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誠集團爆雷 理財迷局套牢百億資金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時代周報

[摘要] 與之前曾引發轟動的「阜興系」爆雷事件相比,金誠集團的套路頗為類似。「阜興系」旗下擁有4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機構,而金誠集團擁有6家。

5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港股01462)(01462.HK)短暫停牌,且未公告停牌原因。

風暴始於「五一」小長假之前。4月29日,金誠控股發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執行董事兼主席韋傑以及執行董事徐黎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遭杭州市公安局調查。5月3日,金誠控股跌20%,在近三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高達84.68%,股價目前僅為0.072港元,已經淪為不折不扣的「仙股」。

與之前爆雷的「非吸」案件不同,金誠集團不僅運營了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同時還擁有一張頗為珍貴的基金銷售牌照。

杭州公安局拱墅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並無新的情況可以通報,該案件的進展會通過「平安拱墅」官微對外發布。

披著私募的外衣

金誠集團是金誠控股的母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韋傑名下有159家公司。根據金誠集團官網的宣傳,其旗下有6家私募及1家基金銷售機構,共管理私募產品規模超過700億元,有超過300種產品可供選擇。金誠集團特意強調了其安全性:「我們的產品,每一個都是有政府信用為依託,有穩健回報和靈活周期的高端理財產品。」

然而,這個理財迷局在一夜之間崩塌。4月28日晚間,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發布通報,據浙江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稱,自4月28日凌晨開始,金誠集團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杭州警方抓獲。天眼查信息顯示,韋傑這個「80後」曾經在浙江一家律師事務所做過7年律師,創業後才開始進入金融行業。

與曾引發轟動的「阜興系」爆雷事件相比,金誠集團的套路頗為類似。「阜興系」旗下擁有4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而金誠集團擁有6家。區別是,金誠集團除了發行私募產品外,還擁有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阜興系爆雷時,相關產品的託管銀行被投資者要求賠錢。而金誠集團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幾乎形成了一個閉環。」某資管行業資深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未兌付金額高達上百億,讓這一案件看起來觸目驚心。但時代周報記者多方問詢後發現,無論是在PPP行業,抑或是在金融圈,或者網貸行業,這家公司都籍籍無名。

根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通報,金誠集團非法集資案受害人可以通過相關APP進行網絡借貸投資人登記。事實上,與「阜興系」類似,金誠集團旗下相關私募產品披著合法的外衣。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矩陣包括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這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天眼查信息顯示,這幾家備案的私募基金,甚至連提供的聯繫電話都出現了重合。

中基協官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28日,金誠旗下共運作354隻產品,主要投向為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仍在運作的基金產品共有323隻,其中包括杭州金轉源72隻、杭州觀復111隻、杭州金仲興29隻、金誠資產50隻、新餘觀復31隻、新餘觀悅30隻。

公開信息顯示,金誠旗下一些投向PPP項目的私募產品,融資期最短可達24個月,而年化收益率則高達7%―8%,甚至高達10.5%的年化收益率。這與PPP項目長周期的特點大相逕庭。依照財政部發布的《關於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規範的PPP項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屬於公共服務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合作期限原則上在10年以上。

旗下基金連續被監管點名

金誠集團的危機曝光,始於其旗下基金第三方銷售公司的業務被暫停。2013年1月6日,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稱「金觀誠基金」)拿到了證監會頒發的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某基金第三方銷售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與私募基金採用備案制不同,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是核准制,這塊牌照並不好拿。

然而,金觀誠基金卻創造了基金第三方銷售公司被罰的紀錄。

2018年5月,浙江證監局責令金觀誠基金整改,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根據該處罰決定,金觀誠基金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反映出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

6個月後,浙江證監局再出公告,責令其繼續整改。浙江證監局認為,整改期間,金觀誠基金存在與關聯方業務混同、代銷的關聯方發行的多個基金產品出現兌付風險等新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情況,金觀誠基金應當繼續整改存在的問題,並於2018年12月7日前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1月17日,金觀誠基金被浙江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12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事實上,這已經是金觀誠基金近一年裡4次被監管層點名。

金觀誠基金被整改,源自於浙江證監局2018年4月25日開展的私募專項檢查。在這次檢查中,金誠集團旗下的5家私募公司拒絕配合檢查工作,監管要求公司法定代表人到浙江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浙江證監局表示,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況。而這5家私募均與韋傑存在關聯。當時金誠集團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有個別員工思想認識不足,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要求拷貝其電腦資料時被拒絕,從而引起衝突。

兌付危機

蹊蹺的是,金觀誠基金的整改,與金誠集團的兌付危機「神同步」。2018年5月,金誠財富陷入了首次兌付危機,投資者發現,金誠財富旗下產品無法實現大額贖回。2018年7月9日,金誠集團官方宣布,旗下部分產品展期6―12個月。

股權類私募基金業務相關方的權責界定非常模糊、存在歧義,資金募集和運用過程中的監管規定存在很大漏洞。中基協官網信息顯示,自2018年4月後,金誠集團旗下私募公司再未成功備案過新私募產品,這意味著在金觀誠基金被暫停銷售業務後,金誠集團資金端受到很大影響。

據中基協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私募基金應單獨管理,單獨建帳、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參與任何形式的「資金池」業務,不得存在短募長投、期限錯配等違規操作。

從金誠集團旗下私募產品的運營來看,主要投資方向是特色小鎮長期項目,以短期融資對接長期項目,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回報率與私募產品周期、收益率嚴重不匹配。金觀誠基金被整改,意味著「借新還舊」的鏈條被切斷。

今年4月26日,金觀誠基金還在官網發布消息稱,通過其購買基金的客戶,產品的贖回不受影響,並留下了熱線電話。時代周報記者多次撥打該號碼,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相關焦點

  • 財富風險指北專題:「民營PPP龍頭」金誠集團風險全解析
    那麼金誠集團究竟是一家怎樣的機構?它為什麼會爆雷?投資者的損失究竟能挽回多少?今天我們將按照以下六個部分進行分析。  爆雷原因:  合營公司管理失控,導致剩餘資金金誠集團挪用。該系列基金共募集31億,但合營公司處僅有11億存量資金,其餘資金被金誠集團挪用。這31億元曾到過合營公司帳戶,然後被合營公司轉出,導致資金被金誠集團挪用,已經通過投資自有產品的方式重新進入金誠集團資金池。
  • 金誠集團最新新聞 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抓原因
    金融圈炸了,金誠集團爆雷崩塌,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以及等30多名高管被抓了,這簡直是令人震驚不已。金誠集團最新新聞引關注,據說是因為實控人韋傑涉嫌非法集資被抓的,目前案件還在偵查當中。  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被抓  金誠集團最新消息,不少金誠員工都覺得很是震驚,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大事件,目前抓了30多個人,案件還在偵查中,和案件相關的資料需要現場封鎖。話說金誠可是一家管理資產規模超過700億的大公司,如今曝出涉嫌非法集資,簡直是讓人無法相信。
  • 金誠集團700億私募崩盤:一個80後「律師CEO」的財富迷局
    2018年下半年,周鵬偶然接到了一個銷售人員的電話,電話那頭,聲音甜美的女生向他推薦了一款金誠財富的理財產品,號稱只做政府PPP的項目,每個都有政府出函擔保,年化收益10.5%。以往對於這種推銷,周鵬總是婉言謝絕,然而那段時間他剛好買完一套房子,手頭還有閒錢,正愁找不到高收益的理財項目,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了解了一下。
  • 又一個百億規模私募暴雷 杭州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 公司創始人...
    總負債或超過百億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  2016年開始,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以江、浙為核心,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  在金誠集團發行的私募產品中,有很多產品都投向其運作的「特色小鎮項目」。金誠集團與地方政府籤訂合同後,成立項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義向社會募集資金。
  • 上海成線下理財爆雷「重災區」 投資人逾800億元恐打水漂
    影響比較廣的主要是金鹿財行和中晉資產,嚴重程度還需要看後續這些公司償還投資人資金的情況。」 今年上半年頻爆大雷  涉及金額達1000億元以上  自e租寶非法集資案曝光以來,進入2016年的線下理財平臺一直頻頻爆雷。
  • 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韋傑等高管被抓
    早年他曾在律所擔任法律助理,2008年前後,年僅27歲的韋傑創辦金誠,投身金融創業。2016年有雜誌報導稱,韋傑曾接到一個電話號稱賺了11位數,躋身至百億身家的地位。  簡言之,就是金誠集團與政府成立合營公司,經營特色小鎮項目,再由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基金管理人發行基金產品參與項目投資。  而金誠集團的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等業務主要由旗下的金誠財富運營操作。
  • 700億金誠集團崩塌:80後老闆被抓 確認涉非法集資
    來源:中國基金報 金誠財富還是爆了。會議室裡所有人都聽到了,大家掰著指頭數一下,百億。「他們都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們。知道了?知道了!之後繼續開會。」目前,已在浙江、江蘇、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10省布局金誠特色小鎮,其中又以江、浙為核心。「原來,金誠集團只是一個賣理財產品的金融公司,有資金端。前些年從政策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勵發展PPP項目,能找得到資金的金誠集團,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青睞,這主要是地方政府有大力推進建設的壓力。但是,宣稱有5700億元訂單,肯定不可能。」
  • 金誠集團兌付危局追蹤:20億流向不明 收購標的「被抵押」
    投資人質疑金誠集團重組是否真實可靠,要求投資者籤署展期協議後又將如何恢復正常兌付?同時投資者也在質疑金誠集團旗下項目的資金流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就相關項目資金流向、公司重組及流動性恢復進展等相關問題聯繫金誠集團方面,對方回復稱:公司根據投資人信訪代表的書面要求及政府要求,正在積極籌備召開投資人代表會議,就各個項目的資金去向、資產(工程)情況、還款計劃等做進一步說明。
  •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董事長被抓 總負債高達103億
    獨角金融又致電金誠集團的品牌部,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 兌付危機曝出近一年 金誠集團重組懸疑
    金誠集團旗下金誠財富私募基金投資人王浩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他們一直放風說重組,但引入重組方是否優質,一直讓我們非常懷疑」。曾經狂奔十年的金誠集團,旗下私募產品遭遇兌付危機,為期接近一年。根據金誠集團官網介紹,其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杭州,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金融、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公眾公司等板塊。
  • 韋傑涉案被抓 金誠財富終於到了揭蠱時刻
    查詢工商資料發現,最近五六年內,韋傑、徐黎雲以內地註冊的新餘金誠實業集團、香港註冊的金誠財富集團等公司為核心,層層設立了多達100餘家關聯公司,構成了複雜的金誠集團。這些公司中多數集中於金融理財,部分經營文化電影,大多都存在頻繁更名、變更經營範圍的問題。
  • 阜興系:潛逃境外朱一棟被押回國,百億私募爆雷背後謎題咋解?
    朱一棟被押回國,百億私募爆雷背後謎題待解阜興集團董事長朱某某被押解回國8月29日晚間,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民警將被押解回國的犯罪嫌疑人、阜興集團董事長朱某某,押上警車帶離。180億爆雷!資管金額超350億元,阜興集團,這一家多元化發展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如今已是人去樓空、高管失聯。
  • 百億私募崩塌!80後創始人被抓,金誠集團涉非法集資
    同一天,「平安拱墅」微信公眾號發布警方通報,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警方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在4月19日時,金誠集團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我司有信心和能力保障所有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 愛財集團「錢志龍」投案自首,百億巨頭平臺坍塌!
    「錢志龍」投案自首,百億平臺坍塌2019年12月29日 ,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發布最新警情通報。這一天,距離米莊理財宣布良性退出,僅僅10天。堪稱火速爆雷。12月18日,米莊理財發布公告,稱平臺無法保證持續良好運營,決定停盤並進行良性有序退出。但是,僅僅10天就傳出實控人自首。良性退出公告值得注意的是,良性退出不叫爆雷。
  • 理財產品「爆雷」 與銀行的攬儲任務__財經_溫商網
    他感嘆道:拉存款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為從「收益率」角度來說,存款跟理財產品還有一定的差距,都是把錢放在銀行,多數人肯定是會選擇收益更好的理財產品,而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並不計算在存款之列。的確,在此前的很多年裡,多數人把錢放到銀行增值,優先考慮的是升值的幅度,即收益率。而銀行所有的能為本金帶來收益的產品,存款的收益率是最低的。
  • 5700億金誠集團被立案,幾十萬投資人或血本無歸
    80後的韋傑不僅僅是新一代的浙商領袖,掌管著金誠集團的百億資產,更是身兼娛樂投資人、思想家等多個身份。而此次跨界擔任「仿佛秀」的總導演,與國際頂尖製作團隊合作呈現一場光影大秀,更是他多元身份的又一次突破。2018年,韋傑馬不停蹄,主辦各類活動。1月23日,廈門,16位來自全球各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來到這裡,出席首屆地球文明會高峰論壇。本次峰會的發起人正是知名的80後先鋒企業家韋傑!
  • 再爆雷!「成龍集團」2億回售違約,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
    一周前,東方金誠將成龍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今年9月東方金誠已將成龍集團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等級AA列入評級觀察名單,連續下調評級,說明其信用資質明顯惡化,債務風險加大。
  • 又一明星遭「圍攻」,代言理財「爆雷」微博淪陷,你還會跟風嗎?
    從著名主持人汪涵到新生代主持人杜海濤,兩人深受「P2P」理財的荼毒,代言產品均於今年「爆雷」,這也讓不少消費者群起而攻之,紛紛跑到代言明星的微博底下進行炮轟。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微博淪陷,P2P爆雷的事情已經是稀疏平常了,自從2019年官方整頓理財市場之後,P2P理財就頻繁的爆雷,其中牽扯的明星們也不在少數,黃曉明、汪涵、杜海濤、張鐵林等等著名影星
  • 金誠集團崩塌,80後董事長韋傑等21人被捕,旗下港股公司人事大震蕩!
    公安機關已委託具有專業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對金誠集團的財務帳目予以審計,對相關項目和資金資產開展全面核查,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下一步,公安機關將依法繼續加大案件偵辦和追贓挽損力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
  • 浙江千億巨無霸金誠集團暴雷!
    金誠之星項目中介紹,蘇南項目於2017年6月迎來首批入駐者,而杭州項目尚未落成。資金靠借新還舊?金誠集團擁有金誠財富、酒店、房地產等業務板塊。不過,其麾下的實業板塊,並沒有強大的造血功能。想要在PPP模式下殺出一條路,也只能指望金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