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獨處,是每一位成年人的必修課

2020-12-06 小星星的情感觀

我是星星,你的情感閨蜜;點擊【關注】,就能隨時找到我了。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說:

這麼多年一個人走過的日子,有些凌亂,有些遺憾,甚至有些難堪,但卻拭去了稚嫩,沉澱了自己,升華了閱歷,讓許多的許多變得風輕雲淡。

生活中沒有絕境,一次次的困境都必將是抵不住陽光的噩夢,經不起顛簸的泡影。你所經歷的磨練換來的都將會是成長,所有的忍耐和失去未來的某一天你都將會得到。

哪怕那些日子有些孤獨,可只要你心裡一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包括你的夢想,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你想要到達的地方,他們總能實現。

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別擔心,也別著急,在經歷失去了喜歡的人,錯過了美好的事之後,你就會發現,那些遺憾都只是為了教會你成長。

總有這樣一天,你會變得內心更加強大,沒有恐懼,因為你知道,所有的美好,終將會如期而至。

011.習慣獨處,才活得更像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越是年長,就越喜歡一個人待著。泡一杯茶,捧一本書,就可以度過一個下午。

以前喜歡三五好友成群,一起吃飯睡覺玩通宵,以前承受不了的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吃飯,一個逛街逛超市等,現在卻都能夠一個去做得很好了,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看電影,哪怕是一個人隨便在路上走走,一個在發呆,也是難得的愜意和自在。

我們都以為這樣的轉變是因為自己老了,沒有活力了,可事實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們漸漸地學會了與自己獨處,享受一個獨處的時光。

人生這一輩子,孤獨是躲不掉的,與其去融入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圈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還不如實在一點好好過自己的小日子。

生活裡有太多的身不由已,職場上我們扮演好一個員工的角色;在家裡,你可能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子女;有時候你感覺累了,也想要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時間。可是在這些社會角色面前,你只能保持微笑,保持堅強。

唯一能夠真實的做自己的時間,就是自己獨處的那一點時間,你不用強顏歡笑,也不用百般討好,更不用時刻顧及別人的感受。一個人的時候,無人打擾,無拘無束,才能活成你自己。

022.習慣獨處,是給自己一份清淨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有些男的開車回家後都會在車裡呆一會兒?

底下有人回答說:因為坐在車裡的那十幾分鐘才是真正一天裡面屬於自己的時間。車裡和家裡那一段路程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就是材米油鹽醬醋茶,是丈夫,是父親,也是兒子,但唯獨不是自己。在車上,靜靜的抽上一支煙,那種感覺才覺得軀體和靈魂都屬於自己。

每每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就好像突然的理解了我爸以前為何總會在家樓下抽上一支煙才會回來,回來吃過晚飯,陪我寫完作業,他又會去陽臺點上一支煙,靜靜的看著遠方。

以前我總認為爸爸是在假裝文藝,假裝憂愁,現在長大了,我才明白原來人越到年紀就越會知道,獨處,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它意味著你不用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命,不用隨時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操心,也不用為了每天的房貸車貸而感到無能為力。

有人說所謂的獨處,就是在逃避現實。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它恰恰是給我們一個過渡的空間,一個人繃得太緊,就容易崩潰。而獨處的時光,就可以在不被任何人打擾的情況下,學會去釋放自己的壓力,緩解內心的疲憊感。

獨處讓我們學會的不僅僅只是對現實的思考,更多的是讓我們停止了無意義的消耗和精力的透支,習慣獨處,反而多一份內心的寧靜。

033.懂得獨處,人生才會更加開闊

每一個人成年之後,肩上的責任就變寬了,也變重了。成年以前有父母擋風避雨,累了回家就有飯吃,沒錢了跟父母說一聲就可以了,可是成年了就不是這樣了,我們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哪怕加班到深夜還沒吃上一口熱乎飯,都要跟電話那頭的父母說我早回家了。

一個成年人肩上的責任會讓你陷入十分忙碌的狀態,每天都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的二十幾個小時裡面,你有著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是要跟無數人打交道的,可就是很難找到一個時間跟自己獨處,整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可當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就開始不知所措。

為什麼有的人總會感覺到生活很苦呢?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煩惱是來自於我們很難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心。

不懂得獨處的人或者說害怕獨處的人,只能夠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面,無法掙脫。而懂得跟自己獨處的人,卻可以有一種暫時與世隔絕的可能,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得更好。

這是世界很匆忙,我們很難做到拋開一切事情就為自己而活,但是這不影響你給自己預留一點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在你找不到自我的時候,在你感覺到人間不值得的時候,在你覺得自己需要停下來的時候,哪怕給自己留個一時半刻也是好的。

讓自己獨處,靜下心來,慢慢地思考,安安靜靜地。也許人生的路就會變得更加廣闊。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裡面說:

」曾經我認為,孤獨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個人。

現在我認為,孤獨是自己居然就能成為一個世界。「

人生的悲歡離合是不相通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要掌握與自己獨處的能力,理解、接受、享受那份孤獨。

學會獨處,便是一個人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了。

因為我們終將是要一個人,獨自行走在這條人生的長河裡,一個人踏遍千山萬水。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獨處,是每一位成年人的必修課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說:這麼多年一個人走過的日子,有些凌亂,有些遺憾,甚至有些難堪,但卻拭去了稚嫩,沉澱了自己,升華了閱歷,讓許多的許多變得風輕雲淡。以前喜歡三五好友成群,一起吃飯睡覺玩通宵,以前承受不了的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吃飯,一個逛街逛超市等,現在卻都能夠一個去做得很好了,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看電影,哪怕是一個人隨便在路上走走,一個在發呆,也是難得的愜意和自在。
  • 《自在獨行》十句經典: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獨處,值得細細品讀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因為哪怕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也有各自的悲歡,他不懂你的,你也不懂他的。所以,想要過好這一生,我們就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獨處。《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
  • 《自在獨行》最戳心的10句,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值得深讀
    很多路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走,每個人都應該有獨行的態度,以及獨行的勇氣。《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裡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裡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灑脫。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03獨行於世界,自在於內心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便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賈平凹做到了。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01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賈平凹在剛上初中的時候,迫於生計,他輟學回到家中務農。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以其有別於時代的思想,第一次引起了時代的注意,在《滿月兒》裡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描繪農村新人、新事的動人畫卷,那裡有愛搞農業科研的滿兒,有愛笑的月兒,濃濃的生活氣息,獨獨不見歲月的傷痛,就像春天明媚的陽光,不見陰霾的天。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便是賈平凹,「自在獨行」的賈平凹。
  • 賈平凹的《自在獨行》怎麼樣?是否適合普通上班族和大學生讀?
    真正的自在獨行來自於內心的從容和那份淡定。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不僅使用於普通上班族人看的書更適合大學生讀的一本書。賈平凹的這本《自在獨行》你一定不能錯過閱讀這本書,推薦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因為這本書看完就像是有魔力能讓你牢牢抓住眼球,充滿了力量。非常適合成年人讀的一本書,書中的情節有很多生活的感悟,經歷過現實生活的人一定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有很多感慨,從而跟賈平凹步調一致的觀點引起與自己心中的一種共鳴。
  • 《自在獨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賈平凹&nbsp&nbsp&nbsp&nbsp推薦理由:&nbsp&nbsp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賈平凹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這篇散文就收錄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每次捧讀這篇文章,總是能夠讓人們對愛情、婚姻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自在獨行》:感受靈魂的自在與安寧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老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汲取了他40多年來的精華,完美展現了一個獨行者的心路歷程,賈平凹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故事從各個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個人與世界相處的絕妙之處,給所有內心孤獨的人兒一個靈魂的棲息地。
  • 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量過百萬
    2018年11月6日,由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華語)和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在京師大廈隆重舉行。
  • 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
    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有人側重於它行雲流水的文筆,有人沉思於它發人深省的人生導向。正如讀者所言:「它同賈老一般值得敬重,是一本生命之書。」
  • 賈平凹之《自在獨行》,觸及心靈的閱讀,孤獨是一種境界
    初拿到賈平凹先生這本書的時候,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先生經歷的一些事兒和對某些人生世態及事物的略談,普通得再普通不過了,而且讓我不解的是,此書是由眾多散文、短篇組成,卻為何取名「自在獨行」呢?然而,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後,忽在不屑和茫然中徹悟。透過先生的思域,我對「孤獨」和「自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好書推薦」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好書推薦★★★
  •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
    面對母親的堅持,賈平凹再也不敢說退學掙工分的話了。那年月,正值文革期間。父親被拉到深山老林去「改造」,母親替人紡線賺錢,獨自一人撫養賈平凹兄妹四人。看到紡車不利索了,他把父親藏在樓角的幾大包書拎出來,打算偷偷賣掉。​剛出門,被母親撞見。不賣書換新紡車,一家人沒法活下去,他敢緊解釋,母親氣得渾身發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