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讀書會】
第四期
《貓的九故事》
夏目漱石 等
南海出版公司
● 《貓島》柳田國男
和日本民俗學大師一起探訪傳說中的「貓之島」
● 《貓之墓》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筆下又一個關於貓的哀傷故事。
● 《貓大王的病》梅崎春生
貓大王與屬下們荒誕的看醫生故事。
● 《貓》鈴木文史朗
與信賴自己的小動物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是一件幸福的事。
● 《貓與老婆婆》佐藤春夫
老夫妻與貓的日常。老來伴,桐火桶,唯有戀如舊。
● 《彩虹貓的讀心術》宮原晃一郎
來自童話王國的彩虹貓的探險。
● 《貓町》萩原朔太郎
拐過街角,不可思議的貓之城就在眼前。
● 《貓之舞》田中貢太郎
日本民間著名貓怪奇譚。
● 《橡子與山貓》宮澤賢治
宮崎駿《龍貓》原型故事。
沈嘉柯讀書會:《貓的九故事》.m4a
57:21來自沈嘉柯
說說貓與作家
by沈嘉柯
(錄音節選)
日本文學特別喜歡寫貓,可能也跟他們的島國特質有關,書裡面也寫到了這種傳說的源頭。因為中國在唐代和宋代也有這種傳統。這本書裡面寫的很多的東西都很生活化,我覺得文學本來也是這麼個模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被國內有些作家搞成那種高深莫測的東西了。
這本書插圖很棒。選題也巧妙。印刷質量也好。偏偏內容參差不齊,有的很迷人,很感動。有的部分又很無趣乏味。有的篇章童話色彩濃鬱,充滿寓意。有的篇章,相當的低幼。
我推測,因為作者們都是死了50年以上的。以後只要看到是公版書作者,我就會很小心警惕。按照國際著作權公約,公版書不必支付作者的家屬稿酬版稅,節約一大筆成本,還不用編輯辛苦去談判取得授權。
在短短的隨筆《貓之墓》裡,能夠更加直白的看到夏目漱石和貓的共鳴。他談到了自己跟貓的情感牽絆。
他寫到貓漸漸地瘦了。孩子和貓也不再一起玩耍了。那貓瞪著青黃色的眼瞳,茫然盯著一處,尾巴上的毛脫掉了,吃東西更加是艱難。還有他的妻子,態度冷淡的說大概是年紀老了,腸胃有了病。當貓死掉,妻子和孩子又充滿了感情悼念這隻貓。
根本上來說,作家都是魔術師,但並不是神仙。神仙可以無中生有,魔術師需要道具展現精彩的戲法。養貓的夏目漱石,也要面對貓的生老病死。
採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手法,對夏目漱石進行解讀分析。他在這篇文章裡透露出來的悲傷懷念,也是對個人命運的哀嘆。
《貓之墓》帶給我的熟悉的感覺,就像我讀到魯迅的那段話一樣,「徘徊於有無生滅之間的文人,對於人生,既憚擾攘,又怕離去,懶於求生,又不樂死,實有太板,寂絕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悽涼,所以又必須有一種撫慰。」
文人的心態,就是這樣的複雜。貓跟作家有著太多的相通之處。雖然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統計,以我個人的經驗判斷,一些報刊公開的情況,養貓的作家佔多數。
我喜歡城市,但城市生活需要付出精神代價。比如更加孤獨。貓和城市天然接近,現代城市生活讓人跟貓的感情變得更深。
貓就是子女的代替品。舊社會每個家庭都是好多個小孩呢。城市裡面房子那麼小,養不了那麼多孩子。就只能養養寵物了。尤其貓佔據面積地盤小,不必每天溜。適合城市裡只有幾十米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局面。
《橡子與山貓》是宮澤賢治寫的,也是宮崎駿《龍貓》原型的故事。不過,小說本身帶有諷刺味道。故事文學色彩都很濃鬱,這篇原著作,給與了《龍貓》鮮明文學氣息。這也是說明,藝術創作,還是來源於多方面的靈感,要博覽群書。
【關於沈嘉柯讀書會】
先聽我講書,
再與我一起聊書
讀書不光是閱讀書籍本身,
還要閱讀創作書籍的人。
知人閱世,
讀書是為了認識人,
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