創作作品要求應取法臨帖對象,與臨摹作品的書體、字法等元素基本保持一致。下面,筆者節選部分作品並找出臨摹的原帖供大家對比欣賞。有的臨摹作品幾可亂真,你還好意思噴嗎?
-
古人臨寫碑帖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王鐸:我有特殊的臨帖方法
#大有學問 #天博看展覽 #書法愛好者 臨寫古代碑帖至今仍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對於古人就更是如此了。大多數人臨寫碑帖都會比較規矩,但是,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比如王鐸。天津博物館「深心託豪素——館藏明清書法精品展」展出了王鐸的行書臨帖軸,臨寫的是東晉大書法家
-
鄭朝暉:談臨帖
(本文所有書法作品,除王羲之《姨母》、《平安》兩帖外,其餘均為筆者所寫。)要講書法,其實不容易。古人的書法是寫字的技巧,是一種日常的手藝;今人的書法是一種視覺的藝術,是一種藝術的樣式,這是不一樣的。古人的書法作品大多是信札、草稿或者是碑文,屬於實用的範疇,是以用為主的,但到了後來,逐漸出現的大幅的作品,或者純粹是用來展玩的作品,那個時候就是「技術的自覺」,就是藝術創作的意思了。在這個方面,宋代大概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不過即便如此,技術方面的承繼關係還是非常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