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百億規模私募暴雷 杭州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 公司創始人...

2020-12-18 和訊基金

  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誠財富集團被立案調查。4月28日凌晨,公司創始人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獲。

  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誠財富集團被立案調查。

  4月28日凌晨,公司創始人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獲。

  總負債或超過百億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8年11月1日,有投資者購買的金誠財富發行或管理的私募產品出現無法贖回的情況,金誠財富或陷入兌付危機。

  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4月23日,金誠集團還在官方微信上發布《聲明》稱,「我司的戰略重組目前已進入關鍵落實階段,為避免競爭對手及其他別有用心者通過重組信息牟取不當利益;甚至可能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破壞重組,從而損害全體投資人的權益,我司暫時不便透露重組具體細節。條件成熟時,我司將適時向投資人及相關媒體進行披露。」

  現在隨著韋傑身陷囹圄,金誠集團岌岌可危。

  5700億PPP項目真實性待解

  官網資料顯示,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加拿大、日本、南非、新加坡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OC)、麗晶光電(831777.OC)等5家公司。

  2016年開始,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以江、浙為核心,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

  在金誠集團發行的私募產品中,有很多產品都投向其運作的「特色小鎮項目」。金誠集團與地方政府籤訂合同後,成立項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義向社會募集資金。一些項目質地非常一般,但金誠集團通過一番包裝後,通過旗下金誠財富招攬客戶投資,年化收益率在10%~12%之間。

  金誠集團的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等業務主要由旗下的金誠財富運營操作。金誠財富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金誠財富同時擁有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統計顯示,金誠財富旗下6家私募機構先後合計發行了超過300隻各種類型的私募產品:其中新餘觀悅30隻、新餘觀復31隻、金誠資管47隻、杭州金轉源72隻、杭州金仲興29隻、杭州觀復109隻。

  某上市公司董事長透露,金誠集團的很多特色小鎮項目,並不是真正的PPP項目,只是借政策鼓勵的PPP之名,去備案發售理財產品。這其實是典型的自融自擔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金誠集團曾對外宣稱,公司從事的新型城鎮化業務,是國家提出PPP特色小鎮的全國最大範本,至2017年9月底,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與政府項目籤約總量超5700億元。

  政府總訂單達5700億,到底是什麼概念?

  如果全部為PPP形式的中標項目,該數據僅次於中國建築(601668)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國內排行第三位。

  根據社會資本累計中標的PPP項目排行榜,入圍前10位的企業,普遍是中國建築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鐵建(601186)集團等大型央企或國企,民企僅華夏幸福(600340)、東方園林(002310)兩家。其中,排名第10位的東方園林,累計中標金額為1264.4億元。在這份PPP榜單中,並無金誠集團的名字。

  2017年,華夏幸福一年新增的籤約投資額為1650.6億,而實力遠不及華夏幸福的金誠集團,卻能一年新增3900億訂單,真實性待解。

  曾對抗證監局調查

  2018年4月,浙江證監局曾經連發5條公告稱,因在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過程中,金誠財富旗下的5家私募機構不配合開展現場檢查工作,故而對金誠旗下除新餘觀悅、新餘觀復之外的其他5家私募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2018年5月,金觀誠迎來了「大地震」。因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金觀誠被浙江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

  金誠的私募產品期限一般是1-2年,項目的建設期一般是3-5年,在建設期內,通常需要發行新的基金產品來兌付前面的基金。6個月禁售令無疑是造成其大規模逾期的致命一擊,沒有新的資金進來填補,資金鍊斷裂也就可想而知。更嚴峻的問題是,金誠集團旗下在建的項目大多是靠基金來補血,現在資金鍊斷裂,項目難以為繼,更別談政府會還款。

  不幸的是,2018年11月,浙江證監局發布公告,暫不解除對金觀誠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通知。

  雪上加霜,金誠集團爆雷似乎已是命中注定。

  「科技金融在線」專注科技金融領域獨家報導。致力於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科技金融在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韋傑等高管被抓
    作者:許尚進  來源:獨角金融  4月28日凌晨,有消息稱金誠財富集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公司創始人韋傑、徐黎雲、蔣雪琦、谷德耀等33名相關涉案人員被抓獲。獨角金融又致電金誠集團的品牌部,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 百億私募崩塌!80後創始人被抓,金誠集團涉非法集資
    編輯:小V來源:科技金融在線、證券時報等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誠財富集團被立案調查。4月28日凌晨,公司創始人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獲。同一天,「平安拱墅」微信公眾號發布警方通報,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警方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在4月19日時,金誠集團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我司有信心和能力保障所有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存款被立案 韋傑等高管被抓
    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4月28日凌晨,拱墅區分局集結300餘名警力,抓獲韋傑、徐黎雲、谷德耀、章耀庭、蔣雪琦等為主的犯罪嫌疑人共33名。新浪財經第一時間聯繫金誠集團,撥打官網電話提示無此號碼,新浪財經記者嘗試聯繫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對方電話顯示無人接通請留言,且留言箱已爆。
  • 旗下擁6家私募300多隻產品,規模700億的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80後...
    旗下擁6家私募300多隻產品,規模700億的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已被抓!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老闆已經被抓此前曾多次爆出兌付危機的金誠集團最終還是崩塌了,4月28日,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通報,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4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號稱資產規模超700億的金誠集團倒塌:創始人韋傑被抓
    雷帝網 樂天 4月28日報導繼草根投資之後,杭州又一資產規模超過100億的金融企業轟塌。據拱墅警方通報:4月27日,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
  • 金誠集團涉非吸案進展:逮捕21人,取保候審13人
    4月28日,杭州警方發布警方通報稱,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已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通過公開信息查證,金城集團創始人及實控人為韋傑。企查查信息顯示,韋傑關聯171家公司,涉及投資、科技、旅遊、教育、金融等諸多領域。
  • 浙江千億巨無霸金誠集團暴雷!
    在杭州,金誠集團和韋大大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金誠號稱國內最大的民營PPP企業,旗下擁有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6家私募基金。號稱擁有500億元資產規模的金誠集團,自稱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麗晶光電等5家公眾公司。金誠集團創始人韋傑,被稱為全球新型城鎮化巨頭、華人商業領袖,旗下擁有167家公司。
  • 金誠集團被立案、韋傑被抓!熱衷舉辦巡迴演講 參投周星馳電影
    4月28日,杭州公安局拱墅區分局發布通報稱,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同時,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金誠集團爆雷 理財迷局套牢百億資金
    4月29日,金誠控股發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執行董事兼主席韋傑以及執行董事徐黎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遭杭州市公安局調查。5月3日,金誠控股跌20%,在近三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高達84.68%,股價目前僅為0.072港元,已經淪為不折不扣的「仙股」。與之前爆雷的「非吸」案件不同,金誠集團不僅運營了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同時還擁有一張頗為珍貴的基金銷售牌照。
  • 警方查封了這家私募2平方公裡土地!80後創始人自稱華人商業領袖
    百億金誠集團崩塌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加拿大、日本、南非、新加坡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OC)、麗晶光電(831777.OC)等5家公司。
  •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 實控人韋傑被捕
    本報記者 郝嘉奇 何莎莎 北京報導4月28日18時,《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浙江杭州公安局證實,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誠財富」)涉嫌非法集資,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28日對公司實控人韋傑及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快看|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遭立案調查,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
    實習記者 | 朱佳方4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通報,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對其實際控制人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金誠集團官網介紹顯示,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中國杭州,實控人為韋傑。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板塊。
  •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董事長被抓 總負債高達103億
    作者:許尚進 來源:獨角金融 4月28日凌晨,有消息稱金誠財富集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公司創始人韋傑
  • 號稱「國內最大民營PPP」的金誠集團倒下,涉嫌非法集資,80後創始人...
    4月28日,杭州警方通報,已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並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就在5天之前,金誠集團官方還發布了闢謠公告。公告表示,「目前,我司正是以此為目標導向,全面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與指導,努力通過戰略重組積極恢復流動性」。
  • 5700億金誠集團被立案,幾十萬投資人或血本無歸
    一個剛在全球巡迴演講、在水立方舉辦過大型演出的人——韋傑突然傳出落網。4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發布警情通報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誠財富集團被立案調查。4月28日凌晨開始,金誠集團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獲。記者撥打金誠集團官網電話,顯示無法接通。據投資者提供圖片線索顯示:警方已封鎖金誠大樓現場。
  • 金誠集團崩塌,80後董事長韋傑等21人被捕,旗下港股公司人事大震蕩!
    據了解,金誠集團旗下7家私募機構發行登記備案的私募產品共達351個,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元。另外公司旗下港股公司金誠控股管理層也發生大震蕩。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 金誠集團已有52人「被抓」
    與此同時,杭州公安通告稱,為依法懲治金誠財富集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犯罪嫌疑人韋某控制的金誠集團及金誠系關聯公司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人(包括部門主管、業務員、業務輔助人員、或其他為吸收資金提供幫助人員),自通告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2月15日,應將自己在上述公司工作期間的提成、獎金等非法所得全額退繳至指定帳戶。
  • 金誠集團21人被捕事件來龍去脈 金誠集團21人為什麼被捕原因揭秘
    早在今年4月28日,金誠集團因涉嫌非法集資被警方立案偵查,實際控制人及相關涉案人員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官網顯示,金誠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杭州。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囊括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金誠控股,1462.HK)等9個板塊。
  • 金誠集團700億私募崩盤:一個80後「律師CEO」的財富迷局
    通告內容稱,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警方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案,並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官網資料顯示,金誠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杭州,創始人為韋傑。
  • 金誠財富崩盤 韋傑落馬結束金融業又一個「神話」
    文 | 小丫這幾天,杭州金誠財富暴雷的消息,開始在資本圈刷屏。雖然有關部門最近才正式對金誠財富立案,但早在一年多前,就有金融理財師對金誠財富做出了預言。圖片來源:網絡金誠集團在迅速成長的同時,其項目的資金來源以及資金的流動模式,也成為業內人士最為關注的問題。過去3年時間,金誠集團陸續成立6家私募基金機構及1家基金銷售公司,備案發行的相關產品和私募基金規模也呈現爆發式增長。