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坤山丨書法臨帖也要講究思辨方法
一般我們面對一副作品的時候,會對它進行整體的審視,首先看作品取法高不高,字的源頭在哪裡。現代人學書法和古人相比較,有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不利的地方是書法的實用功能逐漸消退,藝術屬性凸顯出來,客觀上失去了很大一塊書法土壤。有利的地方是我們處在信息社會,能夠得到大量的書法資料,足夠提供我們學習借鑑。
-
董其昌、黃道周、王鐸等人就是這樣以臨代創的
我們可以翻開王鐸的作品集,會發現,他老人家很多自稱臨帖的作品,其實是用巨幛寫歷代大家尺牘手札的,並且改變,或者說完全改變了原來作品的形制、大小和風格,相差千萬裡,更有甚者,其臨帖作品在用筆和結字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或者把原帖的書體都變了,行書變成草書,草書變成行書,比比皆是!
-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不能進步
經上述學習,此時對原帖已了如指掌,可以以其一點作闡發,筆法、形態、神韻俱可,忽略其它各點,如同照像的聚焦,進行有目的的臨寫,則由被動轉為主動,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個點,融入自我的書風,則帖為我所用,帖已成為我。
-
關於臨帖的七大矛盾
此時可先將此碑帖懸於壁間,仔細觀摹月餘。對其形、神、用筆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後,再動手去臨寫。臨寫時做到「察之尚精,擬之貴似」(孫過庭語),此時,可以用雙鉤,幻燈放大,等等手段對原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與臨寫,臨寫的量要大,儘量去掉自我理解的因素在手上出現,儘量做到熔入原帖。
-
淺說臨寫碑帖
因此,我們必須知道並研究臨寫古碑帖的意義和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於臨寫碑帖方法很多,在這裡簡要介紹寫實性臨寫、印象性臨寫、表現性臨寫、供臨習者參考:寫實性臨寫:字貼放在眼前,把字的筆畫原樣臨摹下來。初臨一筆看一眼,到臨一字看一眼,再到臨多字看一眼,直至到臨一行看一眼,或一頁看一眼,這要根據個人的學習能力而定。
-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臨帖是書法學習最重要的一環,臨帖的差異,可以說起點就決定了最終的技法高度,儘管都是臨帖,那麼,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是殊途同歸還是背道而馳?古人臨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進步飛速,能不斷精進技藝,但是今人臨帖卻無法實現突破。面對精帖名帖滿腔熱情,最終卻無所適從。那麼,今人臨帖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
-
王鐸臨帖為什麼總寫錯字?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臨帖儘管臨的不完全像,但應當儘量像。可王鐸臨摹的時候,往往連範本的字樣都被改動了。字樣就是一個字的基本結構,它的部首和搭配方式。
-
從王羲之王獻之到米芾王鐸黃庭堅:一位非書法名人的行草書學書經
習書就是這樣,對於自己喜歡的碑帖,臨習起來才上心,才舒服,進步也快。有朋友把習書者與所習碑帖的關係比喻為談戀愛,很有趣,也很有道理。你不喜歡那種字體,硬逼著自己去學,怎會能寫得進去?又怎麼會進步得快?《聖教序》是集字帖,字與字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那種書寫狀態下的自然呼應,行氣也不貫通,不適合行書初學者長久臨習。
-
王鐸草書研究第七期:拓而為大,在臨摹中加入個性風採的學習方法
按劉氏解釋,「拓音「ta」,意為「摹擬」,而按許氏解釋,則音「tuo」,意為「展開、張開」。筆者以為,如果不拘泥其本意,而考諸王鐸的書寫實際,則兩種解釋剛好分別說明了王鐸臨摹時的兩個著力點:既放大,又誇張和強化;既是對《淳化閣帖》中尺牘式的作品的放大,又是對其筆意、筆勢的誇張、強化。
-
臨帖的「形似」與「神似」
臨帖要求形似,其目的主要是在追求形似的過程中,掌握書寫某種字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養對這一字體的感受和認知能力。哲學上講「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臨帖想「一模一樣」,事實上難以做到,只能是力求而已。
-
高手臨帖,系統並且徹底吃透,原來是有一套好辦法!
初學者臨帖字寫得一般的大小就可以,約5釐米左右。由於毛筆不會像古人的那麼小,沒必要寫得跟原作那麼小,因而可以寫的略大一些。假如超過原作的一倍大小,就需要增加新的技術動作,屬於一種新的創作而不是臨摹,對初學者就是新的挑戰。
-
關於臨帖的九個關係和臨帖的秘訣
在臨帖時要注意學習古人的方式方法,不要死板拘泥地學風格。山雨臨帖原貼二、專與博的關係古人留下的碑帖浩如煙海,窮其一生也難學完。如何取捨,關鍵在個人喜好,因為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要選取契合自己性情的字帖作為臨摹對象。
-
學書法有方法:臨帖
關於臨帖的學習方法「帖」是指供學習書法的人臨摹的範本。這些範本大都經過幾千年來歷代書家的學習,幾千年來大家都共同認可的,具有一定的書寫技法,具有一定的書寫技巧。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途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不能進步。
-
美國科學家:中國不按常理出牌,中國古代儘是些「反人類」的發明
中國古人智慧是世界公認的厲害,四大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更有像是地動儀、冰釜、榫卯結構等等高超的技術,其實在中國古代還有很多類似來自未來的廠務,就有美國科學家表示:中國不按常理出牌,中國古代儘是些「反人類」的發明。中國古代的發明如何反人類逆天呢?
-
畫風獨特也好看 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優秀動畫
[摘要]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畫風不按常理出牌的動畫,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不知道大家選擇動畫的時候,會以什麼作為標準呢?劇情、聲優還有畫風?除去重要劇情,畫風的好壞也會影響一部動畫的收視率。但是有一些神作雖然沒有好的畫風,卻能夠依靠精彩的劇情贏的人氣。也有一些因為不如主流的畫風而導致瑜不掩瑕,再棒的劇情也只能被遮擋住光芒黯淡下來成為冷番,令人唏噓。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畫風不按常理出牌的動畫。《JOJO的奇妙冒險》
-
《書法問集》560、碑帖與字帖有何區別?
我是一人。學習書法讀帖最重要。【字帖包括碑帖,所有用來臨寫的都能稱為字帖,碑帖範圍小一些。】我們歷史很悠久,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種解釋。「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碑帖過去俗稱「黑老虎」,顧名思義,碑帖是黑的。碑帖就是通過」拓「,把原本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複製「下來。碑帖都是黑底的,碑帖就是」拓本「加以整理編輯的字帖。上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拓本,這就是碑帖。
-
辛棄疾不按常理出牌的一首詞,開篇就令人捧腹,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在兩宋詞壇中,辛棄疾是頗有個性的一個,後世喜歡把他和蘇軾並稱為「蘇辛」,因為他們都是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但辛棄疾終究和蘇軾不一樣,他身上少了些文人的雅,卻多了些從沙場帶回來的狂。他的豪放詞,往往並不狂在字面上,而是藏在字裡行間的那股正氣中。
-
把漢碑寫出生命狀態——漢隸名碑禮器、西狹頌臨寫淺論及其它
從2012年春,我把禮器碑作為我臨寫漢隸的首選,此碑為我國東漢時期重要碑刻,是漢代隸書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碑陽、碑陰、碑側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形質和性情兼具,寓奇險於平正,寓疏秀於嚴密。清人楊守敬等均給予很高評價。由此我幾乎把業餘時間全放在禮器碑的臨寫上。雖然原來也寫過,但只是比著劃劃而已,禮器碑瘦硬的特質、典雅的風貌根本沒把握住。在古人面前,我們永遠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永遠都是一個小學生。
-
鄭朝暉:談臨帖
不臨帖,有時候是不能見到用筆之中的小心思的,比如懷素的字,人人都說中鋒運筆,但是其實自敘帖裡的筆法變化還是很多的,不是仔細臨帖,很難知道在迅速的運筆之中,懷素是多麼自如地讓筆徐疾偃仰,搖曳生姿的;可見,不下臨帖的功夫,其實還是難窺堂奧的。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他的思維模式,總是可以打破常規,讓你覺得不可思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總是腳踏實地做人,卻更容易迷失自我。1.學會獨處,做一個不往群裡走的人。我的同學張偉明,高中畢業後,就「消失」了,很少和同學聯繫,就是親戚交往也很少。去年,我去南京出差,就在同學群裡問:「有沒有同學在南京混啊?」隔一會,班長張浩說:「張偉明在南京,但不知道他混得怎麼樣,能不能招呼你吃一頓飯。」我懷著試試看的態度,聯繫了張偉明。我和張偉明在一家音樂餐廳吃飯。我和他聊了兩個多小時。他說:「這些年,真的很累,無依無靠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